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數據智能的區域教育大平臺建設與應用實踐

2021-01-10 學術信通

基於數據智能的區域教育大平臺建設與應用實踐

賀相春, 郭紹青

西北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摘要:數據智能引領是新時期區域教育大平臺建設與應用的重要方向。從區域教育大平臺建設與應用的現狀和挑戰出發,從理念視角闡述了基於數據智能的區域教育大平臺的發展階段,提出運用迭代思維推進平臺建設、堅持3個導向統籌平臺建設、聚焦3個重點推動平臺建設、創新建設機制助推生態構建等方面的建設思路,從技術視角分析了平臺的整體框架與核心關鍵技術,從應用視角提出了平臺應用的推進路徑、著力點及推進方式,並給出典型實踐案例,為相關領域的研究者與實踐者提供借鑑。

關鍵詞:數據智能 ; 區域教育大平臺 ; 數據標準

論文引用格式:

賀相春,郭紹青. 基於數據智能的區域教育大平臺建設與應用實踐[J]. 大數據, 2020, 6(6): 40-51.

HE X C, GUO S Q.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regional education platform based on data intelligence[J]. Big Data Research, 2020, 6(6): 40-51.

1 引言

「十三五」以來,在國家系列政策的引領與驅動下,「數據中心上移、服務應用下沉」、「政府主導,企業參與,應用驅動,機制創新」的建設理念與模式不斷創新與變革,「構建一體化的『網際網路+教育』大平臺」,引入「平臺+教育」模式,「信息化引領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態」成為國家教育信息化戰略的部署和要求。教育部於2019年5月確立北京市東城區、上海市閔行區、湖南省長沙市、廣東省廣州市、河北省雄安新區等首批8個「智慧教育示範區」,各省市也在積極推動區域內「智慧教育示範區」建設,各類示範區的實施方案和建設重點涵蓋了區域大平臺的融通建設、「教、學、研、評、管」教育全過程場景的應用,強調數據驅動、服務體系與教育治理,區域教育大平臺的建設已經進入一個新階段,數據智能引領是新時期區域教育大平臺建設與應用的重要方向。筆者在參與國家和區域智慧教育示範區建設的規劃、評審、戰略諮詢等過程中發現,由於區域教育大平臺的頂層設計者在平臺建設理念與目標、建設流程與方法、推進與深化應用路徑等方面認知的差異,存在平臺頂層設計不到位、統籌規劃不全面、建設周期不可控、應用推進不均衡等諸多問題。因此,立足於區域教育大平臺建設與應用的現狀與面臨的挑戰,聚焦基於數據智能的區域教育大平臺建設的技術框架、建設思路與模式、應用推進路徑與方式,是當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2 區域教育大平臺建設與應用的現狀和挑戰

2019年教育部遴選8個區域作為「智慧教育示範區」,以期基於數據採集與分析,「為學生、教師和家長等提供個性化支持和精準化服務」,為區域師生提供高學習體驗、高內容適配和高教學效率的教育供給,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從各示範區的建設方案來看,頂層設計者希望區域教育大平臺在「學生綜合評價」「教師畫像」「精準教學」「區域教育治理」等方面發揮支撐服務作用,然而區域教育大平臺在承載相應的服務功能方面還面臨著挑戰。

2.1 對區域教育大平臺的認知存在差異

區域管理者對網絡學習空間、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網際網路+教育」大平臺的認知不統一,在進行區域平臺頂層規劃與設計時,對其價值定位、功能定位、建設目標定位不同,導致平臺建設走向不同路徑,給未來各區域教育大平臺的數據融通帶來技術壁壘,進而影響區域教育大平臺實現數據智能的進程。網絡學習空間是融資源、服務、數據為一體,支持共享、交互、創新的實名制網絡學習場所,數據服務是其提供的基本服務之一。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是政府通過網絡學習空間提供數字教育資源基本公共服務的載體,體系中的資源及其應用數據是網絡學習空間提供個性化服務的重要依據。「網際網路+教育」大平臺是支撐「網際網路+教育」的一體化平臺,不僅涵蓋提供數據、資源、服務的軟體平臺,還包括與軟體平臺相配合的體制機制與模式。各區域內的「網際網路+教育」大平臺通過數據融通共同構成國家的「網際網路+教育」大平臺。由於對三者的界限認知模糊,建設者往往不能恰當處理三者間的數據關係,隨著平臺建設與應用的深入,數據融通的難度不斷增大,數據價值難以發揮,給實現數據智能帶來挑戰。

