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小於0.1mm機器人登Nature,4英寸矽片容納100萬個

2020-12-25 澎湃新聞

機器之心報導

參與:杜偉、小舟

這款機器人通過使用一種新的微型致動器,實現了在液體中的自由行走。

1959 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納米技術界卓有遠見的研究者理察 · 費曼提出:「吞下外科醫生」將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即製造一個微型機器人,該機器人可以在需要的時候在血管中穿梭以進行一些手術治療。這種對未來的標誌性想像突出表現了對微米級機器人技術領域的現代期望:將自動化設備部署在其大型同類產品無法到達的環境中。

但是,這種機器人的構造存在著諸多挑戰,包括如何組裝微型機器裝置方面的困難。

近日,在最新一期的《Nature》雜誌中,賓夕法尼亞大學電子與系統工程系助理教授 Marc Miskin 等人研究出一種電化學驅動設備,該設備能夠推動雷射控制的微型機器人通過液體,並且可以很容易地與微電子組件集成,以構建完全自主的微型機器人。該研究團隊由康奈爾大學的兩位教授 Itai Cohen 和 Paul McEuen 以及 Marc Miskin 共同領導。

論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626-9

這款微型機器人包含一個矽光伏材料製成的簡單電路,該電路充當軀幹和大腦的角色,而四個電化學致動器構成了機器人的腿。該微型機器人的厚度大約為 5 微米、寬約 40 微米、長度在 40 至 70 微米之間,體積大致相當於草履蟲等微生物。

這款機器人可以在 200MV 的低電壓和 10nW 的低功率條件下移動,雖然體積很小,但依然保持牢固和魯棒性。此外,這款機器人是由標準光刻工藝製成,所以它們可以實現大規模並行生產,4 英寸的矽片上可以容納約 100 萬個機器人。

首先來看一下這款機器人的動圖展示:

行走中的機器人。

列陣中的機器人。

微型致動器

在設計中,研究者考慮到,為液體環境中移動的微型機器人設計推進策略具有挑戰性,這是因為強大的阻力會阻止微型物體保持動量。所以,為了克服這一困難,Miskin 及其同事設計了微型致動器,它能夠將能量轉換為運動動力。只需施加少量電流,該致動器就可以摺疊和展開。

此外,電流會導致周圍溶液中的離子吸附到致動器表面,從而改變了機器人腿部的應力,進而使其彎曲。研究者使用與製造計算機晶片相同的納米製造技術來構造這些致動器。

下圖給出了行走微型機器人大致的形態:

Miskin 及其同事不僅設計和測試了單個微型致動器,還開發了原型微型機器人。該原型採用 4 個上述致動器作為機器人的腿。,讓它們能夠在液體中緩慢移動。四條腿連接到機器人中央機架上的多個光伏板(太陽能電池)。當操作者將雷射照射在不同的太陽能片上,機器人就會交替彎曲前腿和後腿,以推進機器人移動。

十幾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在為液體中的微粒開發機載推進機制(propulsion mechanism)。通過向這類粒子添加功能補丁和其他特性,比這款微型四腳機器人體積更小且速度更快的機器人早已被開發出來。所以,這款機器人的特殊性體現在哪裡呢?

這款機器人的關鍵改進在於推進機制的效率。另外一點改進是這款微型機器人使用的致動器具備與微電子電路集成的巨大潛力。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未來的應用不僅要求微型機器人在需要的時候進行遊泳的動作,而且還要藉助機載傳感器和邏輯電路的輸入來執行更高級的指令。

此外,這款微型機器人採用了一種新穎的設計理念。研究者沒有為靜態粒子添加推進機制(propulsion mechanism),而是將原型機器人微型化,最終設計出一款具有電子控制機械腿的行走機器人。由於致動器的構造採用與製作電路板相同的技術,所以未來機器人的「大腦」(即邏輯電路)和腿原則上可以實現同時製作出來。

並且,由於致動器可以通過電子電路中的低功率電流來操作,因此傳感器和邏輯組件可以實現與致動器的無縫集成。

接下來通過幾張圖了解這款微型四腳機器人的技術細節。

技術細節

下圖 1 為電子集成式微型機器人的並行製作流程。

下圖 2 為基於鉑的串聯式彈性致動器(Series Elastic Actuator, SEA)的結構。

下圖 3 為微型機器人的製作和釋放演示。

下圖 4 為微型機器人的初始配置以及運動過程中距離和速度的圖像。

想要直觀地了解這款微型四腳機器人的運動,請戳以下視頻:

參考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2421-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626-9

https://news.cornell.edu/stories/2020/08/laser-jolts-microscopic-electronic-robots-motion

Amazon SageMaker 是一項完全託管的服務,可以幫助開發人員和數據科學家快速構建、訓練和部署機器學習 模型。SageMaker完全消除了機器學習過程中每個步驟的繁重工作,讓開發高質量模型變得更加輕鬆。

