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河南大學:讓獨具特色的大學文化「活」起來

2020-12-24 河南大學新聞網

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對於一所大學而言,文化更是其賴以生存發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脈,傳承和彰顯了大學價值,凝練和熔鑄了大學精神,涵養和浸潤了大學品格。作為一所有著百餘年辦學歷史的高校,河南大學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獨具特色的大學文化「活」起來,為「雙一流」大學建設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用「活」歷史人文資源

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人文底蘊

河南大學始建於1912年,明倫校區曾是河南貢院所在地,1903年、1904年最後兩場全國會試在這裡舉行,上千年的科舉制度在這裡畫上句號。因此,這裡也成為了中國科舉制度的終結地。至今,明倫校區仍然屹立著兩座石碑,它們被稱作「貢院碑」,翔實地記述了河南貢院遷址、興建、擴建和重修的歷史,見證了中國科舉制度的終結。

河南大學校訓「明德新民,止於至善」,出自《禮記·大學》開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些話言簡意賅地道出辦大學的原則在於發揚光明的德性,革新民心,達到完善。1936年,河南大學南大門建成後,學校就將校訓用柳體金字鐫刻在正門內側的門楣之上。八字校訓耀眼奪目,發人深省,予河大學子以光大學術、弘揚文化的啟示,一入校門便油然而生對國家、民族至高無上的歷史責任感。

河南大學明倫校區坐擁三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散落在校園內依格局而建的近代建築群、東靠明清古城牆、北依具有千年歷史的宋代鐵塔。徜徉在明倫校區,就仿若穿行在一座歷史博物館,正如教育部主要領導視察河南大學時所感嘆的:「一進入河南大學,就感覺悠然的歲月飄來了書香」。

河南大學從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中汲取精神滋養,利用各種形式,運用多種載體,大力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校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以黃河文明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為依託,做好黃河文化的保護、傳承與弘揚。王立群、程遂營等知名專家學者走進央視《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百家講壇》《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宣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校利用在古城開封辦學的地理優勢,積極挖掘宋文化資源,辦好「兩宋論壇」品牌活動,建設宋文化研究院;成立武術學院、中國少林文化研究院、太極文化研究院,大力傳承弘揚中華武術文化。「豫劇文化藝術傳承與保護基地」入選國家首批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基地。河南大學出版社是河南省首家高校出版社,出版了《中華大典·農業典》《宋代研究叢書》《元典文化叢書》等一大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典籍。

2019年1月,河南省高校首個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中心在河南大學成立,著力推動中華文明、中原文化、河大精神的研究、傳承和創新。研究中心注重加強全校文化傳承與創新工作頂層設計,加大對理論專家和文化學者隊伍的支持力度,產出了一批高質量的研究成果。《百年存照:聚焦時代鏈條上的國家青春記憶》《「維護文化」:一塊牌匾背後的抗戰辦學往事》《一所大學與一條大河的款款深情》《河南大學,那些時光深處的建築》《星空不語大愛有聲》《追尋河南大學醫學的百年傳奇》等20餘篇學術和文化類文章分別發表於《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河南日報》等,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2020年6月,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王明欽教授主持申報的《我國應對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中的民族精神研究(1949—2020年)》,獲批國家社科基金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研究專項立項,成為河南省唯一獲批項目。

講「活」抗戰辦學故事

以革命文化熔鑄精神底色

河南大學是一所有著優良革命傳統的高校。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河南大學以兄弟般的情義,接納了從關外被迫撤出的東北大學,兩校在同一個校區共同辦學近兩年時間。1935年「一二·九」運動爆發,河南大學通電全國,聲援北平學生,並以臥軌行動,請願南京政府抗戰。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河南大學師生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馬可、鄧拓、趙毅敏、尹達、王國權等一大批青年學生投筆從戎,走上抗戰前線。1937年12月,豫北豫東相繼淪陷,河南大學被迫南遷,開始了長達八年的抗戰辦學歷史。學校先後輾轉遷徙至信陽雞公山,南陽鎮平,洛陽欒川、嵩縣,在潭頭辦學長達5年。1944年5月,日寇入侵潭頭,製造了「潭頭慘案」,河南大學師生遇難9人,失蹤25人。學校被迫再次轉移到南陽荊紫關,陝西漢中、寶雞等地,直到抗戰勝利才重返開封。

正如創作於1940年潭頭時期的河南大學校歌唱到的,「四郊多壘,國讎難忘,民主是式,科學允張,猗歟吾校永無疆。」抗戰把給予中華民族的「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精神,也給予了河南大學,讓優秀的革命傳統在這裡生根發芽,使這所大學充滿著家國情懷,充滿著砥礪前行的堅定信念。如今,校歌已成為每屆新生的「開學第一課」,更是學校重大活動和重要節慶日的必唱曲目,時時提醒河大師生勿忘國恥、砥礪前行。

