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稱螞蟻金服為曠視提供人臉數據:一場「口誤」引發的冤案

2020-09-13 新智元

【新智元導讀】昨天,李開復突然上了熱搜,起因竟然是他在演講中透露,曠視曾經從螞蟻金服等公司那裡拿到人臉數據,引發爭議。曠視隨後回應:不掌握不收集,數據安全是立身之本。螞蟻金服也緊急否認!


昨天晚上,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突然上了熱搜,起因竟然是一段涉及到三家企業曠視、美圖和螞蟻金服的爭議言論。

9月12日的HICOOL全球創業者峰會上,李開復在發言中提到,早期幫助曠視科技公司尋找了包括美圖和螞蟻金服等合作夥伴,讓他們拿到了大量人臉數據,幫助他們分析各個行業怎麼切入,並在隨後的摸索過程中找到了幾個有價值的商業化方向。

當時他的原話本來是「曠視科技是我們在八年前投資的一家公司,今天已經是一個很快就要IPO的人工智慧巨頭。它的發展路徑是很獨特的。是一批非常技術的技術人,沒有任何的這種產品行業的經驗,靠著自己獨特的技術能力,來尋找我們創業。」

「早期還是犯了很多錯誤走了很多彎路,但在摸索過程中找到了幾個非常有價值的商業方向包括安防、物流等等的領域。」


說漏嘴還是口誤?各方迅速聲明:共享AI技術非人臉數據


李開復原本想講述的是曠視從技術到商業化路徑的探索過程,強調自己在這當中扮演的角色,沒想到透露了一個意思,就是曠視曾從螞蟻金服那裡拿到人臉數據。



事情聽起來有些嚴重了,涉及到了用戶隱私的紅線。

螞蟻集團率先通過微博做出回應,

「我們關注到李開復先生在公開場合提及螞蟻金服和曠視科技的合作,需要澄清的是:

第一,螞蟻集團在與曠視科技合作事宜上從未與李開復先生有過接觸;

第二,螞蟻集團從未提供任何人臉數據給曠視科技,雙方過往合作僅限曠視科技授權其圖像識別算法能力給螞蟻單獨部署和使用,不涉及任何數據的共享和傳輸。目前雙方已無相關業務合作;

第三,螞蟻再次重申,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是螞蟻的生命線,遵守法律法規、遵循用戶明確授權原則和最小化原則,是採集、留存和使用數據的三條紅線,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違背。」

網友幽默評論,

也有人指出,充分相信阿里騰訊這個級別的公關能力和公關團隊。

作為當事人,李開復也在當晚發表說明:

這一番聲明側面印證了螞蟻金服的回應,即曠視提供給合作方的是AI技術,並不涉及到任何數據的共享與傳輸。

也有專業人士從技術角度分析稱,提供的有可能是數據採集點(每張臉超過80個採集點)的信息。並不是像大家想像的把臉圖直接給到。

曠視:數據安全是AI企業立身之本


主要相關方曠視也出面澄清。

曠視官微發布聲明稱,「我們關注到網上報導李開復先生提及曠視的言論,我們需要聲明的是:


1,在客戶合作的過程中,曠視始終尊重並致力於協助客戶確保數據安全。我們不掌握,也不會主動收集終端用戶的任何個人信息,這是我們的一貫原則。

2,數據安全是人工智慧企業的立身之本。曠視一直高度重視『數據隱私安全保護』問題,並已在企業內部制定、實施了完善的數據隱私保護制度。」

成立於2011年,曠視科技是國內最早一批成立的計算機視覺技術創業公司,深耕圖像識別和深度學習領域,核心的人臉識別技術已經應用於安防、金融等各個領域,又有Face++開放雲平臺等明星產品。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發展,如何更好地保護大眾隱私數據安全將成為全行業健康發展的底線。曠視科技首席科學家孫劍曾提到,非常看好數據安全訓練或者隱私安全學習。

在此前的採訪中,談到人臉識別技術的安全性問題,孫劍認為,任何技術沒有絕對地安全,就手機產品來說,指紋識別也有不安全的地方。

「這其實也取決於人們的接納程度,指紋識別剛出來的時候,很多人也擔心其不安全性,但後來人們還是慢慢接納了這個應用。」孫劍曾解釋到。


「像人臉取款,有些銀行已經開展了這個業務,但是有些銀行還沒有開展,也就是說人臉識別在各行各業的應用是伴隨著人們逐步接納的一個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論數據隱私保護,網友:這個時代,數據有原罪


