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是腫瘤「近親」!一種息肉容易癌變,發現了最好切除,不能拖

2020-12-19 39健康網

「息肉」、「結節」、「囊腫」這三個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常見於各大檢查報告單上。說其陌生,是因為很多人並不不了解息肉、結節、囊腫為何物、提示什麼健康風險?有的人以為,查出這三種東西代表很嚴重,不切就會變成癌症,於是造成過度治療;有的人以為沒什麼要緊,可以觀察看看,太掉以輕心錯過了將癌症撲滅在萌芽期的好時機,追悔莫及。

今天,小九邀請到來自三甲醫院的多科室醫生好好講講什麼樣的息肉、結節、囊腫癌變機率高,一定要及時切除。

指導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胃腸外科副教授 練磊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管甲狀腺乳腺外科 李曉曦教授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胸血管外科主任 王繼勇

廣東藥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乳腺外科主任 張永成

腸息肉:腺瘤樣息肉是癌前病變

腸道息肉是一種非常高發和常見的疾病,在上了一定年紀的中年人中,20-30%的人患有腸道息肉。我們知道,腸息肉與腸癌的發生密切相關,有數據顯示,70%以上的腸癌是從腸息肉發展而來的。

當然,並非所有腸道息肉都會癌變。練磊介紹說,常見的腸息肉有兩種,分別是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樣息肉,還有一種比較少見的錯構瘤性息肉。一般來說,增生性息肉和炎症性息肉不會癌變,除此之外的腸息肉都有癌變傾向。他提醒腸息肉患者要特別警惕腺瘤樣息肉,這種是癌前病變,一經發現,應該儘早手術切除。

但對於50歲以上的人群,不管是什麼性質的腸息肉,都建議儘早手術處理。由於腸道息肉容易復發,因此術後患者切記定期做腸鏡檢查,可以及時發現息肉復發,也能更有效預防腸癌。

甲狀腺結節:4種情況預示惡性可能大

隨著B超的普及,以及人們對健康體檢日益重視,甲狀腺結節在正常人群體檢中的檢出率很高。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調查顯示,每5個人就有近1人有甲狀腺結節。由此估算,中國目前甲狀腺結節患者達到2.8億。

甲狀腺結節以良性居多,很多患者可以終生沒有症狀,不需要特殊治療,定期隨訪檢查即可,甚至部分患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帶著結節活了一輩子。嚴重的甲狀腺結節會癌變,目前臨床研究顯示,甲狀腺結節的惡性概率為7-15%。

醫生通過B超、甲功三項、抗甲狀腺抗體、甲狀腺球蛋白,可以初步判斷甲狀腺結節的性質。如果B超檢查發現結節有沙粒樣鈣化,說明惡性的風險很高。此外,結節周圍血供豐富,也要警惕。

李曉曦表示,當甲狀腺結節比較大,已經壓迫到呼吸道、食道,引起呼吸困難、吞咽困難、聲音改變,或者合併甲亢,結節生長速度快,頸淋巴結腫大等情況,往往預示惡性的可能比較高,應該考慮手術切除結節。

肺部結節:大於0.8釐米、邊緣不規則要當心

在肺癌高發的今天,胸部CT檢查的普及,讓許多人查出了肺部結節。研究顯示,40歲以上,吸菸和被動吸菸的人群,精神壓力太大,經常接觸有害物質,有腫瘤家族史、結核病史,是肺部結節的高發人群。

肺部檢查發現,直徑≤3cm的結節,沒有衛星樣病灶,也無淋巴結及遠處擴散,稱為普通肺部結節,而直徑≤1cm的結節成為肺部小結節。

王繼勇說,肺癌早期有相當一部分表現為結節,惡性結節大概佔肺部結節的30%-40%。所以查出肺部結節要引起重視。一般來說,結節的直徑小於0.8cm,邊緣光滑清楚,良性可能較大。結節直徑超過0.8cm,特別是邊緣不規則,看上去有毛刺樣改變、分葉狀或毛玻璃樣改變,提示惡性的可能很大,應該儘早手術處理。

