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6氪作為科技媒體正式上線,仿佛像氪星人來到地球,碰巧趕上了中國創業公司不斷湧現,各類新應用「忽如一夜春風來」的場面。這一年,36氪開啟了它的科技報導之路,一篇篇緊跟全球最前沿科技產品的文章,讓國內的科技愛好者們耳目一新。
五年後,就在螞蟻金服宣布領投36氪,以戰略投資的方式入股36氪,並向36氪全面開放在線支付、私募股權融資、技術、雲計算等多個領域模塊,共同推進創業生態服務發展的同時,36氪向公眾告之——「其實,我們是一家網際網路金融公司」。
科技媒體向網際網路金融的華麗轉身
在一步步走向網際網路金融的五年裡,36氪到底做了什麼?如今轉型又是為了什麼?36氪的人力資源副總裁Christina是這樣說的,「其實,除了帶領受眾了解世界前沿的科技產品,36氪多年堅持在做的事情是對國內網際網路創業新項目的支持與報導。」
報導初創企業,現在看起來頗具意義的事情在四五年前卻被認為是苦活累活,費時費力還不一定有成就,遠不如報導大公司得到的關注度高,而36氪硬把這件事情一做做了好幾年。好在苦心沒有白費,通過一篇篇精彩的科技文,那些被36氪報導過的創業公司產品曝光率大大增加,甚至得到投資人的關注。同時,36氪也在與創業者、業內投資人等接觸的過程中,逐漸掌握到了創業者和投資人的真正痛點,這才使後來的「36氪股權投資」、「投融資FA服務」、「36氪研究院」等一系列業務以及子公司「氪空間」得以應運而生。
如果說Uber連接了汽車與人,LinkedIn連接了企業與人才,那36氪想做的就是消除不對稱的信息屏障,連接千萬創業者與投資人。Christina告訴我們,「如今,36氪通過四塊主體業務打造了完整的創業生態體系。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更好的實現創業者與投資人之間的連接,在眾多優質的雲技術公司中,36氪選擇了CC視頻作為視頻直播合作夥伴。
視頻直播,準確來講是音視頻直播,即將音視頻信號壓縮成數位訊號,並通過IP網絡進行傳輸的一種流媒體應用。視頻直播和視頻點播的區別在於,視頻直播講求信息的實時性廣播,視頻點播強調信息的娛樂性和個性化;視頻直播和視頻會議的區別在於,視頻直播講求的是信息以點對面的形式實時傳播,視頻會議突出的是幾點之間的交流與協作。
視頻直播在不同的行業的應用前景非常明確、寬泛,教育行業的多媒體教學、遠程教育、校園電視臺、考場監控等,軍隊行業的遠程軍事教育、軍事演習的網絡直播等,醫療行業的
臨床教學、專家會診、手術直播等,政府、企業的會議活動、內部培訓、產品展示、在線招
聘、視頻監控等,還有在線路演、拍賣、競標等等。
統觀直播產品,市場上面臨的問題主要是:如何保證直播過程中網絡順暢、如何解決跨終端跨平臺適配、如何應對上萬人同時觀看、如何與現有的管理平臺無縫對接等問題。那麼36氪的技術團隊用何種方法應對產品需求呢,在想到用第三方直播平臺作為應對方案後,36氪基數團隊開始了市場調研工作。但那時成熟的雲直播方案商很少,在功能需求、成立時間、技術積累以及口碑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對比下,最終CC視頻贏得了36氪技術團隊的青睞。CC視頻可以提供滿足不同需求的解決方案,最大限度的為不同用戶提供便利。CC視頻雲直播的高清編碼和全網加速,輕鬆實現現場高清直播,讓創業者和投資人隨時隨地通過直播參與現場活動,並與現場互動。
集全平臺之力幫創業者「籌錢、籌人、籌智」
光有項目還不行,在股權眾籌蓬勃發展的今天,最牽動投資人敏感神經的還是資金的安全問題,在風控體系方面,36氪有著近乎嚴苛的三方風控標準,那就是所有項目必須通過36氪項目投資委員會的一致決策,通過才能上線,並且選擇經驗豐富的投資人擔當項目領投人,杜絕盲目投資。
事實證明,優質的平臺和項目之間自會互相成就。2015年9月,境外中文包車旅遊公司「皇包車」正式對外宣布獲得4800萬人民幣的A輪融資,其中2000萬人民幣就是在36氪股權投資平臺募集。不僅積極去了解項目方需求,為他們提供線上線下的路演機會,提升曝光率。而且,我們還聚集起大量優質的跟投人資源,通過內部頻繁交流互動為項目做推廣。最終,36氪促成了筱光資本由最初的跟投人變成領投人,且領投金額高達1600萬,佔融資總金額的80%。據了解,普通項目的領投方佔比一般為50%-60%。
目前,「36氪股權投資平臺」 活躍著超過30000餘名高淨值理財人士,這些個人投資人通過平臺投資最有前途的網際網路企業。自2015年6月中旬上線以來,36氪的股權眾籌融資額近4億人民幣,正以單月破億速度跨越式增長。
非凡人,平常心,做非凡事
誰曾想一個為千萬創業者服務的公司背後,只是一個幾百人的創業型團隊。36氪的團隊就駐紮在中關村創業大街上,公司員工的平均年齡只有26歲,典型的網際網路公司員工年齡,90後的人才佔比達到44.5%。
從人才望及業務,36氪的人才團隊雖小,卻在網際網路金融的領域呈現出了蓄勢待發之象。回頭來看36氪和螞蟻金服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攜手,與滴滴、美團等網際網路企業的「聯姻」之舉十分相似。網際網路企業的抱團被一些人認為是行業「寒冬」的表現,而如今的網際網路金融似乎路更難走一些。然而,正如同36氪的年輕創始人劉成城說過的話,「真正的頂級投資者和優質創業公司是不懼「寒冬」的」。 因此,36氪的網際網路金融之路到底走向何方,我們都不妨把眼光放長遠一些來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