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啟動建設地球和空間前沿研究基地

2020-12-03 金融界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合肥7月16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安徽省發改委獲悉,作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協同創新交叉研究平臺,地球和空間科學前沿研究中心項目日前啟動建設。該項目將建設38個功能實驗室,在深地、深空和氣候環境變化等領域開展探測和研究,目標是建成引領我國地球和空間科學發展的前沿與應用研究基地。

地球和空間科學前沿研究中心是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覆建設的中科院「十三五」科教基礎設施之一,也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位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東校區,佔地21.23畝,總投資14409萬元,總建築面積約3.1萬平方米。

據介紹,地球和空間科學前沿研究中心將瞄準生態環境、氣候變化應對、對地和對空探測等領域的關鍵科學問題,圍繞太陽和地球空間系統、地球表層系統、地球內部系統建設38個功能實驗室。重點開展深地、深空和氣候環境變化等領域的探測和研究,在地球物質演化和循環、大氣和空間環境要素、行星科學等方面開展原始創新和多學科交叉創新。

相關焦點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物質科學交叉前沿研究中心即將開建
    近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物質科學交叉前沿研究中心啟動施工總承包招標,即將開工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國內物質科學的重要研究基地。物質科學致力於研究自然界物質的結構、運動及其相互作用的一般規律,不僅是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還可衍生出一系列新的技術原理,推動新材料與新器件研發,是當前富有挑戰性和強烈社會需求的研究領域。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啟動建設大健康研究院
    記者從4月30日下午召開的2020年安徽省「抓創新、抗疫情、促六穩」科技成果發布暨線上交易會上獲悉,中科院與安徽省將合作共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健康研究院,開展多學科交叉的協同攻關,致力於提升我國生物安全領域的科技攻關和產業化能力,並加強國際合作建設全球大健康創新網絡的重要節點。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濱湖科學城將打造四個「新高地」,即打造成高質量發展新高地、圍繞科技創新新高地、現代城市建設新高地和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實施方案(2017-2020年)》提出要建設國家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交叉前沿研究平臺、產業創新平臺、「雙一流」大學和學科「2 8 N 3」多類型、多層次的創新體系。2:就是指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積極爭取新能源國家實驗室。
  • 合肥再迎利好消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再添「新成員」!
    7月以來,合肥發展的利好消息不斷,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再添「新成員」,地球和空間科學前沿研究中心正式開建;民營經濟發展獲兩個全省第一;全省最大特殊教育學校將於9月1日開學;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鳴鑼上市······2020年的合肥,即將迎來更好的發展!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中科大技術研究院集中簽約
    據微博大V@張弦哥爆料: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慧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集中簽約。2019年9月22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慧研究院組建實施方案論證會暨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專家諮詢委員會(信息領域)諮詢會議在合肥召開,標誌著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慧研究院正式啟動建設。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大平臺——巨災科學中心揭牌!
    尤政在致辭中指出,清華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已啟動二期建設,打造公共安全科教基地和研發總部基地,助力安徽省合肥市建設國家級公共安全技術創新先導區、公共安全產業發展示範區、公共安全文化培育引領區。會上,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副院長、清華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執行院長袁宏永與安徽省城建設計研究總院副院長吳東彪共同籤署共建「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安全科技中心」戰略合作協議。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副院長蘇國鋒、安徽建築大學院長朱曙光、合肥供水集團董事長吳正亞共同籤署三方聯合共建「城市水安全工程技術中心」戰略合作協議。
  • 四川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首批支撐項目啟動建設
    封面新聞 記者李媛莉空間輕型高解析度光學成像相機系統研製平臺、宇宙線物理研究與探測技術研究平臺、山地災害鏈綜合實驗模擬平臺、西南天然藥物與臨床轉化綜合研究平臺……除了「高精尖」的共同點外,上述平臺自此又多了一個共同點——同為四川省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首批支撐項目。
  • 合肥建設五大研究院 打造科學中心「三大核心片區」
    據合肥晚報報導,2017年1月,合肥繼上海張江之後獲批成為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三年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環境四大領域,堅持「尖端引領、集中布局」原則,發揮「基礎研究領先、應用研發見長」優勢,聚焦重點、精準發力,科學中心創新體系不斷完善,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成果競相湧現,尖端科技與新興產業深度融合態勢逐步增強。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實施方案接受專家論證16位...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據安徽省發改委網消息:12月8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實施方案接受專家論證,16位兩院院士聽取了方案報告並逐項進行了論證。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鄧向陽出席會議並致辭。省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天培、總工程師笪藝武參加會議。
  • 四川「十四五」規劃建議: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四川「十四五」規劃建議: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十四五」期間,四川將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據川觀新聞報導,12月4日,中國共產黨四川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四川省委關於制定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慧研究院、中科大先研院舉行集中...
