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不想等-虎嗅網

2021-01-17 虎嗅APP


2019年6月28日,36氪控股向美國SEC遞交了上市申請草稿版,即Form DRS。8月14日、9月6日,36氪先後遞交了修訂稿。三易其稿之後,36氪於9月30日遞交了正式版,即From F-1。


因F-1表格「預計最大募集金額」欄不能留白,故而暫時填了個1億美元。2014年阿里填的是「10億美元」,一些財經媒體驚呼「阿里只融10億美元!」這次仍有財經媒體「中招」,打出「36氪赴美融資1億美元」的標題。


「十一」前最後一個工作日下班後,大家不是在機場就是在去機場的路上,趕在此時遞交招股文件不知是否「純屬偶然」。

 

「五大板塊」

 

即將赴美上市的是36氪的創投媒體業務,36氪旗下知名度較高的業務還有「專注聯合辦公的氪空間」和「創業投融資服務平臺36氪創投助手」。

 

36氪所有業務的起點是為創業公司建立資料庫。稍微看得過去就給予「短、平、快」的報導,看似優秀者會得到更多幫助,從跟蹤報導、引入氪空間孵化到為私募牽線。

 

2015年,自認為「在網際網路創業者這個圈子裡積累了足夠多的資源和認可」,「專業能力和項目篩選能力已經得到驗證」,36氪著手布局了五大業務板塊:氪空間、創業媒體報導、股權眾籌平臺、36氪融資服務、36氪研究院。

 

2016年6月,36氪高調宣布「3年內通過股權眾籌平臺幫助10000家初創企業完成股權眾籌融資。」今天的36氪應該慶幸沒有實現這個宏偉的目標。


中外創業公司活過3年的概率都小於10%。假如1萬家公司中有9000家「404」了,每家有100多位血本無歸的「股東」,100萬投資人上門討說法,36氪搞不好自己也「404」了。

 

36氪研究院、氪空間也是命途多舛。

 

36氪研究院依託創業企業資料庫及媒體業務為創業企業及投資機構提供「品牌服務包」與「諮詢服務包」。具體形式包括行業研究報告、行業周報、企業調研報告、競品分析報告、用戶調研報告。


曾任艾瑞諮詢產品研究副總經理的朱一璞,以院長身份露了幾面就去了TalkingData。如今36氪研究院官網中只有三位研究人員的簡單介紹()。

 

氪空間的產品是聯合辦公空間,截至2018年8月在12座城市擁有60個辦公場所,總面積30萬平米、可提供4.2萬個工位,為超過3000家企業提供服務。


2019年,在「佣金腐敗、關聯交易、裝修腐敗、拖欠租、批量關店、裁員50%」的負面傳聞中,歌斐資本追加「數千萬元」。歌斐資本曾於2015年參與優客工場A輪,2018年參與氪空間B輪。2019年投這點『小錢「既是給氪空間續命也是挽救自己此前的投資。


隨後氪空間「高層大換血」,原CEO、COO、CFO、CMO先後離職,歌斐資本合伙人王雪泉出任氪空間CEO。

 

這家成立於2010年的明星公司,已經試過錯的業務包括股權眾籌、財務顧問、研究諮詢、共享辦公。最終拿得出手、勉強可以登陸資本市場的只有創投媒體

 

網際網路流量變現的套路

 

創投媒體也是媒體,脫不出以內容吸引流量,通過廣告和增值服務將流量變現的套路。

 

2018年,36氪營收2.99億,其中在線廣告收入1.74億,佔比58.1%。2019年H1,36氪營收2.02億,其中在線廣告收入7900萬,佔比大幅降至39.4%。



2019年H1,增值服務收入1.01億、同比增長508.6%,對總營收增長的貢獻率達65%;會員訂閱收入2130萬、同比增長338.8%。由於基數小,對總營收增長的貢獻率為13%;廣告收入7948萬、同比增長56%,對總營收增長的貢獻率為22%。



招股文件還披露了最近8個季度的營收數據,可以看到36氪收入呈明顯的季節性。一季度營收遠低於其它三個季度,四季度則是全年的高峰。

 

