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6人就有1個膽囊息肉患者,那麼膽囊息肉真的會癌變嗎?

2020-12-25 騰訊網

近些年膽囊息肉檢出率有增多趨勢,已成為一種常見病症。其原因一方面是由於體檢普及率提高,另一方面可能與中國人飲食結構和飲食規律發生變化及生活環境等不詳因素有關,這些因素包括高膽固醇飲食、長期酗酒、過多進食刺激性飲食、飲食規律紊亂等,也有人指出:農藥化肥的普遍使用、食品添加劑泛濫、電離輻射等與膽囊息肉的形成可能有關係。

一、膽囊息肉會有哪些症狀? 真的會癌變嗎?

膽囊息肉一般症狀輕微,甚至無症狀。少數患者有上腹部不適,可伴有腹痛,不適或疼痛部位在右上腹或右季肋部,少數可伴有向右肩背放射。息肉位於膽囊頸部可出現膽絞痛,在合併結石時可有膽絞痛發作及急、慢性炎症發作的表現。

毫無疑問膽囊息肉真的會癌變!但是膽囊息肉癌變的機率較低,只要及時注意日常飲食和生活習慣,及時將息肉消除,就能避免息肉發生癌變。並且膽囊息肉並不是只有手術才能消除,通過中醫也是能不手術消除膽囊息肉,從而避免切除膽囊誘發的後遺症!

二、中醫如何消除膽囊息肉?

在中醫的角度來看膽囊息肉的發病,是因於情志失調(壓抑、抑鬱、易怒)、飲食所傷(過量飲食肥甘厚膩、過量飲酒)、勞逸過度(勞累、勞神過度、安逸過度)、感覺外邪(暑溼、風寒)等所致。是肝膽疏瀉失職、氣機阻滯、血行不暢、膽汁泌排不利、溼熱蘊結、瘀血內停、日久形成癥瘕、積聚之症。患者可用息福欣,控制息肉發展,消除不適症狀、抑制息肉,逐漸萎縮、使其消弭、再強肌體,最後避免復發。

三、膽囊息肉治療的注意事項:

對於體積小症狀輕的膽囊息肉,不用手術治療,也能消除。但對於單發且大於1.5cm(或多發大於1cm),蒂粗大者,尤其是位於膽囊頸部,及有其他疑似癌變或癌變跡象的膽囊息肉,應及時手術切除,避免其發生癌變。

最後提醒膽囊息肉患者:在查出膽囊息肉後,不論選擇哪種治療方法,都應注意飲食,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切忌大魚大肉或暴飲暴食。還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或過度勞累,同時勤於鍛鍊,增強身體抗病能力。