    4月26日上午,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慧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項目集中簽約活動在先研院舉行。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慧研究院正式運行,是中國科大全面參與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的又一重大舉措。中國科大將全力支持人工智慧研究院建設,將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成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的科創中心示範區,使中國科大的創新動能為新時代安徽省和合肥市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 濟南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11月27日,在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的「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時代」發布會上,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呂建濤介紹相關情況並表示,這標誌著濟南科創城建設正式進入中科院發展戰略,標誌著濟南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打造科創高地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
  • 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第一批支撐項目集中啟動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載體,是實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高質量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的重要支撐。本次集中啟動的多態耦合軌道交通動模試驗平臺等6個重大支撐項目,均布局在成都科學城,涉及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空間天文、軌道交通等領域,主要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由中科院和西南交通大學牽頭建設,總投資14億元,標誌著我市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取得積極進展。
  • 合肥為何躋身四大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行列?這個數據真的很牛!
    前不久科技部等五部委下文,明確深圳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此之前,中國已經建設成三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分別是上海張江,北京懷柔,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只有一所985大學的合肥,為何躋身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深圳正式獲批建設全國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我國目前已經建成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有3個,分別是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和合肥,自從2017年北京懷柔綜合性科學中心批覆以後,關於我國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討論一時興起,武漢,南京,西安,成都,廣州等高教強城被認為是下一個潛在的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的候選名單,然而時隔幾年,卻再沒有消息,而就在去年
  • 長江日報:武漢加緊建設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武漢的國家脈衝強磁場裝置是世界一流的設施,幾年來我屢屢造訪武漢,用這裡的設施開展新的研究。」來自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的女科學家塞巴斯蒂安教授說,如果沒有武漢該中心的設備,她的研究小組將無法開展新的量子材料研究,而這些研究有望為未來提供再生能源。今年由於疫情影響,她還專門發來郵件表達遺憾。
  • ...張江、合肥、大灣區等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在糧食、種子和...
    【寧吉喆:深化能源、鐵路、電信、資源等重點領域價格改革】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接受經濟日報專訪時表示,在布局創新體系方面,大力推動懷柔、張江、合肥、大灣區等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在糧食、種子和耕地方面,編制新一輪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
  • 深圳成為中國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該有多少城市黯然神傷?
    近日,科技部等國家五部委聯合下發的最新文件《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中明確提出:北京、上海、粵港澳科技創新中心和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合肥、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應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加強基礎研究能力建設。也就是中國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落戶深圳。
  •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承載區添發展新動能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主任劉會洲在籤約儀式上表示,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作為國家級科技信息平臺和國家創新體系重要支撐機構之一,大力發展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新型科技信息服務,通過持續監測、深入分析,支撐科技領域和產業變革戰略研判、顛覆性技術和突破性技術前瞻預警、研究前沿和新興產業系統布局,通過系統性戰略研究準確把握全球科技競爭態勢和格局,一定會有效促進深圳及光明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快速發展
  • 市委全會•觀察 | 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原標題:市委全會•觀察 | 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布局科技創新策源地!只有科學研判、實事求是、落地有聲,才能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塑造強省會高質量發展新優勢。」市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為濟南今後的創新之路謀篇布局:強化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科技自立自強,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建設人才強市,營造優良創新生態,打造科技創新重要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