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昊,1976年11月7日生於上海,6歲師從邱百瑞,8歲進上海圍棋隊,9歲就在全國棋童比賽中嶄露頭角並首捧金杯,10歲入選國家少年圍棋集訓隊,4年後成為第12屆世界業餘圍棋錦標賽冠軍。世界業餘圍棋錦標賽第一屆的冠軍曾經是聶衛平,亞軍是陳祖德。現在赫赫有名的韓國天皇巨星劉昌赫在世界業餘圍棋錦標賽裡是連冠軍都沒有得過的,可見常昊14歲拿這個冠軍的分量該有多重了。
1994年在中韓新銳對抗賽中取得二連勝。在第十屆中日圍棋擂臺賽中,連勝日本五員大將,為中國隊取勝立下戰功。第十、十一屆天元賽冠軍,首屆樂百氏杯圍棋賽冠軍,第三屆NEC杯圍棋賽冠軍。第十一屆富士通杯獲得亞軍。1999年連續獲得樂百氏杯、天元、CCTV杯及首屆棋聖賽冠軍,成為四冠王。1986年定為初段,1997年升為八段,1999年晉升九段。在拜聶衛平為師後的1995至1997年,作為先鋒的常昊相繼在最後兩屆中日圍棋擂臺賽上出盡風頭,他在擂臺賽的最後一局中,曾殺的當年不可一世的日本超一流棋手大竹英雄無顏再面對棋盤,有人戲說,常昊如果年齡再大些,知道手下留點情的話,日本圍棋界可能還有些微面子把擂臺賽堅持下去。
1997年的兩件賽事對尚在弱冠之年的常昊來說是具有非凡意義的一年,一是在4月以3比2的比分扳倒了蟬聯三屆、四獲「天元」的馬曉春,率先動搖當時擁有6個頭銜的馬氏「封地」;二是在7月首次與當今世界圍棋界的首席天才、韓國棋手李昌鎬進行頂級「對話」,雖以1比2敗北卻自感收穫頗豐。此後,兩個「昊、鎬」之間一時成為了世界棋壇上並立的雙雄。但是隨著李昌鎬在1998年富士通杯決賽中將首次衝擊世界冠軍的常昊以半目戰勝後,常昊出色表演了一場又一場向李昌鎬衝擊的悲劇,能取得向李昌鎬挑戰的資格必須先要站在萬人之上,但是挑戰失敗又不得不屈居在一人之下,幾次沒有成功的挑戰,讓圍棋界的人士發出了「既生此昊,何生彼鎬」的感嘆。
也許是常昊出道太過順利的原因,進入新世紀後,常昊在國內橫掃千軍如卷席的戰績在他還剛剛20歲出頭的時候竟成了明日黃花,實在是讓喜歡圍棋的國人既對他表示了深重同情也發出了不可理解的,何以如此的感嘆。一度各大賽的冠軍都在握的常昊竟然成了無冕之王——王者的風範和印象尚在,而王冠卻被新生代的孔傑、古力等搶走了。古人講:行百裡半九十。意思是,在人的奮鬥過程中,越是快到頂峰的時候也是困難和阻力最大的時候,儘管明明已經到了距離頂峰只有一步之遙的時刻,這小小的一步由於沒有堅持下來卻成了終身的遺憾。
說起常昊圍棋方面的天分,有這樣的故事。常昊六歲的時候,一天電視裡播出邱百端教練的圍棋啟蒙課,小常昊竟目不轉睛地從頭看到結束。常昊媽媽問他:「你聽得懂老師講的圍棋課嗎?」常昊點點頭:「聽得懂。」第二天他媽媽就帶常昊去見邱教練。但圍棋啟蒙班已經上了一個多月的課了,一般不收插班生。但常昊媽媽還是不肯罷休。邱教練有些猶豫,但他看到小常昊在他和常昊媽媽談話時,竟靜靜地盯著兩位小朋友在下棋,而且看了好久。非常富有經驗的邱百瑞教練馬上感到這個孩子與眾不同,終於答應讓常昊從半截學起。常昊媽媽為常昊的事業開了一個至關重要的頭。