2018年Q4營收達1.44億,廣告收入7112萬居首,增值服務收入6250次之,會員訂閱收入1076萬;2019年Q2,增值服務收入5968萬躍居第一,廣告收入4470萬滑落至第二位。



2018全年廣告收入1.74億、佔總營收的60%,這個體量難以打動資本市場。36氪在短短半年之內強勢開拓增值服務、會員訂閱,2019年H1營收突破2億,廣告收入佔比降至40%以下。假如這個勢頭能保持一兩年,36氪比現在要值錢很多。


儘管營收規模仍然偏小,而且虧損4550萬,但36氪不想再等。


下面用SOTP()思路——對廣告、增值服務、付費訂閱等業務分別估值,然後加總得到36氪的估值預期。

 

耕耘內容難「賺大錢」,值3億美元

 

2017年、2018年年,廣告業務都是36氪的支柱。

 

2018年36氪廣告收入1.74億,320家廣告主平均每家投放54.3萬。

 

2019年H1廣告收入7948萬,210家廣告主戶均投入37.8萬。與2018年H1相比,客戶增加55家、戶均投入增加5萬元。



2018年,36氪網站、微信、微博、頭條號、知乎總訪問量的月均數值1.96億,全年PV值達23.5億。廣告收入1.74億,每個頁面訪問帶來7分錢廣告收入。


36氪公布的「月均PV"指過往12個月的月均PV,所以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12個月總訪問量為41.7億,截至2019年3月31日的12個月總訪問量為27億。進而可以算出2019年Q1、Q2的季度訪問量分別為18億和30億,2季度日均訪問量比1季度高66%!#發生了什麼?#



以內容博取流量,通過廣告方式變現,是最經典的媒體模式。媒體提供靠優質內容的能力不可以迅速翻倍,相應地流量也不會暴漲。


假如2019年36氪廣告收入能達到2億(),並保持60%的年均增速,2021年36氪廣告收入可達到5.1億,這是相當樂視的預測。

 

2018年美圖廣告收入6.2億,增值服務收入3.3億、手機銷售收入18.4億,最新市值76億港元,不到10億美元。

 

就算美圖10億美元市值全部來自廣告收入,那也是36氪廣告業務三年以後能達到的(),還要加上「萬事如意」這個重要前提。


在IPO時,36氪廣告業務約值3億美元,相當於2019年廣告預期收入的10~13倍。規模小、未盈利,未來不確定性高,10倍以上PS()絕對不算低。

 

優秀媒體有不可替代的社會價值,但從純商業角度說賺不到「大錢」。


不論成長速度、還是變現效率,耕耘內容遠不如百度、頭條通過算法聚合、分發內容有「錢途」。美圖通過工具APP獲取流量,賣廣告、賣增值服務、賣硬體,比36氪靠內容吸引流量輕鬆很多。

 

增值服務與公關公司搶食,值1億美元

 

36氪的使命是「為中國新經濟參與者服務」。宣傳報導創業公司、幫助他們獲得融資、乃至解決辦公場都是值得探索的服務形式。


只不過以內容獲得流量再通過廣告變現、賺錢「養家」,這條路徑太順理成章,以至廣告收入佔比超過六成。但是「做收入一兩個億的網絡媒體」不是36氪的初心,投資人對這類媒體的估值也超不過3億美元。

 

2019年H1,36氪發力企業增值服務及面向投資機構/個人的付費訂閱服務,兩類收入佔營收的比例超過六成,一舉改變依賴廣告、變現模式單一的觀感。

 

36氪向企業提供的增值服務包括各類解決方案,主要是品牌/公關/營銷解決方案、企業管理解決方案、產品研發解決方案。創業公司()不知道錢怎麼花,36氪幫他們定戰略、出方案、對接資源,直至線下活動的全案執行。

 

從的成本結構可窺見36氪增值服務的本質,假如主要支出是人力成本,說明這是智力密集型業務。實際情況是:

 

2018年H1,增值服務收入1661萬,場地費+執行費合計1320萬,佔收入的79.5%。傳播打包在增值服務裡,36氪恐怕要虧本。如果傳播費用另付,賺的也只是「辛苦錢」。


