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半淞園路街道「自治+法治」激發基層治理新活力

2020-12-17 身邊24小時

將6個小區的業委會「合併同類項」?這也太難了吧!

年逾七旬的陸煜君,退休前也是大型國企管理崗位的一把好手,可回到所居住的社區,面對這個問題,經過風浪的老陸也一下子犯了難。

西凌新村是居民口中「上海大型居住社區中最複雜的存在」。該社區建於上世紀90年代,住宅建築面積總計約23.7萬平方米,居民總戶數約3753戶,最「要命」的是,彼時小區劃分了7個物業管理區域,分別組建了各自的業主大會,並選舉產生了多個業委會。一個大社區就此被「掰開了、揉碎了」,各業委會和物業管理邊界不清,責任不明,引致矛盾問題頻發。

去年以來,西凌新村所在的黃浦區半淞園路街道,以黨建為引領,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開展,積極回應民意,聚焦業委會規範化、法治化建設,啟動了「聯小建大」工程。「合併」分散區域,也「合併」誕生了統一的業委會,翻開了西凌社區治理的新篇章。

當下,結合即將實施的《民法典》,半淞園路街道「鉚」住業委會這個社區基層治理的難點,推進法治化建設——探索以「法治評估」方式加強對業委會的指導監督,聘請律師等專業第三方定期對業委會進行「全面體檢」,出具法治建議書;開展星級評選,設立引導資金,星級業委會將得到申報項目的資金扶持;探索推行業委會「秘書制度」,為業委會減負增能,助力民主協商議事……在黨建引領下「自治+法治」雙輪驅動,探索超大城市基層治理新路。

這兩天,作為西凌新村新一屆業委會主任,老陸高興地透露:「我已經向街道『預訂』了有法律從業背景的『業委會法律秘書』,為大家講明白物權這件事。」

物業費上漲,不但沒有「鬧翻天」,收繳率也漲了

住宅小區是城市治理的最小單元,也是社區治理的第一落腳點。作為社區自治管理的重要組織力量,業委會在社區建設、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而實踐中,街道、居委會對於業主大會、業委會組建和日常運作的監督指導,常因缺少抓手而處於被動。特別對於業主、業委會、物業公司之間的矛盾糾葛,也無法採取有力有效的幹預舉措,影響了住宅小區的管理水平。

作為擁有近10萬常住人口、97個住宅小區的大型居住社區,半淞園路街道對於「理順」業委會這個關鍵節點,進行了一系列探索:2013年在耀江居民區率先試點成立業委會主任聯誼會,2017年在街道層面成立業委會聯合會。搭建平臺,定期組織業委會主任進行學習交流,邀請法律專家開展培訓,邀請區相關部門答疑解惑。同時,加強業委會的專業支撐。街道於2016年培育了專業社會組織「半淞園治理家園服務站」,協助做好各個業委會的組建換屆、矛盾處置、物業成本測算等專業事務。由此,一個個小區內的棘手問題,可以放到更大更專業的平臺上,讓更多專業力量出謀劃策,共商解決辦法。

比如,海州麗園小區業委會用足用好這個太平臺,通過規則先行、協商民主、流程再造,認真傾聽業主訴求,明確物業管理待改進的節點,成功推動了小區物業服務價格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質價相符」的合理調整,物業費由每月每平方米1.7元調整至2.2元。業主們不僅沒有「鬧翻天」,而且對改進後的物業服務表示滿意,物業費收繳率明顯上升,超過了95%。

業委會法治「體檢報告」決定能否申請到改造資金

隨著《民法典》的頒布和即將正式施行,半淞園路街道緊扣 「依法、依規、依約」推動業委會法治化建設。

早在2017年,在法律顧問幫助下,耀江居民區針對社區治理的多發問題,制定了住戶守則,對寵物飼養、房屋出租、車輛行駛與停放等8個方面的問題進行約定,形成符合小區實際的自治規約,更成為居民廣泛認可的「小區憲法」。在此基礎上,今年,街道堅持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圍繞難題,強調適用法律的有效性、措施落地的操作性等,推出了《半淞園住戶守則》在全社區推廣。