常昊10歲那年,復旦大學心理學方面的專家教授曾給國家圍棋隊的少年棋手測過智商,常昊得分130多,按照通行標準,智商在130以上即可算做天才。教授說,這麼高的智商,下圍棋真是可惜了,常昊做什麼都應該能做得很好。但是常昊從6歲開始選擇了下圍棋的人生道路,搞藝術的人不著魔的話根本就進不去,著魔了的話就從此走上了不歸路,勝負的競爭有其獨特的魅力,深度陷進去的人就象中裡藝術的毒一樣戒都戒不掉的。常昊從小就表現出了他對自己所負責的事情的高度的責任心,這點上他並不亞於韓國的李昌鎬,否則很難做到在20歲不到的時候就有了那麼多出色比賽成績。
與此同時,常昊在生活上也是極其負責的。如他和張旋的婚姻。張璇八段在日本留學多年後又回國效力,因為國家圍棋隊沒有了編制,她在棋院外租了一間小屋為住處,白天在圍棋隊訓練,晚上才回住地睡覺。那時常昊在國家隊裡的宿舍正好另外一個人不在,自己單獨住一間,張璇有時就到常昊房間裡和常昊擺棋聊天,日久生情。常昊22歲時張旋30歲了,按說常昊剛到法定結婚的年齡,做為現代的中國社會這年齡就結婚的男人不多的,但是常昊為了張旋不顧一切阻力和別人的勸阻和張璇結了婚,從年齡上來說他並不急,但是他要為張旋負責。
圍棋的易學難精很容易形成這樣的社會效應——勝利的果實很容易被別人同享,而失敗的孤獨和痛苦卻很少有人能完全理解和幫助他解脫。越是天才的棋手越容易有如此的的後果。常昊為人善良已經盡人皆知,他的隱忍、苦悶、往往是自我消化,輕易不願意告訴他人,即便是與他最為親近的父母和張璇,雖然在感情上都能理解常昊的哀痛,但有時常昊輸棋了,她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才好,因為常昊太懂事太早地離開了家,養成了不給別人增加痛苦和麻煩的習慣,所以天大的痛苦,他也不會往外流露,更不用說要人與他分擔。他的性格太善,他的心腸太軟。
常昊在棋上可以說出神入化進退自如,其他方面都很單純,樸實得像個根本還沒有長大的孩子。所以在性格上有其尚未成熟的一面,在常昊的事業上國家圍棋隊提供了可以說在全世界範圍來講都是第一流的條件,但是,在其他諸如性格、意志、社會價值觀、抗挫折能力等方面的調教、訓練我們國家的圍棋和其他體育項目一樣都有許多不如人意的地方,這方面常昊和李昌鎬比起來有不小的差距,應該說常昊不僅僅屬於他個人的,也屬於中國圍棋事業的,他如此的年齡就結婚就有了家庭——《圍棋天地》上曾這樣說起常昊,「張旋去日本參加首屆正官庄紅參杯八強戰時,常昊在家火急火燎地送女兒上醫院,他們的女兒不湊巧地生病了。當時大家說,這兩天常昊不會出現在棋院了(,)。但在12月18日這(一)天國家隊棋手們正在進行著青年、少年之間的對抗,這時,一個高大的身影突然出現在訓練室,大家驚訝地發現:常昊趕來了。」
《圍棋天地》說起這件事的文章題目是「只要努力就好」,常昊毫無疑問的確是很努力,孩子病了,兒女牽動著父母的心,更何況中國是計劃生育的國家。但是常昊努力的質量如何?後果如何?文章沒有講,也不好講,但是隨後的日子裡常昊變成了一個頭銜都沒有的「國手」。能獲得「國手」稱號的棋手在中國的歷史上數的出來的不過幾十位,一國之手,多大的榮譽,多大的寄託,多大的艱險,多大的考驗……所以在他們的身上是不能用要求一般人的低標準來要求他們,更嚴酷的是這種發自國家的要求是要由他們本人自覺自愿去執行的。世界級大師的較量水平全在毫髮之間,但是較量後的結果卻是人間天上,懸殊巨大。
