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5G等核心技術的日趨成熟,另一方面國家在相關政策層面不斷給予大力支持,當前智能駕駛正迎來快速發展階段。據相關預測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智能駕駛行業市場規模將超過1700億元,2023年達到2381億元,年複合增長率接近20.62%。
面對如此廣闊的市場空間,近兩年各大車企紛紛強化在該領域的布局,一方面開展自主研發,另一方面積極攜手行業合作夥伴進行核心技術攻關。例如在第三季度,包括廣汽、一汽、長城、上汽等在內的多家車企均在智能駕駛領域迎來了新的合作夥伴,從合作方向來看,以自動駕駛和「軟體定義汽車(SDV)」最受追捧。
自動駕駛依舊是布局熱點,攻「芯」為上
自動駕駛作為汽車行業最熱門的投資領域之一,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已然進入規模化量產的關鍵階段。放眼市場,目前面向ADAS應用的L1、L2自動駕駛已開始在新車上廣泛應用,搭載率快速上升,L3自動駕駛亦拉開了量產大幕,於今年逐步進入商業化。接下來如何進一步加快自動駕駛的產業化進程,特別是高級別自動駕駛的量產應用,是整個汽車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過去幾年裡眾多車企紛紛圍繞自動駕駛搭建起了「朋友圈」,一方面彌補自身技術短板,另一方面分攤高昂的研發成本。
地平線徵程 3晶片應用範圍,圖片來源:地平線
如廣汽在9月份就先後和華為及地平線建立了合作關係,其中與地平線的合作重點圍繞高級輔助駕駛、高等級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感知展開,伴隨著此次合作的發布,廣汽還聯手地平線發布了廣汽版徵程 3晶片。徵程 3晶片是地平線是最新一代高效能車載 AI 晶片,基於地平線自主研發的 BPU2.0 架構研發,支持高級別輔助駕駛、智能座艙、自動泊車輔助、高級別自動駕駛及眾包高精地圖定位等多種應用場景。而廣汽版徵程 3則特別結合了廣汽在汽車智能化方面的量產規劃和差異化需求,支持廣汽量產車型實現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的相關功能。
一汽也選擇了地平線作為智能駕駛領域的重要合作夥伴,並於7月和8月分別以一汽(南京)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和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網聯開發院為參與主體,與地平線達成合作,圍繞高級輔助駕駛(ADAS)和高級別自動駕駛方向進行深度合作及聯合開發,助力相關產品快速量產落地。
華山二號 A1000 車規級智能感知晶片,圖片來源:黑芝麻智能科技
此外,三季度一汽還分別與東軟和黑芝麻智能科技達成了合作,強化在智能駕駛領域的技術實力。在與黑芝麻智能科技的合作中,一汽主要是基於其華山二號A1000智能駕駛平臺進行技術開展可量產的智能駕駛域控制器研發。作為黑芝麻智能科技自主研發的車規級智能感知晶片,華山二號 A1000內置了 8 顆 CPU 核心,支持市面上主流的自動駕駛傳感器接入,包括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4K 攝像頭、GPS 等,可實現高級別自動駕駛系統所需的多傳感器融合方案,並能夠滿足車路協同、車雲協同的要求,實現「一芯多用」。
同樣看中地平線在自動駕駛領域技術優勢的還有上汽。8月28日,上汽集團與北京地平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籤約,並正式啟動「上汽集團與地平線人工智慧聯合實驗室」,以聯合研發麵向未來的人工智慧技術,打造具有上汽集團品牌特色的智能網聯終端應用。伴隨著上面幾項合作的達成,據悉地平線已初步建成覆蓋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的智能汽車芯生態,可謂當前國內自動駕駛領域一股不可忽視的新銳力量。
地平線勢猛,車載晶片領域的老牌玩家同時也是地平線主要競爭對手的Mobileye和英偉達也不甘示弱,正加緊在自動駕駛領域攻城略地。9月24日,吉利和Mobileye宣布了一項重量級的ADAS協議,根據這項長期協議,未來吉利汽車集團的多個子品牌產品將配備由Mobileye提供支持的ADAS功能,包括緊急自動剎車AEB,車道保持系統LKA等。不僅如此,作為Mobileye自動駕駛計劃的重磅之作,Mobileye SuperVision也將應用於領克CoPilot自動駕駛輔助系統,以給相關車型提供360度環繞視覺技術,並支持不同的自動駕駛場景,包括基於導航系統的高速公路駕駛、高速公路之間以及在城市主幹道,城郊地區的自動駕駛應用。
