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兩頭婚」在蘇浙很普遍,沒啥奇怪

2020-12-25 騰訊網

兩頭婚,一個在蘇浙地區再平常不過的婚姻形式,最近上了熱搜。

什麼是兩頭婚?通俗地說是「兩家並一家」。現在獨生子女多,男不娶、女不嫁逐漸成為一個共識。當新人組成一個小家庭後,一般按照事先約定生下兩個小孩,隨夫妻倆各姓一個,兩個原生家庭各自撫養。

我定居杭州,身邊就有很多本地青年以這樣的形式。本來大家都這麼做著,沒啥奇怪。但經學者專項研究並發布之後,越來越多的人好奇這種新婚姻形式。

我的朋友的劉晴現在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兒子頭胎跟媽媽姓,女兒二胎跟爸爸姓。由於她和老公都是本地人(城北相鄰的隔壁村),他們是高中同學,彼此交流都用方言,感情基礎比較牢固。現階段經濟壓力不大,兩口子做點小生意即可,平時孩子交給兩方老人帶,很省心。

另一個朋友董琦在經人介紹相親認識了她現在的老公,兩個人在自己所在區域買了一套商品房,現在汽車也換成奧迪、寶馬,孩子生了兩個。他們的年紀都還不到30歲,彼此工作安穩,過日子沒啥問題。

在年輕夫妻彼此都是獨生子女的情況下,兩頭婚的探索確實迎合了很多家庭的訴求,由於同時得到了兩個家庭的幫持,大部分小家庭相對容易迎來了平凡的幸福。但事物都有兩面性,兩頭婚會存在哪些局限?據我這幾年的觀察,兩頭婚存在一些隱憂,並且已經開始浮出水面。

新老家庭間的邊界感不強

兩頭婚最顯在的問題,是很多小家庭和其兩個原生家庭之間邊界感不強,一衣帶水,相當於古時候沒有分家的形式,彼此保持了較強的粘性。

這樣的影響是,兩頭婚新家庭的獨立性會減弱,小家庭的完整性也會受到影響,比如過年,到底是去誰家裡過?小家庭要不要獨立買房?如果不商量好,或者商量好了不執行好,都容易起爭執。

此外,年輕夫妻的親密度也會受到影響。去年,劉晴夫婦因為瑣事突然鬧離婚,小兩口當時住在女方家裡,事情鬧起來後男方家裡人也來了。雖然後面他們和好了,但雙方家長卻仍然讓他們去離婚,好在後面彼此也消氣了,暫告一段落。

兩頭婚因為追求平等,對兩個原生家庭來說,哪一家都不能偏廢,但在現實中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因此兩家人起爭執的機率會加大。究其根本,還是因為小家庭不夠獨立,兩家人參與度高。

消費超前,多數人養老吃力

兩頭婚小家庭對兩個原生家庭的依賴,在經濟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在城市生活成本加大、年輕人消費超前的情況下,等於說由兩個大家庭支持一個小家庭。

董琦是普通工薪階層,但現在已經買了三套房,最近還換了奧迪車。她的消費習慣是大開大落的那種,家裡有8個價值上萬元的包包,又要養孩子又要自己生活,每個月要還花唄4萬多元。這些錢從哪裡來的?答案是,來自兩個大家庭的幫襯。

小兩口的父母都是本地農民,做點小生意,有積蓄但日常收入不多。按照小琦兩口子的開銷進度,不做些改變顯然不是長久之計,董琦本人開始變得焦慮。

這是一種普遍現象。兩頭婚的基礎大多是本地人,而本地人生活壓力相對較小,甚至有些家庭還是富裕的。在兩個大家庭的支持下,很容易養成年輕人消費超前的習慣。

但這種消費慣式是有隱憂的。最近董琦就因為公公腫瘤住院拿不出錢了,雙方鬧得矛盾很大。

在兩個年輕人提前透支的情況下,未來有四個老人和兩個孩子需要他們去支撐,「六座大山」壓在身上,眼前的小甜蜜就只能是暫時的,隱憂和焦慮卻時常伴隨。

難以複製、難以尋找合適的對象

我的朋友小趙今年26歲,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身高顏值都不錯,家裡只有她一個孩子。她現在比較著急找對象,父母給她的唯一要求,是要「兩家並並」的婚姻(兩頭婚),但是她相了那麼多次親,就是沒找到合適的。