2.2 對「數據」與「數據化」的重視度不夠

區域教育大平臺是以數據的流動、共享為驅動,以系統應用為基本組件的教育平臺,然而其核心要素「數據」及其應用尚未得到足夠重視。

(1)數據資產意識不強

數據是一種資產,基於數據資產,可以構建區域的、個體的數字畫像,為教學、決策提供深度數據支撐。但在目前的區域教育大平臺建設中,對平臺中外顯功能的重視程度遠高於內在數據資產。隨著平臺建設與應用的深入,各外顯功能模塊不斷更替、迭代,導致數據碎片化現象嚴重,不能有效積累形成資產,數據無法融通應用,價值無法發揮。

(2)標準先行尚未得到足夠重視

數據採集與交換標準界定了採集何種數據、如何採集、如何共享,是發揮數據資產效益的關鍵技術和關鍵環節。目前數據貫通的方式主要有兩類。一是實現完全的數據交換。所有業務系統遵循基本的標準,各系統數據能夠進行全面交換。二是通過統一身份認證,實現平臺應用間的無縫跳轉。但目前僅僅實現了用戶基本信息和權限的連通,整體業務數據並未真正貫通。在當前區域教育大平臺的建設中,由於缺乏統一的數據標準,數據貫通往往採用第二種方式,首先建立一些相對獨立的應用系統,然後通過統一認證登錄的方式連接各個系統,然而這為後續數據的採集、整合帶來了更多的技術壁壘,真正的數據共享與應用難以實現。

(3)「數據化」應用碎片化

由於數據採集分散和融合困難,平臺中各類應用各行其是,在各類應用中利用自身獲取的片面性、片段性數據進行數據分析,分析結果往往呈現兩種狀態。一是分析結果簡陋。由於缺乏充足的數據,只能做簡單分析,對師生能力、素養等的高階分析無法開展。二是分析結果片面。僅僅對依賴應用自身獲取的片面性、片段性、單維度數據進行分析,往往會導致分析結果不客觀、片面化。

2.3 對區域教育大平臺的應用推進路徑不明

以區域為主推進教育大平臺是一次教育信息化平臺建設與應用的轉段升級。尤其在後疫情時代,對平臺的數據智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求導向更加明確,問題導向也更加聚焦。當前各個區域都在進行教育大平臺的試點探索,由於各區域信息化建設基礎不同、地方經濟社會條件不同、教育發展水平不同,形成可完全複製和推廣的成熟模式、策略和方法還需要一個較長的實踐與探索周期。

3 基於數據智能的區域教育大平臺建設

從區域教育大平臺建設與應用的現狀與面臨的挑戰來看,亟須從數據智能的視角來進行頂層設計與規劃,以推動平臺的建設。數據智能視角下的區域教育大平臺建設是一項由多層面、多因素構成的社會系統工程。在技術層面,要求有先進的技術標準和規範、安全體系、軟硬體環境,符合區域教育現代化人才培養的物質基礎,以先進的教育設施和技術手段支持區域人才培養。在建設層面,要求區域教育大平臺的建設緊跟域內和國家教育發展戰略的需要,以數據的流動、共享為驅動,以系統應用為基本生產工具,不斷實現區域教育大平臺的迭代更新,形成區域教育多元發展的產業生態鏈,構建符合區域特色的新型教育數據大平臺。在應用層面,推動市級統籌、縣(區)為主、學校實施,圍繞課程改革、人才培養、教育治理等現實問題,採取「一校一案」的措施,著力解決教育教學改革、教育資源建設與精準供給的難題。形成一個「基礎理論研究+關鍵技術突破+產品研發+應用示範」的研究與實踐共同體,協同推動教育大數據生態的建設與發展。

3.1 基於數據智能的區域教育大平臺的發展階段

從應用系統建設的生命周期和教育大數據的生命周期來看,區域教育大平臺的發展一般分為3個階段,如圖1所示。一是分散建設階段。在這一階段,單個系統的部署與應用有效提升了區域內個人或集體的教育生產服務效率,數據隨系統而存在。二是貫通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區域內的教育個體與群體在系統應用中有了更多的互動關係,這就要求不同系統之間要有一定的數據互通,以便形成多維、多元、快速傳遞資源與信息的新體系,不同系統的數據之間開始建立連接。三是融通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不同應用系統之間完全實現數據的融通,形成了教育數據體系,為教育的智能化和個性化提供了體系化的數據支撐服務。

圖1 基於數據智能的區域教育大平臺發展階段

3.2 基於數據智能的區域教育大平臺的建設思路

基於數據智能的區域教育大平臺的3個發展階段決定了區域教育大平臺建設需要遵循相應路徑。

(1)運用迭代思維推進平臺建設

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大平臺建設是不存在的,必須秉持「迭代思維」,依據教育信息的數據來源條件、支持服務條件、軟體基礎條件以及應用需求條件的不同而靈活建設,如圖2所示。