另外他提醒,對於肺癌高危人群,比如長期吸菸、年齡超過40歲、出現胸痛、咳嗽等症狀,有肺癌家族史,就算是小於0.8釐米的肺部小結節,也不能大意,可能是肺癌早期。

乳腺結節/囊腫:不痛不癢反而更危險

飲食不當、壓力太大、激素水平變化,導致乳腺癌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並且乳腺癌的患病呈現年輕化趨勢,幾歲女童都可能中招。很多姑娘摸到乳房有腫塊,或者B超查出乳腺結節/囊腫,非常擔心癌變。

一般來說,乳腺結節邊界清晰,光滑可以活動,有乳房疼痛症狀,通常是乳腺增生或良性的乳腺纖維瘤,未必要做手術。

張永成表示,女性朋友容易忽視的是乳房的無痛性結節或腫塊,這種比有症狀的結節更可怕,很可能是乳腺癌的徵兆,一定要到正規醫院乳腺專科就診。尤其是結節比較堅硬,位置和形狀固定,無痛感,邊界不規則,發生惡變的概率很高,建議儘早手術切除。

39健康網(www.39.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繫: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相關焦點

  • 息肉一定會癌變嗎?提醒:四種息肉拖不得,越早切除越好
    下面四種息肉就是比較容易惡化的,不要拖得太久,應儘早把他們切除:1、胃息肉胃息肉主要是在胃黏膜,是一種凸起狀的乳頭組織,在他還比較小的時候沒有出現明顯症狀讓患者察覺到,只有是去醫院做胃鏡檢查胃息肉是多種息肉之中癌變率最大的一種,尤其是腺瘤性胃息肉。所以一旦發現自己胃部長有息肉,就應該及時進行手術摘取,防止它發生癌變。並且在切除乾淨之後的幾年時間裡要每年至少去做一次胃鏡的檢查。同時也要自我注意,例如食物方面吃的清淡些。
  • 身上的3種息肉,一旦發現不能拖,及時切除,別讓癌細胞逮到機會
    提到息肉大家可能想到的是胃息肉,除了胃,其實人體很多部分也會出現息肉,例如腸息肉,聲帶息肉等等,有些地方的息肉呈單個存在,而有些地方的息肉可能有兩個以上,稱為多發性息肉,息肉指的是人體黏膜表面長出的贅生物,屬於良性的腫瘤,但是有些息肉存在惡變的可能
  • 息肉到底會不會癌變?看完這篇,了解息肉的全部
    只不過我的表面很脆弱,容易出血,病人發現血便就會去看醫生,我這狐狸尾巴也就藏不住了,但是病人的病情往往也已經不輕了。所以,千萬不要等到有症狀了才想起我!2.我其實是癌的近親您看,我惹的麻煩還真不少吧。這還不算什麼,人們最怕的還是我的癌變。
  • 男子腸子裡長了100多個息肉,會癌變嗎?腸息肉要不要切除?
    腸道息肉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腸道疾病,在腸道黏膜部位會出現隆起的肉疙瘩或者贅生物,對腸道及整個身體的健康都有很大的不利影響。有位男子因為腹部隱隱作痛,出現便血,覺都睡不好,於是去做了檢查。不檢查不知道,一檢查嚇一跳,竟然發現他的腸子裡長了100多個息肉!為什麼腸子裡會長那麼多的息肉呢?會不會發展成癌?查出腸息肉,一定要切除嗎?該怎麼辦?此文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大腸息肉有遺傳史,跟基因突變有關,所以腸道裡長息肉,有一定的遺傳因素。
  • 得了膽囊息肉,要不要切除?息肉在什麼情況下,可能會癌變?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醫療水平與設備的不斷完善,很多以前很少被提及的疾病,近些年來都被逐漸查出來了,膽囊息肉就是其中很常見的一種。很多人都擔心,膽囊裡長了息肉,到底要不要切除?息肉會不會癌變?如果會,滿足什麼條件,可能會癌變?
  • 腸鏡查出息肉,要不要立刻切除?這三種息肉最好別拖,有病變風險
