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6個小區的業委會「合併同類項」?這也太難了吧!
年逾七旬的陸煜君,退休前也是大型國企管理崗位的一把好手,可回到所居住的社區,面對這個問題,經過風浪的老陸也一下子犯了難。
西凌新村是居民口中「上海大型居住社區中最複雜的存在」。該社區建於上世紀90年代,住宅建築面積總計約23.7萬平方米,居民總戶數約3753戶,最「要命」的是,彼時小區劃分了7個物業管理區域,分別組建了各自的業主大會,並選舉產生了多個業委會。一個大社區就此被「掰開了、揉碎了」,各業委會和物業管理邊界不清,責任不明,引致矛盾問題頻發。
去年以來,西凌新村所在的黃浦區半淞園路街道,以黨建為引領,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開展,積極回應民意,聚焦業委會規範化、法治化建設,啟動了「聯小建大」工程。「合併」分散區域,也「合併」誕生了統一的業委會,翻開了西凌社區治理的新篇章。
當下,結合即將實施的《民法典》,半淞園路街道「鉚」住業委會這個社區基層治理的難點,推進法治化建設——探索以「法治評估」方式加強對業委會的指導監督,聘請律師等專業第三方定期對業委會進行「全面體檢」,出具法治建議書;開展星級評選,設立引導資金,星級業委會將得到申報項目的資金扶持;探索推行業委會「秘書制度」,為業委會減負增能,助力民主協商議事……在黨建引領下「自治+法治」雙輪驅動,探索超大城市基層治理新路。
這兩天,作為西凌新村新一屆業委會主任,老陸高興地透露:「我已經向街道『預訂』了有法律從業背景的『業委會法律秘書』,為大家講明白物權這件事。」
物業費上漲,不但沒有「鬧翻天」,收繳率也漲了
住宅小區是城市治理的最小單元,也是社區治理的第一落腳點。作為社區自治管理的重要組織力量,業委會在社區建設、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而實踐中,街道、居委會對於業主大會、業委會組建和日常運作的監督指導,常因缺少抓手而處於被動。特別對於業主、業委會、物業公司之間的矛盾糾葛,也無法採取有力有效的幹預舉措,影響了住宅小區的管理水平。
作為擁有近10萬常住人口、97個住宅小區的大型居住社區,半淞園路街道對於「理順」業委會這個關鍵節點,進行了一系列探索:2013年在耀江居民區率先試點成立業委會主任聯誼會,2017年在街道層面成立業委會聯合會。搭建平臺,定期組織業委會主任進行學習交流,邀請法律專家開展培訓,邀請區相關部門答疑解惑。同時,加強業委會的專業支撐。街道於2016年培育了專業社會組織「半淞園治理家園服務站」,協助做好各個業委會的組建換屆、矛盾處置、物業成本測算等專業事務。由此,一個個小區內的棘手問題,可以放到更大更專業的平臺上,讓更多專業力量出謀劃策,共商解決辦法。
比如,海州麗園小區業委會用足用好這個太平臺,通過規則先行、協商民主、流程再造,認真傾聽業主訴求,明確物業管理待改進的節點,成功推動了小區物業服務價格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質價相符」的合理調整,物業費由每月每平方米1.7元調整至2.2元。業主們不僅沒有「鬧翻天」,而且對改進後的物業服務表示滿意,物業費收繳率明顯上升,超過了95%。
業委會法治「體檢報告」決定能否申請到改造資金
隨著《民法典》的頒布和即將正式施行,半淞園路街道緊扣 「依法、依規、依約」推動業委會法治化建設。
早在2017年,在法律顧問幫助下,耀江居民區針對社區治理的多發問題,制定了住戶守則,對寵物飼養、房屋出租、車輛行駛與停放等8個方面的問題進行約定,形成符合小區實際的自治規約,更成為居民廣泛認可的「小區憲法」。在此基礎上,今年,街道堅持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圍繞難題,強調適用法律的有效性、措施落地的操作性等,推出了《半淞園住戶守則》在全社區推廣。
同時,半淞園路街道黨工委開始探索以「法治評估」的方式對業委會進行指導監督,制定了包括六大規範、36條標準的「業委會法治評估體系」,既涵蓋法律法規、規範性文件對業委會履職的要求,又結合實際運作中的易發問題,明確指標,邀請律師、業委會聯合會理事等對業委會開展「全面體檢」。
「體檢報告」將作為評選星級業委會的主要考量。評上「五星」級的業委會,有的成功申請到了街道引導資金的「安家類」項目,用於車牌識別系統改造、視頻安防系統升級等小區改造;有的率先進行社區微更新改造;還有的業委會已將公共收益轉入專項維修資金帳戶等。一些日常制度不完善的業委會也主動向五星級業委會學習。「法律體檢與評估」產生了正向激勵和引導作用。
「業委會秘書」陸續到崗,法治評估成為社區治理「度量衡」
好不容易成功「合併同類項」的西凌新村,這兩天正實施美麗家園微更新工程,幾個工程隊同時施工,需要業委會參與協調溝通。業委會主任老陸最盼望的就是 「業委會法律秘書」快快到崗,指導業委會在法律指引下有序組織參與共建共治共享。
業委會法律秘書,這是半淞園路街道今年的首創。目前經過系統培訓,首批20位具有專業法律知識背景的學員已順利結業,將深入各社區參與業委會法治評估等工作。
今年,半淞園路街道將繼續深耕業委會法治化建設,在現有業委會法治評估的基礎上,將每年一次的法治評估範圍,由業委會擴展到居委會、物業公司等,科學地對多元社區治理主體實施「全方位體檢」,讓法治評估成為社區治理建設的「度量衡」和「指揮棒」。
依託「社區治理法治綜合評估」體系建設,半淞園路街道探索試點實施「業委會秘書制度」,提升法治意識,通過加強專業化培訓,選拔培養專業優秀人才,為業委會減負增能,助力民主協商議事,更以法治思維助力持續提升業委會規範化水平,助力「三駕馬車」良性運轉。
比如,經過前一輪法治評估,部分業委會或因材料不齊全或流程不完整而沒有得到好成績。今年,「業委會秘書」剛開始試點,轄區內的越紀公寓小區、精文苑小區業委會立刻行動起來,主動推選出兩名熱心公益的小區業主參與相關培訓,為小區建設培養儲備人才。
【來源:文匯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