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歷代君王選拔人才都崇尚科舉制。
當今社會也是如此,高考就是我國一項比較完善的人才選拔制度。每年都有數以百萬計的莘莘學子參加到高考的大軍中。
他們挑燈夜戰,埋頭苦讀。為的就是在高考這場「大戰」中取得更優異的成績,進入自己理想的大學。
而這僅僅是大家看得見的成果,其實教育對人的影響遠遠不止是考上大學這麼簡單!
高考的恢復,帶來學習浪潮
1977年,中國恢復了高考制度,數以萬計的人都撿起了丟棄多年的書本,參與到備戰高考的行列當中去。
這些人當中有工人、有農民、有知青也有軍人。在恢復高考的第一年,全國共計570萬的考生參加考試。
但由於當時大學數量有限最終才有30萬人被錄取,但這並不影響民眾對高考的熱情。高考不僅帶來了學習的浪潮,更是對國家未來發展有了充足的人才儲備。
一紙試卷,帶來百萬財富
黃奕陳是一位來自福建省的考生。
2018年高考結束後,黃奕陳的高考總分達到了驚人的687分!其中語數外分數分別為134分、148分、150分。
這一分數更是刷新了福建地區的高考歷史最高分!
福建省本就是全國數一數二的富饒之地,遇到這麼一位為數不多的高考狀元,出手也是相當的闊綽。
黃奕陳的母校養成中學率先獎勵30萬!當地政府部門緊隨其後,獎勵又是30萬人民幣。當地企業恆安集團、安海商會也都出資30萬作為獎勵。
在填寫志願的時候,北京大學更是以巨額獎學金為籌碼,勢必要將這個難得的高考狀元收入麾下!
整體算下來這筆錢共計一百多萬了!看到這你還相信別人對你說的「讀書沒用」這句話麼?
九年義務教育背後的良苦用心
記得之前有過一段關於貧困山區的採訪,記者採訪的對象是一個放羊的小夥子。記者對著小夥子問道
「你每天辛辛苦苦地放羊是為了什麼呢?」
「為了掙錢啊,掙了錢娶媳婦兒啊」
「娶了媳婦之後呢?」
「娶媳婦當然是生娃娃啊」
「等你有了孩子,你將來讓他做什麼呢」
「替我放羊啊!」
這段看似很無釐頭的對話恰巧能夠直觀地反映出,教育對一代人的影響有多大。
從未有人告訴過年輕的放牛郎,除了放羊之外還能幹什麼,也從未有人為他講述過外面的世界有多麼精彩。
落後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拮据,更是精神上的貧窮。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國家要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為什麼要把中小學教育設置成強制性規定。
所有的這一切為的就是能開闊人們的見識,增長每一位公民對國家以及世界的認知。只有豐富了人民的知識素養,一個民族才算是能真正的強大!
教育成效顯著
我國從建國初期就開始重視教育,在1950年發動了長達50年之久掃盲運動,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的文盲率高達80%!
截止2000年下降到6.72%!在恢復高考之後的二十多年裡,中國約有1060多萬名學子順利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
教育道路依舊任重道遠
隨著時代發展,民眾的貧富差距也被拉開,一所所貴族學校、雙語學校的成立昭示著有錢人家的小孩會享受到更優秀的教育資源。
因為有錢,孩子的受教育起點就更高,將來成功的機率也就更大。
反觀窮人家的孩子,因為經濟條件的不允許,提早輟學幫助家裡掙錢的孩子也大有人在。為了解決這部分的問題,國家也在不斷地努力著。
小結
「知識改變命運」,我想李嘉誠能夠總結出這句話也是因為他深知,知識對一個人以及對一個國家的深遠影響。
就像高考狀元黃奕陳,她通過自己的努力不僅為自己爭得了就讀名牌大學的機會,更是給家裡帶來了一筆不小的財富。
雖然她知識千萬學子當中最特殊的一個,但依然有許多人像她一樣,在人生的跑道上奮力拼搏,為自己未來精彩的人生而不斷努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