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聲迴響③丨武隆綠色崛起 站在高山之巔書寫旅遊扶貧範本

2020-12-18 光明網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24日17時30分訊(記者 李天春 陳星曹建)5月23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住渝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文化和旅遊委主任劉旗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時,以武隆為例介紹了當地通過實施旅遊扶貧,大力發展旅遊產業,引起了總書記的回憶。

  從名不見經傳的國家級貧困縣,到生態旅遊精準扶貧的旅遊大區,武隆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站在高山之巔書寫著旅遊扶貧的樣本。

武隆仙女山「最美公路」。武隆區委宣傳部供圖 華龍網發

  謀變的思路

  武隆生態優良、風景絕佳,匯聚了集大婁山脈之雄,武陵風光之秀,烏江畫廊之幽。是全國首批七個生態文明示範區縣之一,各類主要生態指標位居全市前列。

  儘管如此,在大山深處的村民們,卻受苦受窮。

  是守著綠水青山繼續苦熬過窮日子?還是創新思路,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讓老百姓早日擺脫貧困?

  武隆謀變,脫貧的路在何方?

  經過慎密思考,武隆決定大力發展旅遊,借綠謀發展。

  1992年,時任武隆江口鎮鎮長的申大華,和一群村民組成「敢死隊」前往「鬼洞」探險,從此揭開了中國地下最美洞穴的神秘面紗。這個「鬼洞」就是現在武隆知名旅遊景區——芙蓉洞。當年「鬼洞」冒出的白煙,其實是因為夏天的溫差形成的水霧。

  芙蓉洞是一個大型石灰巖洞穴,被譽為「世界三大洞穴」之一。武隆區委宣傳部供圖 華龍網發

  1994年5月1日,「鬼洞」被命名為芙蓉洞,對外向遊客開放,武隆旅遊業正式起步。那一年,武隆成立了旅遊局,「打造旅遊品牌」從此成為武隆人的追求。

  1998年5月,仙女山作為旅遊景區,從大山走出進入公眾視野。

  2002年,武隆被確定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大力發展旅遊,成為武隆脫貧的重點方向。

  2003年,武隆舉辦首屆國際山地戶外運動公開賽,採取市場化運作方式,利用國際性的賽事增加旅遊收入、提升旅遊品牌,開始了「小城辦大賽」。

  武隆成功打造出國際山地戶外運動第一品牌,成為國際知名全國最強的山地戶外運動地區,樹立了國內最權威、最正規的戶外運動基地形象。

  2004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曾率團到武隆考察。雖然時隔多年,但總書記對武隆印象深刻。

  武隆國際山地戶外運動公開賽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頂尖戶外運動高手參賽。 武隆區委宣傳部供圖 華龍網發

  綠色的崛起

  武隆站在高山之巔,在充滿激情的歲月裡,不斷改寫著旅遊發展的傳奇。

  2006年,張藝謀攝製的電影大片《滿城盡帶黃金甲》,讓武隆旅遊披上「黃金甲」在國外呼嘯行走。

  2007年6月27日,武隆申遺成功,在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上,有了武隆的名字,武隆旅遊開始站上全球的平臺。

  2008年,武隆籌集6.8億元回購仙女山等六大景區,武隆旅遊邁入整體化、規範化軌道。

  世界自然遺產地天生三橋——天龍橋、青龍橋、黑龍橋,是亞洲最大的天生橋群。武隆區委宣傳部供圖 華龍網發

  自2009年起,武隆採取全民參與的方式,成立16個營銷集團,由相關的領導帶隊,走出國門,面向全球營銷。韓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的旅行團將武隆定為旅遊目的地。

  2011年,天生三橋、仙女山、芙蓉洞共同打包的武隆喀斯特旅遊區,獲批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武隆成為中國九個既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又擁有「國家AAAAA級景區」稱號地區之一,也成為全國首批「森林旅遊示範區」。