2016年2月,河南大學抗戰時期潭頭辦學舊址成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被列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同年10月,「河南大學抗戰時期潭頭辦學舊址紀念館」被省委宣傳部正式命名為「河南省第六批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17年該館獲批教育部第三屆「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展示項目,實現了河南大學在高校思政教育與文化傳承創新方面的又一次重大突破。2018年,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3周年之際,河南大學黨員幹部、師生校友代表先後赴南陽鎮平、荊紫關,信陽雞公山,洛陽潭頭、嵩縣,陝西寶雞、漢中等地,重走抗戰辦學路,樹立抗戰辦學舊址紀念碑。2020年9月,在抗戰勝利75周年之際,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推出大型紀錄片《讀書就是戰鬥》和報告文學《烽火壯歌》,宣傳弘揚河南大學抗戰辦學精神和家國情懷,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反響。

2018年,河南大學校長宋純鵬攜校友任魯豫、孟憲明做客央視《百家講壇》系列節目《我們的大學》,深情回顧校園生活,講述他們眼中的河南大學。宋純鵬引用小麥、棉花和大豆三種常見的作物與河南大學作類比,「河大的精神像小麥一樣贍足萬類,像棉花衣被天下,像大豆兼容並包。」他勉勵河大青年學子將「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河大精神代代傳承。

「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內核成為催生河南大學蓬勃發展的強勁動力。建校之初,經費困頓,戰亂不已;抗戰八年,敵前辦學,輾轉播遷;院系調整,折枝為林,無私奉獻。這所大學數易其名,幾經拆析,直至1984年5月才恢復「河南大學」校名。但無論名字如何變更,河南大學始終堅守信仰,植根中原沃土,致力於為民族復興培養棟梁,眾多大師執教杏壇,造就了一代代和國家民族命運相維繫的政界要人、科技巨匠和文化先鋒。2017年9月,河南大學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經過數十年的臥薪嘗膽、數十年的追求奮鬥,終於重返高等教育「國家隊」,開啟了嶄新徵程。

激「活」改革創新精神

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增強育人底氣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

河南大學始終牢記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貫穿立德樹人全過程,不斷提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成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七十年滄桑巨變,七十載波瀾壯闊。2019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河南大學通過舉辦「砥礪奮進·河大70年」發展成就展、教職工合唱比賽、群眾文藝匯演、音樂會、美術作品展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起「雙一流」大學建設的磅礴精神力量。

學校實施文化精品戰略,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以「全國優秀教師」李芳勇救學生的事跡為原型,創排大型音畫劇詩《星空》在全省巡演,並走進教育部演出,用藝術手法謳歌了「師者大愛」,受到《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的廣泛關注。原創大型民族音樂劇《香玉號》入選教育部「高校原創文化精品推廣行動計劃」。「人民音樂家——馬可作品音樂會」先後走進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音樂學院演出,作為全省高雅藝術進校園項目進行巡演,受到師生的普遍好評。

河南大學堅持價值引領和文化涵育相結合,充分發揮「感動河大」人物、「身邊先進典型」和「抗疫英雄」等模範集體和個人的表率示範作用,展示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和師生良好的精神風貌,用榜樣的力量激勵廣大師生砥礪前行,進一步提振了精神,鼓舞了士氣。

2019年以來,一批批文化展板出現在河南大學綜合教學樓的走廊和教室內,展板主題包括「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河南大學校史,近代建築群等,吸引了不少師生駐足參觀。這是河南大學開展樓宇文化建設的成果。學校通過在綜合教學樓布置展覽、懸掛圖片、擺放文化創意造型、設計帶有文化元素的指示標識等,打造體現河大特色、具有濃鬱人文氣息的樓宇文化,提升校園文化品位,激發廣大師生愛校榮校的情懷。

在推進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河南大學將精神文明創建、基礎設施改造、文化項目建設等工作統籌考慮、一體推進,校園面貌煥然一新。帶有校徽、校訓等文化元素的休閒座椅,極具創意的景觀雕塑分散在校園各處,為廣大師生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成為校園「網紅打卡地」。

河南大學以學科發展史編纂、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陣地建設為抓手,強化學院文化建設。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鑑歷史」的指示精神,深化百年河大校史和專題史的編研,學校啟動了「學科發展史編纂工程」。聚焦新農科、新醫科、新工科、新文科建設亮點,在《河南日報》《中華讀書報》推出《河大「新三科」闊步「雙一流」》《新文科之思》系列報導。