現在,企業開發者可以免費領取1000元服務抵扣券,輕鬆上手Amazon SageMaker,快速體驗5個人工智慧應用實例。

© THE END

轉載請聯繫本公眾號獲得授權

投稿或尋求報導:content@jiqizhixin.com

原標題:《尺寸小於0.1mm,4英寸矽片容納100萬個,康奈爾大學四腳機器人登Nature》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小於0.1mm機器人!4英寸矽片上造百萬機器人,怎樣做到的?
    如今機器人對我們來說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物,即使沒有見過真的,我們在電視上、手機上也見得多了。但我印象中的機器人還是那種比較巨大的,比較笨重的,反應遲鈍的機器,它們只能做一些簡單重複的動作,完全沒法和真人相比。但其實這種想法是很片面的,隨著技術的成熟,機器人的世界早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小於0.1mm機器人!4英寸矽片上造百萬機器人,他們是怎樣做到的?
    但其實這種想法是很片面地,隨著技術的成熟,機器人的世界早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首先機器人的應用面越來越寬。由95%的工業應用擴展到更多領域的非工業應用。像做手術、採摘水果、剪枝、巷道掘進、偵查、排雷,還有空間機器人、潛海機器人。機器人應用無限制,只要能想到的,就可以去創造實現。
  • 雷射驅動的機器人大軍!Nature:機器人尺寸小於 0.1 毫米,4 英寸晶圓可容納 100 萬個
    這一領域最近迎來了一個好消息:一組來自美國康奈爾大學 Kavli 生物納米科技研究所、康奈爾大學原子與固體物理實驗室、賓夕法尼亞大學電氣與系統工程系、康奈爾大學應用與工程物理系的科學家團隊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致動器,並在此基礎上創造了 100 多萬個微型四腳機器人,這也是迄今為止首批尺寸小於 0.1 毫米的機器人。
  • 4英寸矽片容納100萬個,康奈爾大學四腳機器人登Nature
    這款微型機器人包含一個矽光伏材料製成的簡單電路,該電路充當軀幹和大腦的角色,而四個電化學致動器構成了機器人的腿。該微型機器人的厚度大約為 5 微米、寬約 40 微米、長度在 40 至 70 微米之間,體積大致相當於草履蟲等微生物。
  • 4英寸矽片容納100萬個,康奈爾大學四腳機器人登Nature
    ,而四個電化學致動器構成了機器人的腿。此外,這款機器人是由標準光刻工藝製成,所以它們可以實現大規模並行生產,4 英寸的矽片上可以容納約 100 萬個機器人。該原型採用 4 個上述致動器作為機器人的腿。,讓它們能夠在液體中緩慢移動。四條腿連接到機器人中央機架上的多個光伏板(太陽能電池)。當操作者將雷射照射在不同的太陽能片上,機器人就會交替彎曲前腿和後腿,以推進機器人移動。十幾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在為液體中的微粒開發機載推進機制(propulsion mechanism)。
  • 首個0.1毫米機器人問世!4英寸矽片可容納超百萬「行走機器人」
    作者:馮麗妃微型機器人大軍的藝術呈現圖 圖片來源:Criss Hohmann首個0.1毫米機器人已經問世。得益於與現有矽電子器件兼容的一類新型制動器(使機器人移動的部件)的發展,科學家創建了一個行走的微型四腳機器人「大軍」。相關成果8月26日在線發表於《自然》。1959年,諾貝爾獎得主、理論物理學家理察·費曼首次提出微型醫用機器人的概念。
  • 雷射驅動的機器人大軍!Nature:機器人尺寸小於 0.1 毫米,4 英寸...
    這一領域最近迎來了一個好消息:一組來自美國康奈爾大學 Kavli 生物納米科技研究所、康奈爾大學原子與固體物理實驗室、賓夕法尼亞大學電氣與系統工程系、康奈爾大學應用與工程物理系的科學家團隊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致動器,並在此基礎上創造了 100 多萬個微型四腳機器人,這也是迄今為止首批尺寸小於 0.1 毫米的機器人。
  • 科學家研製出尺寸小於0.1毫米的機器人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馬克·米斯金(Marc Miskin)及其同事展示了一類新型電化學致動器,這些新型致動器構成了機器人的腿,其尺寸小於0.1毫米(約為人的頭髮寬度),當受到雷射刺激時,就會彎曲,產生行走動作。
  • 世界最小的機器人亮相:尺寸小於 0.1 毫米,肉眼無法辨別
    IT之家 8 月 27 日消息 本周三,英國《自然》雜誌公布了一項機器人研發的新成果,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人員馬克 · 密斯金及其同事,開發出了一款目前世界上體積最小的機器人,其尺寸小於 0.1 毫米,人類用肉眼根本無法辨別。
  • 晶矽矽片電池尺寸的標準化