同時,半淞園路街道黨工委開始探索以「法治評估」的方式對業委會進行指導監督,制定了包括六大規範、36條標準的「業委會法治評估體系」,既涵蓋法律法規、規範性文件對業委會履職的要求,又結合實際運作中的易發問題,明確指標,邀請律師、業委會聯合會理事等對業委會開展「全面體檢」。

「體檢報告」將作為評選星級業委會的主要考量。評上「五星」級的業委會,有的成功申請到了街道引導資金的「安家類」項目,用於車牌識別系統改造、視頻安防系統升級等小區改造;有的率先進行社區微更新改造;還有的業委會已將公共收益轉入專項維修資金帳戶等。一些日常制度不完善的業委會也主動向五星級業委會學習。「法律體檢與評估」產生了正向激勵和引導作用。

「業委會秘書」陸續到崗,法治評估成為社區治理「度量衡」

好不容易成功「合併同類項」的西凌新村,這兩天正實施美麗家園微更新工程,幾個工程隊同時施工,需要業委會參與協調溝通。業委會主任老陸最盼望的就是 「業委會法律秘書」快快到崗,指導業委會在法律指引下有序組織參與共建共治共享。

業委會法律秘書,這是半淞園路街道今年的首創。目前經過系統培訓,首批20位具有專業法律知識背景的學員已順利結業,將深入各社區參與業委會法治評估等工作。

今年,半淞園路街道將繼續深耕業委會法治化建設,在現有業委會法治評估的基礎上,將每年一次的法治評估範圍,由業委會擴展到居委會、物業公司等,科學地對多元社區治理主體實施「全方位體檢」,讓法治評估成為社區治理建設的「度量衡」和「指揮棒」。

依託「社區治理法治綜合評估」體系建設,半淞園路街道探索試點實施「業委會秘書制度」,提升法治意識,通過加強專業化培訓,選拔培養專業優秀人才,為業委會減負增能,助力民主協商議事,更以法治思維助力持續提升業委會規範化水平,助力「三駕馬車」良性運轉。

比如,經過前一輪法治評估,部分業委會或因材料不齊全或流程不完整而沒有得到好成績。今年,「業委會秘書」剛開始試點,轄區內的越紀公寓小區、精文苑小區業委會立刻行動起來,主動推選出兩名熱心公益的小區業主參與相關培訓,為小區建設培養儲備人才。