理想汽車、英偉達、德賽西威三方籤約儀式,圖片來源:理想汽車
而理想汽車則瞄準了英偉達。9月22日,理想汽車與英偉達及德賽西威籤訂三方合作協議,根據協議,理想汽車將在2022年推出的全尺寸增程式智能SUV上率先使用NVIDIA Orin系統級晶片,同時藉助德賽西威先進的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系統,在下一代車型上實現輔助駕駛到自動駕駛的全功能覆蓋。值得一提的是,理想汽車目前使用的自動駕駛晶片來自於Mobileye,此番切換為英偉達Orin系統級晶片中運算能力最強的產品,或意味著理想汽車的自動駕駛系統將迎來革命性的升級。
「軟體定義汽車」成新趨勢,車企加速搶灘
隨著汽車「四化」的快速發展,推動軟體在汽車上的重要性不斷凸顯,不斷強化在軟體方面的技術實力也成了眾多車企近兩年發力的重點。然而,軟體並非傳統車企的強項,因此除了自主研發,當前部分企業也在圍繞「軟體定義汽車」趨勢構建「朋友圈」。
例如廣汽和華為的合作,就主要是為了應對這一發展趨勢。據了解,此次合作重點圍繞計算與通信架構展開,旨在打造可持續迭代升級的數字平臺,真正實現「軟體定義汽車」,為用戶持續提升更好的體驗。眾所周知,華為作為全球領先的ICT(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在ICT硬體和軟體領域擁有豐富的積累,包括AI 晶片、計算平臺、雲服務、車載移動通信等,這些都是實現下一代可持續升級的智能汽車的重要技術支撐。廣汽通過與其攜手,無疑將大大提升角逐「軟體定義汽車」時代頭部玩家的勝算。
一汽與東軟和東軟睿馳,及地平線的合作亦如此。其中在與東軟和東軟睿馳的合作中,三家企業主要是攜手構建以SOA架構為基礎的未來整車計算平臺,在前瞻技術及方法應用領域進行共同研究,建設成熟、有競爭力的技術、方法和工具,培養優秀的軟體人才,探索在新的汽車產業格局下面向「軟體定義汽車」的合作新模式。
東軟睿馳NeuSAR產品特性,圖片來源:東軟睿馳
作為中國第一家上市的軟體公司,東軟在汽車電子領域有著近30年的研發經驗,其車載信息娛樂系統應用於全球Top30汽車品牌中的85%的產品。而東軟睿馳作為東軟旗下聚焦於未來汽車技術的創新型企業,在汽車軟體領域亦有著成熟的解決方案,其面向下一代車輛的基礎軟體開發平臺——NeuSAR,兼容歐洲AUTOSAR的標準,可支持自動駕駛、車聯網、新能源汽車等多個領域的應用開發。據了解,除了一汽,目前東軟睿馳還與本田中國、廣汽研究院等在軟體領域達成了合作,助力相關車企進行軟體化轉型。
與地平線的合作雖然瞄準的是智能駕駛,但其實也是建立在「軟體定義汽車」的基礎上。正如一汽智能網聯開發院院長李丹所說,「軟體定義汽車」最關鍵的還是晶片。因為只有具備強大的計算平臺,才能為軟體提供足夠的發揮空間,驅動功能持續升級,打造出一個完整的軟體進化閉環,最終實現自動駕駛等目標。目前來看,地平線的車規級 AI 晶片完全可以一定程度上滿足車企的上述研發需求,例如其徵程二代晶片可全面滿足自動駕駛視覺感知、視覺建圖定位、視覺ADAS以及智能座艙等智能駕駛場景的需求,賦能車企開展自動駕駛研發。
上汽零束與中科創達戰略合作籤約儀式現場,圖片來源:上汽零束
還有上汽零束和中科創達的合作,聚焦重點也在於研發智能網聯汽車軟體核心技術,進而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具體來看,在此次合作中雙方將共同打造完整的車雲結合的智能網聯汽車軟體作業系統平臺,構建以「軟體定義汽車」為導向的開發流程、工具和質量體系,形成具有上汽品牌辨識度的、滿足個性化和智能化體驗的UI/UE設計能力和資產,同時建立具有上汽品牌的應用和開發生態的支撐平臺,以場景為核心,軟體為根本,數據為驅動,助力上汽集團持續強化整體競爭力。
面對「軟體定義汽車」趨勢,今年5月上汽集團正式註冊成立了上汽零束軟體分公司,通過聚焦智能駕駛系統工程、軟體架構、基礎軟體平臺和數據工廠,包括SOA軟體平臺、新一代中央集中式電子架構、雲服務平臺、算力晶片、汽車大數據平臺、邊緣人工智慧應用、智能駕艙系統、數據及網絡安全等,發展軟體開發核心能力,以搶佔新一輪汽車產業變革的制高點。據悉,目前上汽零束正在大規模招聘人才,以強化軟體能力,更好地推動上汽向軟體驅動型企業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