相關焦點

  • 什麼是膽囊息肉?膽囊息肉需要手術治療嗎?
    與膽結石有時會引起膽囊炎、腹痛不適等症狀不同,膽囊息肉通常不會引起任何臨床症狀,因此絕大多數膽囊息肉患者是在體檢時做B超檢查發現的。在B超檢查時,結石會隨體位變化而改變位置,而膽囊息肉由於長在膽囊壁上,不會隨著體位變化而改變位置,因此是否「隨體位變化改變位置」是區分「結石」或「息肉」最主要的特徵。
  • 膽囊息肉是什麼?會變成癌症嗎?
    可直接顯示病變的部位、大小、形態、內部結構、與膽囊壁的關係,並能鑑別有無結石並存。 目前,對膽囊息肉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90.1%和93.9%。 膽囊息肉的治療方式 1、手術治療 膽囊單發息肉直徑超過10mm,年齡>50歲,有明顯症狀,合併膽囊結石、膽囊頸部息肉引起膽囊管梗阻者,應行外科治療。
  • 膽囊息肉會不會癌變?主要看一個指標,超過了就應該儘早手術
    體檢的時候,發現膽囊息肉,應該怎麼辦?不做手術會不會癌變呢?膽囊息肉是很常見的疾病,很多朋友沒有任何不舒服,體檢做一個彩超檢查,就發現自己長了膽囊息肉,膽囊息肉應該怎麼辦呢?今天曾醫生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 得了膽囊息肉,要不要切除?息肉在什麼情況下,可能會癌變?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醫療水平與設備的不斷完善,很多以前很少被提及的疾病,近些年來都被逐漸查出來了,膽囊息肉就是其中很常見的一種。很多人都擔心,膽囊裡長了息肉,到底要不要切除?息肉會不會癌變?如果會,滿足什麼條件,可能會癌變?
  • 四川哪家醫院可以治療膽囊息肉啊?膽囊息肉可以食療嗎?
    核心提示:四川結石病醫院專家提醒,膽囊息肉會嚴重的威脅到患者的健康,如若發現不及時治療,會引發膽囊癌變,因此對於膽囊息肉在發現後一定要及時的治療,對得了膽囊息肉的患者來說,飲食的調整隻能起到緩解病情的作用,不會起到治療息肉的效果。
  • 膽囊息肉的剋星,不手術祛除息肉免復發!
    息肉是指人體組織表面長出的贅生物,醫學上一般按出現的部位給它命名。膽囊壁向腔內呈息肉樣突起的一類病變稱為「膽囊息肉」。人們在發現它時多採用先觀察再手術切除膽囊,或對癌變率極高的膽囊息肉進行切膽治療。但這類治療方法,手術後遺症很多患者不願承擔。那麼,你知道不手術消除膽囊息肉免復發的剋星是什麼嗎?
  • 膽囊息肉樣變是什麼意思?膽囊息肉生長速度快,想切除有什麼影響
    膽囊息肉主要包括兩種類型,第1種為腫瘤性息肉,主要包括腺瘤性息肉,第2種為非腫瘤性息肉,主要包括炎性息肉、膽固醇性的息肉。確診為膽囊息肉樣病變以後,如果患者沒有任何臨床症狀,膽囊息肉小於1cm,可以定期複查,密切觀察膽囊息肉的變化。如果膽囊息肉大於1cm,或者患者反覆出現腹痛等症狀,建議手術治療,一般選擇膽囊切除術。
  • 34歲男子膽囊長16顆息肉!醫生:他午餐三葷一素,愛吃夜宵
    這不,杭州34歲的洪先生,一下子就從膽囊裡取出了16顆息肉。洪先生有吃肉的嗜好,午飯一般都是三葷一素,晚上又是經常到油膩的飯店吃飯,而晚上的時候,還要吃點小龍蝦再擼個串。這一天下來,吃進肚子裡的都是肉,太過於油膩,膽囊不出問題才怪呢。 膽囊息肉到底怎麼來的?
  • 發現膽囊息肉怎麼辦?你的飲食就要這樣合理安排
    查出膽囊息肉除了定期複查和治療,其中最重要的當屬飲食了。不良的飲食和飲食習慣, 都可能導致息肉迅速生長甚至發生癌變。膽囊息肉診斷和治療:膽囊息肉樣病變又稱膽囊隆起樣病變,臨床症狀無特異性,大部分患者為查體時所發現。主要症狀為中上腹部隱痛(46.9%),發病年齡30~50歲者佔57.8%,以中青年為主。診斷膽囊息肉主要依靠b超檢查,對<5mm者的檢出率可達90%以上,診斷的靈敏度和準確率均較高。
  • 膽囊長出息肉,會不會癌變?醫生:直接超過這個範圍,該切除了
    膽囊息肉就是其中的一種,對於膽囊息肉,許多人充滿疑惑,這息肉切除還是不切除,假如不切除留著它的話,會發生癌變嗎?其實一般來說,膽囊息肉是醫院檢查中比較多見的一種疾病,不過有些人覺得自己身體沒有什麼不適,覺得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於是就會選擇不理,有人則是擔心癌變,不管怎麼說都要切除。那麼究竟應該怎麼做呢?今天醫生就來和大家好好聊一聊。
  • 膽囊息肉不可怕,不手術消除息肉是關鍵!