【來源:文匯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基層法治建設】業委會來了小秘書!半淞園路街道探索業委會秘書...
    實習秘書本月上崗這個月,半淞園路街道居民王宇洲以業委會秘書身份來到耀江居民區霧曉大樓業委會實習,開始協助業委會整理各種規章制度,比如印章使用制度、停車管理制度、資料管理制度、業主自治公約等,做好業委會文檔的規範化管理工作。臨近年底,半淞園路街道即將開展社區治理法治綜合評估。
  • 半淞園路街道:「黨建引領」和「參與協商」是破解基層社區治理難點...
    12日,半淞園路街道舉辦了第四屆「治家」講壇。黃浦區副區長左軼梅在出席講壇時指出,基層社區治理就是「治家」,「管好小家」才能提升「社區大家」。半淞園路街道在社區治理過程中堅持全程黨建引領,引導社區多元主體參與協商,為全區乃至全市的社區治理提供了樣板經驗。
  • 半淞園路街道:讓居民「安居」更「宜居」
    住宅小區是城市管理的「毛細血管」,業委會的建設和管理,一直是城市社區治理的痛點和難點。地處上海市中心的半淞園路街道面積2.87平方公裡,常住人口9.3萬,是典型的大型居住型社區。
  • 自治+法治,上海半淞園街道用「新方式」打開舊小區
    自治+法治,上海半淞園街道用「新方式」打開舊小區 建設文化角,打造社區綠地公園,配備智能設備。
  • 上海半淞園路街道:讓居民「安居」更「宜居」
    新華社上海11月16日電 題:上海半淞園路街道:讓居民「安居」更「宜居」新華社記者吳霞住宅小區是城市管理的「毛細血管」,業委會的建設和管理,一直是城市社區治理的痛點和難點。地處上海市中心的半淞園路街道面積2.87平方公裡,常住人口9.3萬,是典型的大型居住型社區。2017年起,半淞園路街道獨闢蹊徑,將業委會規範化建設作為社區治理的著力點,堅持在黨建引領下實現「自治+法治」雙輪驅動,探索出一條大城市基層治理新路子。
  • 人民社區為人民,從半淞園看「社區治理共同體」
    半淞園路街道也一直在民主協商的道路上不斷探索,比如依託零距離家園理事會制度、業委會「三大規約」等推進落實基層民主協商議事體系的構建,並依託「淞園夢想」等自治項目建設,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解決問題為切入點,完善自下而上的議題形成機制,開展組織化民主協商議事,持續激發自治共治活力。
  • 自治+法治「雙輪驅動」 ,黃浦區半淞園路街道法治建設委員會乘風破浪
    半淞園路街道「業委會法治評估」項目曾榮獲第五屆「中國法治政府獎」,在探索基層法治建設領域不斷乘風破浪。在基層社區治理中,通常把居委會、業委會和物業合稱為「三駕馬車」,「三駕馬車」運轉得好,小區治理就井然有序。半淞園路街道作為典型的大型居住型社區,多年來聚焦社區自治+法治「雙輪驅動」,以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創新社區治理模式,努力描繪「百年半淞園,宜居新家園」的淞園夢想。
  • 自治+法治「雙輪驅動」,黃浦區半淞園路街道法治建設委員會乘風破浪
    半淞園路街道「業委會法治評估」項目曾榮獲第五屆「中國法治政府獎」,在探索基層法治建設領域不斷乘風破浪。在基層社區治理中,通常把居委會、業委會和物業合稱為「三駕馬車」,「三駕馬車」運轉得好,小區治理就井然有序。
  • 半淞園路街道:攜手共治,從「安居」到「宜居」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來,半淞園路街道以業委會的規範化建設作為社區治理的著力點,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做深做實黨建引領「三駕馬車」的物業治理,探索出了一條「堅持黨建引領、業主有序參與、依法依規依約」的新模式。
  • 半淞園路街道多維度開展「四史」學習教育
    6月29日下午,半淞園路街道舉辦了「半淞家園四史故事匯——半淞園路街道慶祝建黨99周年主題活動」暨四史學習教育研習點首發儀式。鑑古知今,串珠成鏈以研習點助力四史教育 半淞園路街道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結合「黃浦首發首創」學習教育品牌打造,依託轄區內紅色遺蹟、革命舊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將轄區三山會館、南浦大橋、公益新天地、半淞園濱江、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世博城市最佳實踐區列入「四史」學習教育研習點,串珠成鏈,形成「四史」學習紅線。
  • |小區治理的「老大難」問題,上海半淞園路街道給出了「溫暖答案」
