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NBD汽車」(ID:NBD-AUTO),作者:每經記者 李星,36氪經授權發布。
「嘭」的一聲,一輛二手車特斯拉Model S在加速準備駛入高速路段時突然失速,車速從120km/h驟降到56km/h,同時車輛制動和加速踏板均處於癱瘓狀態。
這是日前在與特斯拉維權過程中獲得一審勝利的天津特斯拉車主韓潮,回憶其在起訴特斯拉前最後一次駕駛該車輛的經歷。
「失速的同時,車輛顯示屏跳出了5個故障碼提示。」12月9日晚間,韓潮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獨家採訪時感嘆,幸好當時車輛失速後沒有繼續加速向前,而是緩衝一段距離後靠邊停下來,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當時靠邊停車後,後背衣服都被冷汗浸溼了。」韓潮說。
圖片來源:車主供圖
今年12月4日,經過一年多的時間,韓潮在起訴特斯拉以欺詐手段出售不符合其承諾的事故車輛案件中勝訴,拿到了勝訴一審判決書後,其第一時間在個人微博上宣布:「我勝訴了,退一賠三。」此事迅速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雖然韓潮勝訴了,但是特斯拉並不接受這一判決。此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曾發布特斯拉的召回公告,涉及存在安全隱患的3萬輛進口Model S和Model X電動汽車。但隨後特斯拉的態度出現大反轉,其在交給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信件中表示:車輛無需進行召回,因為車輛懸架並不存在缺陷,出現損壞並非質量問題,而是車主使用不當所造成的。並稱只能選擇被迫自願召回相關車輛。
此次的「劇情」,與上次非常相似,特斯拉表示將繼續上訴並相信會有公正的處理。
去年6月1日,韓潮在特斯拉官網上購買了一輛官方認證的Model S P85二手車,購買前被銷售人員告知特斯拉認證車不存在重大事故、水泡、火燒和結構性損傷等問題。但在韓潮購車後兩個多月的時間車輛問題不斷,並險些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後經第三方評估機構鑑定,涉案車輛C柱及左後翼子板有切割焊接痕跡,為事故車。
韓潮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供的一審判決結果顯示,特斯拉公司由於向其交付官方認證二手車Model S確實涉及大面積切割、焊接等,這種修理方式和程度必然對消費者的購車意願產生重要影響,而特斯拉公司僅告知韓潮「車輛不存在結構性損傷」,尚不足以達到應有的信息披露程度。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特斯拉公司構成欺詐,裁定特斯拉向車主退還37.97萬元購車款,並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賠償113.91萬元。
圖片來源:車主供圖
12月9日晚間,特斯拉在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本案一審判決尚未生效,特斯拉將依法提起上訴,並相信法院最終會對本案有一個公正的處理。
韓潮告訴記者,他已經準備好應訴,並表示不擔心在二審中敗訴。「一審中提供的證據非常充足,各項證據均證明特斯拉存在欺詐行為。」韓潮說。
對於,雙方二次對簿公堂後,是維持原判還是改變一審結果,天津濱法律師事務所律師張鑫認為:「如果在二審過程中,法院依舊認定特斯拉存在欺詐行為,有可能維持原判。」
據了解,涉案車輛是韓潮於2019年6月1日在特斯拉中國官網上,以37.97萬元的價格購買的一輛Model S P85二手車。
「因為相信特斯拉官方認證的權威性,又了解到該車還能享受與新車一樣的質保服務,所以才購買此車。」韓潮告訴記者,在提車前,他還與對接的特斯拉銷售人員進行了再三確認,對方均表示該車不存在重大事故、水泡、火燒和結構性損傷等問題。
2019年6月5日是韓潮提車的日子。不過,在提車後兩個多月的時間裡,韓潮卻成了特斯拉天津售後服務中心的「常客」。「用車期間,我這輛車故障不斷,進店維修次數高達十餘次,僅提前預約到店維修的記錄就有七次。主要維修問題包括屏幕亂碼、車燈不亮、車門打不開、充電斷電等,且問題多集中在車輛左後側位置。」韓潮對記者說。
當時,韓潮並沒有對車輛的質量問題產生懷疑,而是正常按照質保流程到店內維修。直到2019年8月24日,車輛在行駛途中發生失速情況,讓韓潮有了退車的念頭。
