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提醒:有三種腸息肉,癌變風險高,建議手術切除,降低風險

2020-12-19 心內科於昆

我們都知道大多數癌症都不是一天形成的,通常都是正常細胞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發生突變產生的,早期癌症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徵兆,但是大腸癌跟其他腫瘤有所不同的是,早期症狀一般就是腸息肉,起初息肉比較小,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情的發展,息肉會慢慢長大,腸道癌變的風險也慢慢增加。那麼哪些腸息肉會出現高概率的癌變尼發現這些腸息肉我們該怎麼辦腸息肉出現身體會有什麼變化?對於腸息肉有預防方式嗎?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醫生提醒:身體檢查出這三種腸息肉,癌變風險高,要引起重視

第一、腫瘤性息肉。腸息肉也有兩種,一種是腫瘤性息肉,另一種是非腫瘤性息肉,如果檢查出腫瘤性息肉,一定要及時處理,因為臨床近九成的腸癌是由腫瘤性息肉發展而成的,這種息肉對人體危害是很大的。

第二、直徑超過2釐米的大息肉。一般體檢發現的息肉,如果只是一兩個的,癌變機率不會很高。但是如果數量比較多,那麼惡變的機會也會變大。而且息肉的大小跟癌變機率也有關係。通常情況下,直徑小於1釐米的息肉癌變機率在1%——3%之間直徑在2釐米以上的腸息肉,會有50%的機率發展成大腸癌,而直徑在1釐米到2釐米之間的腸息肉,癌變機率在20%所以如果檢查出的腸息肉直徑比較大,癌變風險就會比較高,需要引起重視。

第三、有家族腸癌病史的患者。如果身體出現了腸息肉,家族中有人患上過腸癌,這時候也要及時找醫生做治療,因為腸癌會有遺傳傾向

發現以上三種腸息肉,最好儘快找醫生做手術切除,避免癌變,減少身體損傷。

那麼平時生活中身體出現哪些變化預示腸息肉的到來?

腸息肉在一開始出現的時候體積比較小,對腸道產生不了過大的影響,所以患者一般不會有什麼特別的症狀,但是發展到一定程度會產生三個變化:

第一、排便習慣出現明顯變化。絕大多數人習慣每天排一兩次大便,如果受涼拉肚子的,排便次數會比較多,而便秘的人可能兩三天排一次,這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在一段時間出現持續性腹瀉,或者一會兒腹瀉一會兒便秘,可能是腸息肉出現,最好及時做檢查。

第二、大便帶血。如果之前大便正常,但是最近大便出血,血液呈現鮮紅色出血量不多病症反覆,這時候也最好去檢查一下腸道健康,極有可能是腸道息肉。

以上就是腸道息肉兩個顯著表現,如果發現最好及時就醫,檢查腸道,找出原因。

預防腸息肉,我們能做什麼

首先要補鈣。有研究表明,身體鈣量充足的人,患上結腸癌的風險會降低20%,因此平時可以喝點高鈣牛奶,吃點雞蛋。其次飲食生活習慣要調整好,不要吃過於辛辣的食物,減少腸道的刺激。平時戒菸戒酒,能降低腸癌的發病率。最後想要身體好,腸道健康,情緒穩定也很重要,天天好心情,疾病自然會減少。