圖2 區域教育大平臺的迭代建設

第一階段,主要解決「有無」問題。建設者對大平臺進行頂層規劃設計,確定近期、中期和長期目標。同時初步建立教育大數據採集與交換標準、數據共享安全保障機制等,基於標準快速部署已有應用系統,初步實現已有系統數據的整合與匯聚。該階段的主要任務包括:從應用場景出發進行梳理,形成數據採集和交換標準,建立數據管理規範;確定數據採集的優先級、可行性、需求緊迫性,形成遞進的數據採集任務列表;以區域內的基礎設施建設為契機,基於標準接入或新建應用,初步實現各類應用的數據採集。

第二階段,主要解決「能用」問題。建設者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推進應用,尤其是推進應用的組合使用,在應用過程中,不斷迭代完善平臺的數據標準及功能。主要任務包括:優化各應用的功能,推動應用自身以及應用之間業務流程的優化;依據數據採集與交換標準,實現平臺內部各已有應用、在建應用之間數據的貫通;實現與外部平臺數據的對接與匯聚,解決信息孤島問題;迭代數據採集與交換標準;在基礎庫的基礎上,構建主題庫與共享庫。

第三階段,主要解決「好用」問題。在前面兩個階段的基礎上,對數據貫通進行進一步的迭代,實現各應用數據的融合,提供統一管理與應用,全面提昇平臺基於數據的智能化服務能力,實現區域教育大平臺的迭代升級。主要任務包括:在數據的驅動下,實現業務流程再造;構建數據服務體系,推動數據智能的應用生態構建。

(2)堅持3個導向統籌平臺建設

頂層設計應該堅持目標導向、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同時要處理好3個導向的關係。目標導向解決長期的問題,需求導向在短期內為用戶提供服務,問題導向則解決當下的教育問題。作為頂層設計者,不能只關注眼下,還要關注長遠。數據智能驅動的教育大平臺建設更應如此。從目標導向視角看,區域教育大平臺是實現區域教育現代化發展戰略目標的支撐之一,建設者要站在戰略的高度進行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建立短期、中期和長期的目標,分階段推動和指導區域教育大平臺體系的能力建設。從需求導向視角看,平臺建設者要滿足各利益相關方的需求,區域教育大平臺服務於區域內的師生、管理者、家長、社區等,需要充分關注各類用戶的需求,讓用戶感知到平臺的有用性。從問題導向視角看,頂層設計也要關注當下面臨的現實問題,以解決現實的教育問題為抓手,解決現實性關鍵問題,提高階段內各利益相關方的獲得感。

(3)聚焦3個重點推動平臺建設

夯實基礎。隨著平臺建設不斷深入,新增應用不斷湧現,數據日益豐富,要想持續提供高質量的服務,需要不斷夯實服務基礎。因此區域教育大平臺的建設與應用必須不斷優化架構、升級軟硬體基礎設施環境、完善數據儲備、迭代各類應用服務的功能,為平臺應用築牢基礎。

應用驅動。新技術和裝備的不斷湧現刺激了建設者對區域教育大平臺的迭代熱情,但是為展而建、為建而建、建用脫節、重建輕用將帶來更多教育大平臺的閒置和浪費,因此,應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以問題驅動應用,以應用驅動建設。在應用過程中,不斷打通各類數據,使數據以不同形式貫穿於不同應用各環節生命周期全過程,數據應用場景愈加豐富,數據應用效果也能夠獲得迭代提升。

特色鮮明。不同區域的建設與應用基礎不同,在建設過程中要善於抓住突破點,通過制度和政策保障,激發各利益相關方的自主性和創造力,形成區域發展的特色,並不斷延伸,以特色帶動區域發展。

(4)創新建設機制助推生態構建

技術的發展越來越趨於精細化和專業化,很難由一家教育信息化企業獨立完成整個區域教育大平臺的建設,因此需要各教育信息化企業創新協同建設機制,推動關鍵共性技術的聯合攻關,實現關鍵共性技術的共享,同時企業根據各自的發展定位建立特色應用,形成高水平、可持續發展的閉環,最終構建區域教育大平臺生態。

一方面,企業可以超越固定的技術與業務範疇,突破原有的競爭機制,建立一個互動的合作信任閉環,以數據的融通為共同目標,多方參與,共同實現教育大平臺共性關鍵技術的突破,降低基層技術壁壘帶來的數據交換複雜度;另一方面,在共享關鍵技術的基礎上,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圍繞教學、管理的各個環節,開發、優化更具特色的應用,避免產品同質化,為各類用戶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應用服務,整體推進應用生態的構建。

3.3 基於數據智能的區域教育大平臺的技術框架

(1)區域教育大平臺的系統架構

實現數據的匯聚、融合、分析、應用是數據智能驅動的區域教育大平臺設計的目標。基於此,從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與應用的技術視角,構建區域教育大平臺的系統架構,如圖3所示。

