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懂獨立音樂靠這些電子雜誌

2020-12-14 IT時報

IT時報記者 李蘊坤

早在《樂隊的夏天》第一季橫空出世時,就有業內人士發出「《樂夏》是否能迎來獨立音樂的黃金時代」這樣的期許。眼下,《樂夏》第二季正在熱播中,有民謠歌手質疑節目會過早地消費和透支剛剛好起來的中國音樂市場,讓後來的音樂人生存更艱難,「那時的獨立音樂也就不存在了」。

那麼,到底什麼是獨立音樂?為什麼獨立音樂人是「孤獨的一群人」?看專為獨立音樂而生的電子雜誌來為「小白」答疑解惑。

餘音:簡而美的音樂故事

獨立音樂(簡稱Indie music),指的是有別於主流商業唱片廠牌所製作的音樂,從錄音到出版都由音樂創作者獨立完成。獨立音樂並不是一個單獨的音樂風格,其包括獨立流行、獨立電子、獨立搖滾和獨立民謠等多個分類。如果想在欣賞音樂之餘,也聽一聽獨立音樂人的創作故事,那「餘音」這本音樂雜誌便值得一翻。

以「餘音繞梁,盡善靜美」為宗旨的「餘音」採用了極簡的設計風格,黑白色調的界面裡有大量的留白處理,十分素淨。點擊右上角,可以看到「餘音」雜誌的五大欄目:樂文、獵樂、單曲、樂人以及電臺。每個欄目都針對不同的閱讀/聆聽體驗,譬如「樂文」會通過一位音樂人和一首主推歌曲來講述音樂故事,「獵樂」會將萬裡挑一的音樂匯成合輯,「樂人」則會介紹一些優秀的獨立音樂人。

不過,含金量最高的「樂文」欄目未必每一篇都是精品。以《80年代的搖滾青年》這篇為例,講的就是在《樂隊的夏天》第一季裡充當「老炮兒」角色的面孔樂隊。讀完「樂文」裡的樂隊專訪後,對於他們參加節目後的收穫可以略知一二,好比收穫了不少包括90後在內的歌迷。談到上世紀80-90年代的中國搖滾時,面孔樂隊答道:「根本不曾有過什麼黃金年代,希望這一天早點來臨。」可惜除了一些泛泛的談資,讀者或樂迷似乎無法從這篇淺嘗輒止的訪談中感受到多少「搖滾」。

另一篇由樂隊Nocturnes曳取的成員萎度講述的《城市和人一樣,長期相處才是最為長情》就顯得更有實感,讓人看到了樂隊創作《城市景觀》一曲背後的意義。這座非故鄉的城市在萎度眼中「像一個老人,不動聲色又高又遠地看著你」。無論音樂人對生存環境的表達欲有多強烈,還是會自不量力地覺得她(北京)太大、太強、太寬泛,可是她的美依舊讓人無法抗拒。《城市景觀》的前奏猶如飛機在緩緩降落,畫出了一幅大型城市俯視圖,看到的都是熟悉的人間煙火。「跳動的魂是你住過的老房子冒熱氣,延綿貫穿一百條車河成利爪長龍,沉默的黑色塊包住你說不出口的秘密。」

遺憾的是,自今年春天起,「餘音」按下了暫停鍵,停更了內容,僅有一部分遷移至了微信公眾號及小程序。創作團隊表示,自5年前開始做獨立音樂的挖掘和推廣,為幾百組音樂人撰寫推文,沒有盈利,項目也從未拿過投資,如今不得不調整業務方向。「餘音」的播放功能已經失效,雜誌裡的故事不能再搭配音樂食用。雖然「獵樂」欄目裡製作了諸如《一場警示性的夢》《今天你更喪了嗎》《冥想實驗室》等主題新奇的歌曲合輯,但無不是只能看、不能聽。

不知多久之後的未來,人們才能再重溫翻閱「餘音」的美好?