相關焦點

  • 腸息肉手術切除了就能「高枕無憂」?警惕息肉復髮帶來更大禍患!
    但在這裡要提醒這些朋友,只是切除了息肉的話,這口氣還不能松下來,因為腸息肉的治療難點就在於復發率高,而且復髮帶來的也有可能是惡性息肉。 一、腸息肉手術切除了就能「高枕無憂」?警惕息肉復髮帶來更大禍患! 有研究表明任何息肉亞型的患者都比一般人群患結直腸癌的風險要高。
  • 檢查有腸息肉會不會癌變?如果手術切除,會不會有復發的可能性
    專家發現,腸癌中的80%--90%的患者,都是由腸息肉發展而來,所以人們在查出腸息肉的時候,就會非常緊張,害怕會不會發生癌變,要不要手術切除呢?手術切除後還會不會再復發?什麼是息肉,再人體一些空腔臟器的部位,有一塊組織隆起了,就是息肉。
  • 息肉是腫瘤「近親」!一種息肉容易癌變,發現了最好切除,不能拖
    「息肉」、「結節」、「囊腫」這三個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常見於各大檢查報告單上。說其陌生,是因為很多人並不不了解息肉、結節、囊腫為何物、提示什麼健康風險?有的人以為,查出這三種東西代表很嚴重,不切就會變成癌症,於是造成過度治療;有的人以為沒什麼要緊,可以觀察看看,太掉以輕心錯過了將癌症撲滅在萌芽期的好時機,追悔莫及。
  • 體檢查出腸息肉,要不要切除?若是遇到3種息肉,早處理比較好
    癌變,有數據顯示,腸息肉的尺寸越大,發生惡變的風險越高。如果查出腸息肉的尺寸大於1.5釐米,那麼很可能會有癌變的風險,儘早切除處理掉比較好,如果害怕手術也應該保持密切的定期隨訪才可以。因為這種息肉是最容易發生癌變的,在直腸,結腸等部位比較多出現,有單發性和多發性兩種。如果查出這種腺瘤性的腸息肉要引起警惕,因為有95%的腸癌都能來自於腺瘤性息肉。
  • 46歲查出腸息肉,52歲確診直腸癌!腸息肉究竟要不要切除?
    高女士在46歲時被查出了腸息肉,當時醫生告訴她有可能會癌變,建議她切除,但是她心態非常好,堅信自己是不發生癌變的那一類人,堅決不切除息肉。在52歲時,她被確診為直腸癌。 腸息肉是比較普遍的病症,很多人的腸鏡報告上寫著「息肉「。那麼,腸息肉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會長腸息肉?腸息肉需不需要切除?
  • 腸道息肉明明切除了,為什麼還是患了腸癌?可能是這3點沒做到位
    王先生五年前就一直拉肚子,每天睡到半夜總要因為拉肚子去上幾次廁所,在家人的催促下做了一次腸鏡檢查,發現有腸道息肉,在醫生的建議下做了息肉切除手術。但是最近王先生發現每天大便都有出血的現象,而且還伴隨腹痛,因為之前做過息肉切除的手術,這次他立即就去醫院進行檢查。結果又發現了腸道裡有幾個息肉,因為有大便出血的現象,醫生建議再進行 一次病理切片檢查,結果活檢結果確診為腸癌。
  • 腸息肉要切除嗎?專家為您答疑解惑
    前幾天,小英甚至發現自己開始便血,於是在朋友的陪同下,小英來到了長沙東大肛腸醫院,接診醫生張淑紅聽了小英的病情描述,安排行電子腸鏡,確診小英患的是腸息肉。醫生建議小英切掉腸息肉,小英有些害怕,切除腸息肉會不會很疼?
  • 關於腸息肉切除及術後注意事項,這些你一定要知道!
    這類腸息肉如果不作處理,會慢慢的變大,有機會惡化成結腸癌。 「但我明明檢查出來了息肉,為什麼醫師卻叫我定期隨訪即可?萬一癌變了怎麼辦?」 「醫師說我有多發增生性息肉,卻不能一次性全部切除,會有什麼影響嗎?」
  • 湘西姐妹倆各長1000多顆腸息肉,專家團隊微創手術成功切除
    近日,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微創外科主任何恆正教授團隊,成功為一名患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女性患者張嬋(化名),在腹腔鏡下實施了全大腸切除加迴腸儲袋肛管吻合微創手術。術後,張嬋開心地笑了,萬分感謝醫生的救命之恩,並表示再也不怕體內的 " 定時炸彈 " 隨時 " 爆炸 " 了。
  • 腸息肉,越早切除越好?切了以後會不會復發?
    腸息肉,越早切除越好 戴春海主任指出:腸息肉就是腸道黏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變,並不是所有的腸息肉都會發生癌變。一般而言,腸息肉分為非腫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兩類。非腺瘤性息肉如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與腸癌的發病關係不大。
  • 腸息肉切除了,為啥會復發?