記者從韓潮提供的關於此次車輛失速時的《委託修理合同》上發現,特斯拉對失速後的車輛更換了大電池保險和傘閥。不過,特斯拉方面對於韓潮車輛失速一事的結論是,韓潮把加速踏板踩到底引起失速,不屬於特斯拉車輛問題。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此次失速事故也成為韓潮踏上維權路的導火索。「因為此次事故,心裡產生了陰影,車輛就算維修好了,也不敢再開。」韓潮對記者說,最開始是與特斯拉方面協商退車一事,不過特斯拉並不同意。「我只開了兩個多月,且是他們車輛出了問題,就要折損10萬元,說只能退回27.97萬元。」韓潮表示,這樣的處理方法他不能接受,不得已才開始維權路,對車輛進行鑑定。
對於,特斯拉兩個月折損10萬元的說法,二手車商董顥(化名)認為,以當前二手車回收行情來說,韓潮這款車使用兩個月左右時間正常折損不超過1萬元。「特斯拉對這款車提出折損10萬元,相當於車主購車價7折,有點太狠了。不過,特斯拉折損價定價這麼高,應該與韓潮十幾次維修記錄有關。特斯拉回收人員應該知道這輛車存在結構性損傷的問題,否則不會要求折損這麼高。」董顥說。
據董顥介紹,如車輛「四梁六柱」(車輛結構件A、B、C、D柱和縱梁)有被切割修復的痕跡,在二手車市場售賣中會被認定有「重大事故」傾向,折損程度比一般車輛要高很多。
事實證明,韓潮的車輛確實存在結構性損傷。「開始並不知道車輛為事故車,決定維權後,我找了車輛鑑定機構鑑定後才發現的。」韓潮說。
2019年11月15日,天津萬豐汽車鑑定評估有限公司出具的鑑定結果為,檢測車輛左後側圍(即左後翼子板)存在切割痕跡,為事故車。
作為涉案車輛主要鑑定負責人,天津萬豐汽車鑑定評估中心高級工程師趙坤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涉案車輛左後輪眉前部至左C柱裡部呈線形45度修復痕跡,有切割焊接;左後輪罩板上部接口處表面有修復現象,後備箱內後圍板和左後輪罩板與C柱外板(即左後翼子板)接口處有明顯修復現象,說明左C柱外板存在多處事故修復痕跡;左後C柱外板與C柱是一個整體,屬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根據《GB∕T30323-2013二手車鑑定評估技術規範》,左後C柱外板被切割後就已造成車輛結構性損傷,故判定為事故車。
正因如此,韓潮以涉案車輛「存在結構性損傷,為事故車」為由,起訴特斯拉以欺詐手段出售不符合其承諾的事故車輛。記者了解到,從今年3月10日提起訴訟到12月4日一審判決結果宣布,此案共舉行了4次庭審。
在4次庭審中,雙方均給出了相應證據。對於韓潮起訴理由,特斯拉方面辯稱,涉案車輛不存在重大事故,也不存在因更換葉子板(即翼子板)而產生結構性損傷,特斯拉公司在銷售車輛時未實施任何欺詐行為,向韓潮交付的車輛完全符合「沒有重大事故以及火燒泡水」的銷售承諾。
「車輛左後翼子板存在切割痕跡,造成結構性損傷是一輛事故車。對此,特斯拉並沒有告知我實情,而是選擇隱瞞下來,已經構成欺詐。」韓潮認為。
一審判決也明確,特斯拉公司對涉案車輛所發生的事故,以及維修情況是知曉或者應當知曉的,卻未對車主進行信息披露,具備欺詐的主觀條件,特斯拉公司構成欺詐。
12月6日,特斯拉法律顧問許暉則公開表示,特斯拉不存在欺詐行為,公司將提起上訴。許暉認為,涉案車輛的翼子板維修未對車輛構成結構性損傷。「和其他二手車平臺的認證一樣,特斯拉也是基於國家對二手車鑑定評估技術的規定,對車輛進行70多項關鍵標準的檢測,其中包括車輛是否有結構性的維修,如有結構性的維修,我們肯定會告知消費者。」許暉表示,特斯拉在對車輛進行整體檢測評估時,該翼子板的異常並未進入公司評估項目,因此並不存在隱瞞一說。
那麼,左後翼子板存在切割痕跡,是否應該將車輛納入事故車範圍?翼子板是否屬於車身結構件?趙坤告訴記者,左後翼子板在《GB∕T30323-2013二手車鑑定評估技術規範》文件中,屬於判別事故車中的「六柱」之一的左C柱部分。因為左後翼子板屬於左C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需切割更換此處翼子板,就需切割C柱。
記者查詢《GB∕T30323-2013二手車鑑定評估技術規範》文件了解到,包括「六柱」在內的12項車體部位如有出現變形、扭曲、更換、燒焊、褶皺任何一項缺陷問題,即被判定車輛為事故車。同時,左後翼子板也屬於對二手車輛外觀部位評估的一項。
圖片來源:《GB∕T30323-2013二手車鑑定評估技術規範》
特斯拉方面稱,因為特斯拉車輛是全鋁製車身,對左後葉子板(即翼子板)的輕微損傷無法通過傳統的車身金屬鈑金「敲打拉伸復原」工藝進行修復,維修企業按照特斯拉生產廠家技術標準和規範採用「焊粘-鉚接」工藝技術對車輛葉子板進行了更換,該工藝僅是對作為車身覆蓋件的葉子板進行更換,完全不涉及車輛的車架及其他任何車輛安全結構,不存在結構性損傷問題。
對於特斯拉所說的僅是對作為覆蓋件的葉子板進行更換,不存在結構件損傷一說,趙坤認為,車輛有前後四塊翼子板,分別為左前、右前翼子板,以及左後翼子板、右後翼子板。其中,兩塊前翼子板用螺絲來進行固定,可單獨進行拆卸,不屬於車身結構件,屬覆蓋件範圍。但後翼子板則不同,左後翼子板和右後翼子板既有覆蓋件的修飾作用,也起到了結構性承重的安全性作用。
