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發展漸入佳境:中信銀行零售業務進入收穫期

2020-12-28 和訊銀行

時間靜靜流淌,變化則是在不經意間發生、沉澱、積蓄,乃至形成變革的力量。對於規模較大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只有與時間做朋友,在變化之前布局,在變化之中發力,在變化之後謀遠,才能始終立於時代潮頭,把握時代律動。六年來,中信銀行(601998,股吧)始終堅定不移地走轉型發展之路,如今零售業務已進入收穫期,輕型發展也漸入佳境。

零售體系持續優化完善

2014年下半年,基於對當時國內外宏觀經濟和銀行業發展趨勢的研判,中信銀行決定啟動零售戰略二次轉型,將全行資源向零售業務戰略傾斜,加快零售體系建設和全面發展。六年來,中信銀行逐步沉澱出一套自上而下的零售業務體系,以客戶為中心,通過產品體系、服務體系、渠道體系、隊伍體系、流程體系的支撐,加之科技系統的建立,品牌體系的助力,實現了由散點狀向系統性、內生性增長轉變,全行零售業務邁上新臺階,零售業務規模快速增長,價值貢獻持續提升。2020年6月末,中信銀行個人客戶總量跨越「億級」臺階,達到1.06億戶,相較2014年末,大幅增長154.00%;零售管理資產超過2.2萬億元,個人貸款餘額達到1.7萬億元,分別比2014年末增長148.29%和208.29%,在股份制銀行中的排名由二次轉型前的第5-6名,提升至2-3名;零售營收和中間業務收入佔比分別超過35%和55%,較2014年末大幅提高16個和19個百分點。

中信銀行信用卡、私行業務等戰略大單品已形成一定競爭優勢,產品美譽度不斷提升。2020年6月末,該行信用卡累計發卡量近9,000萬張,貸款餘額超過部分大型國有銀行,位居市場前列;私人銀行客戶數達到4.67萬戶,為2014年末的3.4倍,管理資產規模超6,400億元,居股份行領先水平,2014年以來複合增長率達到20%以上。

財富管理優勢初露端倪

隨著國內居民資產配置需求提升,銀行財富管理業務由「代銷模式」逐漸轉向「經紀模式」,投研、投顧專業能力成為市場競爭力的關鍵。

中信銀行致力於打造具有中信特色的財富管理銀行,構築「資產管理+財富管理」全業務版圖及全功能優勢。依託中信集團全牌照金融資源優勢,加速推動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融合,從客戶視角提升產品創設能力,從投資角度提升客戶服務水平,打響「中信幸福財富」品牌號召力。

在財富管理客群服務方面,中信銀行不斷鞏固在出國金融、老年客群、女性客群等細分領域領先優勢,戰略布局養老金融,並通過「優享+」打通做實中信集團旗下企業個人用戶會員體系,實現服務共享。與此同時,中信銀行戰略性發展私人銀行業務。通過與中信集團金融子公司協同合作,為高淨值、超高淨值客群提供個性化、差異化和定製化的產品和服務,在家族信託、全權委託、財富傳承等領域逐步形成先發優勢。

零售轉型助推輕型化發展

從資本市場的視角來看,零售業務的快速增長,與銀行輕型化發展的趨勢不謀而合。隨著零售轉型進程加速,中信銀行輕型發展也逐步駛入快車道。

近年來,中信銀行資本消耗速度持續放緩:一是結構更輕,2020年6月末,該行低資本佔用的零售貸款佔比達到41.6%,比2014年末大幅提升16.2個百分點,零售貸款增速遠高於全行貸款平均增速。二是收入更輕,2020年6月末,該行零售非息收入佔比達到55.3%,比2014年的36.6%高出18.7個百分點。三是資本消耗更少,在有效支撐資產投放、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中信銀行風險資產增速由2014年的13.12%逐步降至2019年的9.3%。尤其是2020年以來,通過強化資本約束、優化業務結構等措施,上半年風險資產增速僅1.85%,各級資本充足率逆勢提升。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在努力實現「輕資本」發展同時,中信銀行踐行「輕成本」理念,在全力保證科技、客戶、產品、渠道等戰略投入,以及保障產出效率較高領域資源投入的同時,深入推進運營成本精細化管控,壓降非緊急、非必要的一般性投入,並通過上收網點部分運營業務等措施,加強集約化管理。2014-2019年中信銀行運營成本複合增速僅為6.6%,顯著低於營業淨收入增速,2020年上半年運營成本同比下降4.7%;2019年成本收入比27.7%,較2014年下降4.6個百分點,2020年上半年進一步下降至22.1%。

掌握了銀行業發展的「趨勢密碼」、掌握了商業銀行自身發展的「最佳姿勢」,中信銀行通過持續的零售轉型,助推形成銀行自身可持續、客戶體驗有提升、股東獲得感增強的多維度增長,未來發展將更加值得期待。

(責任編輯:冉笑宇 )