2019年H1,增值服務收入1.01億,接受服務的131家企業戶均支出77.2萬。增值服務成本中,場地費+執行費合計8010萬,攤到每家企業是61.2萬。




「藝術家」受邀創作巨幅壁畫,辛苦1年拿到77萬酬勞,假如買油彩花掉61萬,賺的不比油漆工多。

 

除了成套解決方案,36氪還搭建了「2B服務嚴選」平臺,從0.5元起草一份合同的法律服務、1300元包月的電話外呼機器人()到8萬起步的產品研發外包()。

 

36氪提供市場營銷解決方案是與公關公司搶業務,但與一線公關公司的營收規模差兩個量級,藍色光標()2019年H1營收117.5億,最新市值約合20億美元。給36氪增值服務1億美元估值已經不低。

 

訂閱服務向個人傾斜,值1億美元

 

訂閱服務的對象包括個人和投資機構。2018年H2,投資機構、個人訂閱收入驟然飆升,分別達到1090萬和930萬,合計2020萬,較2018年H1增長316%。


2019年H1,增加了面向企業的訂閱,但2015萬的訂閱收入較2018年H2環比下降0.26%。儘管有季節性因素,但2B的訂閱服務還是讓人樂觀不起來。



進入2019年,36氪訂閱服務開始向2C傾斜。


2018年,51.2萬個人訂閱者人均花費209元,平均每月17.4元。2019年H1,9.2萬訂閱者人均花費1306元,平均每月217.7元,支出強度提高1151%!



進入36氪官網,看到為個人準備的付費內容多達40個。有24元一個月的《36氪每日商業精選》,有199元一份的《300天品牌思維修煉》、有299元一份的《價值投資三部曲》。平均每個SKU吸引3000付費用戶。下一步的課題是如何讓更多的讀者付費、讓已經付費的讀者保持學習熱情,充錢充錢再充錢。

 

投資機構的訂閱穩中有升,2018年戶均支出11.9萬,平均每月9917元;2019年H1,戶均支出7.16萬,平均每月1.2萬。



訂閱服務是對36氪核心資源——創業者資源、投資者資源和創業公司數據資源的最好挖掘。

 

36氪坐擁80萬創業企業的數據,投資機構每月花1萬多訂閱很值。不過活躍在大中華區的千百家投資機構,大多數連這1萬多都沒捨得花。在他們眼裡,創業公司資料庫有價值,但不值得付費。首先,創業公司人員、業務變幻無常,數據「保鮮期」通常只有幾個月。其次,從80萬家企業中發現未來的「字節跳動」,相當於從80噸沙子裡淘出10克黃金,花費可能超過10克黃金的價值。


企業訂閱也不踴躍。2019年H1,133家企業平均每家支出3.57萬,月均5950元。


總之,2B的訂閱收入想像空間有限。

 

36氪讀者中的創業者何止百萬,事實證明從中轉化十萬級別的付費用戶不成問題。

 

36氪訂閱服務從2018年H2才開始發力,粗略估計2019年收入5000萬元左右,暫時按1億美元估值()。

 