原本動機很簡單,卻因為一個「口誤」引發了大量的輿論,和多方困擾。

當然關於隱私保護的討論數見不鮮,在國內外都是如此。2018年3月,數據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因不當取得5000萬Facebook用戶數據之醜聞而聞名,隨後破產。


對用戶隱私數據的保護早已不是新鮮事,可以這麼說,沒有了用戶的隱私數據,很多軟體都沒有了存在的意義。

很多軟體都不會跟用戶講道理,只要能拿到授權,就可以用自己的算法做用戶畫像、精準營銷等,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把數據轉化為錢。



得數據者得天下,這句話對各大AI廠商來說一點也不為過。

在人工智慧時代,各種模型和算法得以安身立命的基礎就是數據,通過對訓練集有標註數據的訓練,才能在驗證集上對模型不斷的調優,從而在測試集上達到更好的效果。

雖然few-shot learning、zero-shot learning等需要少量數據或者不需要數據的算法和模型也在快速發展,但目前基本上都還處於實驗研究探索階段。

數據對於各國來說也在成為一種戰略性資源,保護用戶隱私數據和數據安全已經迫在眉睫。

蘋果公司要把中國用戶的數據存放在「雲上貴州」,tictok要把美國用戶的數據存放在美國,Facebook因把歐洲用戶數據傳回美國而遭到了巨額罰款,都是出於同樣的考慮。

在這個數據滿天飛的時代,完全的保護用戶隱私數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許目前我們真正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保證用戶的隱私數據不被濫用,以及用戶是否同意通過提供部分隱私數據,來換取更便捷高效的生活。


參考連結:

https://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20-09-12/doc-iivhvpwy6382564.shtml

