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戰火未休:價格戰再起 自動駕駛成加碼重點

2021-01-06 時代周報

時代周報記者 陳婷

行至年末,網約車賽道,新老玩家戰火未歇。

12月25日,在長沙比亞迪基地,比亞迪與滴滴出行聯合打造的全球首款定製網約車D1正式投產,首批新車同時交付。

12月22日,T3出行在上海舉辦發布會,發布2021年戰略目標—4833戰略,即網約車業務落地全國48城,加速和落地「網約車業務+巡網一體超級計程車+自動駕駛生態運營聯盟」3大戰略板塊,並在2021年年底實現全業務線日均300萬訂單目標。

今年來,網約車市場持續火熱,種種跡象表明,當前網約車市場的競爭不再只是城市拓展那麼簡單。

T3出行CEO崔大勇認為,網約車已迎來2.0時代,網約車1.0時代處於以C2C、撮合交易為主的共享出行階段,流量和資本是行業決勝關鍵。網約車2.0時代是基於車聯網的時代,合規運力、安全、體驗成為核心競爭要素。出行行業最終將進入3.0時代,也就是自動駕駛時代。

12月24日,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管理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助理教授王鵬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任何一個創新型業態的發展都會經歷從野蠻生長到規範化、再到智能化的發展階段,出行市場也不例外。

2020年,無論是新玩家入場,還是老玩家尋找增量,網約車賽道的確在往新方向發展。

多元化競爭

5月7日,滴滴總裁柳青在接受美國媒體CNBC的採訪時透露:「我可以和你們分享的是,滴滴的核心業務已經盈利或者說有些薄利了。」

這是滴滴首次公開宣稱盈利,也代表著行業拐點正在到來。

前瞻產業研究院的報告顯示,從2010年起,中國網約車發展至今已過了10年。目前網約車賽道呈現出一超多強的局面。

該報告提及,除傳統的網際網路企業入局網約車外,各大傳統車企也開始躍躍欲試,其中規模最大的就是由一汽、長安、東風組成的被稱為網約車「國家隊」的T3出行。

在此格局下,各家再次加大補貼力度,搶佔市場。

今年10月底,哈囉出行副總裁江濤表示,基於原有的順風車業務和聚合打車業務,哈囉出行已於近期啟動新業務「哈囉打車」,正式切入網約車領域。

哈囉打車司機可根據自己情況靈活選擇接單時間、地點,這種模式下,哈囉打車價格是主流網約車價格的六折。

作為行業領頭羊,滴滴今年同樣在打車價格方面下功夫。

7月22日,滴滴官宣網約車新品牌「花小豬打車」陸續在天津、廣州、北京、深圳等地上線。

與主平臺滴滴相比,花小豬最突出的特點在於採用一口價模式,比滴滴快車便宜10%—15%。

王鵬認為,花小豬是滴滴平臺對下沉市場爭奪的布局,是滴滴對眾多賽道內新勢力的應對之舉。

除下沉市場,各大平臺也在高端市場摩拳擦掌。

11月24日,易觀分析汽車行業分析師陳堅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從打法上來看,一些玩家開始涉足高端化,比如主打奔馳車型的耀出行,一年連續拓展6座城市;T3剛登錄上海,便採用C+級別豪華車。

「這肯定會分流一些原本屬於滴滴、首汽等平臺的一些專車客戶。」陳堅說道。

數位化賦能

在網約車平臺跑馬圈地的那些年,不少平臺曾依靠計程車師傅們的推廣和宣傳,實現了全國市場快速擴張。但沒多久,無法為網約車平臺帶來更高佣金的計程車就被邊緣化。

今年下半年,計程車卻再度成為各大網約車平臺關注的重點。滴滴宣布升級旗下計程車業務為「快的新出租」;T3上線計程車業務;高德啟動「好的出租」計劃;曹操出行表示加大力度盤活計程車閒置資源;嘀嗒出行也繼續推出一系列創新舉措。

王鵬表示,在此前行業的快速擴張中,網約車平臺並不注重計程車這類存量市場。如今,隨著新增網約車數量越來越少,計程車正重新成為各方布局的重點。

12月24日,網際網路分析師于斌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各地對網約車正加強監管,也存在對網約車衝擊計程車市場的擔憂,網約車平臺再度加碼計程車市場也是對此局面的應對。