常昊是中國圍棋幾代積累而培養出的精品。他被譽稱為中國圍棋的「第三條龍」,如果沒有李昌鎬,常昊的表現完全可以形容為出乎其類,拔乎其萃,但只要和李昌鎬一相提並論不免黯然失色。而常昊與李昌鎬之間不成比例的勝負記錄令我國棋界失望。世界圍棋頂級高手之爭宛如在四面皆是懸崖上的白刃戰,沒有平局,或者上天——勝利了;或者入地——下敗了,從懸崖上掉了下去。所以極其殘酷,殘酷是可以把人磨練成刀槍不入的,殘酷可以讓一個棋手只要往棋盤前一坐,頭腦裡眼睛裡就只有勝負了。這其實也是一種素養和修煉,也是一種水平的體現,因而當常昊對李昌鎬幾乎逢戰必敗,他該想一想棋盤以外的因素了。
圍棋是搏弈,就目前人的智力水平想把圍棋裡的所有變化都看清楚了是不可能的,許多大師級的人物都說自己對圍棋的了解不過是4、5%,所以其中必然有許多選擇是近乎於賭一把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所以要有賭徒的性格和氣質。賭徒的特點一是敢下大賭注,而是越輸越賭,越輸賭注越大。恰恰這方面是我們中國棋手的弱項,更是常昊的弱項。
棋手的性格與勝負之間到底存在著一種怎樣的關係呢?勝負大師曹薰鉉九段曾發表過如下的看法:「如果棋手心太善,心理太脆弱的話,在勝負世界中就難免要處於劣勢。」
「他還說:我認為勝負就是決斷的延續,這種決斷是『善意意志的產物』,其結果必然導致與自己形成對抗。因此職業棋手要有一定的精神修養,雖然爭勝負就必須戰勝對手,但在研究圍棋的下法時,棋手應該具備下出最後著法的心態,心腸壞、心胸狹窄的棋手是不會下出好棋的。」
比起人們理想中的天才,常昊身上似乎缺少「我是流氓我怕誰」的氣勢。他看上去太溫和,總是那麼少年老成,四平八穩。在競爭不那麼激烈的中國棋壇他的棋風一度可以佔據上峰,因為穩而出錯少,所以勝率高。當面對日本老將的時候,因為他們已經不再是往昔那種好鬥發恨的年齡了,所以常昊也還遊刃有餘,但是,受韓國棋風的影響,受中國經濟大形勢的制約,中國圍棋圈子裡的競爭明顯比前兩年激烈了許多。這個競爭已經從各個方面表現了出來,原來許多業餘棋手根本見不到的九段都辦起了業餘圍棋訓練班,足見圍棋這個以前認為是比較純體育的領地,也已經被各種市場因素所侵入。常昊還是原來的常昊,但是「肉」就那麼多,當初你是只狼的時候,就可以得到不少的「肉」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只有變成「獅子」、「獵豹」、「老虎」等,才能在這個只以勝負論英雄的圍棋世界裡擁有一席之地。
引用一份「本報訊」:——沒有找到贊助的圍甲今年確實有點冷清,在兩天前剛剛結束了第三輪比賽後,昨天第四輪又匆匆上馬,比賽時間安排得如此之緊讓人很有點不習慣。與賽事的冷清一樣,昨天的比賽結果也是極為平淡,沒有冷門爆出,唯一出彩的就是常昊輸給了北京的一個二段小孩馬笑冰。
現在常昊輸棋已經沒有什麼人大驚小怪了,對常昊來說可能不是什麼好事情,但是對中國的圍棋來說卻是極幸運的一件事,如果我們國家能贏常昊的小棋手越來越多不正是我們國家圍棋水平越來越普及越來越高的表現嗎!
就在常昊輸這盤棋之前,在前三輪圍甲比賽中,常昊三戰皆捷,順利實現開門紅。而在此更前,常昊先後戰勝了孔傑等在兩項國際大賽裡佔據了兩席之地,大有捲土重來之勢。他在最近嚴正表示:要以大竹英雄和曹燻鉉為榜樣一直下到老,這就意味著他將一生為榮譽而戰。到了那天就不是行百裡半九十了,而是將一百裡走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