看見音樂:一鍵了解創作者生平

「看見音樂」是一家定位於獨立音樂人的自媒體平臺,官網的右下角就是官方雜誌「KANJIAN NOW」的入口。在這裡,有數百篇由封面人物、獨家專訪以及獨立策劃欄目組成的文章來帶領「小白」入門,內容豐富且圖文並茂,有助於大家發掘新銳音樂人。

在「封面人物」裡,讀者可以一鍵了解許多世界各國音樂人的生平,其中不乏有趣的梗。例如第一位改編古典歌劇聲音的歌手,來自義大利的DiMaio。他重新演繹經典歌劇曲目,把古典音樂與歐洲電子音樂和視覺元素巧妙融合,造就了一番混搭的現代藝術。在日系Jazzy Hip-Hop之路上身體力行的西原健一郎從小就開始吃中華料理,而且深愛北京烤鴨。

2019年,新褲子樂隊因《樂夏》而走紅,主唱彭磊成了觀眾眼中的寶藏男孩,殊不知這支成立於1995年的樂隊一直是搖滾界的巨星。而在2018年,「KANJIAN NOW」就為新褲子樂隊出了一期名為《穿越到21世紀的復古Disco》的專訪。他們仿佛提著錄音機、腳踏回力鞋從20世紀80年代穿越而來。20多年裡,樂隊經歷了朋克時代、Disco時代和黑暗時代三個時期。讀者可以想像嗎?2013年後,明明音樂產業更發達了,年輕人開始真正地消費音樂了,樂隊反而覺得這是一個黑暗時代?實際上,正是因為機會更多了,獨立音樂之間產生了越來越多的比較,樂隊若想打動人就必須學著考慮受眾的感受,所以歌也變得越來越憂鬱了。

21世紀初,中國搖滾樂在經歷了短暫的巔峰後驟然退出大眾視野,以搖滾樂為代表的獨立音樂也集體轉為地下發展。演出費是唯一的收入來源,因此音樂節這類舞臺對獨立音樂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獨立策劃」給觀眾帶來的就是各地舉辦音樂節的好消息。

網易雲音樂2016年發布的《中國獨立音樂人生存現狀報告》稱,約四成的獨立音樂人認為缺乏曝光機會是影響其作品發展的主要原因。如果音樂雜誌上的曝光多一些,是不是可以給大眾帶來更多認識創作者、打卡音樂節的機會?可惜「KANJIAN NOW」的更新也比較低頻,許多欄目的內容還停留在2019年。