圖3 基於數據智能的區域教育大平臺的系統架構

區域教育大平臺由數據匯聚層、數據治理層、數據業務層、數據服務層、數據應用層以及標準規範體系和安全規範體系組成。該架構強調數據的基礎作用與核心應用,數據貫穿於系統各層。

數據匯聚層是整個系統架構的基礎,可解決數據來源問題,實現區域教育數據的全面採集和存儲。數據匯聚層通過數據的採集、交換、引接,實現多模態數據的匯聚。數據採集是獲取數據的基礎手段,基於各類物聯感知設備、智能移動終端、應用系統實現數據的原始採集。其次,通過數據交換的方式,獲取已建、在建的各類教育應用系統的數據,實現教育領域內部數據的採集。同時,為保證數據的全面性,可以通過引接的方式,實現與教育相關的各類社會數據的接入,如智慧城市建設的各類應用系統數據的採集。

數據治理層主要從應用視角實現多源、異構數據的集成、存儲、計算,形成數據體系,為數據業務層提供支撐。首先,匯聚層的數據通過有效的結構化提取、清洗轉換,形成具有統一格式、統一編碼、統一字典、統一內容的基礎資料庫。其次,依據教育領域的各類數據應用場景的需求,在基礎資料庫中提取數據形成主題庫,為各應用場景中的數據分析提供優化後的數據支撐,滿足常態化數據分析需求。同時,在主題庫的基礎上,根據某應用周期內開展專題性分析的需求,可基於主題庫形成專題庫,為開展個性化專題分析提供數據支撐。

數據業務層主要實現各類跨層級、跨系統、跨場景的業務流程貫通,同時針對多樣化的應用建立分析模型庫,為各類業務統一提供支撐。在各類教育主題庫和專題庫的基礎上,建立覆蓋各類教育應用場景的多維分析模型庫。分析模型庫由元分析模型和複合分析模型構成,元分析模型可以進行組合,形成分析功能更加全面和複雜的複合分析模型,以應對教育場景的複雜性。

數據服務層主要為數據應用層提供統一的服務接口。通過應用程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I)、數據目錄、文件、文件傳輸協議(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等多種方式為數據應用層提供服務。

數據應用層為不同權限的用戶提供了不同的應用空間入口,支持開展有限的空間功能服務和數據智能化服務,即以區域空間、學校空間、教師空間、學生空間等為基礎,不同的用戶可基於教學類應用、學習類應用、管理類應用、研修類應用、評價類應用、資源類應用等按需開展業務活動,各類應用之間通過流動的數據開展智能化服務,包括開展個性學習、精準教學、科學治理、智能決策、動態感知等應用服務。

標準規範體系和安全規範體系是系統架構數據流動的保障。標準規範體系界定了數據全生命周期的標準和管理流程,用於保證數據的完整性、有效性、一致性、規範性、開放性和共享性,並為數據質量檢查、數據安全管理提供標準依據。安全規範體系制定了隱私數據的加密、脫敏、模糊化處理、資料庫授權等多種數據安全管理措施,可全方位保障數據的安全。

(2)區域教育大平臺的核心關鍵技術

① 數據標準體系的建設

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將數據的規範化管理定義為核心能力之一。在教育領域以規範的標準來強化數據,並將其作為智能教育的核心生產要素。通過逐步構建平臺的數據標準體系,推動數據標準的應用落地,逐步提升數據在促進平臺教育服務能力提升和教育管理支撐中的作用,再基於應用過程的需求完善標準體系,形成標準體系的迭代完善閉環。

② 數據採集、集成與存儲技術

數據採集主要完成對教育全過程的記錄、監督、採集與管理。即在智能化的採集環境中利用物聯感知類採集技術、視/音頻錄製類採集技術、平臺採集類技術、圖像識別類採集技術實現數據採集。數據集成是指對採集到的原始數據通過清洗和加工,以及降噪、關聯、整合和協同過濾等技術提取有用信息,將數據轉化成相對單一且方便處理的結構化形態,對數據進行審查和校驗,提高數據結構的一致性。數據存儲是指對整理後的數據進行存儲歸檔,為了便於高效調用,針對主體來源不同的數據,採用全快閃記憶體、混合快閃記憶體、雲存儲技術實現高速、穩定的數據存儲管理。

③ 分析主題庫的建設

各類數據經過採集、清洗後,應至少形成基礎資料庫、主題資料庫、共享資料庫。基礎資料庫中是採集的全量數據。主題資料庫是根據日常業務需求,從基礎資料庫中提取部分數據後構成的資料庫,是分析層的核心。共享資料庫中則是平臺通過開放目錄和接口對外提供數據。

