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割韭菜這詞,大夥肯定都不陌生。
之前還有讀者給我留言說過一句話,原話是這樣的:「一本黑還是牛逼,一邊揭露割韭菜,一邊自己接廣告割用戶韭菜。」
我當時看到這句話笑得不行,也不是說他說的不對,反正就挺微妙的。
單就接廣告這事來說,這是自媒體變現方式中最常規的一種方式,也是大多數自媒體變現的大頭。
不過我自認為我接的廣告算不上是割韭菜,因為我所接的廣告都是經過篩選的,保證不會有坑蒙拐騙的事情發生。
基本上都是一些學習類課程的廣告,學習你得交學費吧,知識這玩意兒你能說是割韭菜嗎?
自媒體不可能靠讀者用愛發電,也不可能靠打賞那塊八毛的去生活,這樣的話我想百分之99.99的自媒體都會持續不下去。
所以,廣告是不可能不接的,只要我還在幹自媒體,廣告就必須得接起來。
一
對於割韭菜一詞,百度百科的解釋是,機構、基金、大戶拋售股票導致股票市場(或個股)大跌,為其迎來新的建倉機會,再重新在低位建倉,如此循環波段操作,獲取利潤。
這裡的韭菜是指金融圈的基層群眾,一個不長記性的代名詞。
現如今,割韭菜可以適用於任何行業,在大眾的認知裡,只要有虧本、不划算的情況出現,基本就可以說是被割了韭菜。
我們都知道,車這玩意兒和房子沒法比,它是會貶值的,只要一落地,就註定了它的價值一定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掉價。
這和手機發布半年一年後一定會降價是一個道理,大家也都早已見怪不怪。
可是如果你要說一輛汽車上市一年,價格就一直在下降,而且還掉了十萬塊,你說那些提前購買的車主怎麼頂得住啊。
也不是咱缺這個錢,主要是這他媽的心態得崩啊!
特斯拉在搞崩車主心態這件事上,就做得非常到位,甚至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家汽車公司能打得過特斯拉。
特斯拉,不虧是當之無愧的降價之王、搞崩車主心態大賽第一名、韭菜收割機、電動車老流氓。
二
我一直挺喜歡特斯拉的,特別是modleX這款,單就兩扇鷹翼門就足夠唬人的,這也是大多數有錢人會選擇的第一臺大型電動玩具。
只是要花將近百萬的價格去買一臺電動玩具,單就價格來說,就直接勸退了不少特斯拉的愛好者。
不過好在特斯拉前幾年上市了一款新車model 3,這才讓不少人體會到了駕駛特斯拉的快樂。
可是好景不長,大多數國內車主在經歷了極短的快樂之後,立馬就迎來了特斯拉的降價通知。
在我的印象裡,model 3降價已經很多次了,我剛登錄特斯拉的官網看了一眼,發現model 3已經從最開始的35.5萬,降到了現在的25萬不到。
好傢夥,降了整整十萬塊!
雖然特斯拉說自己降價是為了讓更多人享受到科技的快樂,但是我想那些剛提車不久的老司機們顯然是快樂不起來的。
不僅不快樂,這簡直就是心態要爆炸啊。
之前微博上還有人說model 3會降到19.9萬元,後來特斯拉做了闢謠的回應。說我沒有,不可能,這是謠言。
要我說啊,特斯拉都降了這麼多次了,再降一點也不是沒可能,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以往也是別人爆出要降價,特斯拉轉身就去闢謠,可是沒多久還不是乖乖降價!
所以啊,很多特斯拉的老車主都會覺得自己被割了韭菜。
可能有人會說,反正我不是老韭菜,也沒在高價位上車,等它降到一個可以接受的範圍了我再上車,那豈不是美滋滋?
俗話說得好,買家不可能有賣家精,特斯拉作為韭菜收割機,也不可能為了掠奪市場就完全讓消費者白嫖。
所以在各種服務上,特斯拉就悄悄做了更改。
比如售後服務,特斯拉以前的條款是只要滿足「車輛無損壞」、「裡程表不超過1600公裡」這些條件,就可以7天無理由退款。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現在所有新買的車不可能讓你7天無理由退款。
大家都知道,自從特斯拉在上海建廠之後,特斯拉就慢慢在國產化,價格也是一降再降。
突然覺得特斯拉玩的模式和大多數傳統的車企是不一樣的,Model 3作為Model X的系列產品,是不是就有點周期性的電子產品內味了。
一方面告訴用戶早買就能早享受,後買也能有折扣,另一方面用一降再降的價格策略吸引新的韭菜上車。
這一招玩得可以說是非常的到位了。
三
要說起特斯拉Model 3為什麼把價格一降再降,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是為了提升自己,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的佔有率。
一開始的Model X已經足夠有逼格的了,於是在品牌深入人心和圈粉無數的時候,特斯拉推出Model 3這款相對近民又不至於太過低端的車型,想要加快速度擴大在中國電動化市場上的佔有率。
可是近年來,咱們國產的電動車也在突飛猛進的發展,之前起死回生,9個月股價翻了10倍的蔚來,以及比亞迪漢、小鵬P7等國產電動車的價格更有了競爭力。
對Model 3也造成了極大的威脅,所以特斯拉在權衡之後,這才做出了一降再降的決策。
就算被老車主罵割韭菜,特斯拉也還是想用價格戰的方式,去制約國產電動車的崛起。
總的說來,特斯拉的降價是必然,是搶奪市場佔有率的表現,隨著特斯拉越來越國產化,我覺得它依然還會有降價的空間。
馬斯克賣汽車,完全是把汽車當成了電子產品這樣的周期產品去賣,這樣一想就會明白很多。
因為沒有多少人會在意一年前發布的手機,現在降到了什麼價格,因為在大家的潛意識裡,電子產品就是有生命周期的,到時間就得換,降價那不就是理所當然的嗎。
馬克斯不惜用割老車主韭菜的方式,去挑戰和試圖打破現有的規則,讓整個電動車市場像周期性的電子產品一樣循環交付,以此才能收割更多用戶的錢包。
可以說是老謀深算了。
但是馬克斯可能沒考慮到一個點,要想把汽車是一件周期性產品,隔個幾年就得換這一理念灌輸到大眾腦中,你得問問咱們普通老百姓的口袋答不答應啊!
又或者說,人家馬斯克只是想當行業老大,在市場佔有率上佔據主導地位。進而從容的榨乾老百姓的口袋而已。
最後說一句,雖然咱們國產的電動車也在飛速發展,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中國品牌不會掉隊。
但是我真的覺得這些國產電動車的名字取得真挺難聽的。
比如,小鵬汽車....
這他麼的啥名啊,一股電動自行車的味道。
你覺得呢...
小編持續推送高清壁紙圖文,喜歡請點點關注。配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