在增加平臺計程車數量的同時,各大平臺也在對計程車進行數位化賦能。

今年11月底,高德啟動「好的出租」計劃,推出乘車智慧碼、建立大數據平臺、搭建巡遊網約化系統;12月22日,T3出行表示將開展對計程車行業進行三維賦能,除匹配線上需求和線下車輛,為司機智能派單外,T3新享出租能夠實現車機接單、智能頂燈、V.D.R安全防護系統保障等終端升級。

陳堅認為,網約車平臺助力計程車公司數位化升級是雙贏之舉。

「計程車公司可以更有效率地觸達客戶,網約車公司也可以實現對自身APP內運力的重要補充。二者未來會是競爭又互利的關係。」陳堅說道。

備戰自動駕駛

自動駕駛正成為各大網約車平臺加碼的重點。

6月27日,上海智能網聯汽車規模化載人示範應用啟動,滴滴出行首次面向公眾開放自動駕駛服務。

12月18日,T3出行聯手蘇州高鐵新城、整車企業、科技公司等30餘家合作夥伴共同發起成立國內首個自動駕駛生態運營聯盟--鰲頭聯盟(Auto-union)。蘇州將成為國內第一座實現自動駕駛規模商用的城市。

在此過程中,定製化車型成為各家加碼重點。

以滴滴剛推出的首款定製化網約車D1為例,滴滴針對網約車出行場景,在車內人機互動、司乘體驗、車聯網等多方面進行定製化設計。

與滴滴的輕資產C2C模式不同,如今市面上還存在T3出行、曹操出行等背靠主機廠的網約車平臺,它們主導B2C重資產模式,所用車輛均為平臺提供。

12月23日,T3出行相關負責人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車輛是集中採購的定製化、智能化的新能源車型,司機均經過嚴格準入審核。

王鵬認為,定製化車型是對未來自動駕駛時代的一種準備,未來新能源加自動駕駛汽車的模式,一定是依靠定製化車型。未來的競爭集中在智能技術、算法和服務。

其中的關鍵在於,定製化車型配備著車聯網系統。資料顯示,依託車聯網,所有定製化車型每天上傳到雲端的海量數據能反哺自動駕駛技術不斷迭代,註冊用戶也將為自動駕駛產品及車輛帶來真實的出行場景支持。

也就是說,在自動駕駛時代,具備定製化車型和車聯網優勢的B2C平臺顯然更具優勢。

儘管如此,但就當前情況來看,B2C模式平臺的日子似乎並不好過,甚至有開啟滴滴模式的跡象。2019年3月,曹操出行對外表示,向符合條件的B端加盟商開放流量、技術和品牌資源,加盟商可通過自帶或採購具有合法合規資質的營運車輛,並自主招募管理司機。曹操出行對接入平臺的車型及品牌不做限制,僅需符合網約車政策有關規定。

「在自動駕駛時代完全到來之前,C2C輕資產模式更有優勢,它只是在現有的車型上進行改造,平臺和司機也不是僱傭關係,節約了大量成本。B2C的整車生產模式,平臺與司機是僱傭關係,在車輛上花費的成本也高得多,風險更大。」王鵬表示。