④ 分析模型庫的建設

分析模型面向教師、學生、管理者、家長等各類利益相關方,在對各類教育應用場景進行細分的基礎上,合理利用數據挖掘、學習分析、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幾大領域技術,建立面向不同應用場景的分析模型,以支持用戶在不同的場景下選用適切的分析模型進行分析。每個分析模型應該至少包括應用場景、數據需求、分析算法、分析結果、結論可視化表徵5個維度。

4 基於數據智能的區域教育大平臺應用

4.1 區域教育大平臺應用推進路徑

區域教育大平臺建設目標的達成需要頂層設計、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在推進區域教育大平臺建設過程中將面臨諸多矛盾,且矛盾涉及面較廣,對頂層設計的統籌協調機制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基於前述對教育大平臺發展階段、建設思路的思考,筆者建議市級教育主管部門重點統籌區域內教育大平臺的規劃和建設,主要負責教育大平臺數據標準和規範的建設與應用,建立各類應用的準入機制,同時協調各利益主體之間開展有序的溝通合作。各縣(區)政府為本轄區內教育大平臺建設的主體,主要負責縣(區)平臺的規劃、布局與落實。學校是平臺的最終應用者,也是檢驗平臺應用效果的主陣地,應因校制宜,採取「一校一案」的措施,按需選擇和使用,保障區域教育大平臺能夠真正落地應用。

4.2 區域教育大平臺應用著力點

區域教育大平臺的建設以解決教育均衡問題、深化課程改革、圍繞人才培養和教育治理為著力點。

著力點一:以數據驅動區域教育均衡。統籌區域教育發展規劃,構建區域教育協調發展的基本架構,解決區域內的教育均衡問題。受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區域內教育要素的流動嚴重不匹配,主要表現在中心城區優質教育資源的吸引力強,而郊區的吸引力弱。為此,中心城區的教育要繼續完善多層次、多方位的教育服務,郊區教育要在繼續強化基礎教育的同時,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方式,藉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更為精準、更為全面的素質教育,結合現代教育教學新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的基礎在於市域範圍內的規劃統籌,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域內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基本架構,著重點是解決好市域內優質教育資源的建設、共享以及精準供給的問題。為此,要用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思想和視角統領市域內教育全面發展的總體規劃,藉助數據的精準分析支持決策,推進整個市域內優質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

著力點二:以數據驅動區域課程改革。教師利用網絡學習空間探索新的教學模式,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藉助技術改變傳統教學中忽視學生經驗和體驗的弊端,利用各類應用工具開展自主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和合作性學習,並基於教與學的伴隨性和結果性數據,開展教學評價改革,直至深化課程改革的最重要陣地——課堂教學變革。

著力點三:以數據驅動人才培養。教育教學變革歸根結底是為了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發展,表現為從重視教學中學科知識體系的完備轉向重視學生核心能力和素養的形成,從重視學生知識結構轉向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和全面發展。本著這個目的,基於數據智能的區域教育大平臺將在核心素養理論的指導下,通過過程性和結果性數據,基於新的質量標準解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難題。

著力點四:以數據支持教育治理。數據智能為教育治理的現代化提供了支撐,數據驅動的分析和決策機制,為政府教育資源優化與配置、實施宏觀調控和科學決策,促進學校、教育管理部門以及相關利益方開展績效評估,優化教師隊伍、遴選優秀教師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此外,在提高教育經費使用的邊際效益,精準化配置、共享教育資源,弘揚先進教育理念等方面都表現出強有力的生命力。

4.3 區域教育大平臺應用推進方式

建立研究與實踐共同體,全面、整體推進區域教育大平臺的深化與應用。教育大平臺是教育大數據發展的基礎和抓手,是教育大數據應用生態中的一個要素,應當融合教育管理部門、教研部門、學校、教育信息化企業和更多利益相關方,形成 一個「基礎理論研究+關鍵技術突破+產品研發+應用示範」的研究與實踐共同體,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合力,在研究中實踐,在實踐中研究,協同推動大平臺應用生態的構建。

5 典型案例

基於數據智能的區域教育大平臺建設仍在探索中,在技術架構、落地建設和實際應用等方面均有可供借鑑的案例。

5.1 雲南省「雲上教育」推動基礎教育各要素的流動與配置

雲南省針對區域內義務教育階段各項指標城鄉差異大、資源共建共享機制不成熟、教育信息化管理平臺待完善、教師結構性缺失持續存在等現實問題,積極推動區域教育大平臺的建設,探索教育數據分析支持的區域內教育要素流動決策。「雲上教育」平臺基於「3+2+N」的規劃理念,「3」代表以用戶空間、統一認證、應用廣場構成的「三合一」基礎保障平臺,「2」代表省級教育管理部門統一建設的教學應用體與資源「雙體系」,「N」代表區域內各學校依據自身需求建設的各類應用,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雲上教育」大平臺,實現跨應用場景的數據共享。雲南省「雲上教育」平臺的基礎架構如圖4所示。