廣告、增值服務、付費訂閱,三項業務合計,36氪旗下媒體業務估值約為5億美元。

相關焦點

  • 助力科技媒體轉型,啟信寶牽手虎嗅、36氪
    本周,知名科技媒體36氪正式接入由啟信寶提供的數據接口,向創業生態服務平臺又邁了一大步。而在上個月,另一家科技媒體虎嗅網也已經在新上線的【創業白板】中接入了由啟信寶提供的接口。
  • 36氪招聘 | 在36氪To B產業報導組實習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在一開始,我列在提綱上的問題並不全面,也沒有較強的針對性。隨著一段時間的磨練,我列的提綱才越來越詳盡,也逐漸得到了老師的認可。 在實習過程中,我逐漸體會到主動提問才是一種更好的學習方式。在36氪我需要不斷主動思考和提問,這和僅僅整理收集二手信息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
  • 36氪上市的感想
    而在騰訊深網一篇「獨家對話馮大剛:36氪上市讓古老的內容行業有了更多可能」報導裡,馮大剛則如此說:36氪可能很難定義成是一家媒體,我們的收入還是來自於企業服務收入,你可以把它定義成一家特殊的媒體。我想說36氪能去美國上市會對國內的內容行業、企業服務行業都是一個很好的促進。
  • 36氪CEO馮大剛:36氪是一家用媒體的形式做服務的網際網路公司|WISE...
    36氪CEO馮大剛先生以下是馮大剛先生的演講實錄,經36氪整理編輯:馮大剛:謝謝大家,大家看到剛才開場視頻的時候有什麼感想呢?我看到《燃點》,那麼多創業者說自己的創業初心,說自己拼搏努力的時候,我非常有觸動。本來我有手卡,但是現在我放一邊,想給大家講一下我們的初心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創業,或者36氪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在哪。
  • 我們又被36氪 Pick了
    我們又被36氪 Pick了!作為一家擁有17年發展歷史業務遍布全球的數據智能公司近日,浩鯨科技CEO鮑鍾峻做客36氪和大家一同感受數字經濟發展浩鯨科技發展的17年可以用14+3來看待,14年的ICT領域耕耘讓浩鯨科技積累了全球大B市場業務經驗,也因此對大B客戶的行業需求具有深刻的體感理解,這是消費類數據公司所不具備的
  • 36氪APP用戶需求分析
    編輯導語:36氪一直以來通過全面、獨家的視角,為用戶深度剖析最前沿的資訊,致力於讓一部分人先看到未來。今天,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就對36氪APP的用戶需求進行了分析,看看36氪在滿足用戶需求上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 CC視頻助力36氪玩轉網際網路金融
    五年後,就在螞蟻金服宣布領投36氪,以戰略投資的方式入股36氪,並向36氪全面開放在線支付、私募股權融資、技術、雲計算等多個領域模塊,共同推進創業生態服務發展的同時,36氪向公眾告之——「其實,我們是一家網際網路金融公司」。科技媒體向網際網路金融的華麗轉身在一步步走向網際網路金融的五年裡,36氪到底做了什麼?
  • 與1000家機構站在一起的這一年,36氪做了些什麼 | 36氪投資機構...
    而同樣的,流量退場技術為王、產業網際網路才是下半場、三四五線城市的持續下沉、出海開拓下一個「中國市場」、企業服務的暖春到了、醫療還在「黃金時代」等觀點也道出了資本對2019年謹慎但不失樂觀的心態和期盼。投出下一個阿里、騰訊仍然是一級市場投資人持續努力的方向。只是瘋狂不在,謹慎先行,回歸價值投資將成為接下來周期更為長久的主旋律。
  • 醫聯王仕銳入選36氪「36UNDER36」
    日前,36氪公布了2020年度36位36歲以下了不起的創業者榜單、新經濟之王十大領域企業榜單。醫聯創始人、CEO王仕銳入選「36UNDER36」,同時醫聯榮獲「2020年中國新經濟之王最具影響力企業」。
  • 幸會創始人眼中的36氪成長史:最初的夢想
    今天,Cindy做客36氪編輯部,跟編輯部的同事真誠暢談創業者的創業狀態,也不無煽情地談到了36氪的成長史。作為跟36氪創始人幾乎同時期創業的創業者,Cindy跟36氪的幾名創始人可以說淵源不小。而正是這種共同的創業經歷,讓Cindy可以用一種既親切又客觀的視角,解讀36氪這兩年的成長和成績。現在,讀者們已經習慣了每天閱讀36氪的文章。