相關焦點

  • ZCOM:電子雜誌黎明前的潰敗
    當然,還有更多我們不熟知的企業,跟潮而上的電子雜誌項目,退潮時消失得無影無蹤,仿佛從來不曾存在過。浪潮之巔ZCOM的創辦人汪東風曾在一家臺灣的音樂發行公司工作。雖然公司的業務做得很出色,但由於版權問題,這家音樂發行公司不得不停止了運營。此後,汪東風開始關注數字發行渠道,在他看來,報紙和雜誌在版權方面的空間很大。
  • 電子雜誌盛宴前夜
    這就是電子雜誌,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多媒體雜誌」。伴隨著web2.0大環境的成熟,網際網路變得更開放,交互性更強,分工更明晰,同時也在改變著眾多傳統行業的盈利模式。電子雜誌的新興,便是這一趨勢的反映。  多媒體雜誌是以Flash為主要載體的獨立於網站存在的新興電子雜誌,其最大特點是多媒體和互動性。
  • 灸手可熱:網絡電子雜誌綜合評測-太平洋電腦網Pconline-[軟體評測]
    而今年在web2.0的大環境下,真正催生了中國本土的一個新熱點,那就是電子雜誌。電子雜誌在一開始就被資本看好,與其他web2.0不同的是,電子雜誌有著比較清晰的賺錢模式,不再是霧裡看花了。  這裡所提的電子雜誌並非之前早有的那些通過網站專題連結形式的web期刊,而是以flash為主要載體的獨立於網站存在的新興電子雜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多媒體和互動性,這區別以往所有電子雜誌的根本點,準確的說,他是一種多媒體雜誌。  這樣的電子雜誌在今年如同井噴般的全面爆發,一時間電子雜誌達數千種之多。
  • HIFIVE智能音樂標籤:讓AI聽懂每一首歌
    如何識別一首音樂中的某種樂器到底是什麼?我想找一首和《稻香》類似的歌怎麼找?如何找到一首隻知道風格和樂器的音樂?怎麼樣找到情緒「歡樂」的音樂?在以前,要解決這些問題只能依靠音樂人依靠自身積累和欣賞水平,人工進行理解和識別。
  • 如何聽懂拉丁舞音樂和節奏?
    如何聽懂拉丁舞音樂?首先要知道的是拉丁舞是國標舞中的兩大類之一,它共包含了五個舞種,分別是倫巴、恰恰、桑巴、牛仔、鬥牛。明白了幾個舞蹈項目,要想聽懂拉丁舞音樂就非常簡單了。1,倫巴,它的音樂為4/4節拍,速度每分鐘27小節左右。音樂纏綿,舞態柔美,俗稱愛情舞蹈。
  • 獨立雜誌:做一本書,如同打磨一件稱手好物
    可以說,所謂的「獨立雜誌」,指的是一種「非正規」的雜誌,它可能由一個或者一群非媒體或出版行業出身的人創造,專業或不專業地裝幀,在非正式的渠道(曾經可能是從家裡郵寄,現在大概是放在淘寶店或者獨立書店、雜貨店等等上)流通,關注和主流不同的議題的雜誌。也就是說,和「獨立音樂」、「獨立電影」一樣,源於想要嘗試表達主流之外的想法。
  • 電子雜誌雜誌鋪電子雜誌訂閱網
    電子雜誌在線訂閱、訂購,享受電子競技雜誌,新潮電子雜誌。訂閱電子雜誌特價優惠,雜誌鋪為你提供電子期刊雜誌低價的訂閱服務。推薦:《新潮電子》雜誌推薦:《新潮電子》目前無論是業界的影響力還是讀者心目中的地位,都非其他電子閱讀數碼媒體可以企及的。
  • 後粵語歌曲時代的香港獨立音樂
    大部分研究的都不是獨立音樂,當我看完這些所列出的書目,我想看看都有誰在研究香港的獨立音樂,僅僅只有這一本書在研究這個話題,其他的文章幾乎沒有寫到獨立音樂的歷史。我曾經在2008年,代表我任教的學校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文化博物館聯合舉辦過第一次的香港粵語流行音樂展覽,把從70年代到現在流行的粵語歌曲收集起來,出了一本書。
  • 圖文並茂有聲有色 五款電子雜誌橫評
    文化雜誌、經濟雜誌、娛樂雜誌,數不勝數,如今這些雜誌又多了一種載體:網絡和電腦,我們將附載在網絡的網頁平臺上或實時發布且能在電腦上獨立運行的雜誌文件稱為電子雜誌。相關精彩文章娛樂至尊寶 五款電子雜誌閱讀器導購    這些電子雜誌圖文並茂,有聲有色,甚至還附有電視錄像、電影視頻、Flash動畫等多媒體內容,比傳統紙媒雜誌更具吸引力,今天我們就來品嘗一下這些有吸引力的電子雜誌
  • 蝦米音樂全新升級推出7.0,致力聽懂獨一無二的你
    蝦米音樂全新升級推出7.0,致力聽懂獨一無二的你   新界面:回歸純粹,專注音樂本身  此次蝦米音樂7.0改版兼顧了IOS和安卓,將內容凸顯作為第一原則,界面走「極簡風」,讓重點更加突出。  「充分留白,歌單圖標如紙張般層疊,新碟背後展露黑膠的邊緣,這些都體現了讓『聽音樂回歸單純』的初衷。 」蝦米音樂資深交互視覺設計師遊仙表示。
  • 電子雜誌平臺ZCOM去年單月盈利近百萬元
