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到底會不會癌變?看完這篇,了解息肉的全部

2020-12-17 騰訊網

一、息肉是怎麼回事兒

我的名字叫息肉,其實我就是塊多餘的「肉」,或叫贅生的「肉」。在你的體內空腔臟器由黏膜覆蓋的內表面上,從鼻腔、聲帶、胃腸、膽囊到子宮、膀胱,都是我喜歡生長的地方。

醫生就按我們生長的部位給我們命名,譬如「鼻息肉」「胃息肉」「直腸息肉」「膀胱息肉」等。如果某一部位長有兩個以上的息肉,就叫「多發性息肉」。

我有以下特徵:

1.我長得很慢,藏得很深

一般來說,我生長的速度比較緩慢,也很隱蔽,不會輕易暴露自己。

我們當中最易暴露自己的是聲帶息肉,它小如芝麻或綠豆大小時就會讓人聲音嘶啞,因而容易被及早查出;

鼻腔息肉長到豌豆大小時才會出現鼻塞、鼻衄等症狀而被醫生看到;

小兒的直腸息肉,因為易出血而從肛門脫出而露出「馬腳」;

胃體上的息肉卻可以長得很大而患者毫無感覺;

最陰險的是大腸息肉,經常多發分布。平時隱蔽生長,到時「搖身一變」就可成為結腸癌。只不過我的表面很脆弱,容易出血,病人發現血便就會去看醫生,我這狐狸尾巴也就藏不住了,但是病人的病情往往也已經不輕了。

所以,千萬不要等到有症狀了才想起我!

2.我其實是癌的近親

您看,我惹的麻煩還真不少吧。這還不算什麼,人們最怕的還是我的癌變。因為癌變是偷偷摸摸進行的,一旦出現症狀被發現,就很有可能已成晚期癌症,有了廣泛的轉移,這時醫生對我也束手無策了。

說我是癌症的近親,恰如其分。

但我們所有家族成員並非都會變癌,在這我可以向你透露一些其中的奧秘。比如,95%的大腸癌就是我們長大之後的樣子!

3.並不是每個息肉都會癌變

因為惡性的畢竟佔極少數,良性的佔絕大多數。一般情況下不會造成對生命的威脅,即使癌變,也要經過較長時間。

短期內生長迅速的息肉往往兇多吉少,應警惕其癌變。尤其是直徑大於2釐米的息肉,應將其當作惡性來看待;

組織學屬於腺瘤型的息肉易癌變,屬炎症型的則惡變較少;

體積較小、帶蒂的息肉,多屬於良性,且不易癌變,不必緊張害怕。但寬基廣蒂的息肉常難平安,容易癌變。

某些有遺傳傾向的息肉,如家族性結腸息肉等容易癌變;

多發性息肉癌變的機率增加,如一個息肉的癌變率為1%,那麼生長了100個息肉,癌變可能就接近100%。

4.其實我最怕你們檢查

自從人們知道我們與癌症攀上了「親戚」,人們對我們息肉的警覺性就越來越高了,動不動就用鼻鏡、喉鏡、膀胱鏡、食道鏡、胃鏡、膽道鏡、結腸鏡等窺視我們的存在,把我們當成癌前病變加以及時徹底處理,使我們威脅患者生命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我成為癌的時間要5-15年,在這段時間內如果你能發現我,切除我,我就再也沒有機會癌變了。

大約在你40歲後 ,我就可能長成癌了,所以,你要在我長大之前發現我,在40歲前做檢查。

這麼長的時間內,你都不去找到我,那麼,我就能順利地長成一個癌瘤了。

6.我會死灰復燃,你要定期複查

我的生命力極其旺盛,雖然你切除了我,但是你的生活習慣沒變,你的體內環境沒變,適合我生長的土壤還在,我還會生根發芽,死灰復燃!你即使切了我,還要遵守醫囑,定期複查

二、關於胃息肉的三件事

為什麼會長胃息肉?

胃息肉與長期喜食辛辣生冷或硬的食物、剩飯菜和醃製食品、飢一頓飽一頓、吸菸、嗜酒、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因素有關。

有研究表明,同時感染幽門螺桿菌的炎性增生性息肉患者,大約40%的人在根除幽門螺桿菌後息肉會縮小或消失。

什麼時候要切除?

