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在一場會議上表示「曾在早期幫助曠視科技公司找了包括美圖和螞蟻金服等合作夥伴,讓他們拿到了大量的人臉數據,並在之後的摸索過程中,找到了幾個有價值的商業化方向」,這句疑似刻意洩露個人信息的話瞬間引爆網絡...
個人信息洩露是當今社會面臨的嚴重問題,電子郵箱洩露會收到一大堆垃圾郵件,電話號碼洩露會收穫一大堆騷擾電話。更嚴重的是涉及金融財務方面的信息洩露,更是會造成嚴重損失,以前我們付款用密碼,現在則是「刷臉」。
人臉識別作為目前應用很廣泛的AI技術,也引發了不少關於安全及隱私的爭議。
9月12日,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在HICOOL全球創業者峰會上一句話引爆了網絡。他表示,曾在早期幫助曠視科技公司找了包括美圖和螞蟻金服等合作夥伴,讓他們拿到了大量的人臉數據,並在隨後的摸索過程中找到了幾個有價值的商業化方向。
「曠視科技是我們在八年前投資的一家公司,今天已經是一個很快就要IPO的人工智慧巨頭。它的發展路徑是很獨特的。是一批非常技術的技術人,沒有任何的這種產品行業的經驗,靠著自己獨特的技術能力,來尋找我們創業。」
「早期還是犯了很多錯誤走了很多彎路,但在摸索過程中找到了幾個非常有價值的商業方向包括安防、物流等等的領域。」
雖然原話講述的是曠視從技術到商業化路徑的探索過程,李開復強調自己在這當中扮演的角色,沒想到透露出的信息是曠視曾從螞蟻金服那裡拿到人臉數據。
螞蟻金服是支付寶、芝麻財富、餘額寶等金融產品的母公司,在登錄各類應用、付款時經常採用人臉識別的方式。如果掌握大量用戶人臉數據的公司,將數據共享給人工智慧獨角獸做研究,這就有些嚴重了,涉及到了用戶隱私的紅線。
對此,螞蟻金服12日晚間在官微回應稱,關注到李開復先生在公開場合提及螞蟻金服和曠視科技的合作,需要澄清的是:
1、螞蟻集團在與曠視科技合作事宜上從未與李開復先生有過接觸;
2、螞蟻集團從未提供任何人臉數據給曠視科技;
3、我們再次重申,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是螞蟻的生命線。
隨後,曠視科技隨後也作出聲明否認了李開復的說法,以下為聲明原文。
1,在客戶合作的過程中,曠視始終尊重並致力於協助客戶確保數據安全。我們不掌握,也不會主動收集終端用戶的任何個人信息,這是我們的一貫原則。
2,數據安全是人工智慧企業的立身之本。曠視一直高度重視「數據隱私安全保護」問題,並已在企業內部制定、實施了完善的數據隱私保護制度。
曠視科技成立於2011年,註冊資本3000萬元,總部位於北京海澱,是國內最早一批成立的計算機視覺技術創業公司,深耕圖像識別和深度學習領域,核心的人臉識別技術已經應用於安防、金融等各個領域,又有Face++開放雲平臺等明星產品。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發展,如何更好地保護大眾隱私數據安全將成為全行業健康發展的底線。
曠視科技首席科學家孫劍曾提到,非常看好數據安全訓練或者隱私安全學習。在此前的採訪中,談到人臉識別技術的安全性問題,孫劍認為,任何技術沒有絕對地安全,就手機產品來說,指紋識別也有不安全的地方。「這其實也取決於人們的接納程度,指紋識別剛出來的時候,很多人也擔心其不安全性,但後來人們還是慢慢接納了這個應用。」
「像人臉取款,有些銀行已經開展了這個業務,但是有些銀行還沒有開展,也就是說人臉識別在各行各業的應用是伴隨著人們逐步接納的一個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孫劍曾解釋到。
2019 年 1 月,曠視曾在北京發布曠視機器人戰略的核心產品——河圖(Hetu),正式宣告其進軍「AIoT+物流供應鏈」領域。
據天眼查,2019年5月16日,曠視科技發生多項變更,聯想、創新工場及螞蟻金服旗下公司退出該公司股東行列,李開復、螞蟻金服韓歆毅、王明耀、唐文斌及楊沐退出董事行列。變更後該公司最大股東為曠視科技創始人印奇,持股75%。
9月12日晚間,李開復發微博致歉稱:我的口誤,給三家公司帶來困擾。
以下為李開復微博全文:
關於今早演講內容提及曠視科技早期和美圖、螞蟻金服的合作,網上引發討論,我做些說明:
1)初期我曾經建議並幫助曠視團隊尋找更多應用合作夥伴,以增強技術水平,提升模型識別率。
2)合作中,曠視提供AI技術給到合作方,我理解數據一直存在客戶伺服器中,不涉及任何數據的共享與傳輸。
3)我的口誤,給三家公司帶來困擾,深感歉意。
有專業人士從技術角度分析李開復的聲明稱,數據可能確實有提供,但並不是像大家想像的把臉圖直接給過去,有可能是數據採集點(每張臉超過80個採集點)的信息。
涉及的三家公司中,目前還沒看到美圖的回應。
本文綜合自新浪科技、快科技、聯合早報、中新經緯、新智元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