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成為中國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該有多少城市黯然神傷?

2021-01-06 河西雅尼

近日,科技部等國家五部委聯合下發的最新文件《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中明確提出:北京、上海、粵港澳科技創新中心和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合肥、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應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加強基礎研究能力建設。也就是中國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落戶深圳。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國家科技領域競爭的重要平臺,通過平臺匯聚世界一流科學家,來突破一批重大科學難題和前沿科技瓶頸,位於國家科技塔尖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一直被稱為「科研皇冠上的明珠」。可想而知這種代表著榮譽和未來的項目吸引著每一個優秀的城市。

這次參與申請的城市就有深圳,西安,成都,武漢,南京等城市,除了深圳外都是各個省份的省會城市,而且這些省會城市都匯聚了全國最為優秀的大學,這次落敗已是錯失了先機。。雖然廣東是中國「最有錢」的省份,但是說到大學卻不得不是一個硬傷,即使最好的中山大學也排不到中國前十,深圳更不要說,深圳大學也只是個4星級,全國高水平大學。這次能殺出重圍,實在是不簡單,得此殊榮,深圳未來也將不可限量。

說了半天那麼這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到底是幹啥的呢?在深圳之前就有三個分別是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合肥三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這些地方都是大科學裝置群匯集,國家級水平實驗室不在少數。同時,在國際頗具影響力的高水平大學、全球頂尖科研團隊扎堆這三個城市

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目的是建設成為北京科創中心的人才高地,建成世界級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在六大科學領域取得重大原創突破。一些項目比如清潔能源材料、材料基因組、先進光源技術、空間衛星技術、先進載運等,這在推動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航空航天、先進位造等領域將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目的是成為科技要素集聚,環境人文生態的世界一流科學城,在晶片,人工智慧,醫藥等數十個領域發力。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合肥在這幾個裡面可以說是不太顯眼,經濟不是特別出色,名氣也要小得多,但是合肥幹的一些事情可一點不小,合肥在量子,核聚變以及微電子等領域都有較深入的研究。雖然高校不如北京上海多,但是中科大的實力是有目共睹的。

1986年的「863計劃」到2016年終結,科技給中國帶來的影響遠超想像,如今美國的霸權主義依舊是其站在眾多先進的科技巔峰之上。而基礎科學難題不僅要解決國外的「威脅」,更重要的是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

試想一下自己的省份的實驗室能解決了世界能源問題,解決中國「缺芯」難題,是多麼自豪的事情。

深圳的獲勝也可以看出國家對於珠三角科技的重視,未來深圳也將在5g,人工智慧,網絡空間科學與技術,生命信息,高端器件等領域進行深入研究。並進一步補缺自己的短板。

從今年南方城市增長強勁的勢頭來看,傳統重工業已是日薄西山,正如那句話,「誰掌握了高科技,誰就贏得了未來」科技的進步也將推動中國繼續前進,那麼大家認為深圳這次為什麼會勝出,這四個科技中心誰又最可能成為世界一流科技中心呢?