如胃息肉直徑小於1釐米,特別是多發性小息肉,可以在做胃鏡檢查時用活檢鉗夾除,也可以暫不治療,但要每年做一次胃鏡檢查;

如息肉直徑在1~2釐米之間,可在胃鏡下切除。這類息肉通常癌變機率不大,因此不必有太大心理負擔;

對已發生出血、疑有或已有癌變的息肉以及直徑大於2釐米的息肉,則不論息肉多少、類型、有蒂無蒂,一定要切除。此類息肉通常可在胃鏡下切除,但對已有癌變的息肉,如腫瘤可疑突破到黏膜下層,胃鏡切除有困難或不易切乾淨時,腹腔鏡手術做胃部分切除可達到更徹底的效果。

什麼人要篩查?

胃息肉多出現在50歲以上的人群,推薦對50歲以上人群進行大便潛血和胃鏡檢查。即使息肉切除後,每1~2年也要複查胃鏡。

三、關於腸息肉的三件事

腸息肉:發現應儘早切除

腸息肉主要有炎性和腺瘤性兩類。前者大多不會惡變,而後者的惡變機率則比較高。

據統計,有80~95%的大腸癌是從腸息肉一步步演變而來的,這個過程可能需要5~10年,所以我們有很多時間和機會發現並切除它!

為什麼會長腸息肉?

常見的致病因素有:遺傳、高脂肪飲食、果蔬攝入少、吸菸、肥胖、缺少體力勞動等。

什麼時候要切除?

對於小於2釐米的良性息肉,可以在腸鏡下切除送病理檢查;

對於大於2釐米的息肉,因為具有惡變可能,通常先在腸鏡下取一點組織做病理化驗。如病理結果明確伴有癌變,且無法在腸鏡下做切除,可擇期做腹腔鏡腸切除手術。

什麼人要篩查?

建議健康人群從50歲開始進行腸鏡檢查,若結果正常,可以過5年後再檢查。

四、關於膽囊息肉的三件事

膽囊息肉:小心真性息肉

膽囊息肉分為真性息肉和假性息肉。假性息肉也就是膽固醇性息肉,喜歡組團出現,直徑大多小於1cm,只是膽固醇結晶,基本沒有惡變可能。

而真性息肉包括膽囊腺瘤、腺肌瘤、炎性息肉和腺瘤樣增生四類,其中膽囊腺瘤是最危險的,雖發病僅佔膽囊息肉的4%左右,但癌變率約30%,一般喜歡單打獨鬥。

為什麼會長膽囊息肉?

常見的致病因素有:喜歡油膩飲食,如火鍋、燒烤、蛋黃、動物內臟等;飲食不規律,如不吃早餐,飢一頓飽一頓;經常熬夜和生活不規律;有家族遺傳史等。

什麼時候要切除?

如果膽囊息肉患者合併下列一種或幾種情況,建議將膽囊切除:

1.單發,直徑大於1.0cm;

2.息肉直徑增大;

3.患者合併膽結石;

4.檢查結果高度提示惡性可能;

5.患者年齡大於50歲。

什麼人要篩查?

建議40歲以上人群每年進行腹部B超篩查。沒有高危因素,息肉小於1cm,年齡小於50歲的患者3~6個月複查1次超聲,如結果持續良好,可改為一年複查一次B超。

五、關於鼻息肉的三件事

鼻息肉:術後注意預防復發

鼻息肉的癌變風險相比腸息肉、胃息肉要小很多。但如果經常鼻出血,且患者年齡又大,少數可發生癌變。

鼻息肉會給人帶來很大的煩惱,因為其一般長在鼻竇處,會阻礙鼻竇通氣,進而引發鼻塞、頭昏、耳鳴、記憶力下降,甚至心血管疾病等表現。

為什麼會長鼻息肉?

一般認為慢性感染和過敏是誘發鼻息肉的主要原因,近年發現鼻息肉與阿司匹林耐受不良,內源性哮喘等可能也有關係。

什麼時候要切除?