一切的關鍵在於,自動駕駛時代何時才會到來。

「我認為距離完全自動駕駛時代的到來,至少還有10年的時間。」王鵬表示,在到達技術變革的臨界值之前,如今正處在自動駕駛時代的前夜。

相關焦點

  • 網約車市場硝煙再起,阿里高德聯合AutoX上線無人車
    近日關於無人駕駛網約車的消息不斷,百度無人駕駛計程車已在長沙正式上線,在開放道路智能駕駛示範區內,市民可以用百度地圖和百度APP進行一鍵約車;吉利汽車旗下的曹操出行將在今年下半年測試無人駕駛網約車服務;特斯拉執行長埃隆·馬斯克表示,特斯拉仍然計劃在今年年底前推出100萬輛無人駕駛計程車……可以看到,隨著無人駕駛計程車的正式上線,以及各大巨頭的紛紛入局,網約車
  • BAT的地圖戰火燒到了網約車服務上
    國內網際網路市場有百度、阿里、騰訊的地方就有戰火,隨著騰訊地圖上線聚合打車服務事宜的敲定,BAT三巨頭悉數到齊將地圖戰火引到了網約車服務上。高德地圖在2018年也上線&34;功能,首批接入了包括滴滴、首汽在內的九家網約車服務商,開局便解鎖了高德地圖在手,網約車打車服務&34;的新姿勢。高德地圖副總裁陳永海用了幾個簡短的句子闡明了這類聚合打車服務的優勢:&34;當然,陳永海所提及的聚合打車服務優勢是立足於消費者視野而展開的,而BAT將地圖戰火引導到網約車服務上是有更深層次的考量。
  • Uber出售自動駕駛業務 智者的借力「渡己」
    Uber周一宣布,將把其自動駕駛部門「先進技術集團」(ATG)出售給自動駕駛汽車創業公司Aurora。筆者注意到,不少媒體均以「Uber放棄自動駕駛業務」為字眼報導該事件,但在筆者看來,誠然不是。Uber與Aurora將達成合作協議,在Uber共享出行網絡中推出自動駕駛汽車。以此來看,Uber並不是全然放棄自動駕駛業務,只是換了一種明智的方式發力自動駕駛汽車。並且,對於背負巨額虧損的Uber而言,這也可以使其業績的「帳面」更為好看。
  • 新基建加速自動駕駛 車路協同發展成關鍵引擎
    近日來,國內自動駕駛領域動態不斷,自動駕駛測試環境的開放速度也在加快。6月30日,北京市交通管理局、市交通委、市經信局聯合發布公告稱,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的100平方公裡自動駕駛示範區一期自動駕駛測試道路全面開放。開放後的測試道路由原來的3條擴增到52條,裡程從19.4公裡增至215.3公裡。
  • 滴滴開放自動駕駛網約車體驗,上海小夥伴現在就能免費預約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婕「兩個黃鸝鳴翠柳,自動駕駛也能走!」6月27日,在央視主播朱廣權的段子中,第一次對自動駕駛網約車開放道路體驗的直播開始了。直播過程剛好遇上上海大雨,滴滴自動駕駛網約車依然平穩運行,正常接單。
  • 網約車王國的「圍城」
    「燒錢」補貼戰火中走來的網約車王國,正面臨著「新舊勢力」的交錯,原有的平衡狀態也變得異常脆弱。  王國的霸主現在也是如履薄冰。12月14日,滴滴全員大會上,CEO程維提出,滴滴高管不拿年終獎,員工年終獎勵力度比去年縮減一半。程維認為,公司表現不如預期,責任主要在管理層。
  • 「甩賣」自動駕駛業務 Uber重回老本行
    來源:北京商報作者:陶鳳 常蕾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常蕾)疫情重壓之下,Uber不得不放棄燒錢的自動駕駛業務。ATG是Uber旗下的自動駕駛子公司,成立於2015年,團隊規模在1000人左右。在獲得豐田、軟銀領投的10億美元後,ATG估值曾達到72.5億美元。而此次交易對ATG的估值僅為40億美元,縮水近一半,Uber這筆生意似乎並不划算。北京商報記者聯繫Uber進行採訪,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 亞馬遜旗下自動駕駛公司Zoox推全自動駕駛汽車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亞馬遜旗下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Zoox推出了一款沒有方向盤的完全自動駕駛電動汽車,充電一次之後可以行駛一個晝夜。為了將該項技術實現商業化,Zoox計劃在舊金山和拉斯維加斯等城市推出一款基於應用程式的網約車服務。Zoox公司執行長Aicha Evans表示,公司還計劃在其他國家推出網約車服務,但並未透露該項服務的價格,不過表示該項服務的收費是在人們「負擔得起」的範圍內,並將與優步(Uber)和Lyft等公司的網約車服務競爭。
  • 市場要聞 | 從自動駕駛到智慧交通,美團外賣繼續加碼自動配送
    進入5G時代,美團的外賣自動配送功能也要上線了? 12月18日,美團宣布了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其中包括將組建智慧交通平臺。設立該平臺的目的為加強LBS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物流配送、交通出行的自動化、智能化平臺能力。平臺下設交通、地圖、無人車配送、視覺智能等團隊,原自動駕駛負責人夏華夏為新平臺負責人。