  綠色崛起,成了武隆的名片。

白馬山天尺情緣景區巴古石林兒童遊樂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曹建 攝

  世界的眼光

  移動的雲,流動的水,都被注入了武隆的旅遊元素。

  嘗到旅遊發展的甜頭,武隆的發展路子更加清晰:聚焦「山水」發展全域旅遊,讓「山區」變為「景區」。

  在發展旅遊過程中,武隆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全域旅遊發展的決策部署,堅持把全境作為一個大景區、大公園進行打造,既不斷提升綠水青山「顏值」、又努力做大金山銀山「價值」。

白馬山天尺情緣景區貢茶園。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曹建 攝

  圍繞加快建設「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武隆「深耕仙女山、錯位拓展白馬山、以點帶面發展鄉村旅遊」,健全完善了 「一心一帶五區一網」的全域發展規劃布局,把仙女山、白馬山、芙蓉江、大溪河、桐梓山等主要貧困區域納入,明確時間表、路線圖,確保在旅遊人次和綜合收入穩定增長的同時,充分發揮對百姓的增收帶動作用。

  與此同時,武隆還引導「全社會參與」。設立每年2000萬元旅遊發展資金,出臺系列扶持政策,引導發展小加工、小手工、小養殖、小修理、小運輸、小中介、小餐飲、小旅店、小農場、小林場等涉旅「十小企業」,鼓勵各類市場主體組建旅行社、酒店、旅遊服務公司等,切實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

  為加快旅遊服務國際標準化建設,武隆為遊客提供全方位、人性化的服務,遊客滿意度連年位居重慶首位。大力實施「交通三年行動計劃」,構建了覆蓋全區的旅遊交通樞紐和換乘體系。度假區、主要景區景點等免費WIFI全覆蓋,打造了全國首個區域級智慧旅遊平臺「一部手機遊武隆」。

  在此基礎上,武隆還實施「全球化營銷」,與瑞士國家旅遊局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仙女山景區與瑞士少女峰景區結為了「姊妹景區」,積極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及日本、韓國、東協、歐美、非洲等國際市場,讓「自然的遺產·世界的武隆」旅遊品牌唱響全球。

地質奇觀龍水峽地縫。武隆區委宣傳部供圖 華龍網發

  發展的毅力

  山水築夢,點綠成金。

  武隆大力發展旅遊,受益的是廣大群眾,成千上萬的貧困村民,吃上「旅遊飯」,最終摘掉「窮帽」。

  武隆區委書記黃宗華說,旅遊扶貧是扶貧開發模式的一種創新,既是「輸血式扶貧」,又是「造血式扶貧」。通過旅遊扶貧改變了貧困山區的面貌,取得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顯著改善,生態環境持續優化,城鄉統籌發展等一系列成效。在實踐中,全區上下牢牢把握五個堅持:

  堅持戰略全局的視野。始終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始終做到高起點規劃、高品質建設、高水平管理、高定位營銷,引領武隆旅遊由「重慶的武隆」「中國的武隆」向「世界的武隆」嬗變。

  堅持富民增收的宗旨。堅持把「富民增收」作為發展旅遊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增強旅遊產業的輻射聯動效應,鼓勵城鄉居民特別是貧困農民積極參與旅遊服務,盡力為群眾搭建創業就業平臺,讓老百姓獲得更多實惠。

武隆仙女山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啤酒節。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曹建 攝

  堅持融合發展的路徑。突破一產、二產和三產的界限,推進旅遊與相關行業的融合,將部門聯合和產業融合作為旅遊發展新的增長點,形成多點支撐、融合發展的「大旅遊、大市場、大產業」格局。

  堅持鍥而不捨的態度。武隆旅遊發展26年來,歷屆黨委、政府都下定決心發展旅遊,不懈怠、不折騰、不動搖,矢志不移、鍥而不捨地把旅遊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和富民產業,一張藍圖繪到底,一把手抓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到底。

  堅持生態優先的理念。始終秉承 「生態是武隆最大的財富,最大的資源」的理念,心懷敬畏愛護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鳥一獸和江河溪流,落實好「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