由於鼻息肉治療後復發率高,需要綜合治療,要求患者與醫生緊密配合。

1.初發息肉,體積較小的息肉,可用皮質激素噴鼻劑噴鼻,療程2~3個月,無效時選擇手術治療;

2.息肉體積較大,可短期口服潑尼松,並逐漸減量不但有治療效果,還有利於手術;

3.對於鼻息肉導致的症狀明顯,內科治療無效或多發大息肉患者,可行鼻內鏡下鼻息肉切除手術;

4.鼻息肉術後要嚴格複查、堅持用藥,並進行鼻腔衝洗,預防復發。

六、關於聲帶息肉的三件事

聲帶息肉:休養好,通常會消失

聲帶息肉的癌變率比較低,聲帶息肉發生癌變常是突發的,且在不知不覺中發生。

聲音嘶啞是聲帶息肉最為直接的表現,息肉的大小決定了聲嘶的輕重程度,輕者僅有輕微聲音改變,重者嘶啞明顯甚至發聲困難。

為什麼會長聲帶息肉?

常見的致病因素有:用聲不當或不良的發音習慣;上呼吸道炎症如急、慢性喉炎;長期菸酒刺激;過度勞累、熬夜形成亞健康狀態等。

什麼時候要切除?

只要休息好,不過多講話、不大喊大叫、不發脾氣,小的聲帶息肉通常會在2-3個月內慢慢消失,病因治療是聲帶息肉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如果經過上述治療,聲帶息肉仍無明顯好轉,應採取手術方法進行治療。

所以,為了身體健康

尤其是40歲以上的人群

工作再忙,每年都要抽出時間去體檢!