相關焦點

  • 中信銀行「三駕齊驅」漸入佳境
    中信銀行成立於1987年,是改革開放中最早成立的商業銀行之一,是中國最早參與國內外金融市場融資的商業銀行,並以屢創中國現代金融史上多個第一而蜚聲海內外。   戰略轉型:「三駕齊驅」漸入佳境,經營業績創下新高   中信集團賦予了中信銀行對公業務天然的優勢。一直以來,中信銀行的對公業務都在股份行中保持領先地位。
  • 中信銀行零售業務五大亮點凸顯
    中信銀行日前發布的2020年半年度業績報告顯示,該行不斷提升零售客戶經營和服務體驗,實現業績持續較快增長。報告期內,零售銀行業務實現營業淨收入376.49億元,同比增長15.94%,佔營業淨收入的38.51%。
  • 中信銀行出國金融:打造零售數位化轉型標杆
    中信銀行出國金融是數位化程度最完善的業務線,數位化程度遠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對於出國金融業務全面數位化的構建,有助於中信銀行零售業務更上一層樓。   打造零售「標杆」:中信銀行出國金融創新加速度   中信銀行出國金融打造「標杆業務」,透析客戶實際需求,不斷創新出國業務大單品,並將服務模式推廣應用到零售業務全線。
  • 銀行零售業務專題報告:我國銀行零售業轉型風起
    一、 我國銀行零售業務市場規模提升,轉型趨勢明顯隨著金融脫媒不斷深化,國內金融供給側改革逐步加強推進,疊加資本約束 趨緊,居民收入與財富不斷增加,多數銀行早已陸續開啟了銀行業零售轉型 步伐,銀行零售業發展需求旺盛,商業銀行近年來在零售業發展上轉型趨勢 明顯。
  • 中信銀行:業績持續向好 未來發展可期
    轉型之中的中信銀行體現出強大的發展韌性和經營底蘊,值得市場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期待。業績向好 增速重回兩位數營收、淨利潤增速的顯著回升令中信銀行轉型初現提速之勢。2019年前三季度,中信銀行營收增速同比為17.3%,為2015年以來同期最好水平。根據太平洋證券測算,中信銀行第三季度實現歸母淨利潤124.45億元,同比增長12.34%。
  • 中信銀行信用卡五年收入增長4.5倍:科技賦能下的零售轉型
    文|李意安2014年7月中信銀行啟動的「零售業務二次轉型」,到2019年迎來了五年大考。3月26日晚間,中信銀行交出了2019年的成績單。年報數據顯示,零售業務的價值貢獻持續提升,零售銀行業務實現營業淨收入688.15億元,已達全行淨收入的38.66%,相較2014年底這一數據僅為19.9%,已近乎實現翻番。
  • 從「一體兩翼」到「三駕齊驅」 中信銀行零售金融異軍突起
    此時,她了解到,中信銀行的出國金融業務中有個產品叫「如意籤」,能請來領事館的籤證官到大連上門服務,這解決了老奶奶的籤證難題。據了解,中信銀行這項出國金融產品一經推出,便成了熱門產品。最近幾年,商業銀行都在向零售轉型。
  • 中信銀行發布2020年上半年業績 零售銀行業務實現營業淨收入376.49...
    從中信銀行成都分行獲悉,近日,中信銀行發布了2020年上半年業績報告,報告顯示,報告期內零售銀行業務實現營業淨收入376.49億元,佔營業淨收入的38.51%,高於轉型之前的19%。  據介紹,提升「場景化」服務客戶能力是中信銀行零售業務的轉型舉措之一,通過布局線下網點和代發的體系生態、為代發客戶提供「開薪易」生態服務、與百家外部頭部平臺共建多個生態等方式,打造「金融+生活」的多場景服務,目前中信銀行的零售客戶總數突破1.06億,同比增長12%。同時,中信銀行提升「專業化」財富管理能力,為客戶創造財富價值,零售客戶的管理資產已突破2.2萬億元,同比增長16%。
  • 中信銀行又違規,對公零售何去何從
    和興業銀行一樣,中信的對公業務在國內所有股份制銀行中實力頗為強勢。但正如曾經的「同業之王」一樣,中信在對公業務這條路上行走也並非是毫無困難,可以說是困難重重,來自存錢大戶關照的舒適區後遺症越發明顯。一方面,對公業務受經濟周期性運行影響,信用風險壓力巨大,特別是近幾年以來的世界性經濟波動;另一方面,各銀行對零售業務不約而同的表態,讓原本還算「和和氣氣」的市場頓時硝煙瀰漫,這讓國內的零售業務成為風口浪尖,各行轉型都在搶先過獨木橋。
  • 中信銀行推動信用卡業務數位化轉型
    銀行業數位化一周動態中信銀行把數位化能力打造成信用卡業務的一大核心競爭力中信銀行8月27日公布的2020半年報揭開了信用卡金融科技落地的典型路徑:一方面主動加大金融科技創新,浦發銀行:將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 上半年新增API 87個8月28日,浦發銀行發布2020年半年報。財報顯示,新增API87個,在API建設方面,浦發銀行探索汽車金融生態業務模式,實現了汽車金融業務庫存在線化管理,以及線上汽車金融業務。