    儘管這一創想目前看來並沒有形成多大的影響力,但是其「幫傳統雜誌賣電子版」的模式卻讓ZCOM電子雜誌在2009年單月的盈利近百萬元,這看上去似乎是一個不錯的數字。「電子雜誌製作商」的誤區2004年初,汪東風在一家臺灣的音樂發行公司工作。
  • 那些消失的音樂雜誌
    從今年上半年起,微博就有人問為什麼看不到這本雜誌了,而近日有雜誌前任編輯通過公眾號透露:「《當代歌壇》悄悄地停刊了,雖然官方未發布正式的消息,但主編人都已經從上海來到北京然後入職某網站了。」而《當代歌壇》已算「命長」,不少音樂雜誌在前幾年就已陸續停刊,現在中國已經幾乎沒有正規紙質的音樂雜誌,還存活的幾家屈指可數。
  • 原始碼顯示電視劇和電子雜誌將登陸Google Play
    【搜狐IT消息】北京時間6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谷歌I/O開發者大會開幕在即之際,網站原始碼顯示電視劇和電子雜誌或將登陸谷歌應用商店Google Play。  社交新聞網站Reddit上一位署名「derpodactyl」的用戶透露稱,Google Play網站上的JavaScript文件(網址:https://play.google.com/static/client/js/1462530845-play_js_compiled_play_js.js)中新增了與電子雜誌和電視劇相關的語句,意味著Android設備及谷歌電視用戶或許很快就能下載這些內容
  • 中國電子音樂的史前文明①:從「電子琴」開始
    具體音樂(Musique concrète)讀起來真是非常不具體,至於系列音樂,沒猜錯的話應該是序列音樂(serial music),也很艱澀。只有電子音樂讓人見字起意。電子音樂這個字眼在國內文獻最早出現和一出歌劇有關還是依託樂劇。一九六一年的《前線》雜誌(第二十四期,P21)登載文章《「電子音樂劇」原來如此》。
  • Frank Ocean - Boys Don't Cry 雜誌欣賞
    Blonde(Magazine Version)在《Boys Don't Cry》雜誌上,有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曲目順序。即雜誌內 CD 的歌曲排序方式和網上專輯的順序並非相同。這個列表包括未發行的歌曲「Easy」和《Endless》專輯中原始版本的「Mitsubishi Sony」。該雜誌還對其他一些歌曲的歌詞進行了修改。
  • 圍繞音樂人的獨立音樂生態該怎麼做?「看見音樂」從版權服務切入
    而這套邏輯其實是完全可以應用在其他領域的,比如獨立音樂。脫離唱片公司的獨立音樂人其實和創業者非常相似。事實上從去年到今年,我也接觸到一批嘗試圍繞音樂人做獨立音樂生態的網際網路公司,但各家的具體切入點不盡相同。 月初在上海聊到的看見音樂也是其中一家,他們的切入角度是:版權和發行。
  • 這些美食雜誌看起來就很好吃……
    文章授權轉載自:LOHAS樂活雜誌(ID:LOHAS_Magazine)問一位老編:「什麼是好的美食雜誌?」答:「有好的形式,也有對吃的態度。」傳統媒介搭配old school價值觀,很奢侈。但恰好,下面介紹的5本美食類雜誌似乎能滿足這奢侈的標準,閒時不妨看看。
  • 《The Fader》教你如何做一本最好的音樂雜誌
    但往回倒20年,遠在這一切誕生之前,一本能引領潮流的音樂雜誌才是樂迷最信賴的推薦來源。 創立於1999年的《The Fader》一直扮演著這個角色。Kanye West、Drake、M.I.A… 無數天才音樂人因為這本雜誌第一次步入大眾視野。
  • 做電子雜誌什麼軟體好?教你在線輕鬆製作電子雜誌!
    不用糾結做電子雜誌哪個軟體比較好用,這裡說說如何在線輕鬆製作電子雜誌 雲展網是一個簡單製作電子雜誌的平臺,不僅支持免費使用,還可以免費發布,讓您的電子書刊和信息被更多的人看到。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如何使用雲展網製作企業電子雜誌。
  • 中國電子音樂廠牌VIBLabel正式發布
    電子音樂指的是使用電子樂器及電子音樂製作技術所製作產生的音樂,當然創作這些音樂的作者則稱為電子音樂製作人或電子音樂家。得益於國內電子音樂市場的繁榮和快速發展,電子音樂廠牌將與電音製作人密切合作,創造更多的高質電子音樂作品回饋電音粉們,電音廠牌無論是在音樂發行推廣方面還是電子音樂文化的傳播等方面將越來越發揮重要的作用。  其中VIB Label電子音樂就是國內實體的電子音樂廠牌之一。  VIB Label是一家中國獨立電子音樂實體廠牌,位於中國合肥,由新迪傑唱片公司創辦於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