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息肉手術切除了就能「高枕無憂」?警惕息肉復髮帶來更大禍患!

2020-12-19 騰訊網

據了解很多結腸癌都是由腸息肉癌變而來,如果能通過腸鏡檢查及時發現腸息肉,並進行合理治療,就能終止乃至逆轉其癌變過程。很多朋友也表示自己也是通過腸鏡檢查發現的息肉,並且及時進行了切除,算是有驚無險,也讓自己鬆了一口氣。但在這裡要提醒這些朋友,只是切除了息肉的話,這口氣還不能松下來,因為腸息肉的治療難點就在於復發率高,而且復髮帶來的也有可能是惡性息肉。

一、腸息肉手術切除了就能「高枕無憂」?警惕息肉復髮帶來更大禍患!

有研究表明任何息肉亞型的患者都比一般人群患結直腸癌的風險要高。這項研究納入了接近18萬例發現過腸息肉且已經切除的患者,考察了他們6年以上的隨訪記錄,發現很多種類的息肉,即使已經切除,也會導致患癌機率明顯上升。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混合性腺瘤和絨毛狀腺瘤,這兩種病變的患者,接受切除後的患癌風險仍是普通人的3到4倍。

就中醫角度來看,腸息肉的形成多源於脾虛。脾主運化,肩負著輸布體內水液與精微物質的責任,脾虛則水溼內停,溼聚而成痰,痰溼隨經脈而走,在腸黏膜上聚結,最終形成了腸息肉。手術能把腸息肉切除,但解決不了脾虛的問題,雖然一時中止了腸息肉的生長過程,但效果難以持久。

隨著時間的推移,痰溼再次凝聚,又會形成新的息肉,如果這時患者就放鬆了警惕,那就會給這個新病灶癌變的機會。所以,即使是進行了腸息肉切除,也不要覺得從此就可以高枕無憂,後續的複查是非常重要的。

二、大多腸息肉不用手術也能消除:

腸息肉在中醫學裡屬於櫻桃痔、垂珠痔的範疇,而之所以出現腸息肉,和飲食有很大關係的,如恣食肥甘,過食辛辣生食之物,從而損傷脾胃,導致正氣不足,風邪、寒氣、溼熱、熱毒等積於腸道而引起。中醫治療腸息肉通過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理氣化瘀、行氣化溼等方法治療,改變息肉產生的溫床,從源頭上治療腸息肉。對於體積小於1.5cm,症狀輕或無明顯症狀的腸息肉,建議患者在查出後,注意飲食,用息福欣,控制息肉發展,消除不適症狀、抑制息肉,逐漸萎縮、使其消弭、再強肌體,最後避免復發。

對於體積已經超過1.5cm、症狀嚴重、或有其他疑似癌變或癌變跡象的腸息肉,應及時手術切除,避免其發生癌變,危及患者生命。當然息肉可不是一切就完事兒了,息肉在手術切除後再檢出率高達96%,因為雖然切除息肉的蒂,但難以切除蒂的根部,更不能清除引發息肉的病灶,因此息肉被摘除了,過段時間息肉又會長出。患者在手術後,仍需用上述中醫療法,消除未切乾淨的息肉及息肉的病灶,調理整個的胃腸功能和生降氣機,來避免息肉再長。

三、小心腺瘤性息肉:

就西醫的角度來看,臨床常見的腸息肉可以分為炎性、增生性、腺瘤性等幾個大類。其中,腺瘤性息肉在癌變方面是最為突出的一種。而腺瘤性息肉中又分為絨毛狀腺瘤、管狀腺瘤以及兩種結構都有的混合性腺瘤。據統計,三種腺瘤中癌變機率最高的是絨毛狀腺瘤,之後順次是混合性腺瘤和管狀腺瘤。在不同報導中,絨毛狀腺瘤的癌變機率可達到管狀腺瘤的10倍至30倍。

由此可見,腺瘤性腸息肉,尤其是絨毛狀腺瘤,需要特別警惕,不僅其本身的癌變機率較高,即使已經切除,患者罹患結直腸癌的機率仍比普通人高4倍以上,所以一旦發現,就應積極進行相關治療,這個治療不止於切除手術,更包括後期的複查和中醫調治。