圖4 雲南省「雲上教育」平臺的基礎架構

基於對雲南省各類教育應用場景的分析,平臺建立了統一的數據標準與規範,並基於標準匯聚了各級教育管理系統、各級學校的教育數據。平臺以網絡學習空間為統一入口,融合了各類教育教學應用,打通了數據在各類應用服務之間的流轉,能夠基於任務進行線上學校重構,擴大網絡空間中學校的規模,推動教師利用網絡實現無障礙流動,緩解師資不足的問題。截至目前,平臺服務覆蓋雲南省16個州市的129個縣區,約2.1萬所中小學學校接入使用,個人空間應用人數逾700萬,機構空間應用人數已超過2萬。

5.2 東莞市以數據為中心驅動信息化建設與應用

東莞市針對各類教育資源難以實現資源互通共享的關鍵問題,以構建區域教育新生態為目標,建立東莞教育網際網路數據中心。該中心按照「數據一致,按需共享」的原則進行規劃建設,推動了教育數據的規範管理,保證了數據在不同的系統間能夠根據需要實現快速、安全共享。

依託數據中心提升區域教育數據治理能力。其一,利用教育大數據,提供數據治理服務。面向教育管理者,打造個性化大數據實時監控大屏,利用大數據技術採集各類業務數據和用戶行為數據並進行實時展示,為教育管理者的教育決策提供實時的數據支撐。其二,建立數據分析模型,提供個性化分析報表。平臺利用大數據技術採集各類業務數據和用戶行為數據,面向不同類型的用戶建立大數據分析模型,提供個性化的數據分析報表,為教學評價、學情分析、教育管理等呈現可視化的數據分析結果。

5.3 蘭州市安寧區基於數據智能的教師精準教研

蘭州市安寧區統籌規劃建設智慧教育雲平臺,聚焦課堂教學,藉助人工智慧技術實現對課堂教學過程數據的常態化、伴隨式採集,即時甄別、記錄課堂教與學行為,匯聚課堂教學多維度數據,基於人機協同分析自動生成可視化分析報告,支持教師開展精準教研,充分發揮數據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過程產生的海量數據是促生精準評估和智慧決策的基礎。豐富的信息技術手段貫穿應用於教學全過程,包括課前學情分析、課中師生互動、課後評價反饋等,在人機協同分析的支持下,實時對過程性數據進行採集、處理、分析和表徵,幫助教研人員了解教學對象特徵,發現教學實踐問題,明確教研開展需求,繼而輔助擬定契合的優化方案。小到新一輪的教研計劃,大到區域的教研改革,平臺為智慧決策提供了翔實的證據支持,支撐了科學循證決策。

6 結束語

基於數據智能的區域教育大平臺建設已成研究與實踐的熱點。在推進區域教育信息化縱深發展的攻堅時期,讓大平臺的數據智能在宏觀決策、中觀指導、微觀實踐中發揮應有的作用還任重道遠,實現數據智能的諸多關鍵技術尚待突破。大平臺建設者應當遵循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律,準確研判平臺建設所處階段,運用迭代思維推進平臺建設,堅持3個導向(目標導向、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統籌平臺建設,聚焦3個重點(夯實基礎、應用驅動、特色鮮明)推動平臺建設,創新協同建設機制助推大平臺生態構建,科學構建平臺整體框架,協同突破核心關鍵技術,聚焦教育關鍵問題,漸進式推進平臺應用。

作者簡介

賀相春(1980-),男,博士,西北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院副教授、副院長,碩士生導師,網際網路教育數據學習分析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智能教育、教育數據分析、信息技術與教育應用等 。

郭紹青(1965-),男,西北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院教授、院長,博士生導師,網際網路教育數據學習分析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信息化發展戰略、智能教育、信息技術與教育應用等 。

聯繫我們:

Tel:010-81055448

010-81055490

010-81055534

E-mail:bdr@bjxintong.com.cn

相關焦點

  • 大數據應用技術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大數據分析方向側重大數據挖掘分析與應用實踐、商業智能與精準營銷、決策管理與市場預測等,該課程體系使學生能夠發掘商業價值,洞察商業機遇,進而幫助制定科學合理的商業決策等。尤其是在數據技術時代「網際網路+教育」的新工科背景下,如何圍繞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等重點內容,實施大數據專業課程(如數據科學導論、大數據技術原理與應用、大數據應用技術等課程)的建設發展與改革創新,切實提高大數據人才培養質量和核心競爭力,更好地服務於國家大數據發展戰略,有待數據科學教育工作者深思、探索與實踐。
  • 基於平臺化建設的垂直整合項目化(VIP)創新課程實踐教學
    在向網絡化、數位化、智能化演化的新時代背景下,隨著「大平臺+」戰略的提出,持續的推動產教融合2.0模式演化升級。步入產教融合2.0的「百校工程」, 在「大平臺+」戰略的持續推動下,各項目院校陸續開展了基於平臺化建設的垂直整合項目化(VIP)創新課程實踐教學。
  • 創意信息:大數據應用雲平臺及新一代智能網絡通訊的研發和應用實踐...
    創意信息:大數據應用雲平臺及新一代智能網絡通訊的研發和應用實踐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時間:2020年04月29日 17:42:03&nbsp中財網 原標題:創意信息:大數據應用雲平臺及新一代智能網絡通訊的研發和應用實踐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區域教研中教育數據應用協同創新共同體模式探索
    通過實踐發現,教育數據應用協同創新共同體充分發揮了參與主體多元化的優勢,為區域教研活動構建了信息技術支持下促進互動、協同、共享的虛實結合教研環境,形成了支持區域教研團隊開展教育數據應用研修的有效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區域教研團隊的創新評價水平與交互水平,實現了教育數據應用過程中深層次的協同創新。
  • 區域教育信息化方案特點及應用分析
    圖1:區域教育信息化示意圖 華為區域教育信息化解決方案由以下四個子解決方案構成: 區域教育服務平臺區域教育數據中心教育城域網數字校園網絡區域教育服務平臺解決方案 場景分析: 圖2:區域教育服務平臺架構 解決方案亮點: 基於雲架構的服務平臺,彈性分配,資源利用率到75%以上;自動均衡各伺服器及業務系統負載,確保業務系統最佳響應;基於WEB的全景維護工具,高效管理維護;
  • 百度大數據的應用與實踐
    產生於網際網路的大數據應用,現階段正在向其他行業領域滲透,成為行業創新和轉型的重要驅動力。根據百度多年來在大數據領域的創新與實踐,闡述了大數據驅動搜尋引擎的發展,介紹了百度大數據引擎和行業應用實踐。重點分析了大數據發展的關鍵因素,並提出了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是未來信息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
  • 大數據平臺對智慧城市建設的應用
    隨著經濟的快速膨脹,城市發展變化巨大,現代智慧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所依靠的是信息技術,通過數據平臺進行建模,促進智慧城市的發展和前進,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大數據發展智慧城市出現了明顯的問題,數據質量低下,影響了智慧城市建設的進程,基於區塊鏈的大數據平臺在智慧城市建設應用的不斷發展,解決了當先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一些問題。
  • 大數據驅動個性化教育研討會召開 學大教育分享「雙螺旋」實踐
    教育大數據專業委員會作為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的分支機構,將與國內教育改革的先進區域和優秀中學攜手共建「基於數據支撐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實驗區」項目,深度探索大數據、人工智慧與人才培養深度融合的教育模式。學大教育作為此次活動的承辦方,其在教育大數據驅動個性化教學方面多年的探索與實踐,獲得了社會各界與專業研究機構的認可。
  • 基於雲計算技術實現教育三通兩平臺的應用解決方案
    二、方案簡介 三通兩平臺解決方案是通過建設統一標準的公共服務平臺,將貫穿在教育日常工作中的學生、教師、資產和管理等基礎數據,按規範格式統一保存在數據中心,在技術支撐服務平臺基礎上,統一建設各類教育信息化應用,實現標準化、規範化的統一數據管理,便於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進行數據管理和統計分析。
  • A.I.D.E丨共探區域教育信息化發展:區域治理與學校治理論壇圓滿...
    近年來,科大訊飛在全國部分區域開展了大規模的智慧教育系統和應用實踐,得到了業內的廣泛關注,在大數據區域教育治理方面進行了良好、開放的合作,逐步形成了支持規模化應用的良好環境、氛圍和機制。科大訊飛副總裁周佳峰在主題為《 因材施教,助力區域教育創新發展 》的演講報告中提到 ,提高區域教學效率,要探索新型教學模式以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實踐的深度融合;提高區域學習質量,要藉助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以推動個性化、探索式學習;提升區域教育治理,要形成教育大數據構建的良性管理機制,促進區域教育治理全面升級