本文來自三甲傳真,由叮噹快藥專家團隊審核發布,目的在於為大家傳遞健康生活的養護知識,版權歸屬原作者。

相關焦點

  • 聲帶息肉久治不好會不會癌變
    聲帶息肉久治不好會不會癌變 時間:2020-09-19 13:55武漢仁安眼耳鼻喉醫院 聲帶息肉是慢性喉炎的一種類型,主要是因用嗓不當,長期吸菸等原因引起,出現這種情況多見於教師及歌唱演員,以女性較多,常表現為聲音嘶啞,輕者聲音發「毛」,重時聲音沙啞,先為間歇性
  • 檢查有腸息肉會不會癌變?如果手術切除,會不會有復發的可能性
    專家發現,腸癌中的80%--90%的患者,都是由腸息肉發展而來,所以人們在查出腸息肉的時候,就會非常緊張,害怕會不會發生癌變,要不要手術切除呢?手術切除後還會不會再復發?什麼是息肉,再人體一些空腔臟器的部位,有一塊組織隆起了,就是息肉。
  • 得了膽囊息肉,要不要切除?息肉在什麼情況下,可能會癌變?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醫療水平與設備的不斷完善,很多以前很少被提及的疾病,近些年來都被逐漸查出來了,膽囊息肉就是其中很常見的一種。很多人都擔心,膽囊裡長了息肉,到底要不要切除?息肉會不會癌變?如果會,滿足什麼條件,可能會癌變?
  • 男子腸子裡長了100多個息肉,會癌變嗎?腸息肉要不要切除?
    不檢查不知道,一檢查嚇一跳,竟然發現他的腸子裡長了100多個息肉!為什麼腸子裡會長那麼多的息肉呢?會不會發展成癌?查出腸息肉,一定要切除嗎?該怎麼辦?此文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大腸息肉有遺傳史,跟基因突變有關,所以腸道裡長息肉,有一定的遺傳因素。
  • 膽囊息肉會不會癌變?主要看一個指標,超過了就應該儘早手術
    體檢的時候,發現膽囊息肉,應該怎麼辦?不做手術會不會癌變呢?膽囊息肉是很常見的疾病,很多朋友沒有任何不舒服,體檢做一個彩超檢查,就發現自己長了膽囊息肉,膽囊息肉應該怎麼辦呢?今天曾醫生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 息肉什麼情況下會癌變?快來自查身體不同部位息肉的危險程度!
    身體內的「息肉」是腫瘤嗎?會不會癌變?這可能是每一個看到體檢報告單上出現「息肉」兩個字時,我們最大的擔憂和疑慮!事實上,息肉確實和腫瘤是「近親」!但親近的程度,會因為息肉在身體的部位而不同。本期,Emma梳理了我們身體內不同部位的常見息肉,讓你一文讀懂,究竟身體內的息肉會不會癌變,用不用治療,如何監測它,及時發現危險信號!事實上,息肉是一類黏膜上的隆起性病變,可發生於人體各部位黏膜的表面,如鼻息肉、膽囊息肉、胃腸道息肉、宮頸息肉等。
  • 腸息肉是如何癌變的?
    它是人體腸黏膜表面所產生的病變,而其隆起的地方就是大腸息肉,其實換一種說法便是,長在人體腸管裡面的一個疙瘩,只不過這個疙瘩是肉。對於大多數的此類患者而已,他們最擔心的一個問題,就是這個病是否會變成腸癌?腸息肉是如何癌變的?不是所有的腸息肉都會癌變得,腸息肉主要劃分為兩種,一種是非腫瘤性的腸息肉,另一種是腺瘤性的腸息肉。
  • 膽囊長出息肉,會不會癌變?醫生:直接超過這個範圍,該切除了
    膽囊息肉就是其中的一種,對於膽囊息肉,許多人充滿疑惑,這息肉切除還是不切除,假如不切除留著它的話,會發生癌變嗎?其實一般來說,膽囊息肉是醫院檢查中比較多見的一種疾病,不過有些人覺得自己身體沒有什麼不適,覺得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於是就會選擇不理,有人則是擔心癌變,不管怎麼說都要切除。那麼究竟應該怎麼做呢?今天醫生就來和大家好好聊一聊。
  • 息肉一定會癌變嗎?提醒:四種息肉拖不得,越早切除越好
    2、膽囊息肉膽囊息肉有良性病變也有惡性病變,直徑為15mm以上的膽囊息肉就屬於惡性的,這可在檢查中發現。若是炎症息肉或者是膽囊息肉,並且也沒有不適感,不需要太過擔心,而如果是剩下的兩種,要特別注意了,這兩種息肉增長的速度是非常快的,當直徑已經超過了1cm,之後就必須動手術將它切除,以絕後患。
  • 部分息肉存在癌變的可能,特別是這三個部位的息肉,儘早切除
    很多疾病都可在體檢中發現,比如息肉就是常見的一種,由於息肉是出現在黏膜上的贅生物,所以很多患者會不自覺地將息肉和癌症聯繫在一起。而且,根據息肉的類型不同,臨床上的息肉也有多個種類,包括了炎性、增生性、腺瘤性等!息肉雖然在發現時,大多還處於良性狀態,但是有部分息肉卻存在癌變的可能。
  • 息肉是腫瘤「近親」!一種息肉容易癌變,發現了最好切除,不能拖