    而且,從健康腸道發展至癌變,有多個因素影響,比如腸道內的息肉發展,就是癌變因素之一!腸道息肉本身有多個種類,這包括了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以及腺瘤性息肉等。如果在進行腸鏡檢查時,發現了息肉,且存在以下三種情況,就應及時切除處理:1、腺瘤性息肉:就如同上文中提到的一般,腺瘤性息肉分為三種,無論是哪一種,都具有癌變可能。
  • 息肉什麼情況下會癌變?快來自查身體不同部位息肉的危險程度!
    身體內的「息肉」是腫瘤嗎?會不會癌變?這可能是每一個看到體檢報告單上出現「息肉」兩個字時,我們最大的擔憂和疑慮!事實上,息肉確實和腫瘤是「近親」!但親近的程度,會因為息肉在身體的部位而不同。本期,Emma梳理了我們身體內不同部位的常見息肉,讓你一文讀懂,究竟身體內的息肉會不會癌變,用不用治療,如何監測它,及時發現危險信號!事實上,息肉是一類黏膜上的隆起性病變,可發生於人體各部位黏膜的表面,如鼻息肉、膽囊息肉、胃腸道息肉、宮頸息肉等。
  • 部分息肉存在癌變的可能,特別是這三個部位的息肉,儘早切除
    體檢是很多人每年都會做的事情,體檢的最大好處,就是可儘早發現體內潛藏的問題和病變!很多疾病都可在體檢中發現,比如息肉就是常見的一種,由於息肉是出現在黏膜上的贅生物,所以很多患者會不自覺地將息肉和癌症聯繫在一起。
  • 結節、息肉、囊腫是不是腫瘤先兆? 轉移徵象?要不要切除?
    結節、囊腫和息肉等似乎已經成為檢查結果中的「常客」,人們常為了它們惴惴不安,擔心發生癌變。對於腫瘤患者來說,也擔心結節等會不會是腫瘤出現了轉移。那麼到底它們是否會癌變,遇到了要怎樣處理呢?
  • 醫生提醒:有三種腸息肉,癌變風險高,建議手術切除,降低風險
    我們都知道大多數癌症都不是一天形成的,通常都是正常細胞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發生突變產生的,早期癌症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徵兆,但是大腸癌跟其他腫瘤有所不同的是,早期症狀一般就是腸息肉,起初息肉比較小,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情的發展,息肉會慢慢長大,腸道癌變的風險也慢慢增加。
  • 查出息肉都要切掉嗎?消化科醫生提醒:2種息肉確實不能拖
    很多人都不理解息肉是什麼意思,體檢時,竟然發現息肉了,根本不知道息肉是什麼東西,是不是檢查出的息肉,對身體有巨大危害,消化科主任醫生告訴患者:如果出現這2種息肉,一定要及時的切除,不然容易引發癌變。是不是真是如此,息肉不切除就會引發癌變,是不是出現息肉就要切除?
  • 腸息肉手術切除了就能「高枕無憂」?警惕息肉復髮帶來更大禍患!
    據了解很多結腸癌都是由腸息肉癌變而來,如果能通過腸鏡檢查及時發現腸息肉,並進行合理治療,就能終止乃至逆轉其癌變過程。很多朋友也表示自己也是通過腸鏡檢查發現的息肉,並且及時進行了切除,算是有驚無險,也讓自己鬆了一口氣。
  • 體檢若查出這5種息肉,醫生勸你儘快切除
    特別是膽囊息肉,本來就不容易做活檢,另外當直徑超過一點五釐米的話,可能產生出血等併發症,所以最好及時切除,才能防患於未然。二.腺瘤型息肉正常情況下,若是身體內有息肉,去醫院做病理檢查時,醫生會給出息肉的性質,倘若病檢提示為腺瘤性息肉。無論息肉的體積大小都要及時切除,因為臨床上顯示腺瘤性息肉是最容易惡變的一種息肉。
  • 檢查有腸息肉會不會癌變?如果手術切除,會不會有復發的可能性
    專家發現,腸癌中的80%--90%的患者,都是由腸息肉發展而來,所以人們在查出腸息肉的時候,就會非常緊張,害怕會不會發生癌變,要不要手術切除呢?手術切除後還會不會再復發?什麼是息肉,再人體一些空腔臟器的部位,有一塊組織隆起了,就是息肉。