    安裝在老人家裡的煤氣報警裝置   這些,並不是科幻電影裡才有的場景,而是半淞園路街道瞿溪新村居民區為了保障獨居老人的安全,專門在他們家裡安裝的「安防五件套」。在「安防五件套」的基礎上,半淞園路街道還將探索更多有效的智能產品應用於社區老人,不斷積累各項數據,為區級智慧養老平臺提供社區延伸服務。
  • 黃浦區半淞園路街道:探索治理新模式 共築美麗新家園
    半淞園路街道獨闢蹊徑,以加強業委會規範化建設為切入口,在美麗家園建設、業委會秘書實踐、智慧小區打造以及治理共同體等社區治理體系建設進程中大膽創新,探索出了一條「堅持黨建引領、業主有序參與、依法依規依約」的新模式。 黨建引領「聯小建大」,社區治理有了新氣象 位於西藏南路上的西凌新村小區,是上世紀90年代初上海較大的危房改造項目。
  • 解碼「黃浦群像」 探尋城市治理「活力之源」
    在黃浦,如何走出一條舊區改造、風貌保護和城市更新有機結合、統籌推進的新路?面對這一難題,黃浦區委書記杲雲多次強調,「要讓群眾從每一件小事,每一處細節上感受黨和政府的關心,感受生活在黃浦的幸福。」他所期待的也正是黃浦社區發展治理的「初心」,用幸福感和收穫感填滿這座老城廂,讓市民共享幸福。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小區治理的「老大難」問題,上海半淞園路...
    安裝在老人家裡的煤氣報警裝置這些,並不是科幻電影裡才有的場景,而是半淞園路街道瞿溪新村居民區為了保障獨居老人的安全,專門在他們家裡安裝的「安防五件套」。在「安防五件套」的基礎上,半淞園路街道還將探索更多有效的智能產品應用於社區老人,不斷積累各項數據,為區級智慧養老平臺提供社區延伸服務。
  • 黃浦區半淞園路街道以「社區治理共同體」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
    12日舉行第四屆「治家」講壇,以「新時期『社區治理共同體』的半淞園實踐探索」為主題,總結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點點滴滴。  百姓日常生活的社區是中國防控新冠疫情的第一線。由黃浦區半淞園路街道黨工委和辦事處、人民網上海頻道聯合主辦的第四屆「治家」講壇披露,疫情發生後,半淞園路街道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引領作用,帶領小區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三駕馬車」,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下設5個分組,依靠強大的技術支撐和廣大的志願者團隊,展開廣泛的群防群治、聯防聯控。
  • 半淞園路街道科普集市來了
    半淞園路街道科普集市來了 2020-09-21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黃浦區半淞園路街道:黨建交流話翼聯 共建共贏共發展
    (上海基層黨建網)為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的主體作用,激發黨員的活力,搭建黨建共建平臺,形成「共建組織、共抓隊伍、共享資源、共謀發展」的黨建工作新格局,近日,黃浦區半淞園路街道黨工委與中國電信上海中區局開展四史聯組學習暨「黨建翼聯」合作備忘錄籤約儀式活動。
  • 【基層法治建設】全力推進靜安基層法治建設,寶山路街道升級打造...
    各街道(鎮)紛紛積極響應,把貫徹落實基層法治建設文件精神與本街道(鎮)法治實踐緊密結合,大膽探索具有本街道(鎮)區域特色的基層法治建設新路徑,全力推進靜安區基層法治建設。如天目西路街道組建 「混血」業委會,將商業與住宅樓宇的混合管理納入法治軌道;彭浦鎮在區域內動遷房小區的環境改造上,積極發揮居民自治、協商的作用,推進居民自我管理、自我監督。
  • 半淞園路街道:打造「智慧大腦」, 探索破解社區治理難題
    為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來,街道通過搭建「智慧安防」「智慧治理」「智慧養老」和「智慧商業」四大維度的10多個應用場景,基本形成了對社區動態的全天候、全時段的「感知」覆蓋,探索破解社區治理難題之道,獲得上海市首批智慧社區(村莊)建設示範點稱號。
  • 西站街道「智慧黨建」激發基層治理新活力
    智慧黨建打開居民幸福生活「密碼」「我們小區有機器人停車管理員、每月水電物業費在網上繳納、辦事需要啥材料在公眾號一查就明明白白的,你看這兩天小區入口又新安裝了人臉識別門禁系統,聽說馬上就要實行了……」說起智慧小區給自己生活帶來的便捷,七裡河區西站街道建西東路社區海德堡小區70歲的林淑品掰著指頭給記者一一列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