相關焦點

  • 李開復緊急道歉:曠視科技找螞蟻金服拿到人臉數據是口誤
    我們使用的支付寶的人臉認證數據透露給了曠視科技做商業用途?這是真的嗎?不過很快這個說法就遭到了螞蟻金服的打臉,螞蟻金服否認與曠視科技合作從來沒有與李開復接觸,同時也否認將人臉數據透露給了曠視科技,這意味著李開復的演講就是自我吹牛。
  • 螞蟻金服向合作公司提供人臉數據?李開復發文致歉稱口誤
    歐界報導:近日,在HICOOL全球創業者峰會上李開復稱,自己在早期是時曾經幫助過曠視科技找了一些合作夥伴,其中就包括了美圖以及螞蟻金服,並且還幫助他們獲得大量的有關人臉的數據曠視科技也立即發表聲明,稱自己不會主動的收集有關用戶的任何個人信息。隨後李開復也做出了回應:相應言論為口誤。
  • 洩露人臉數據?!李開復「口誤」,螞蟻集團IPO蒙陰影
    李開復說:曠視科技是我們在 8 年前投資的一個企業……我們早期幫助他們尋找了合作夥伴,包括美圖、螞蟻金服,讓他們拿到了大量人臉數據,幫助他們分析各個行業怎麼切入。李開復的意思,簡單明了。曠視科技曾從美圖和阿里巴巴拿到大量人臉數據。
  • 螞蟻金服打臉李開復,商業互捧也不能談人臉數據
    ,也並沒有提供人臉識別技術數據給曠視科技,那麼這是否意味著,人臉識別數據在中國已經不安全,同時也是商業領域尤其是上市企業不能提及的話題!這件事的起源來自於李開復的一段視頻,在展示自己領投的企業成果時,李開復提到了曠視科技,還表示為曠視科技找到了美圖以及螞蟻金服這些企業,拿到了大量的人臉數據,幫助曠視科技成長!
  • 螞蟻金服曠視合力「打臉」李開復背後:人臉交易已形成黑色產業鏈
    9月12日,HICOOL全球創業者峰會在北京順義舉行,高瓴資本張磊、小米雷軍、美團王興、創新工場李開復等知名企業家均應邀出席,李開復在演講過程中稱曾幫助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曠視科技」)從美圖、螞蟻金服處收集了大量人臉數據,一石激起千層浪。當晚,螞蟻集團緊急澄清稱,從未提供人臉數據給曠視科技。
  • 李開復因「口誤」被送上熱搜,螞蟻金服和曠視拿人臉數據做了什麼?
    這番言論立即引發市場爭議,螞蟻金服和曠視科技兩家現階段積極籌備上市的明星公司也被頂上了熱搜。「口誤」引發的口水戰由於一則演講,李開復周六被推上風口浪尖。針對李開復的言論,螞蟻集團在其官方微博上回應稱,其在與曠視科技合作事宜上從未與李開復有過接觸,也從未提供任何人臉數據給曠視科技,雙方過往合作僅限曠視科技授權其圖像識別算法能力給螞蟻單獨部署和使用,不涉及任何數據的共享和傳輸。目前雙方已無相關業務合作。
  • 李開復口誤引發隱私洩露擔憂!人臉數據保護刻不容緩
    在幾天前的一次公開演講上,李開復稱,他曾幫助曠視科技通過螞蟻金服獲取人臉數據。該言論一出,立刻引發了大範圍關於侵犯個人隱私的質疑。隨即,李開復也進行了公開道歉並解釋是自己口誤。畢竟想要拿到螞蟻數據的可能性幾乎為0,螞蟻金服作為國內有頭有臉的知名大公司,對於數據保護和管控不會有如此大的漏洞,數據外洩不是小事,螞蟻絕對不會冒著違規風險主動把數據提供出去的。
  • 李開復「口誤」背後 曠視科技是家什麼公司?
    李開復「口誤」下的數據交易傳聞,或許將為曠視的IPO再蒙上一層陰影。李開復「口誤」?螞蟻、曠視科技連連否認在當下的網際網路領域,數據隱私是一個頗為敏感的話題。這些隱私的數據屬於誰?企業能否將其進行買賣?視頻資料顯示,李開復的原話是:「曠視科技是我們在8年前投資的一個企業,今天是一個很快就有希望IPO的巨頭了,它的發展路徑很獨特的,是一群技術人,沒有任何產品和行業經驗,靠著自己獨特的技術能力來創業。我們早期幫助他們尋找了合作夥伴,包括美圖、螞蟻金服,讓他們拿到了大量人臉數據,幫助他們分析各個行業怎麼切入。」
  • 李開復稱曠視科技曾在螞蟻金服美圖獲大量人臉數據,事後道歉仍遭懟
    9月12日,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在HICOOL全球創業者峰會上公開表示,曾在早期幫助曠視科技公司找了包括美圖和螞蟻金服等合作夥伴,讓他們拿到了大量的人臉數據,並在隨後的摸索過程中找到了幾個有價值的商業化方向
  • 曾向曠視科技提供人臉數據?螞蟻金服深夜緊急澄清
    創新工場早期幫助曠視科技公司拿到了螞蟻金服的人臉識別數據,才找到了商業價值方向?9月12日,李開復在公開活動上的表態,引爆網絡熱議。對於這一極為敏感的人臉數據問題,9月12日晚間,螞蟻集團通過微博緊急澄清,否認了與李開復有過合作且目前雙方已無相關業務合作。
  • 螞蟻金服提供人臉數據給曠視?其實……