學院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陣地建設取得長足進展,建成了治淮精神陳列館、讀書吧、明德法學堂、文化長廊、黨員活動室、院史館等特色場館,湧現出「卓越生科沙龍」「燈塔尋紅」「至善學生藝術團」等思想政治工作品牌,「春暉行動」獲批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各學院在思想文化建設過程中武裝了腦子,打牢了底子,錘鍊了班子,從硬體到軟體,學院面貌為之一新。

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河南大學黨委書記盧克平表示,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百年河大將不忘育人育才初心、牢記教育報國使命,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王明欽,系河南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長、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史周賓,系河南大學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

相關焦點

  • 《河南日報》張鍅與河南大學
    1942年,張鍅積極推助河南大學由「省立」改為「國立」,並致函教育部,舉薦王廣慶繼任校長職務。函文曰:「河南大學為敝省唯一高等學府,此間改為『國立』,益宏造就,至慰群望。王校長宏先艱苦支撐,已歷數載,可否仍令繼任,以資駕輕就熟,且為中州文人宗仰。」在張鍅的努力下,河南大學升格,學校發展再攀新的高度。在其數十年的教育救災中,張鍅資助的河大貧困學子不計其數。
  • 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招聘大學畢業生公告
    《河南日報》是中共河南省委機關報,與共和國同齡。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於1999年12月經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成立,是中部地區綜合實力領先的綜合性文化傳媒集團。  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堅持「報業為主、多元經營」,加快文化傳媒產業和相關產業發展,目前擁有傳媒主業「十報兩刊」,同時運營上百家移動網際網路傳播平臺。
  • 河南大學深圳研究生院落戶大鵬新區
    近日,深圳大鵬新區管理委員會與河南大學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在大鵬新區舉行,河大深研院落戶大鵬。大鵬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劉峰,黨工委委員、組織人事局局長梁珂,河南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劉志軍,河南大學深圳研究院院長牛利民等出席籤約儀式。
  • 河南高考錄取查詢:河南科技大學錄取查詢
    河南高考錄取查詢:河南科技大學錄取查詢 2013-07-13 22:50 來源:河南科技大學 作者:
  • 河南科技大學,河南科技學院,河南科技職業大學,你分得清嗎?
    現在大學的命名逐漸在追求高大上,比如以前很多大學的名稱都是××大學。鄭州工程技術學院1985~2016年的正式名稱就叫做中州大學。還有現在新鄉有一所河南師範大學,1985年改名至今一直叫河南師範大學。河南師範大學。但是如果熟知河南大學歷史的人會知道關於中州大學和河南師範大學。這兩個名字竟然都是河南大學曾經使用過的名稱。具體可以參看百度百科。但是這些學校還比較好辦,畢竟不是同一時期 ,還是比較好分辨的。
  • 河南省除了鄭州大學還有哪所好學校?河南大學和河南科技大學不錯
    河南大學是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河南大學的建校歷史源遠流長,可追溯至1912年,林伯襄等河南省教育家在清代開封國家貢院舊址之上創建的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1930年,首次命名為河南大學,其後經過了多次的改名,最後在1984年,恢復河南大學校名。
  • 南下中山大學學習4天,鄭州大學、河南大學發現哪些差距?
    據河南日報客戶端9月3日報導,為進一步加強高校領導班子建設,推動鄭州大學、河南大學「雙一流」建設,河南省委組織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廳於7月底至8月初舉辦了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校級領導幹部研討班,先後在蘭考縣焦裕祿幹部學院和中山大學舉行觀摩學習研討活動。
  • ...河南大學捐贈1699萬元|河南大學|東方港灣投資|深圳東方港灣|但斌
    核心閱讀但斌向河南大學捐贈1699萬元,支持母校河南大學的教育事業發展。但斌表示,相比他此前在職讀過的人大、中歐和哈佛商學院,河南大學更需要捐贈,因為那些一流學府已經有大筆捐助。7月30日,深圳東方港灣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但斌發微博稱,為支持母校河南大學的教育事業發展,向河南大學捐贈了1699萬元。
  • 河南科技學院如果更名河南科技大學,洛陽的河南科技大學怎麼辦?
    河南科技學院如果更名河南科技大學,洛陽的河南科技大學怎麼辦?河南科技學院如果更名,這個"如果"看來就很難。在鄭州輕工業大學(輕院18年5月31日已公示)之後,較大可能的是已通過河南省"十三五"高等院校設置的中原工學院(紡院擬申報中原工業大學),之後還有新鄉醫學院、信陽師範學院、鄭州航院等。