「稍微滿意一點的都要求我嫁過去,能夠兩家並並的男孩子我又喜歡不起來,情商感人啊。」小趙舉了個例子,有一次跟一個男孩子去看電影,男孩子真的只看了電影,連一杯水都沒有,也沒什麼話聊。這種情況比較多了,她有點心累。

小包姑娘1998年生,剛畢業出來實習,現在還不是很著急結婚。作為獨生子女的她,父母也跟她提出要兩頭婚。「我知道這個標準不難找,大專畢業後就開始發動周邊的人給我介紹,結果是要麼男孩子對我不滿意,要麼我不滿意男孩子。」

兩頭婚的基本前提是彼此為獨生子女,雙方都願意「兩家並並」,而且在孩子的姓氏上、兩家的相處上都要提前商量好……這比傳統婚姻看起來少了彩禮嫁妝、實際上還多了不少工序。

也因此,這種新婚姻形式的可複製性較弱。男孩女孩比較難找到合適的對象。

新的倫理形式有待檢驗

孩子怎麼相處、兩家人怎麼相處,兩頭婚形式面臨的問題很多是全新的,沒有歷史參照系。

劉晴頭胎生的是兒子,跟自己姓,放在自己父母家裡養。過了三年生了二胎,是女兒,跟男方姓,放在男方父母那裡養。

很明顯,劉晴的父母更愛跟自己姓的孫子,而對於女兒的二胎不太關心,老兩口沒讀過書,喜歡和憎惡的表情都溢於言表。

由於「三代單傳」,孫子被寵得超乎尋常,事事順著,現在孩子在學校是的「小霸王」,劉晴經常被叫到學校約談。而每當孫女來了以後,劉晴父母則不願意帶,形成鮮明對比。所以有人說,同一個姓都要偏心某一個,不同姓的就更加偏心姓自己的了,這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如前所述,小兩口的家庭缺乏獨立,過於依賴原生家庭,也會影響家庭穩定……都是問題。