  2018年12月,武隆被生態環境部評為重慶市唯一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武隆青槓村古驛鄉村旅遊點。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曹建 攝

  扶貧的厚度

  武隆的旅遊做到哪裡,哪裡的老百姓腰包就會鼓起來。

  「我們村原來石漠化嚴重,村民年均收入才4000多元。現在發展脆桃產業,畝收入可達10000元左右,還帶動了鄉村旅遊的發展。2018年獲評國家農業農村部第八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2019年獲評重慶市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村。」火爐鎮筏子村第一書記郭守順介紹,通過培育適宜石漠化土地種植的脆桃品種,筏子村脆桃產業已覆蓋全村90%的農戶,成了村民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2019年,全村的脆桃產量480萬斤,產值3840萬元。

  在旅遊業帶動下,2017年11月,武隆正式退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行列。

  2019年底,鄉村旅遊接待戶達到4000餘戶,接待床位達到4.6萬張,全年鄉村旅遊接待遊客1000萬人次,綜合收入20億元;全區有近10萬農民靠旅遊吃飯,鄉村旅遊直接和間接從業人員達到3萬餘人,其中近1萬名涉旅貧困群眾的人均年收入達到1萬元以上。

  截至目前,武隆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03%,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30元,脫貧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到10000元以上。

武隆羊角鎮縴夫街坊。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曹建 攝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武隆還有102人未脫貧,還有一些鄉村產業基礎薄弱、群眾內生動力還不足等。啃下這些「硬骨頭」,武隆打算怎麼幹?

  「以更大的決心、更實的舉措、更嚴的要求推動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堅決確保如期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黃宗華說,習近平總書記對武隆通過發展生態旅遊取得脫貧「摘帽」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讓武隆幹部群眾深受鼓舞、倍感振奮,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信心更堅定、幹勁更充足。

  黃宗華表示,實事充分證明,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是武隆等貧困山區變傳統發展劣勢為特色生態優勢的科學方法,是必須長期堅持的正確路徑。武隆將牢記總書記「文旅融合推進,要繼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的重要指示要求,著力正在開展的「全國文旅融合示範區」和「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創建,抓好生態保護、加快綠色發展,努力讓綠水青山美麗風景源源不斷地轉化為群眾致富奔小康的美好前景,絕不辜負總書記的囑託期望和鞭策鼓勵。

  以綠色為本底,繪就綠色之卷。

  如今,景色漸美、綠意更濃的武隆區,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下繪就出的美麗生態畫卷,也是交給當地百姓的一份脫貧致富答卷。

[ 責編:孫宗鶴 ]

