時間靜靜流淌,變化則是在不經意間發生、沉澱、積蓄,乃至形成變革的力量。對於規模較大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只有與時間做朋友,在變化之前布局,在變化之中發力,在變化之後謀遠,才能始終立於時代潮頭,把握時代律動。六年來,中信銀行(601998,股吧)始終堅定不移地走轉型發展之路,如今零售業務已進入收穫期,輕型發展也漸入佳境。
零售體系持續優化完善
2014年下半年,基於對當時國內外宏觀經濟和銀行業發展趨勢的研判,中信銀行決定啟動零售戰略二次轉型,將全行資源向零售業務戰略傾斜,加快零售體系建設和全面發展。六年來,中信銀行逐步沉澱出一套自上而下的零售業務體系,以客戶為中心,通過產品體系、服務體系、渠道體系、隊伍體系、流程體系的支撐,加之科技系統的建立,品牌體系的助力,實現了由散點狀向系統性、內生性增長轉變,全行零售業務邁上新臺階,零售業務規模快速增長,價值貢獻持續提升。2020年6月末,中信銀行個人客戶總量跨越「億級」臺階,達到1.06億戶,相較2014年末,大幅增長154.00%;零售管理資產超過2.2萬億元,個人貸款餘額達到1.7萬億元,分別比2014年末增長148.29%和208.29%,在股份制銀行中的排名由二次轉型前的第5-6名,提升至2-3名;零售營收和中間業務收入佔比分別超過35%和55%,較2014年末大幅提高16個和19個百分點。
中信銀行信用卡、私行業務等戰略大單品已形成一定競爭優勢,產品美譽度不斷提升。2020年6月末,該行信用卡累計發卡量近9,000萬張,貸款餘額超過部分大型國有銀行,位居市場前列;私人銀行客戶數達到4.67萬戶,為2014年末的3.4倍,管理資產規模超6,400億元,居股份行領先水平,2014年以來複合增長率達到20%以上。
財富管理優勢初露端倪
隨著國內居民資產配置需求提升,銀行財富管理業務由「代銷模式」逐漸轉向「經紀模式」,投研、投顧專業能力成為市場競爭力的關鍵。
中信銀行致力於打造具有中信特色的財富管理銀行,構築「資產管理+財富管理」全業務版圖及全功能優勢。依託中信集團全牌照金融資源優勢,加速推動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融合,從客戶視角提升產品創設能力,從投資角度提升客戶服務水平,打響「中信幸福財富」品牌號召力。
在財富管理客群服務方面,中信銀行不斷鞏固在出國金融、老年客群、女性客群等細分領域領先優勢,戰略布局養老金融,並通過「優享+」打通做實中信集團旗下企業個人用戶會員體系,實現服務共享。與此同時,中信銀行戰略性發展私人銀行業務。通過與中信集團金融子公司協同合作,為高淨值、超高淨值客群提供個性化、差異化和定製化的產品和服務,在家族信託、全權委託、財富傳承等領域逐步形成先發優勢。
零售轉型助推輕型化發展
從資本市場的視角來看,零售業務的快速增長,與銀行輕型化發展的趨勢不謀而合。隨著零售轉型進程加速,中信銀行輕型發展也逐步駛入快車道。
近年來,中信銀行資本消耗速度持續放緩:一是結構更輕,2020年6月末,該行低資本佔用的零售貸款佔比達到41.6%,比2014年末大幅提升16.2個百分點,零售貸款增速遠高於全行貸款平均增速。二是收入更輕,2020年6月末,該行零售非息收入佔比達到55.3%,比2014年的36.6%高出18.7個百分點。三是資本消耗更少,在有效支撐資產投放、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中信銀行風險資產增速由2014年的13.12%逐步降至2019年的9.3%。尤其是2020年以來,通過強化資本約束、優化業務結構等措施,上半年風險資產增速僅1.85%,各級資本充足率逆勢提升。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在努力實現「輕資本」發展同時,中信銀行踐行「輕成本」理念,在全力保證科技、客戶、產品、渠道等戰略投入,以及保障產出效率較高領域資源投入的同時,深入推進運營成本精細化管控,壓降非緊急、非必要的一般性投入,並通過上收網點部分運營業務等措施,加強集約化管理。2014-2019年中信銀行運營成本複合增速僅為6.6%,顯著低於營業淨收入增速,2020年上半年運營成本同比下降4.7%;2019年成本收入比27.7%,較2014年下降4.6個百分點,2020年上半年進一步下降至22.1%。
掌握了銀行業發展的「趨勢密碼」、掌握了商業銀行自身發展的「最佳姿勢」,中信銀行通過持續的零售轉型,助推形成銀行自身可持續、客戶體驗有提升、股東獲得感增強的多維度增長,未來發展將更加值得期待。
(責任編輯:冉笑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