當然,兩頭婚存在就有它的合理性。但在此基礎上,作為一種新婚姻形式的探索,也需要跟進法律上(諸如繼承法)、倫理上、觀念上的探索,這些探索都需要持續更新。

時下進入這種婚姻形式的年輕人都尚年輕,未來怎麼走還有待觀察。

相關焦點

  • 新出來的,兩頭婚」到底是啥意思呢?
    結婚雙方都沒有嫁娶的意思,既不屬於男娶女嫁,又不屬於女招男入贅,這種婚姻模式叫「兩頭婚」! 那麼,這個「兩頭婚」到底是啥意思呢? 但是「兩頭婚」就不一樣了,既不需要男方入贅,又不需要女方徹底跟原生家庭剝離,生了孩子一家一個,啥問題都解決了!
  • 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 兩頭婚什麼意思?和傳統婚姻有何不同?
    為什麼會興起兩頭婚?兩頭婚有何利弊?兩頭婚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帶著這些問題,日前,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和律師。  獨生子女家庭之選  所謂的兩頭婚,既不是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男女雙方兩頭皆是婚娶婚嫁,夫妻兩頭走。
  • 揭秘江浙農村兩頭婚內幕,沒嫁妝沒彩禮?生倆娃一個隨父一個隨母
    就在各地適齡青年還在為彩禮、婚房操心的時候,江浙農村的獨生子女們已經開始流行「兩頭婚」,尤其是嘉興地區和湖州地區,「兩頭婚」現象非常普遍。「兩頭婚」具體是什麼形式?專家們怎麼解讀?網友評論為何如此辛辣毒舌?小編馬上解析!
  • 廣義的兩頭婚未嘗不可,狹義的兩頭婚真的要不得
    第一,無論是江浙還是其他地方,兩頭婚雖然有,但目前都還不是主流,所以不能以偏概全,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特點,沒有好壞,只有適不適合。第二,媒體上所報出的「兩頭婚」,實際上屬於狹義的兩頭婚,與之相對的實際還有廣義的「兩頭婚」。
  • 「兩頭婚」到底對女人有好處沒?這三個女人說出了大實話
    #兩頭婚是好還是壞#這幾天江浙一帶興起的「兩頭婚」引發了網友的熱議,這種新型方式的婚姻模式讓很多女性網友感到十分的滿意。因為在一些女性朋友的眼中,她們覺得這種兩頭婚正體現了婚姻平等,尤其的對於女人來說,可以不用再忍受婆媳矛盾等相處時的難題,但是對於很多男人而言,卻並不贊同這一婚姻模式。那麼,到底什麼是兩頭婚呢?具體的婚姻模式又是什麼樣的呢?
  • 兩頭婚實質是契約婚姻,雙方合作完成繁殖,傳統婚姻已名存實亡
    今天(20日),由《中國婦女報》報導的「兩頭婚」上了熱搜。報導稱,兩頭婚是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不再是傳統的男娶女嫁或者招男入贅,結婚後雙方各住各家。一旦這種兩頭婚成為主流的婚姻形式,那麼歷經幾千年的傳統婚姻就名存實亡了。1,社會誠信缺失社會誠信缺失不僅表現在陌生人之間,也表現在婚戀中,現在女人結婚只認錢不認人,現在男人結婚只認人不認情,雙方互相算計,能過就過,不能過則離。
  • 是「兩頭婚」還是「兩頭混」?洪晃:你想到孩子的感受嗎?
    聽到「兩頭婚」這個概念,剛開始的時候,我是一頭霧水,這男婚女嫁自古有之,誰又弄出這麼一出來?這「兩頭婚」到底啥意思? 對於「兩頭婚」這個概念有很多人和我一樣,一知半解,在網上查了查才知道,原來這是因為現如今有很多家庭當中都是獨生子女,因此一旦兩家結為親家,那麼將會面臨著很多的現實問題,比如說財產分配,孩子的撫養等等。
  • 杭州水村「兩頭婚」的現實樣本
    十年前,美芸的兒子阿斌和兒媳小琪結婚,採用的是近來被推到風口浪尖的「兩頭婚」形式。美芸自己對「兩頭婚」的理解是「小家變大家」,是「獨生子女基本都會選擇的生活方式」。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副院長範麗珠評價水村的「兩頭婚」為「一種傳統秩序的延續」。趙春蘭認為,在水村出現的「兩頭婚」,是現代與傳統各自退讓、磨合的結果,「它必然是一個小範圍文化圈內的東西,會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有它特有的社會功能。」
  • 兩頭婚,到底誰吃虧?
    近年來,在江浙一帶卻興起了一種結婚新模式:兩頭婚。兩頭婚的興起讓結婚不再是難事,而男女雙方到底誰吃虧呢?我們需要從各角度來進行分析。 01、什麼叫兩頭婚? 兩頭婚就是在男方那邊舉行一次結婚,在女方這邊也舉行一次結婚,通俗一點就叫做「並婚」。
  • 兩頭婚與北俱蘆洲
    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通常,兩頭婚的雙方都是獨生子女家庭,而兩頭婚恰好可以相對平等的解決獨生子女家庭中老人贍養與遺產繼承的問題。關於兩頭婚的爭議主要有兩方面:兩頭婚在外人看來就是在一切從簡的情況下生了兩個孩子,而在生孩子這件事上女方付出很多,所以並非平等。同樣一對夫妻的兩個孩子,從小就不是一個姓,往往在雙方的家庭中也會受到不同的待遇。
  • 男不出彩禮,女不給嫁妝,「兩頭婚」親歷者覺得挺好