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法院委託北京晶實機動車鑑定評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實鑑定)對車輛車況進行的司法鑑定結果中也明確,涉案車輛左後側葉子板是非螺母鉸鏈固定可單獨更換部件,而是通過焊接工藝將葉子板與其他結構件進行銜接。因此,該車左後葉子板屬於結構件的一部分。
董顥也認為,左後翼子板與左C柱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如有切割必定對車輛造成結構性損傷。
記者從特斯拉提供的一份《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中了解到,涉案車輛於2019年1月與另一輛小客車發生過碰撞,兩車均受損。
同時,特斯拉方面提供的一份涉案車輛前車主《委託維修結算申請單》也顯示,該車前車主於2019年5月1日完成維修結算,其中維修內容中就包括更換左後葉子板、左後葉子板噴漆,以及更換左後葉子板內襯等。
而在晶實鑑定提供的車輛車況鑑定結果顯示,涉案車輛左後側葉子板切割更換;左後側葉子板導流管處重新焊接;左後側葉子板與後圍板處重新焊接。
晶實鑑定提供的另一份車輛貶值損失鑑定結論書顯示,該車左後側葉子板、後圍板有明顯修復痕跡。晶實鑑定明確,該車左後側葉子板屬於結構件的一部分,維修後強度降低,對車輛安全性能有一定影響,會對車輛市場價值造成一定貶值影響。根據車輛傷損程度和損傷面積,符合企業《車輛貶值鑑定評估標準》裡的中度B級損傷。為此,晶實鑑定給出該車本次事故修復後,造成的貶值損失約為82089元。
晶實鑑定車輛貶值損失鑑定結果(圖片來源:車主供圖)
「切割A、B、C柱任何一塊位置,對車輛來說都是致命的,對車的貶值率可達到50%左右。」二手車評估師郭吉彬表示。而這也意味著,韓潮37.97萬元的購買價格遠高於車輛在切割修復後的實際價值。
「如果我的購車價低於市場價,心裡對其可能存在的問題會有個預想。但我購買這輛Model S時,就已經是高於市場價的預期了。這種情況下還被欺詐,買到一輛事故車,我不能接受。」韓潮說。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68條對欺詐行為明確規定:「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
記者了解到,特斯拉在一審中敗訴的原因是,提交的證據不足以證明其提出的「車輛不存在重大事故,也不存在因更換葉子板而產生結構性損傷,特斯拉公司在銷售車輛時未實施任何欺詐行為」的主張,最終判定為「退一賠三」。
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法院方面明確,綜合本案事實可知,特斯拉公司對涉案車輛所發生的事故,以及維修情況是知曉或者應當知曉的,其具備欺詐的主觀條件。
截至目前,特斯拉方面仍然堅稱自己在此案中不存在欺詐行為,並表示一審判決尚未生效前將提起上訴。「如果在二審過程中,法院依舊認定特斯拉存在欺詐行為,有可能維持原判。」張鑫分析稱,除非特斯拉方面能舉證說明,它與車主完全交代清楚了車輛存在大面積切割和焊接的客觀事實,否則特斯拉就要承擔「未盡到完全說明」的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在否認切割更換左後翼子板會對車輛造成結構性損傷的同時,還認為該損傷不影響車輛的安全使用。
對此,趙坤告訴記者,左後翼子板對於左後C柱來說有吸能作用,它的變形會導致吸能的擴散,致使力的方向改變,從而保護前進方向的人身安全。「左後翼子板切割、焊接,並噴漆完成後確實是沒問題,但車輛在發生碰撞時,力從上到下,會出現斷裂問題,這時力方向不對,會對人身安全造成威脅。」趙坤解釋稱。
值得注意的是,晶實鑑定給出的結果也顯示,由於原廠的切割,再加上人工修復達不到出廠工藝的要求,造成修復後的部位低於原出廠強度。如果左後側再次發生事故時,由於強度降低,對車輛安全性能會造成一定影響。
董顥則表示,左後翼子板切割焊接後,如果焊接處防鏽處理不到位,或會出現鏽蝕的情況,車身結構件強度或受到影響,對車輛來說也是一個安全隱患。
事實上,車輛左後翼子板切割會致使車輛變為事故車並致使車輛大幅貶值的情況,很多人並不知情。趙坤建議,車主在出現剮蹭等事故後,C柱的左後翼子板部分儘量修復,不要輕易去做切割處理。
董顥也建議,車主在選擇二手車時一定要對車輛的情況進行全面了解,並保留相關溝通證據,以防後期出現問題需維權。
值得注意的是,《GB∕T30323-2013二手車鑑定評估技術規範》於7年前出臺。趙坤認為,隨著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和技術的不斷提高,二手車行業急待新規範出臺,而此次特斯拉二手車維權案或是促進新標準出臺的一個契機。
據知情人士透露,國家相關部門已開始著手對現有二手車鑑定評估技術規範進行修改和調整,有望儘快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