  • 體檢時,發現體內長出息肉,需要切除嗎?不切除會不會惡變?
    因此不少人會定期體檢,但是很多人在體檢的時候會發現身體中長了息肉。有的人說,息肉要及時切除,不然會癌變。有的人卻說,息肉不是什麼大事,不要過分在意。那麼發現息肉,需要切除嗎?不切的話,會惡變嗎?今天就給大家理一理。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息肉?
  • 腸息肉切掉後,還會癌變嗎?怎麼做可以切斷癌變後路?
    腸道中長出息肉,算是常見問題了,息肉屬於良性問題,只要及時處理,就不太容易發生惡變。通常發現腸道有息肉,都會建議切除,以免出現不必要的麻煩。但有很多患者都存在一個擔心,就是怕切除息肉,並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害怕息肉再次長出來,並且會發生癌變。聽說過很多息肉惡化,引發相關癌症,也就會很慌張,怕自己也攤上癌症。有相關擔心,是可以理解的,究竟會不會發生癌變?真得好好講解一番,以免犯錯產生問題。
  • 結腸息肉和結腸腫瘤是「親家」?4種情況要搞清楚,多加留意
    結腸息肉與結腸腫瘤有什麼關係?結腸息肉主要是炎性或者腺瘤性的息肉,一般不會短時間出現惡變,而結腸腫瘤是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是已經出現惡變的表現。雖然結腸息肉一般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但有一大部分的結腸腫瘤是由結腸息肉逐漸演變而來的,這個演變時間一般比較久可能長達幾年,這種結腸息肉演變為結腸腫瘤的概率還是比較大,不過這種容易演變為結腸腫瘤的息肉,究竟是哪種類型呢?這還需要進行判斷。結腸息肉有哪些不同的類型?
  • 膽囊長出息肉,會不會癌變?醫生:直接超過這個範圍,該切除了
    膽囊息肉就是其中的一種,對於膽囊息肉,許多人充滿疑惑,這息肉切除還是不切除,假如不切除留著它的話,會發生癌變嗎?其實一般來說,膽囊息肉是醫院檢查中比較多見的一種疾病,不過有些人覺得自己身體沒有什麼不適,覺得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於是就會選擇不理,有人則是擔心癌變,不管怎麼說都要切除。那麼究竟應該怎麼做呢?今天醫生就來和大家好好聊一聊。
  • 大腸息肉=腫瘤嗎?應該咋處理?
    大腸息肉=腫瘤嗎?應該咋處理?大腸息肉是腸黏膜表面突出的一種贅生物,就像長在腸管內面的「肉疙瘩」。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其檢出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升高。大腸息肉的發生與高齡、男性、基因遺傳、家族史、超重、高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水平甘油三酯、合併糖尿病等內在因素以及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素飲食及吸菸、飲酒等外在因素有關。在腸鏡下可看到息肉大小不等,可帶蒂,也可基底較大。
  • 年輕小夥長期腹痛,檢查發現腸子裡全是息肉!息肉離腸癌有多遠?
    雖然息肉數量很多,但患者最發病初期可能並沒有什麼症狀,隨著息肉的增多、增大,患者才會感到腹痛、便血、腹瀉、粘液便等表現。因為家族遺傳性息肉病有較高的癌變機率,治療方法主要是手術切除病變部位,據王鎮透露,醫生給他的治療建議是切掉大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