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婕
「兩個黃鸝鳴翠柳,自動駕駛也能走!」6月27日,在央視主播朱廣權的段子中,第一次對自動駕駛網約車開放道路體驗的直播開始了。直播過程剛好遇上上海大雨,滴滴自動駕駛網約車依然平穩運行,正常接單。
隨著5G時代的到來,自動駕駛的發展正走上快車道。當天,滴滴宣布,滴滴自動駕駛服務正式上線,開始在上海接受公眾體驗報名。
一輛車配備7個攝像頭,還有2名汽車安全員
自動駕駛、無人駕駛領域是未來的新方向。不久之前,長沙已經就已經開啟自動駕駛計程車的免費試運營。這次,滴滴自動駕駛網約車在上海開放上路,市民如何乘車?自動駕駛安全嗎?
從這次的直播來看,呼叫一輛自動駕駛網約車的總體流程,跟我們大家平時使用網約車差不多:打開app,手機下單,等待自動駕駛汽車。
很快,車來了。跟普通網約車不同的是,自動駕駛網約車的車身上噴有「自動駕駛」字樣,此外,車頂上方的雷達始終保持高速旋轉,
車輛停穩之後上車,行程開始前,乘客需要籤署知情責任書,接著,出發前往目的地。不過,雖然名叫自動駕駛網約車,駕駛座上依然有一名駕駛員,此外,和副駕駛上還坐著一名測試員,手中拿著一臺筆記本電腦,此外,車內配備智能屏,能夠全景「監控」實時路況。
在整個的體驗中,車輛行駛時,在司機的雙手並未觸碰方向盤的情況下,自動駕駛汽車可以順利地剎車、避讓、減速、轉彎、識別信號燈……放開方向盤,汽車也能照樣開。
這首先得益於自動駕駛車頂不停旋轉的雷射雷達,實時接收各種信號;此外,車上配備7個攝像頭,為自動駕駛車輛「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提供保障。
直播中,記者「挑戰」安全駕駛規則,即使把車窗完全遮蓋,也不會影響自動駕駛汽車的正常行駛。
滴滴方面介紹,目前自動駕駛技術已經可以在局部地區小範圍使用。而雨天、夜間以及極端場景一直是全球自動駕駛公司需要持續解決的問題。在雨天場景下,對自動駕駛車輛的考驗主要分為幾個方面。對雷射雷達來說,雨點、地面上的積水以及濺起來的水花可能引發噪點,這就相當於「駕駛員」視力變差,需要算法有效地去除這些噪點,否則容易引發各種急剎。
此外下雨天影響汽車輪胎抓地力,對自動駕駛系統的控制系統提出了較高要求。而地面有積水的情況下,定位精度會變差。雨天行人打雨傘,相對來說是長尾的情況,需要機器有良好的訓練數據覆蓋、以及充分的算法冗餘才能保證識別。
目前,滴滴自動駕駛車輛已經能應對部分雨天場景,當然,在極端的天氣環境中,如果有雨水等落在傳感器上幹擾圖像信息的獲取,汽車安全員隨時介入,以保證車輛的正常行駛。
日常出行的切實補充,自動駕駛還要投入十年
據介紹,現階段,滴滴自動駕駛載人測試範圍僅限於在上海開放測試道路上,路線經過汽車會展中心、辦公區、地鐵站、酒店等核心區域。未來汽車長什麼樣?自動駕駛到底有多神奇?現實自動駕駛能實現科幻電影中的場景嗎?現在你就可以體驗。
現在,滴滴出行首次面向公眾開放自動駕駛服務,用戶可通過滴滴APP線上報名,審核通過後,將能在上海自動駕駛測試路段,免費呼叫自動駕駛車輛進行試乘體驗。
現階段,滴滴自動駕駛載人測試範圍僅限於在上海開放測試道路上,路線經過汽車會展中心、辦公區、地鐵站、酒店等核心區域。用戶通過滴滴APP在開放道路範圍內選擇起終點,可免費體驗自動駕駛服務。
為確保行程安全,自動駕駛測試車依相關規定配備了安全員,可隨時接管車輛,應對突發情況。與此同時,滴滴設立了國內首個自動駕駛安全護航中心,能實時監控車輛、路況,並在車輛面臨複雜情況時,給與協助指令,解決未來自動駕駛運營中可能出現的遠程協助問題。
在測試區域的部分路口,滴滴部署了自主研發的車路協同解決方案,能將道路信息實時共享給區域內不同公司的自動駕駛測試車,消除行駛盲區。
顯然,滴滴發力自動駕駛,有著自己的底氣和實力。上千萬網約車每天在路上,為平臺積累了海量的數據。此外,滴滴對網約車管理調配有著豐富經驗。
不過,相比於用於城市的客運自動駕駛汽車,自動駕駛卡車似乎出現的更早更為成熟。此前,本報記者曾報導過,德邦等物流公司的自動駕駛卡車,已經在杭州等高速公路上進行路測。
在業內人士看來,首先,高速公路的路況條件要更穩定,意外的狀況會更少。其次,自動駕駛卡車會更有商業價值和經濟效益,可以全天候的在路上行駛,極大的提高貨物的流通效率。
那麼,滴滴為何要發力自動駕駛?
滴滴出行CTO兼自動駕駛公司CEO張博表示,「滴滴通過給駕駛員和自動駕駛車輛混合派單的方式,彌補自動駕駛車輛僅能在特定區域使用的局限,讓現階段自動駕駛不僅僅停留一種新奇的體驗,更能成為人們日常出行的切實補充。」
在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程維看來,最終AI技術會大幅提升駕駛安全和效率,造福人類,而滴滴最大優勢是場景和數據以及堅定投入的決心。「同時我們也相信自動駕駛從技術成熟,商業成熟到法規成熟,道阻且長,至少還需要做十年持續投入的計劃,也要做好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的準備,但方向是明確而堅定的。」程維認為,「司機有溫度的服務不會因新技術出現而消失,自動駕駛也會給網約車司機創造新的職業和崗位。」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