  • 36氪專訪丨阿里犀牛CEO揭秘:大而難的製造業,阿里究竟想做些什麼?
    36氪:你們這個班子怎麼搭的,招些什麼樣的人才? 伍學剛:逍遙子給了我們兩點建議:要有一群算法科學家來做這個事兒;做這個事兒你要獨立編制,我要有自己的業務、技術、開發、產品,類似於一個獨立的公司。 36氪:獨立編制在阿里不常見。
  • 關於我們_創投_資訊_科技_36氪
    賦能新經濟參與者 讓一部分人先看到未來北京多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36氪」) 是致力於服務中國新經濟參與者的卓越品牌和開創性平臺,以賦能新經濟參與者實現更高的成就為使命,連接和服務初創企業、TMT巨頭、傳統企業、機構投資者、地方政府、個人用戶等新經濟社群,加速信息、人才、資金和技術四大要素的充分流動,推進新經濟快速、穩健
  • 36氪媒體總裁馮大剛:我們用優質內容打造入口
    除了核心用戶,馮大剛也想通過優質內容擴大受眾。  馮大剛認為,媒體是36氪的入口。  「重新認識媒體的入口和品牌價值,36氪在未來更像是個集團,而這個集團的起點或入口在媒體。」馮大剛告訴傳媒狐。  隨著2017年到來,馮大剛和36氪媒體的挑戰可能才剛開始。
  • 為何36氪自稱是一家企業服務公司?
    分業務來看,受益於用戶數量及客單價的提升,36氪在2019財年線上廣告業務實現收入2.8億,同比增長63%,收入佔比43%;企業服務業務實現收入3.1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18%,收入佔比49%;會員及訂閱業務,實現收入5270萬,同比增長110%,收入佔比是8%。在36氪2019年業績中的一個亮點是,企業服務業務佔比已超過線上廣告業務。
  • 連夜翻看36氪招股書:創投媒體賺錢太難了
    導語:科技媒體想通過多元化業務探索盈利這件事,真是太難了:從財報裡看,儘管36氪的營收增速相當不錯,但整體虧損,財務壓力確實很大。 半夜看到36氪更新了招股書,趕緊爬到SEC(美國證監會)上去掃了眼。
  • IPO後的36氪:傳媒也許並不是一樁好生意
    在收入渠道上36氪與一般媒體企業沒有太大差別,根據招股書的業務模型,在線廣告服務、企業增值服務以及用戶訂閱服務是其全部的營收來源。但與傳統媒體有所差別的是,36氪不單單是在做內容資訊平臺,而是想做新經濟時代的掘金者。36氪傳媒CEO馮大剛接受雷帝網採訪時表示,媒體只是其服務新經濟的一種方式。
  • 業績亮眼、股價慘澹,36氪的媒體生意怎麼了?
    北京時間3月11日,科技媒體36氪發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報告,交出了一份十分亮眼的成績單,在長期不受資本市場認可的背景下,這份成績單讓36氪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但是和當天納斯達克慘綠的大盤一道,36氪股價並沒有什麼起色,反而下跌了4.8%,報收4.76美元,最新市值為1.78億美元。
  • 36氪專訪 | Swisse中國區執行總裁Suceka:保健品不等於藥,培養消費...
    近日,36氪專訪了Swisse中國區執行總裁Suceka,和她聊了聊Swisse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在渠道和產品方面採取的策略,以及她對於品牌運營和保健品行業的一些思考。 以下是對話(經36氪編輯)。 關於中國市場 36氪:Swisse什麼時候開始進入中國市場?
  • 36氪專訪|雷蛇CEO陳民亮:堅持高端硬核,不做性價比公司
    36氪於近日專訪了雷蛇CEO兼聯合創始人陳民亮,他習慣把普通玩家、電競愛好者和職業電競選手統稱為「遊戲家」,把雷蛇定義為一個「遊戲家公司」,並且自豪於自己就是一個最硬核的遊戲家。不做性價比公司36氪:今年5G、雲遊戲都是行業熱點話題,雷蛇有哪些產品和戰略布局呢?陳民亮:談一下歷史吧。當我做遊戲滑鼠的時候,很多人都笑我們說,沒有人需要一個遊戲滑鼠。
  • 36氪專訪 | Soul創始人張璐:變現不錯,但賺錢還不是優先級
    在Soul上你是沒有這種壓力的,因為沒有人知道你是誰,你的表達並不是為了得到多少人的認同,並不是為了得到多少的點讚,你只是想表達。36氪:出於人的本性來說,大多數人發表東西是想獲得共鳴的。張璐:是這樣,但是大多數人只需要「正確的人」的共鳴,不是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