    「息肉」、「結節」、「囊腫」這三個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常見於各大檢查報告單上。說其陌生,是因為很多人並不不了解息肉、結節、囊腫為何物、提示什麼健康風險?有的人以為,查出這三種東西代表很嚴重,不切就會變成癌症,於是造成過度治療;有的人以為沒什麼要緊,可以觀察看看,太掉以輕心錯過了將癌症撲滅在萌芽期的好時機,追悔莫及。
  • 腹痛、便血、便秘多是腸息肉的早期症狀,及時檢查治療,小心息肉癌變!
    ,很多都呈間歇性疼痛,疼痛發生時會影響患者的進食,在進食之後可逐漸自行緩解或減輕。初次發病時,腹痛症狀不重,但其會隨病情的加重而加重,且伴有腸鳴。 2、便血:腸息肉會引起便血,但無痛,患者在排便時要注意避免擠壓,以免息肉脫落;患者在引起起居不注意,常常沒有規律,更加會使得病情加重,常發生大便秘結或常有大便帶血,患者出現便血只是帶血,很少有滴血的情況。如果便血症狀常反覆,那麼就要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
  • 每16人就有1個膽囊息肉患者,那麼膽囊息肉真的會癌變嗎?
    近些年膽囊息肉檢出率有增多趨勢,已成為一種常見病症。其原因一方面是由於體檢普及率提高,另一方面可能與中國人飲食結構和飲食規律發生變化及生活環境等不詳因素有關,這些因素包括高膽固醇飲食、長期酗酒、過多進食刺激性飲食、飲食規律紊亂等,也有人指出:農藥化肥的普遍使用、食品添加劑泛濫、電離輻射等與膽囊息肉的形成可能有關係。
  • 腸息肉切掉後,還會癌變嗎?怎麼做可以切斷癌變後路?
    但有很多患者都存在一個擔心,就是怕切除息肉,並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害怕息肉再次長出來,並且會發生癌變。聽說過很多息肉惡化,引發相關癌症,也就會很慌張,怕自己也攤上癌症。有相關擔心,是可以理解的,究竟會不會發生癌變?真得好好講解一番,以免犯錯產生問題。
  • 武漢仁安眼耳鼻喉醫院科普:聲帶息肉會癌變嗎
    武漢仁安眼耳鼻喉醫院科普:聲帶息肉會癌變嗎 時間:2020-09-16 13:42武漢仁安眼耳鼻喉醫院 聲帶息肉主要是由於聲帶固有層良性增生而成,可導致患者出現喉嚨嘶啞等一系列症狀,嚴重的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如果沒有及時的進行治療,這種疾病會發生癌變。
  • 疫情期間不方便複查腸鏡,腸道息肉會不會長出來?醫生給你解心疑
    這讓很多年前想著過完春節去複查腸鏡的人心生焦慮,生怕耽誤了自己的檢查讓息肉復發,甚至癌變。今天就有一位老患者跟我諮詢腸息肉的事情,雖然我已不在臨床一線,但是這些信任我的老患者們依然會在檢查前聯繫我,讓我出出主意。這位老人家此前在我這裡做過多次腸鏡檢查,每次都能夠發現幾枚息肉,由於家中的一位兄弟之前是因為大腸癌離世,因此老人對於腸道息肉非常的在意。
  • 腸息肉,越早切除越好?切了以後會不會復發?
    身上長了息肉,要不要治,會不會癌變?總有一些人拿到體檢報告後,被身上長出的小息肉弄得十分焦慮。南京太乙堂中醫腫瘤專家戴春海主任指出:有些息肉,可能就是腫瘤的前期徵兆,有些可能是良性的,但是還是要提高警惕。那麼,哪些需要提高警惕?該如何治療呢?
  • 息肉不切除會癌變嗎?切除後多久複查?消化內科醫生告訴你!
    大家好,我是葉醫生:本文是百家號養胃專欄科普第12篇,本專欄針對胃炎、腸上皮化生以及養胃科普文章大概有30篇左右,主要教大家如何科學保養胃腸道?如何科學飲食?養胃食物有哪些等?如需了解更多胃腸道疾病科學保養和預防小常識,歡迎關注「消化內科葉醫生」。今天主要給大家通俗介紹一下胃腸道息肉具體有哪幾類以及如何預防胃腸道息肉不切除的話會癌變嗎以及切息肉後多久複查。本章節主要介紹以下內容:胃腸鏡發現息肉在非麻醉下能切除嗎?為什麼有些醫院不一次性切除?
  • 體檢發現腸息肉,會不會惡變成大腸癌?從息肉到腸癌,需要多久?
    #百裡挑一#一般來講,醫生會根據腸道息肉的表面形態、大小、數量以及所處的腸道位置,來判斷是否有癌變的風險。具體到我們每一個人,發現腸道息肉也沒必要過於恐慌,聽從醫生的下一步安排就可以了。據統計,在40歲以上人群中,約有30%的人都存在腸道息肉的問題。在各種類型的腸道息肉中,也不是都存在癌變的風險。有些息肉癌變的可能性大,有些則可能性很小,還有一些根本不存在癌變的可能,這需要專業人群一一鑑別才能得出最終的結論。
  • 查出宮頸息肉,要不要做手術?不切除的話,會不會癌變?醫生回答
    很多女性在生活中會非常關注自己的乳房、子宮和卵巢健康。這是正確的,女性這三個器官非常重要,一旦發生問題會引起各種不便,且每年都有很多人患上乳腺癌和子宮癌,多多關注能預防癌症的出現。很多女性在檢查時被告知患上了宮頸息肉,這是很多女性很苦惱,宮頸上怎麼好好地長出一個息肉?要不要做手術?進行保守治療不切除的話,會不會發展成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