    ;2、螞蟻集團從未提供任何人臉數據給曠視科技;3、我們再次重申,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是螞蟻的生命線。據天眼查,2019年5月16日,曠視科技發生多項變更,聯想、創新工場及螞蟻金服旗下公司退出該公司股東行列,李開復、螞蟻金服韓歆毅、王明耀、
  • 李開復「口誤」惹事,人臉隱私數據合作?螞蟻、曠視大喊冤枉
    「口誤」攪動AI數據隱私安全擔憂螞蟻曠視雙雙回應9月12日,李開復在公開活動中表示早期曾幫助曠視獲取過螞蟻金服、美圖大量的人臉數據,由此引發熱議。螞蟻集團率先做出澄清聲明:在與曠視科技合作事宜上從未與李開復先生有過接觸,從未提供任何人臉數據給曠視科技;再次重申,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是螞蟻的生命線。曠視主要從數據安全方面進行了強調,表示數據安全是人工智慧企業的立身之本,一直高度重視「數據隱私安全保護」問題,並已在企業內部制定、實施了完善的數據隱私保護制度。隨後,李開復也緊急發表聲明對其言論進行解釋,且向其它三家公司致歉。
  • 螞蟻集團稱與曠視科技合作沒有與李開復接觸,李開復:我的口誤
    紫金財經9月13日消息 說話要嚴謹,一不小心就容易出問題,細緻如李開復昨天晚上,針對螞蟻集團否認與曠視科技合作事宜,從未與李開復接觸一事,李開復發微博致歉稱:初期我曾經建議並幫助曠視團隊尋找更多應用合作夥伴,我的口誤,給三家公司帶來困擾,深感歉意。
  • 螞蟻集團:從未提供任何人臉數據給曠視科技;李開復回應:口誤給三家公司帶來困擾
    9月12日,螞蟻集團在官方微博稱,螞蟻集團在與曠視科技合作事宜上從未與李開復先生有過接觸;螞蟻集團從未提供任何人臉數據給曠視科技,雙方過往合作僅限曠視科技授權其圖像識別算法能力給螞蟻單獨部署和使用,不涉及任何數據的共享和傳輸。目前雙方已無相關業務合作。
  • 數據隱私再遭洩露?李開復一句「口誤」,螞蟻金服坐不住了
    之前,騰訊馬化騰曾公開表示,騰訊擁有數億人的人臉數據,甚至可以預測出來我們的長相未來會是什麼模樣。在公開場合的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再度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李開復表示「曾幫助曠視科技公司找到了包括美圖和螞蟻金服等合作夥伴,並且讓他們拿到了大量的人臉數據」。
  • 快評 | 李開復「口誤」還是無意說了大實話?曠視科技人臉數據事件不能不了了之
    (新華社記者 殷剛/圖)知名IT業內人士李開復的一句「口誤」,讓人臉數據這一敏感的話題再次引起輿論關注。幾家涉事公司迅速發表聲明否認有違規行為。然而,當事方自己的說辭並不足為信。對於如此敏感的用戶數據是否被濫用,有關部門應該介入調查。
  • 螞蟻集團回應李開復:從未提供任何人臉數據給曠視科技
    澎湃新聞記者 陳月石9月12日晚間,螞蟻集團在其官方微博針對李開復在公開場合提及螞蟻金服和曠視科技的合作作出澄清。據媒體報導,李開復9月12日在HICOOL全球創業者峰會上表示,曾幫助曠視科技公司找了包括螞蟻金服、美圖等合作夥伴,讓他們拿到了大量的人臉數據,並在隨後的摸索過程中找到了幾個有價值的商業化方向。對此,螞蟻集團表示,其在與曠視科技合作事宜上從未與李開復有過接觸。
  • 李開復真的是口誤嗎?AI時代數據隱私是個大問題
    前兩天,李開復發表演講稱:「 我們(創新工場)早期幫助他們(曠視)找到了合作夥伴,包括美圖、螞蟻金服,讓他們拿到了大量人臉數據這意思是美圖、螞蟻金服都將自己的數據供曠視科技使用。螞蟻金服就是支付寶,支付寶關係到每個人,它的數據提供給其他公司,這事情能不嚴重嗎?因此,此話一出,一鳴驚人!稍後,被迫營業的螞蟻金服和曠視科技迅速回應。
  • 李開復言論引熱議!曠視科技稱不掌握也不會收集用戶個人信息
    當晚,螞蟻集團官方表示,從未提供任何人臉數據給曠視科技;曠視科技也表示,不掌握也不會主動收集終端用戶的任何個人信息。對此,李開復向三家公司道歉,表示系自己口誤。當晚,螞蟻集團澄清稱,螞蟻集團在與曠視科技的合作事宜上從未與李開復有過接觸;螞蟻集團從未提供任何人臉數據給曠視科技,雙方過往合作僅限曠視科技授權其圖像識別算法能力給螞蟻單獨部署和使用,不涉及任何數據的共享和傳輸。目前,雙方已無相關業務合作。
  • 螞蟻「回懟」李開復:從未提供任何人臉數據給曠視科技
    9月12日晚間,螞蟻集團在官微回應稱,我們關注到李開復先生在公開場合提及螞蟻金服和曠視科技的合作,我們需要澄清的是:1、螞蟻集團在與曠視科技合作事宜上從未與李開復先生有過接觸;2、螞蟻集團從未提供任何人臉數據給曠視科技,雙方過往合作僅限曠視科技授權其圖像識別算法能力給螞蟻單獨部署和使用,不涉及任何數據的共享和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