  • ​「甩賣」自動駕駛業務 Uber重回老本行
    ​「甩賣」自動駕駛業務 Uber重回老本行 北京商報訊 疫情重壓之下,Uber不得不放棄燒錢的自動駕駛業務。
  • 房棄自動駕駛業務 Uber重回老本行
    疫情重壓之下,Uber不得不放棄燒錢的自動駕駛業務。周一美股盤後,Uber和Aurora發布的聯合聲明稱,Uber將旗下自動駕駛子公司Advanced Technologies Group(以下簡稱「ATG」)出售給Aurora Innovation公司,作價4億美元現金和Aurora公司26%的股權。
  • 「大甩賣」自動駕駛業務 Uber重回老本行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常蕾)疫情重壓之下,Uber不得不放棄燒錢的自動駕駛業務。 ATG是Uber旗下的自動駕駛子公司,成立於2015年,團隊規模在1000人左右。在獲得豐田、軟銀領投的10億美元後,ATG估值曾達到72.5億美元。而此次交易對ATG的估值僅為40億美元,縮水近一半,Uber這筆生意似乎並不划算。北京商報記者聯繫Uber進行採訪,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 網約車掀價格戰,車主乘客獲利
    網絡圖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唐朝金 這個春天,平靜已久的網約車江湖忽然變得喧囂熱鬧起來。 4月1日,易到宣布調整公司業務模式,包括免除車主佣金、改善出行體驗、實行階梯返利、下調乘車資費等。據了解,易到推出「免佣金+階梯返利」計劃,在包括鄭州在內的全國47個地市優選47萬車主,實行免佣金政策,並對車主實行階梯返利,成為首家實現「免佣金+階梯返利」的網約車平臺。 不只是司機。易到同時表示,全面下調乘客端價格體系,推出「全網比價,十倍返還」活動。
  • 網約車再起戰火 打車界「黑馬」花小豬搶攻增量市場
    在經過前幾輪用戶爭奪大戰之後,網約車出行市場的競爭格局和發展趨勢逐漸清晰,用戶已經形成了穩定的消費習慣,頭部平臺吸附用戶的能力愈來愈強。根據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約車用戶規模達3.62億,佔網民整體的40.1%,使用率達到10.10%。因此,有市場人士認為,市場上的頭部用戶已經被瓜分。
  • 蘇寧大力加碼J-10%,退出價格戰的謠言不攻自破
    蘇寧易購此次618的核心動作就是&34;,正面硬剛友商百萬補貼商品的價格,是一場&34;的價格戰。但是隨著18號的日益臨近,有傳聞說蘇寧計劃退出此次價格戰,那麼事實到底如何呢?&34;是對友商的正面回應,從未改變蘇寧此次選擇白熱化的價格戰,源頭需要追溯至2012年。當時,友商放話未來三年,自己平臺上的所有大家電產品都將比蘇寧便宜至少10%。為了證明這話不是說說而已,友商還派出工作人員實地去蘇寧門店比價,相應調整自己平臺上的產品價格。
  • 每日簡報: 實體店無理由退貨、高校複課、快遞價格戰再起
    3、因成本降低,快遞價格戰再起,2月以來快遞電商件費用降3成。4、雀巢將中國水業務出售給青島啤酒,涉及兩大品牌「大山」、「雲南山泉」和三家水業務工廠。
  • 我們離自動駕駛5.0時代還有多遠?〡水木資本原創
    >自動駕駛在人工智慧和汽車產業的飛速發展下已成為業內外關注的焦點,依據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2014年制訂的自動駕駛分級標準(按照自動駕駛對於汽車操縱的接管程度和駕駛區域),自動駕駛可分為L0-L5共六級。
  • 繼續加碼無人駕駛
    無人駕駛目前是百度發力的重點。12月4日,北京市自動駕駛測試管理聯席工作小組向百度Apollo獨家頒發了首批5張無人化路測(第一階段)通知書,這是北京市首次允許測試主體在公開道路進行無人化自動駕駛測試。對於百度Apollo獲得無人化測試許可,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表示,「終於可以不用安全員了,責任重大。」
  • 車企廣建「朋友圈」,自動駕駛和SDV成發力重點
    放眼市場,目前面向ADAS應用的L1、L2自動駕駛已開始在新車上廣泛應用,搭載率快速上升,L3自動駕駛亦拉開了量產大幕,於今年逐步進入商業化。接下來如何進一步加快自動駕駛的產業化進程,特別是高級別自動駕駛的量產應用,是整個汽車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過去幾年裡眾多車企紛紛圍繞自動駕駛搭建起了「朋友圈」,一方面彌補自身技術短板,另一方面分攤高昂的研發成本。
  • Lyft計劃於2023年推無人駕駛網約車服務
    蓋世汽車訊 12月16日,Lyft公司表示,預計將從2023年開始,其用戶將可以通過手機端應用預定無人駕駛汽車。該公司所使用的無人駕駛汽車將搭載Motional的系統,後者是現代汽車集團和安波福共同成立的自動駕駛合資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