相關焦點

  • 重慶武隆:從「窮鄉僻壤」到「旅遊之鄉」
    原標題:從「窮鄉僻壤」到「旅遊之鄉」——重慶武隆旅遊扶貧觀察 初秋的天池苗寨,群山蒼翠,雲霧繚繞。村民羅開發一早就在烤爐前準備食材。幾天前,他的小餐館刷新了單日最高收入紀錄——一天賣出9000多元。 羅開發家住的重慶市武隆區後坪苗族土家族鄉,曾是重慶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如今,這裡已成遠近聞名的苗寨古村景點所在地。
  • 高山花海 涼水古寨 武隆板橋村今年八月開園納客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26日10時30分訊(記者 劉雪琴 曹建)賞百畝葵花海,遊高山涼水寨!重慶武隆又一鄉村旅遊點即將與世人見面。今(26)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重慶市武隆區了解到,有著涼水古寨、涼水古井等多個文化景點以及新近打造花海景觀的白馬鎮板橋村將於今年8月份正式舉行開園儀式。
  • 看世界 到武隆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近年來,武隆積極按照「深耕仙女山,錯位拓展白馬山,以點帶面發展鄉村旅遊」的部署,以國際化的視野,為文化加碼,為旅遊賦能,力促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武隆的山水天生麗質,武隆的故事令人心動,武隆的未來承載夢想。武隆將瞄準全域化、國際化、融合化、引領化,打造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看世界,到武隆!天生的武隆大自然的恩賜,讓「天生麗質」的武隆,成為展示喀斯特地貌與自然景觀的最好範例。
  • 武隆白馬山:高山「仙女紅」鋪就農旅融合路
    山多地少,發展農業基礎薄弱,但武隆生態資源卻非常富集,孕育在白馬山中的「仙女紅」茶正是其中的瑰寶。貢茶園。武隆旅遊公司供圖「貢茶仙女紅」 天賜山水孕育高山好茶白馬山產茶歷史悠久,在西周時期就已成為「貢茶」。
  • 重慶自駕遊周邊遊推薦:武隆白馬山旅遊全攻略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重慶自駕遊周邊遊推薦:武隆白馬山旅遊全攻略 武隆白馬山天尺情緣景區位於重慶市東南部,距離主城170公裡,海拔1200米,是武隆區既仙女山之後打造的第二個 旅遊度假區,群山逶迤,雲海蒼茫,宛如仙境,氣候宜人,2020年正式運行後憑飛天之吻高空項目,成為重慶
  • 仙女山機場快來了,呈上最全武隆旅遊攻略,約嗎?
    機場通航後,將進一步為武隆的旅遊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方式。機場還可與巫山、張家界等旅遊熱門地區進行航線串飛,從而形成空中旅遊黃金環線。今後去武隆旅遊更方便武隆被譽為「世界喀斯特生態博物館」是同時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國家5A級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等名號
  • 濟南歷下區龍洞街道辦赴重慶武隆開展扶貧對接活動
    8月11日至13日,濟南市歷下區龍洞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盧劍鋒等一行五人赴重慶市武隆區開展東西部對口支援扶貧協作交流。  在武隆,武隆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張允峰主持召開了濟南市歷下區龍洞街道辦事處—重慶市武隆區平橋鎮、鴨江鎮、鳳來鎮、廟埡鄉東西部扶貧協作聯席會議。
  • 重慶武隆 轉化生態優勢 決勝脫貧攻堅
    近年來,重慶市武隆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確立「以綠色生態為基礎、全域旅遊為路徑、旅遊富民為目的」的發展思路,著力將生態資源轉化為脫貧攻堅發展優勢,走出一條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互促共贏的脫貧攻堅新路子。2020年1—11月,武隆鄉村旅遊累計接待遊客1078.02萬人次,同比增長12.57%;綜合收入21.97億元,同比增長14.16%。截至目前,武隆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
  • 五一節重慶武隆旅遊最全攻略,這裡遛娃露營不扎堆