  • 中信銀行:信貸加速,零售資產質量表現亮眼
    數據顯示,報告期內中信經營發展穩中有進,資產質量整體可控,業務規模穩步增長。在「以公司銀行為主體、零售銀行和金融市場為兩翼,『三駕齊驅』的業務格局」下,中信在本年第三季度的發展勢頭符合其「穩中求進」的發展基調。
  • 科技賦能引領戰略發展:解碼中信銀行金融科技轉型
    金融科技的浪潮愈演愈烈,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新興技術正顛覆銀行傳統的業務模式,影響整個行業生態。金融科技是銀行未來競爭的戰略高地,這一點現在已經成為行業共識。身處變革時代,中信銀行主動求變,強化金融科技布局,金融和科技加速融合正成為其戰略發展的新動能,創新和探索步伐走在行業前列。
  • 各大銀行「零售業務含金量」全景圖
    為了回答上述問題,我們需要構建指標來綜合判斷,但與銀行零售業務的指標有很多,包括:零售存貸規模、零售營收與淨利潤佔比......那這其中對銀行零售業務起關鍵作用的指標是什麼?我們覺得關鍵指標如下:零售客戶總資產(AUM):是判斷零售銀行強弱的根基。有了足夠規模的零售客戶數量和資產規模,銀行零售轉型才有成功的可能。
  • 東方、中金、中信建投獲準進入銀行間匯市!代客業務何時才能匹敵...
    原標題:東方、中金、中信建投獲準進入銀行間匯市!7家券商手握牌照,代客業務何時才能匹敵銀行? 摘要 【東方、中金、中信建投獲準進入銀行間匯市!
  • 中信銀行方合英:將進一步保持信用卡業務投入力度
    中信銀行行長方合英首次以行長的職責身份在2018年中信銀行年報致辭中表示,受現金貸等行業亂象影響,國內信用卡貸款不良率有所提升,市場上出現了一些對於信用卡風險的擔憂情緒。但對比國際經驗看,當前中國居民槓桿率、信用卡應償餘額佔比、人均持卡量等前瞻指標仍處於較安全水平,信用卡業務仍有廣闊發展空間;從自身實際看,經過持續多年的系統建設和資源投入,中信銀行信用卡全流程業務體系和風控體系均已相對成熟。
  • 零售轉型中的崑山農商銀行樣本
    2013年,銀行業被餘額寶的超級旋風颳醒,開始了零售銀行的大規模轉型。2015年底,中信銀行和百度攜手設立百信銀行,這是傳統商業銀行嘗試涉足網際網路金融的歷史性一步,基於金融科技的網際網路金融在銀行業正式展開。在那兩年的第一批先行者當中,崑山農商銀行就是其中一家。
  • 轉型·創新·發展 吉林銀行榮獲「年度信用卡業務發展獎」
    近日,由上海銀聯數據服務有限公司聯合銀行業金融機構和產業相關方發起主辦的「2020年金融數位化發展金榜獎」盛大揭曉,吉林銀行在此次評選中榮獲「年度信用卡業務發展獎」。、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中信銀行、中國光大銀行、招商銀行、中國民生銀行、華夏銀行、興業銀行等數十家全國性大行,經過專家組深入調研和層層評審,最終頒發「年度信用卡業務發展獎」「年度最佳信用卡體驗獎」「年度最佳信用卡跨界合作獎」等9個獎項。
  • 零售業務揮別跑馬圈地轉型精耕細作,銀行排隊進場搶灘基金投顧
    銀行及信託業行業趨勢丨5家手機銀行App月活用戶逾5000萬,「大零售」揮別跑馬圈地轉型精耕細作據統計,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四大行、招行手機銀行App的MAU均逾5000萬,用戶增幅均在20%以上。
  • 6大關鍵數字解讀中信銀行2017年年報零售業務亮點
    科技賦能 創新引領  日前,中信銀行發布了2017年年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中信銀行零售銀行業務實現營業淨收入543.5億元,比上年增長27.0%,佔該行營業淨收入的34.7%。同時,零售客戶突破8005萬,同比增幅19.0%。
  • 中信銀行私人銀行業務: 實力、口碑並舉,彰顯「探路者」風採
    該業務在我國起步於2007年,經過幾家銀行的率先探索與務實開拓,已向特色化、系統化與成熟化逐步邁進。這其中,作為行業的先行者、探路者與弄潮者,中信銀行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獨特的存在。  歷經11年時代與市場考驗,根植雄厚資本與強大實力,依託多元業務、海闊資源以及精細而到位的服務,中信銀行私人銀行業務發展迅速,頗受客戶與業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