相關焦點

  • 腸息肉切除了,為啥會復發?
    研究表明,80-95%的大腸癌是腸息肉慢慢演變而來,及時治療腸息肉就能有效預防腸癌的發生。可是,臨床上有很多病人,明明切除了息肉,卻還是得了大腸癌,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這種情況有很多,患者認為手術切除了息肉就萬事大吉了,不用再擔心發展成腸癌的問題了。有的患者形容息肉復發就像割韭菜似的,割完一茬又長一茬,這個形容還蠻貼切的。息肉切除復發的可能性是較高的。腸息肉就像收割的韭菜,為什麼會復發呢?這是因為根還在,韭菜就還會生長,息肉也就復發了。
  • 腸息肉怎樣解決?中醫:不手術就能消除,還能防復發!
    腸息肉手術除了要承擔手術風險,在手術後也會復發,而如果不能及時消除,息肉也會有癌變的風險。因此如何消除息肉,如何讓「它」不復發,成為了關鍵。那麼,腸息肉究竟該怎樣解決?中醫:不手術就能消除息肉,還能防復發!
  • 檢查有腸息肉會不會癌變?如果手術切除,會不會有復發的可能性
    專家發現,腸癌中的80%--90%的患者,都是由腸息肉發展而來,所以人們在查出腸息肉的時候,就會非常緊張,害怕會不會發生癌變,要不要手術切除呢?手術切除後還會不會再復發?什麼是息肉,再人體一些空腔臟器的部位,有一塊組織隆起了,就是息肉。
  • 腸息肉,越早切除越好?切了以後會不會復發?
    身上長了息肉,要不要治,會不會癌變?總有一些人拿到體檢報告後,被身上長出的小息肉弄得十分焦慮。南京太乙堂中醫腫瘤專家戴春海主任指出:有些息肉,可能就是腫瘤的前期徵兆,有些可能是良性的,但是還是要提高警惕。那麼,哪些需要提高警惕?該如何治療呢?
  • 長腸息肉是否應該切除,切除後會復發嗎?正確答案是這樣的
    腸息肉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一般來說醫生會手術切除的方法進行治療。但是,手術一詞讓人聞風喪膽,開始猶豫是否能夠不切除它。如果切除,會不會再一次發作。腸息肉到底是否需要切除呢?切除後會復發嗎?腸息肉是一種常見的腸道疾病,不利於身體健康。在腸息肉剛出現時,並不十分危險,但是若長時間置之不理可能會發生癌變。
  • 腸息肉是「癌症的種子」,而且易復發!做好這幾點,避免息肉變成癌!
    其實,在腸癌發生前,通常會有一種癌前病變——腸息肉,只要我們能及時發現腸息肉,並積極處理,就能大幅度避免癌症的發生。 一、腸息肉一定要手術切除嗎?
  • 做腸鏡發現腸息肉怎麼辦?如何才能不讓腸息肉復發?看醫生怎麼說
    但是很多做了腸鏡檢查的人在拿到腸鏡報告時,面對報告寫的「腸道息肉」診斷往往一臉茫然,心裡有很多疑問:什麼是腸息肉?是否意味著腸道腫瘤?如何避免復發?這裡不妨初步和大家一起看看腸息肉的那些事兒。什麼是腸息肉?腸息肉就是我們腸道黏膜上一些因為各種原因發生的病變。
  • 腸息肉怎麼治療?不手術可以嗎?
    腸息肉分為很多同性質,如果是錯構性、炎性和增生性息肉,主要體積沒有超過1.5cm,其發生癌變的機率都不大。但如果屬於腺瘤性息肉這類癌變率極高的息肉,則建議及時切除息肉。而當腸內息肉個數超過100,我們就應該稱它為腸息肉病,它的癌變率近乎100%,需要儘早做患者應儘早做全結腸、直腸切除,然後迴腸-肛管吻合術或迴腸-直腸接起來。
  • 46歲查出腸息肉,52歲確診直腸癌!腸息肉究竟要不要切除?
    高女士在46歲時被查出了腸息肉,當時醫生告訴她有可能會癌變,建議她切除,但是她心態非常好,堅信自己是不發生癌變的那一類人,堅決不切除息肉。在52歲時,她被確診為直腸癌。 腸息肉是比較普遍的病症,很多人的腸鏡報告上寫著「息肉「。那麼,腸息肉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會長腸息肉?腸息肉需不需要切除?
  • 膽囊息肉的剋星,不手術祛除息肉免復發!
    息肉是指人體組織表面長出的贅生物,醫學上一般按出現的部位給它命名。膽囊壁向腔內呈息肉樣突起的一類病變稱為「膽囊息肉」。人們在發現它時多採用先觀察再手術切除膽囊,或對癌變率極高的膽囊息肉進行切膽治療。但這類治療方法,手術後遺症很多患者不願承擔。那麼,你知道不手術消除膽囊息肉免復發的剋星是什麼嗎?
  • 發現腸息肉一定要切除嗎?不一定,這種息肉用藥就能好
    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癒後可自行消失,而腺瘤性息肉必須有所警惕,它一般不會自行消失,如果長久存在於腸腔內,則有惡變的可能。因此,檢出息肉和確定其病變性質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進行全結腸鏡檢查。得了炎症性息肉,一般無須特殊處理,每隔1—2年做一次結腸鏡隨訪即可。