  • 基於SSL VPN單點登錄在區域衛生信息平臺中的應用
    摘要:單點登錄是近年來在開發大平臺信息系統中出現的一門新興技術,文章結合作者在開發嶽陽樓區基於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實踐,提出了單點登錄技術與SSL VPN技術相結合的基於SSL VPN單點登錄技術,為整合多種醫療業務應用系統提供了一個統一身份認證、
  • A.I.D.E | 共探區域教育信息化發展:區域治理與學校治理論壇圓滿舉行
    近年來,科大訊飛在全國部分區域開展了大規模的智慧教育系統和應用實踐,得到了業內的廣泛關注,在大數據區域教育治理方面進行了良好、開放的合作,逐步形成了支持規模化應用的良好環境、氛圍和機制。科大訊飛副總裁周佳峰在主題為《因材施教,助力區域教育創新發展》的演講報告中提到,提高區域教學效率,要探索新型教學模式以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實踐的深度融合;提高區域學習質量,要藉助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以推動個性化、探索式學習;提升區域教育治理,要形成教育大數據構建的良性管理機制,促進區域教育治理全面升級。
  • 如何快速搭建教育信息大數據分析平臺
    教育信息大數據通過全面採集教育基礎性數據、過程性數據及業務數據,並對數據進行智能化處理,構建決策模型,為教育行政部門提供運行狀態監控、教學質量監測、教師績效評價、教育政策制定等大數據應用支持,指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實現教育智能化決策、可視化管控、安全預警
  • 上海電信積極推動智慧學習平臺建設與應用
    王萬隆攝影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鄒璟萩、記者繆曉琴上海報導 在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教育行業主題論壇」上,中國電信上海公司作為論壇的合作夥伴,積極響應「共創智慧教育新家園」的倡議,提出了許多推進上海大規模智慧學習平臺建設與應用的實用型建議,得到了論壇與會企業的讚賞與支持。以信息技術引領教育模式變革,共創智慧教育新家園,成為了本次主題論壇的討論焦點。
  • 大數據應用論壇(上):現場直擊百度、騰訊、eBay等大數據應用實踐
    陳一昕:電信運營商大數據應用實踐沈志勇:從數據到智能——百度大數據智能分析應用實踐百度研究院大數據實驗室數據科學家 沈志勇百度研究院大數據實驗室數據科學家沈志勇的演講主題為「從數據到智能——百度大數據智能分析應用實踐」,他的演講從三個方面展開:大數據時代與百度大數據引擎、百度大數據智能分析
  • BDTC 2019——中科天璣榮獲2019年度TOP10大數據應用最佳實踐案例
    2019 年12月5-7日,由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CCF大數據專家委員會承辦,CSDN、中科天璣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 2019 中國大數據技術大會,在北京長城飯店隆重舉行,大會發布了2019年度TOP10大數據應用最佳實踐案例,中科天璣「大數據助力網際網路金融風險監測預警」案例,入選中國大數據技術大會
  • 來2020世界智能汽車大會,看數據平臺與應用實踐的思維升級
    12月4日,2020世界智能汽車大會-升級思維,數據平臺與應用實踐論壇在廣州舉行。區別於傳統汽車產業,智能汽車是一個跨平臺多領域共同融合的產物,正是因為這種發展特性,發展思維,發展思路帶來了巨大的改變。
  • 中國建設銀行陳文極:基於RPA平臺的企業級RPA應用實踐
    中國建設銀行建信金融科技公司流程機器人團隊負責人-陳文極陳文極以《基於RPA平臺的企業級RPA應用實踐》為主題,結合自身的工作經歷,分享了RPA在應用中的一些實踐過程和經驗想法。很榮幸和與會嘉賓一起來交流RPA技術和應用。我想從應用的角度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所理解的企業級RPA應用。
  • 卓智:大數據在教育行業應用與創新
    卓智以網際網路與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為核心、紮根智慧教育,以智慧校園網絡投資建設、運營服務及智慧教育生態解決方案為抓手,聯合相關領域優質資源,布局智慧教育產業,構建大生態。  卓智已在全國近30個省、市、直轄市設立分支機構,形成覆蓋全國的運營服務體系,全國布局四個研發中心、六個職能中心、六個區域市場中心,面向教育投資建設大規模網絡應用環境及智慧教育生態。未來5年,卓智將覆蓋中國60%以上的高校網絡服務,持續領跑智慧教育生態建設,結合數據資源布局、物聯網平臺覆蓋,發掘更廣泛的數據價值,成為中國智慧教育產業生態的領創者。
  • 警務實戰平臺大數據可視化應用
    適應新的治安形勢,創新社會管理模式,提高動態環境下的治安防控能力,積極解決「基層基礎設施薄弱,基層收繳負擔重,警務應用手段少,底層數據資源整合不充分,研判應用工具智能化程度低,資源應用服務缺乏」,將現有技術轉化為最大價值,努力建設現代化警務,提高警務服務水平是智能警務的核心目標公安工作的科技含量和現代化水平。可視化在智能警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