    研究表明,80-95%的大腸癌是腸息肉慢慢演變而來,及時治療腸息肉就能有效預防腸癌的發生。可是,臨床上有很多病人,明明切除了息肉,卻還是得了大腸癌,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這種情況有很多,患者認為手術切除了息肉就萬事大吉了,不用再擔心發展成腸癌的問題了。有的患者形容息肉復發就像割韭菜似的,割完一茬又長一茬,這個形容還蠻貼切的。息肉切除復發的可能性是較高的。腸息肉就像收割的韭菜,為什麼會復發呢?這是因為根還在,韭菜就還會生長,息肉也就復發了。
  • 腸鏡查出息肉,要不要立刻切除?這三種息肉最好別拖,有病變風險
    有科學研究表明,腸鏡篩查大腸癌的準確率,能達到99%以上。而且,從健康腸道發展至癌變,有多個因素影響,比如腸道內的息肉發展,就是癌變因素之一!腸道息肉本身有多個種類,這包括了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以及腺瘤性息肉等。
  • 腹痛、便血、便秘多是腸息肉的早期症狀,及時檢查治療,小心息肉癌變!
    腸息肉是指腸黏膜表面突出的異常生長的組織,在沒有確定病理性質前統稱為息肉。其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 腸息肉由於病理性質的類型不同,而臨床表現或有差異。腹痛、便血、便秘多是腸息肉的早期症狀,及時檢查治療,小心息肉癌變!
  • 腸息肉怎麼治療?不手術可以嗎?
    腸息肉分為很多同性質,如果是錯構性、炎性和增生性息肉,主要體積沒有超過1.5cm,其發生癌變的機率都不大。但如果屬於腺瘤性息肉這類癌變率極高的息肉,則建議及時切除息肉。而當腸內息肉個數超過100,我們就應該稱它為腸息肉病,它的癌變率近乎100%,需要儘早做患者應儘早做全結腸、直腸切除,然後迴腸-肛管吻合術或迴腸-直腸接起來。
  • 腸息肉怎樣解決?中醫:不手術就能消除,還能防復發!
    腸息肉手術除了要承擔手術風險,在手術後也會復發,而如果不能及時消除,息肉也會有癌變的風險。因此如何消除息肉,如何讓「它」不復發,成為了關鍵。那麼,腸息肉究竟該怎樣解決?中醫:不手術就能消除息肉,還能防復發!
  • 息肉一定會癌變嗎?提醒:四種息肉拖不得,越早切除越好
    胃息肉是多種息肉之中癌變率最大的一種,尤其是腺瘤性胃息肉。所以一旦發現自己胃部長有息肉,就應該及時進行手術摘取,防止它發生癌變。並且在切除乾淨之後的幾年時間裡要每年至少去做一次胃鏡的檢查。同時也要自我注意,例如食物方面吃的清淡些。
  • 患上腸息肉,最怕亂吃什麼?醫生:這4種食物別再拼命吃了
    在臨床之中,腸息肉並不是什麼可怕的疾病,一般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恰當且合理的處理,基本上不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困擾。但是,如果我們從來就是抱著不管不顧的態度,搞不好腸息肉就會發生癌變,那就得不償失了。其實在任何疾病面前,雖說早日治療是一個重要的方面,但是調整自己的生活、飲食方式,也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當然,腸息肉也不例外。
  • 長腸息肉是否應該切除,切除後會復發嗎?正確答案是這樣的
    腸息肉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一般來說醫生會手術切除的方法進行治療。但是,手術一詞讓人聞風喪膽,開始猶豫是否能夠不切除它。如果切除,會不會再一次發作。腸息肉到底是否需要切除呢?切除後會復發嗎?腸息肉是一種常見的腸道疾病,不利於身體健康。在腸息肉剛出現時,並不十分危險,但是若長時間置之不理可能會發生癌變。
  • 息肉到底會不會癌變?看完這篇,了解息肉的全部
    這類息肉通常癌變機率不大,因此不必有太大心理負擔;對已發生出血、疑有或已有癌變的息肉以及直徑大於2釐米的息肉,則不論息肉多少、類型、有蒂無蒂,一定要切除。此類息肉通常可在胃鏡下切除,但對已有癌變的息肉,如腫瘤可疑突破到黏膜下層,胃鏡切除有困難或不易切乾淨時,腹腔鏡手術做胃部分切除可達到更徹底的效果。什麼人要篩查?
  • 腸息肉原來分5種,前2種儘快切除,若不警惕,當心癌症「後腳到」
    腸息肉的主要症狀是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不適感、噁心嘔吐和體重下降。腸道息肉分為5大種類,大部分腸息肉屬於良性的,只有兩種發生癌變的可能性大,可以來了解一下。腸息肉的類型有哪些?1、結腸腺瘤大部分大腸癌是由結腸腺瘤發生病變引起的,結腸腺瘤在早期是良性的,腸道中生長息肉後,可影響腸道正常功能,減慢腸道蠕動,導致腸道環境越來越惡化,從而加劇結腸腺瘤的惡化速度。因此一旦發現腸道中有結腸腺瘤,必須通過手術方式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