    膽囊息肉是指膽囊壁向腔內呈息肉樣突起的一類病變的總稱,包括腫瘤性息肉和非腫瘤性息肉,因在臨床上和影像學檢查上很難明確其性質,故又稱「膽囊黏膜隆起性病變」。膽囊息肉雖然可能發生癌變,但並不可怕,因為膽囊息肉不手術也能消除!真正可怕的是患者不治療,或隨意切除!
  • 得了膽囊息肉不建議吃水果,平時少喝水,可以加大生薑?
    膽囊息肉是指膽囊壁向腔內呈息肉樣突起的一類病變的總稱,包括腫瘤性息肉和非腫瘤性息肉,因在臨床上和影像學檢查上很難明確其性質,故又稱「膽囊黏膜隆起性病變」。最近有很多人在傳說:」得了膽囊息肉不建議吃水果,如果不想去醫院,平時少喝水,可以加大生薑的攝入量。」那麼這種說法正確嗎?
  • 一家三代膽囊都長了息肉,他為什麼不用像長輩那樣切除膽囊?
    30歲的季老師從小讀書成績優秀,從海濱漁村到縣城,一路讀到省城,博士畢業後留在杭州當了大學教師,就在入職體檢的時候,查出了膽囊息肉,當時只有0.5釐米。工作三年後的體檢,發現膽囊息肉長到1.1釐米了。爸爸獲悉後,打來電話說:「我和你爺爺都曾經長了膽囊息肉做了手術,你也早點手術,以免進一步發展。」季老師回憶起,爺爺是10年前因為息肉而摘除膽囊,爸爸是5年前摘除膽囊。但是他們隨著年紀的增長,有時候會莫名其妙出現腹痛、腹瀉,人也有點消瘦。切還是不切,季老師網上搜了很久,慕名來到了浙江省立同德醫院肝膽外科。
  • 息肉一定會癌變嗎?提醒:四種息肉拖不得,越早切除越好
    下面四種息肉就是比較容易惡化的,不要拖得太久,應儘早把他們切除:1、胃息肉胃息肉主要是在胃黏膜,是一種凸起狀的乳頭組織,在他還比較小的時候沒有出現明顯症狀讓患者察覺到,只有是去醫院做胃鏡檢查2、膽囊息肉膽囊息肉有良性病變也有惡性病變,直徑為15mm以上的膽囊息肉就屬於惡性的,這可在檢查中發現。
  • 息肉到底會不會癌變?看完這篇,了解息肉的全部
    某些有遺傳傾向的息肉,如家族性結腸息肉等容易癌變;多發性息肉癌變的機率增加,如一個息肉的癌變率為1%,那麼生長了100個息肉,癌變可能就接近100%。有研究表明,同時感染幽門螺桿菌的炎性增生性息肉患者,大約40%的人在根除幽門螺桿菌後息肉會縮小或消失。什麼時候要切除?如胃息肉直徑小於1釐米,特別是多發性小息肉,可以在做胃鏡檢查時用活檢鉗夾除,也可以暫不治療,但要每年做一次胃鏡檢查;如息肉直徑在1~2釐米之間,可在胃鏡下切除。
  • 中西醫結合消除膽囊息肉的好處!
    而目前人們也在追求現代技術與古法中醫的結合(中西醫結合醫院),那麼中西醫結合治療膽囊息肉的好處是什麼呢? 患者可在西醫院檢查後,注意飲食及生活方式,用息福欣,控制息肉發展,消除不適症狀、抑制息肉,逐漸萎縮、使其消弭、再強肌體,最後避免復發。在服用時,配合西醫進行定期複查,可直觀的感受息肉的縮小情況。而對於體積過大,症狀嚴重的患者,就考慮直接進行切除膽囊手術。
  • 部分息肉存在癌變的可能,特別是這三個部位的息肉,儘早切除
    體檢是很多人每年都會做的事情,體檢的最大好處,就是可儘早發現體內潛藏的問題和病變!很多疾病都可在體檢中發現,比如息肉就是常見的一種,由於息肉是出現在黏膜上的贅生物,所以很多患者會不自覺地將息肉和癌症聯繫在一起。
  • 體檢發現膽囊息肉怎麼辦?中醫:別手術,吃點中藥就能消除!
    膽囊息肉包括腫瘤性息肉和非腫瘤性息肉,因在臨床上和影像學檢查上很難明確其性質,故又稱膽囊黏膜隆起性病變。包括腫瘤性息肉和非腫瘤性息肉,又可分為膽固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等。其中膽囊腺瘤性息肉是潛在的癌前病變,與膽囊癌的發生有關。那麼,體檢發現膽囊息肉應該怎麼辦?一刀切嗎?
  • 息肉什麼情況下會癌變?快來自查身體不同部位息肉的危險程度!
    身體內的「息肉」是腫瘤嗎?會不會癌變?這可能是每一個看到體檢報告單上出現「息肉」兩個字時,我們最大的擔憂和疑慮!事實上,息肉確實和腫瘤是「近親」!但親近的程度,會因為息肉在身體的部位而不同。本期,Emma梳理了我們身體內不同部位的常見息肉,讓你一文讀懂,究竟身體內的息肉會不會癌變,用不用治療,如何監測它,及時發現危險信號!事實上,息肉是一類黏膜上的隆起性病變,可發生於人體各部位黏膜的表面,如鼻息肉、膽囊息肉、胃腸道息肉、宮頸息肉等。
  • 膽囊切除心慌慌,真的要切嗎?什麼情況下要切
    有一個成語「肝膽相照」,從這個詞中就不難看出肝臟和膽囊之間的關係!肝臟和膽囊緊緊相鄰,且二者因「膽汁」分泌有密切關聯。很多人都錯誤認為,膽囊是分泌膽汁的器官,但實際上真正分泌膽汁的器官是肝臟,而膽囊就如同一個蓄水池般,負責儲存和濃縮膽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