相關焦點

  • 深圳正式獲批建設全國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我國目前已經建成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有3個,分別是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和合肥,自從2017年北京懷柔綜合性科學中心批覆以後,關於我國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討論一時興起,武漢,南京,西安,成都,廣州等高教強城被認為是下一個潛在的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的候選名單,然而時隔幾年,卻再沒有消息,而就在去年
  • 南京有多大機會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這四個城市毫無疑問算是江蘇十四五重點發展的區域。今天我們聊一下南京,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有多大機會?首先,國家中心城市。目前我國共有9個國中,華東區域已經有上海。南京的可能性很小,因為地理位置決定了南京缺乏經濟輻射和帶動作用,畢竟國家中心城市不是為了做大做強,而是出於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上海的輻射能力在長三角那不是一般的強悍,而且已經到了南京家門口,南京還能拿什麼輻射帶動?
  • 長江日報:武漢加緊建設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上月,《美國科學院院刊》在線刊發了華中科技大學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朱增偉教授題為「石墨中激子的波色-愛因斯坦凝聚的臨界點」的論文,這是國際上首次利用60T脈衝強磁場測量能斯特效應,彰顯了脈衝強磁場設施在輸運測量上的國際領先地位。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濱湖科學城將打造四個「新高地」,即打造成高質量發展新高地、圍繞科技創新新高地、現代城市建設新高地和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實施方案(2017-2020年)》提出要建設國家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交叉前沿研究平臺、產業創新平臺、「雙一流」大學和學科「2 8 N 3」多類型、多層次的創新體系。2:就是指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積極爭取新能源國家實驗室。
  • 中國僅有的兩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城市,據說北京都還沒有建立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城市,可能很多人乍一看不懂。其實它就是指一個國家在科技領域上競爭的重要平臺,匯聚世界各地的一流科學家。而我國,目前僅有兩座這樣的科學中心城市,就連首都北京都還沒建成,讓我們一起看看到底是哪兩座城市呢?
  • 濟南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11月27日,在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的「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時代」發布會上,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呂建濤介紹相關情況並表示,這標誌著濟南科創城建設正式進入中科院發展戰略,標誌著濟南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打造科創高地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
  • 字述深圳2020|創:委以重任,躋身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行列!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王海榮 優生態、厚基礎、聚人才、活市場、促開放,深圳科技創新的2020不斷開新局,夯實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設基礎。 3月3日,由科技部等部委印發《加強「從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
  • 合肥為何躋身四大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行列?這個數據真的很牛!
    前不久科技部等五部委下文,明確深圳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此之前,中國已經建設成三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分別是上海張江,北京懷柔,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只有一所985大學的合肥,為何躋身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第五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將花落誰家?川鄂陝已明確提出創建
    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國家科技領域競爭的重要平臺,也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基礎平臺。目前,國內已有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安徽合肥、廣東深圳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分別位於華北、華東以及華南地區。未來是否會有更多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落地?
  •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承載區添發展新動能
    光明區與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山大學、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深圳市神經科學研究院以及一批企業正式籤署合作協議,標誌著科學城建設再上新臺階,高端創新資源加快集聚,光明在全市重大科研平臺整體布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截至目前,共有22個裝置平臺落戶光明科學城,其中中山大學深圳校區、深圳灣實驗室、國家環保產品質檢中心等5個項目已經投入使用。
  • 創:委以重任,躋身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行列!
    優生態、厚基礎、聚人才、活市場、促開放,深圳科技創新的2020不斷開新局,夯實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設基礎。深圳被委以重任,由此躋身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行列!
  • 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第一批支撐項目集中啟動
    5月20日上午,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第一批支撐項目在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核心承載區集中啟動,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羅文出席活動並宣布第一批支撐項目啟動,成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謝瑞武致辭,中科院成都分院黨組書記、副院長王嘉圖宣讀中科院副院長張濤賀信。
  • 觀察|背靠長江中遊城市群,武漢何時入列國家科學中心
    據不完全統計,已有浙江、湖北、四川、重慶、陝西、遼寧等多個省份,明確提出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目標。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國家科技領域競爭的重要平臺、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基礎平臺,也是一個區域在國家創新體系中戰略地位的重要標誌。目前,全國已布局有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合肥、深圳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四川「十四五」規劃建議: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四川「十四五」規劃建議: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十四五」期間,四川將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據川觀新聞報導,12月4日,中國共產黨四川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四川省委關於制定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
  • 市委全會•觀察 | 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原標題:市委全會•觀察 | 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布局科技創新策源地!只有科學研判、實事求是、落地有聲,才能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塑造強省會高質量發展新優勢。」市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為濟南今後的創新之路謀篇布局:強化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科技自立自強,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建設人才強市,營造優良創新生態,打造科技創新重要策源地。
  • 成渝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已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成渝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聚集這些重大科學裝置和平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國家科技領域競爭的重要平臺,也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基礎平臺。截至2020年3月,我國擁有四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再添「新成員」!
    7月以來,合肥發展的利好消息不斷,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再添「新成員」,地球和空間科學前沿研究中心正式開建;民營經濟發展獲兩個全省第一;全省最大特殊教育學校將於9月1日開學;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鳴鑼上市······2020年的合肥,即將迎來更好的發展!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大平臺——巨災科學中心揭牌!
    11月26日,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安徽研究院「新形勢下的國家能源、資源與城市安全風險研究」學術會議暨第三屆南豔湖公共安全論壇在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舉辦。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鄧向陽,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市委副書記、市長凌雲出席會議並致辭。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慧研究院、中科大先研院舉行集中...
    4月26日上午,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慧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項目集中簽約活動在先研院舉行。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鄧向陽,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合肥市委書記宋國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省政府副秘書長李必方,合肥市委副書記、市長凌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羅喜勝,校長助理吳楓,中國科大校友龍芯中科董事長胡偉武,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平安集團首席科學家肖京及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有關高校負責同志參加了項目集中簽約活動。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物質科學交叉前沿研究中心即將開建
    近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物質科學交叉前沿研究中心啟動施工總承包招標,即將開工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國內物質科學的重要研究基地。物質科學致力於研究自然界物質的結構、運動及其相互作用的一般規律,不僅是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還可衍生出一系列新的技術原理,推動新材料與新器件研發,是當前富有挑戰性和強烈社會需求的研究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