    作為自2008年取消黃金周后最長的一個"五一"假期,很多人都早已按耐不住內心的激情,想要痛痛快快地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遊。作為西南地區最具盛名的高山露營目的地,仙女山空曠遼闊,且負氧離子含量極高,是主城區的108倍。這裡也有許多適合露營的地點,特別是仙女山景區內的原始森林、高山草原等自然景觀,可謂是天然的露營場地。
  • 世界旅遊聯盟減貧案例③|遵義市花茂村:精準扶貧與環境治理並重...
    會上發布了近三年全球101個旅遊減貧案例,其中9個與貴州相關,分別是:六盤水市水城縣海坪村:「六業並舉」開創易地扶貧搬遷「海坪模式」;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助推民族村寨脫貧;遵義市花茂村:精準扶貧與環境治理並重,鄉村振興新範本;
  • 武隆景區門票大全,速度收藏!
    山上星級酒店、別墅群、蒙古包等住宿設施起源,設有高山高爾夫、騎馬、滑雪、滑草、賽車、彩彈射擊、悠波球、滑翔傘、篝火、燒烤等20餘個遊樂項目,深受旅遊者喜愛。其風光獨特、功能配套與國際一流景區媲美,身臨其間,將會給您心靈的安頓。
  • 坐著地鐵看長沙③丨地鐵3號線:「清新綠」見證星城生態蝶變
    坐著地鐵看長沙③丨地鐵3號線:「清新綠」見證星城生態蝶變 2020-10-04 21: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專訪:騰訊與武隆籤約"一部手機遊武隆" 打造全域旅遊
    現在,武隆又領先全市,推出全域智慧旅遊平臺,請問武隆打造「一部手機遊武隆」,最初的出發點是什麼?希望它能達成什麼樣的目標?武隆區委書記黃宗華:近年來,武隆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圍繞全市「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目標定位和「行千裡·致廣大」價值定位,按照「深耕仙女山,錯位拓展白馬山,以點帶面發展鄉村旅遊」的部署,大力發展生態旅遊產業,成功探索出了一條武隆特色的全域旅遊發展之路。
  • 福建茶師的武隆茶緣
    7月20日凌晨5點,武隆白馬山水晶茶廠,62歲制茶師劉瑞全脫下外套,輕輕披在打盹的徒弟黃華身上,再一次巡視起車間。水晶茶廠,地處國家級連片特困地區——武陵山區白馬鎮豹巖村天尺坪,是武隆區「產村景」融合發展精準扶貧的重點項目。走出車間,高海拔山區的冷風讓劉瑞全打了一個寒顫。
  • 重慶首個哈雷機車世界騎行基地落戶武隆仙女山
    9日,2020重慶武隆仙女山首屆機車音樂文化節在仙女山舉行,300餘輛"身價不菲"的哈雷摩託車,400名騎士組成的車隊齊聚武隆仙女山。10月9日至11日,仙女山開啟一段3天2晚的世界自然遺產之旅。
  • 重慶首個哈雷世界騎行基地落戶武隆仙女山
    國慶節後,2020重慶武隆仙女山首屆機車音樂文化節在仙女山激情開跑,300餘輛「身價不菲」的哈雷車隊、400名騎士齊聚武隆仙女山,開啟了一段3天2晚的世界自然遺產之旅。 對於每年都要去數次武隆的花姐,對武隆的旅遊資源如數家珍。
  • 慢太白的快崛起——寶雞市太白縣綠色經濟發展紀實
    立足獨特的區位、涼爽的氣候、良好的生態和豐富的資源,近年來,太白縣始終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為引領,堅持高點定位謀劃,壯大綠色經濟,將景區景點、現代農業、民俗文化、農家樂等相關產業有機融合,把發展全域旅遊作為加速追趕超越、實現綠色崛起的突破口,走出了一條錯位發展、綠色崛起之路。
  • 最美不過四月天,山城重慶和武隆周邊旅遊景點推薦,了解一下~
    第一天:飛重慶,下午解放閣,夜遊洪崖洞第二天:重慶到武隆,遊天坑,看地縫,夜回重慶第三天:磁器口古鎮,長江索道,李子壩站穿牆輕軌,夜遊兩江一、武隆簡介地處重慶市東南邊緣,烏江下遊,距重慶市區128公裡,處於重慶「一圈兩翼」的交匯點,自古有
  • 重慶武隆值得選擇
    2月21日,武隆旅遊官博公告,自2月22日起,仙女山景區、天生三橋景區、芙蓉洞景區和白馬山天池情緣景區正式恢復對外開放。小編相信在疫情期間無論是老人小孩還是年輕人,對宅家近乎兩個月,尤其是外面已然一片生機勃勃、繁花似錦,早是嚮往不已了吧。
  • 決戰決勝@2020丨中國式扶貧:書寫世界減貧史上的「中國奇蹟」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1982年,國家啟動實施「三西」(甘肅河西地區、定西地區和寧夏西海固地區)專項扶貧計劃,拉開有組織、有計劃、大規模扶貧開發的序幕。1986年,又制定扶貧標準,成立扶貧工作機構,設立專項扶貧資金,確定國家貧困縣,實施區域開發帶動扶貧的開發式扶貧行動。自此,我國的扶貧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1986年是中國扶貧政策發生重要變化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