    另外,組件進入4.0或5.0時代,最簡潔的途徑是增加電池和組件尺寸。許多企業微調矽片電池尺寸從而達到產品的競爭優勢,使得目前矽片尺寸出現多種選擇,給產業鏈上下遊配合出現麻煩。增加了產品庫存。因此急需制定矽片尺寸標準。通過行業主要矽片,電池組件企業近兩年的討論投票,有三個矽片尺寸被選為行業推薦使用標準尺寸,分別是156.75mm,158.75mm 和166.00mm。
  • 小於0.1毫米,世界最小機器人面世 - 新晚報數字報
    據人民網消息  英國《自然》雜誌8月26日公布了一項機器人研發的新成果,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人員馬克·密斯金及其同事開發出了一款目前世界上體積最小的機器人,其尺寸小於0.1毫米,人類用肉眼根本無法辨別。  《自然》雜誌報導稱,這一成果得益於與現有矽電子器件兼容的新型致動器的發展。
  • 100mm—210mm 矽片尺寸演變40年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摘要:4月17日,隆基股份宣布M6和G1矽片分別下降0.34元,M6矽片為2.92元,G1矽片為2.83。這是隆基4月內第二次降價,4月8日,隆基M6、G1單晶矽片均降價0.15元,分別為3.26元和3.17元。隨著大尺寸矽片的價格下跳,也加速著業內矽片尺寸的新一輪變革!
  • 首個手術用半導體微型機器人誕生!一塊4英寸晶圓可生產超100萬個機器人
    目前,已經有一些手術機器人進入應用,然而,這些機器人系統往往體積非常大,通常會佔據整個房間,而且出於體積限制,難以操作細微的精細組織和結構。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和康奈爾大學的科學家的這項最新發明,著重於在醫學中的大規模生產和應用。
  • 世界最小的機器人誕生,肉眼無法辨別
    因此,製造微小機器人絕非一件容易的事。,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人員馬克·密斯金及其同事,開發出了一款目前世界上體積最小的機器人,其尺寸小於 0.1 毫米(約為一根人類頭髮的直徑),人類用肉眼根本無法辨別。
  • 陳根:量產微型機器人,可遊走於人體探索大腦信號
    文/陳根近年來,將電子器件微型化以生產細胞大小的機器人一直是人們追求的目標,得益於電子、磁性和光學系統的技術突破,單單研發一種小體積、低成本、低功耗的機器人並不難,從可摺疊微型機器人到微型機械手,在機器人領域不斷產生了更智能、細分功能的微型機器人。
  • 意義重大:中國芯再次取得新突破 12英寸大矽片國產化率不再是零
    矽片主要有2英寸(50mm)、3英寸(75mm)、4英寸(100mm)、6英寸(150mm)、8英寸(200mm)和12英寸(300mm)等規格。矽片的尺寸(直徑)越大,每一個矽片上可製造的晶片數量就越多,單位晶片的成本就降低。按製造工藝分,矽片主要有拋光片、外延片和SOI矽片。單晶矽錠經過切割、研磨和拋光處理後得到拋光片。
  • Nature子刊封面:哈佛和索尼聯合研發的微型手術機器人
    這款手術機器人是專門為遠程操作的顯微手術而設計的,它僅僅重達2.4g,尺寸為5cm x 7cm x 5cm, 由三個獨立驅動的微型直線驅動器驅動,每一個直線驅動器重量僅為0.41g。經分析和測試,該機器人的位置精度可以達到0.0264mm,負載能力大約為27mN。通過實驗測試展示了該機器人在顯微外科手術領域巨大的應用潛力。
  • 世界最小機器人尺寸小於0.1毫米;7月工業利潤同比漲19.6%;中國電子推出國產化噴淋式液冷伺服器 | 每周工業電子新聞
    三分鐘了解產業大事1【世界最小的機器人亮相:尺寸小於 0.1 毫米,肉眼無法辨別】本周三,英國《自然》雜誌公布了一項機器人研發的新成果,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人員馬克 · 密斯金及其同事,開發出了一款目前世界上體積最小的機器人,其尺寸小於0.1毫米,人類用肉眼根本無法辨別。
  • 杭州中欣晶圓12英寸半導體矽片正式下線
    2020年即將到來,又將是半導體矽片產業蓬勃發展的一年。在2019年12月30日這個辭舊迎新的日子中,在杭州中欣晶圓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的12英寸生產車間內,順利完成了第一枚12英寸半導體矽拋光片的下線。
  • 需求復甦穩定矽片價格 大尺寸趨勢明確
    1.1 矽片尺寸發展史:更大更集中縱觀矽片產品發展過程,大尺寸矽片是毋庸置疑的發展趨勢。隆基股份M6產品以及中環股份M12產品的推出,正式開啟了大矽片時代,同時市場上產品尺寸出現顯著分化。矽片尺寸經歷了以下幾個發展階段:2012年前,存在100-156mm等多種形狀、尺寸的矽片,行業標準不統一;2015年,由隆基、中環聯手制定M2矽片,並由五個主要廠家達成統一標準,成為市場主流尺寸,其邊長156.75mm,面積24432平方毫米,2019年市佔率約為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