  • 體檢查出腸息肉,要不要切除?若是遇到3種息肉,早處理比較好
    如果查出腸息肉的尺寸大於1.5釐米,那麼很可能會有癌變的風險,儘早切除處理掉比較好,如果害怕手術也應該保持密切的定期隨訪才可以。這種情況下,一般會在腸息肉切除後,不適症狀就會逐漸緩解或者消失,為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患者應該早處理這種會引發不適的腸息肉。
  • 息肉是腫瘤「近親」!一種息肉容易癌變,發現了最好切除,不能拖
    今天,小九邀請到來自三甲醫院的多科室醫生好好講講什麼樣的息肉、結節、囊腫癌變機率高,一定要及時切除。我們知道,腸息肉與腸癌的發生密切相關,有數據顯示,70%以上的腸癌是從腸息肉發展而來的。當然,並非所有腸道息肉都會癌變。練磊介紹說,常見的腸息肉有兩種,分別是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樣息肉,還有一種比較少見的錯構瘤性息肉。一般來說,增生性息肉和炎症性息肉不會癌變,除此之外的腸息肉都有癌變傾向。他提醒腸息肉患者要特別警惕腺瘤樣息肉,這種是癌前病變,一經發現,應該儘早手術切除。
  • 鼻息肉手術後復發怎麼辦?
    很多患者和醫生普遍認為鼻息肉手術後容易復發,甚至有的觀點認為既然會復發,那就第一次就不應該做手術。那這些看法是否正確呢?鼻息肉手術後復發該怎麼辦呢?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析一下。通過標準化的手術,充分的術後藥物治療和護理,嚴密的門診隨訪,大部分的鼻竇炎伴鼻息肉的患者是可以達到臨床良好控制的。即使一段時間過敏控制不滿意,局部有息肉復發,再次手術也非常容易,甚至門診局麻就可以完成。
  • 腹痛、便血、便秘多是腸息肉的早期症狀,及時檢查治療,小心息肉癌變!
    腸息肉不及時治療的話,對患者的健康以及生活都帶來一定的影響,腸息肉很易造成腸套疊,有時較大腸息肉還可以引起腸套疊,以至造成腸梗阻而出現腹痛;息肉較大或數量較多時,由於重力的關係牽拉腸黏膜,如排便,使其逐漸與肌層分離而向下脫垂;腸息肉很容易發生癌變,在早期不重視,就易加大其癌變的機率。
  • 腸息肉要切除嗎?專家為您答疑解惑
    前幾天,小英甚至發現自己開始便血,於是在朋友的陪同下,小英來到了長沙東大肛腸醫院,接診醫生張淑紅聽了小英的病情描述,安排行電子腸鏡,確診小英患的是腸息肉。醫生建議小英切掉腸息肉,小英有些害怕,切除腸息肉會不會很疼?
  • 體內長腸息肉,會出現哪些症狀?腸息肉到底要不要切除?
    現代生活中,很多人在飲食上喜歡重口味和刺激性食物,這些都會對我們的腸胃造成不利的影響,甚至會引起腸道內息肉的產生。有些時候我們會在排便的時候出現腹痛,這可能就是腸道內的息肉造成的影響。很多人因為沒有注意腸道的健康,久而久之形成了腸息肉,所以,我們一定要及時預防和發現腸息肉的出現。
  • 湘西姐妹倆各長1000多顆腸息肉,專家團隊微創手術成功切除
    近日,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微創外科主任何恆正教授團隊,成功為一名患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女性患者張嬋(化名),在腹腔鏡下實施了全大腸切除加迴腸儲袋肛管吻合微創手術。術後,張嬋開心地笑了,萬分感謝醫生的救命之恩,並表示再也不怕體內的 " 定時炸彈 " 隨時 " 爆炸 " 了。
  • 關於腸息肉切除及術後注意事項,這些你一定要知道!
    腸息肉很常見,做腸鏡檢查的人群中,大約15%會發現息肉。息肉的發生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男性更為多見。 腸息肉指的是腸黏膜的隆起性病變,是一個統稱,包含了一大類的疾病,通俗點說就是長了一塊「多餘的疙瘩肉」。據統計,80%左右的大腸癌均是由腸息肉惡變而來。
  • 息肉一定會癌變嗎?提醒:四種息肉拖不得,越早切除越好
    胃息肉是多種息肉之中癌變率最大的一種,尤其是腺瘤性胃息肉。所以一旦發現自己胃部長有息肉,就應該及時進行手術摘取,防止它發生癌變。並且在切除乾淨之後的幾年時間裡要每年至少去做一次胃鏡的檢查。同時也要自我注意,例如食物方面吃的清淡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