    「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近日,一種在江浙一帶被稱為「兩頭婚」的婚姻模式引起人們關注:夫妻兩頭走。「我家不是嫁女兒,你家不是娶媳婦。」有當事人告訴澎湃新聞,「兩頭婚」基本都是女方家的要求,姓氏能接著往下傳。男方不出彩禮,少付一半酒席錢。有浙江基層婦聯的負責人向澎湃新聞表示,「兩頭婚」現象在當地已經很普遍。她本人也是親歷者,兩頭婚家庭多為門當戶對,這樣後續出現矛盾的情況也相對較少。
  • 「兩頭婚」上熱搜,獨生子女家庭的最優選擇?
    為什麼會興起兩頭婚?兩頭婚有何利弊?兩頭婚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帶著這些問題,日前,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和律師。獨生子女家庭之選所謂的兩頭婚,既不是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男女雙方兩頭皆是婚娶婚嫁,夫妻兩頭走。
  • 悄然興起的「兩頭婚」,婚姻意義何在?難道只為繁衍後代?
    「兩頭婚」便在這種情況下衍生而來。兩頭婚在嫁娶上也很顯公平,男方無須彩禮,女方無須陪嫁,從另一方也解決了當今婚嫁過程中最讓人頭疼的「彩禮」問題。兩頭婚家庭還一個特點,便是與父母同住,一般會是雙方父母處輪流居住,這對現代快節奏生活的小年輕們來講,無疑是一種便利,不用擔心家務和做飯問題。然後這樣的兩頭婚的利弊又何在呢?難道只是為了繁衍後代?首先是生活問題。
  • 火遍全網的「兩頭婚」,為何興起在江浙一帶?
    最早一批獨生子女到了適婚年紀時,正好是新世紀之初,也就是「兩頭婚」開始流行之時。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莫豔清在接受採訪時講到,當時的「兩頭婚」主要是解決獨生子女家庭,尤其是女方家庭的情感撫慰和養老問題。女方家庭不要彩禮,將來女兒兩邊住,生的小孩絕大多數跟父姓,母姓佔據中間字位置,孩子管母親的父輩也叫爺爺奶奶。
  • 「兩頭婚」最重要的是平衡,但也保證了女方的贍養責任和權益
    最近,江浙地區「兩頭婚」的婚姻形式引起廣泛討論,有人認為「兩頭婚」省掉了彩禮和嫁妝,簡化了傳統婚姻形式,是一種進步;也有人認為雖然彩禮嫁妝被省去,但小夫妻的日常開銷還是要依靠雙方父母,年輕人不獨立自主。「兩頭婚」的具體實行中和傳統嫁娶婚都有哪些差異?這種婚姻形式更能保護女性的權益嗎?未來有可能擴展到全國嗎?
  • 「兩頭婚」家庭的喜與憂
    在張英如所在的江浙地區,所謂「男不出彩禮,女不陪嫁妝」的兩頭婚悄然興起。它與上世紀的獨生子女政策密切關聯,父母不願子女離家,也有所謂「傳宗接代」需求。「兩頭婚充滿了協商性」,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博士趙春蘭做過研究。她此前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提到,類似「孩子跟誰姓,婚房怎麼做,聘禮要不要下」,都需要協商,婚姻生活的平衡多靠妥協來達成。
  • 浙江現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網友不解圖啥:只為生娃各取所需?
    文\江湖小舞 浙江興起的兩頭婚真的值得提倡嗎?在我看來,未必。 兩頭婚,你不娶我不嫁,男的圖娃女的圖啥? 今天,來自中國婦女報的一篇報導,讓在浙江一帶悄然興起的新婚姻形式「兩頭婚」遭受熱議。
  • 不必對「兩頭婚」模式過於敏感|長城評論
    長城網特約評論員 馬青「兩頭婚」登上了熱搜榜。什麼是「兩頭婚」?當地俗稱「不來不去」「不進不出」「不嫁不娶」「兩家拼拼」。有人說,孩子跟誰姓不用吵了,一家撫養一個沒矛盾。也有人批評,孩子不同姓,分開養,會影響情感交流。有人說,這種探索有利於家庭的穩固和諧。有人擔心,分得這麼清,還結什麼婚?還有一些浙江網友現身說法,以自己或周圍人群的家庭模式反駁報導中的某些「兩頭婚」的特徵。資料圖。其實,既不必劍拔弩張,也不必憂心忡忡。
  • 江浙興起兩頭婚:不要彩禮不要嫁妝,年輕人就能好好結婚了嗎?
    而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越來越大的經濟壓力和社會環境,工資跑不過房價、消費高工資低,996根本沒時間談戀愛。總之就是:有錢的不想結,沒錢的結不起。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覺得,身上有存款比結婚成家更讓人安心,自己都養不活結什麼婚。但是你能想得開?家人想不開。
  • 印奕帆:「兩頭婚」也是婚姻自由的彰顯
    近年來,興起的兩頭婚成為當下小青年的一種「另類」的婚姻選擇,這種「不走尋常路」的婚姻結合也受到關注,有支持也有非議。《婚姻法》規定,我國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子女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從法律角度來說,兩頭婚有法可依,符合我國婚姻制度。在「兩頭婚」中,男方無須付彩禮,女方也無須陪嫁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