  • 中國人民大學或將落戶河南,河南即將迎來第一所985大學?
    河南人口數量排在廣東,山東之後排名第三,人口數量超過一億人。雖然人口數量很大,但是省內高校非常少,特別是比較有名的高校更是屈指可數,國家211高校只有鄭州大學一所學校。每年的高考都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考生數量更是突破百萬大關,2020年河南高考考生115.8八萬人,考生上一所好的大學更是難上加難。
  • 傅斯年院士與河南大學
    河南省南陽籍的董作賓研究員曾歷任福建協和大學、河南中山大學文學院、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講師、副教授、教授,1928年被聘為中央研究院通訊員、編輯員,後任研究員、院士評議員、院士副院長,這次在蔡元培先生、傅斯年先生的支持下,董作賓被派往安陽,調查甲骨文出土情況,他向研究院提出了《殷墟甲骨調查報告發掘計劃書》,並呼籲:「甲骨即尚有留遺,而近年出土者源源不絕,長此以往,關係吾國古代文化至巨之瑰寶,將為無知之世人私掘倒賣以盡
  • 河南科技大學與河北科技大學,哪個更勝一籌?
    在我們國家,有很多校名中帶有科技兩字的大學,比如北京科技大學,武漢科技大學,山東科技大學,上海科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等。那今天介紹的這兩所科技大學,在各自的省份都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佔各自身份佔有一席之地。這兩所學校分別是位於河南的河南科技大學和位於河北的河北科技大學!
  • 河南大學和河北大學,到底誰才是「河大」?
    河南大學和河北大學,都是相當不錯的河北院校,兩校都簡稱「河大」,今天小編對兩校進行簡單對比,看下誰的實力更強?在國家重點學科方面,河南大學沒有國家重點學科,河北大學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動物學。在國家重點實驗室方面,河南大學有一個國重實驗室:棉花生物學,河北大學目前沒有國家重點實驗室。
  • 河南大學2020年本科招生
    2008年河南大學成為河南省與教育部部共建高校,2016年入選國家「111計劃」,2017年成為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2.文化積澱深厚河南大學位於中原腹地、黃河之濱,建立於古都開封的河南貢院舊址之上,自然承襲了千年文脈,吸納了五千年華夏文明的滋養。
  • 《河南日報》凝心聚力「雙一流」 百年河大出新彩 ——訪河南大學...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19年12月受聘為河南大學「傑出人才特區支持計劃」第二層次特聘教授,2020年4月擔任河南大學學術副校長。他的加盟,將有力助推河南大學生物學一流學科建設。百年河大,底蘊深厚。2017年9月,河南大學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生物學科入選一流學科建設名單。3年來,河南大學搶抓發展機遇,深化綜合改革,以生物學一流學科建設為引領,帶動學校整體發展,建設成果逐步顯現。河南大學「雙一流」建設取得了哪些新進展、新突破?河大人如何書寫讓人民滿意的教育成績單?
  • 河南大學緣何恢復重建農學院?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龔硯慶 胡舒彤百年河大,農業學科發展、農業科學教育又迎來一個新起點。12月26日,河南大學農學院恢復重建成立大會暨現代農業高端論壇在開封金明校區舉行。作為河南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河南大學農學研究與教育歷史悠久。但1952年,經院系調整,河南大學農學院獨立為河南農學院,植物病蟲害系部分併入華中農學院,畜牧獸醫系部分併入江西農學院,農學院原址成為開封市禹王臺公園,農學教育一度中斷。多年後的今天,河南大學緣何又要恢復重建農學院?
  • 河南洛陽最好的大學河南科技大學,屬於小211高校,常年河南第3!
    不過今天我們要談到的是河南省洛陽市最好的大學,河南科技大學。值得一提的是,河南省還有另外兩所以河南科技命名的高校,分別是新鄉市的河南科技學院和周口市的河南科技職業大學,畢竟河南省的高校數量位居全國第四。大家都爭著用好的校名,所以出現撞衫現象就在所難免了。河南科技大學在2020年版的校友會榜單中,排名河南省內第三,全國排名也擠入了百強 ,排名第98位。
  • 河南的大學是不是一直都很差,從來都是一些低端大學?
    河南幾所大學?誠然,河南的大學不多,公立的本科院校,也不過寥寥20所,而這20所之中,也不過僅有一所211大學,這個數量放在全國,也算不上多。河南的高校雖然不多,但河南的人口卻是非常的多,人口基數龐大導致河南內部有著大量的高考學子,有急切的大學升學需求,因此而導致了河南高考競爭壓力大的局面。
  • 河南科技大學
    河南科技大學2020年招收碩博連讀研究生和以「申請-考核制」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的通知 各相關單位:根據我校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總體安排,經校領導同意,決定啟動2020年碩博連讀研究生和「申請-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 河南開放大學揭牌 前身是河南廣播電視大學
    原標題:河南開放大學揭牌,此前是河南廣播電視大學11月23日,河南開放大學正式揭牌成立,成為今年8月教育部印發《國家開放大學綜合改革方案》以來,39所省級廣播電視大學中第一所更名的開放大學。據了解,河南開放大學前身是創建於1979年的河南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