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中環花苑小區停用豐巢快遞櫃」的新聞讓市民突然意識到一個給力的業委會應該是什麼樣子的。但在實際生活中,作為社區治理「「三駕馬車」之一的業委會,存在感往往並不高。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和業委會的構成不無關係:成員多是業主中的志願者,利用業餘時間為小區服務。
這也帶來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業委會的專業度並不高,以至於一些從事業委會工作的市民自嘲「用愛發電」。召開一次業主大會,成百上千張的選票製作就耗時不菲;一屆業委會任期短則三年長則五年,經手文書、文件各種各樣……凡此種種,有沒有辦法可以改變這種局面?
黃浦區半淞園路街道率先在全市邁出大膽探索的第一步——以政府身份搭建平臺,向社會公開招募人員,培養成專業性的業委會秘書人選,同時鼓勵有條件的業委會聘請秘書,在探索推出業委會秘書制度的過程中進行了新的嘗試。
最近,首批報名的20名業委會秘書通過了街道組織的培訓考核,來到街道轄區內的19個小區業委會實習。這些經過培訓的業委會秘書,究竟有何不同?
實習秘書本月上崗
這個月,半淞園路街道居民王宇洲以業委會秘書身份來到耀江居民區霧曉大樓業委會實習,開始協助業委會整理各種規章制度,比如印章使用制度、停車管理制度、資料管理制度、業主自治公約等,做好業委會文檔的規範化管理工作。
臨近年底,半淞園路街道即將開展社區治理法治綜合評估。為霧曉大樓業委會準備參與評估的相關材料,也是王宇洲要做的事。因為參加過街道舉辦的業委會秘書培訓課程,掌握了工作的基本要領,王宇洲做起工作來駕輕就熟。
在霧曉大樓業委會主任計妹芳看來,王宇洲上崗後,實實在在地分擔了不少業委會的事務性工作。計妹芳年過六旬,高中文化程度,處理具體問題、聯絡居民居委都很在行,系統地編寫材料、整理文檔卻是她的「短板」。每每要將業委會的會議紀要、事件記錄理出重點、寫出條理,計妹芳都感到有些吃力,何況許多文檔還需要在電腦上錄入、保存,她無法像年輕人那樣快捷熟練地操作電腦。然而,根據業委會的工作要求,這些活兒都是必須要做的。
由於業委會其他成員也都無暇於瑣碎的日常事務,過去,這些任務都交給了計妹芳一個人,她常常感覺忙不過來。現在,有了「70後」王宇洲做助手,計妹芳得以騰出時間和精力,為業主們解決更多實際問題。
霧曉大樓業委會秘書王宇洲(左)和業委會主任計妹芳交流
和王宇洲同為「70後」的顧烈峰也是一名業委會秘書,正在南車站路192弄小區業委會實習。對於南車站路192弄這樣的老公房小區,業委會的規範化建設正需要像顧烈峰這樣正值盛年的秘書再推進一步。上崗之前,顧烈峰還認真執行了業委會秘書都要做的摸底工作,把小區規模、居民戶數、居委和物業情況、業委會人員構成、當前主要工作任務都摸了個遍。
正在富南大廈業委會秘書崗位實習的黃瑩原本就是自家小區的業委會成員,對業委會秘書工作有著更深入的思考,正在關注小區車位臨時停車的收益問題,並琢磨著提出相關建議。她認為,業委會秘書作為第三方,應在取得業委會成員信任的基礎上提供專業輔助。這種輔助並不局限於文書工作,也可以是對具體事件的指導。
街道搭建平臺組織培訓,公開招募學員
業委會是通過社區自治實現業主權力的組織保障,是社區綜合治理的生力軍和重要力量。然而,業委會成員來自各行各業,對業委會工作的程序要求、專業知識未必十分熟悉。年紀較大的業委會成員因為不熟悉電腦操作等原因,在處理文書方面也存在困難。
能不能培養一批既有專業知識儲備、又有一定溝通協調能力的業委會秘書,到業委會工作呢?這成了近期半淞園路街道持續推動業委會規範化建設的一個新的思考點。事實上,在相關的社區走訪中,這也成為了不少業委會成員的普遍反映。「業委會其實很需要這樣一位秘書。」在和多個小區業委會溝通後,耀江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林龍全這樣告訴記者。
於是,黃浦區半淞園路街道探索推出了業委會秘書制度,由政府搭建平臺,培養具有專業性的業委會秘書人選,同時鼓勵有條件的業委會聘請。為了做好招募和培訓工作,街道還委託專業律師團隊和社會組織參與課程策劃、教學管理。
今年7月,一則「業委會秘書培訓學員招募」的啟事在半淞園路街道官微上發布。根據招募要求,學員最好在半淞園路街道工作或生活過,大專以上學歷,年齡應在23至60歲之間,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和一定的文字表達與寫作能力,熟練操作計算機與相應辦公軟體,能獨立完成各類電子辦公文檔的製作,願意為小區居民服務。熟悉物業服務、業委會等相關流程,有社區服務經驗的人員會被優先考慮。
朱百鳴是本期業委會秘書培訓的教務主任。他告訴記者,業委會秘書主要負責協助業委會處理日常事務,對外需要和物業公司、居委會以及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溝通,因此對文字表達能力、溝通能力、電腦操作能力都有要求。學習專業知識需要一定的學習能力,所以學員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程度。街道希望藉此機會,吸引更多年輕人前來輔助業委會工作,幫助老齡化程度較高或無暇於瑣碎日常事務的業委會補充新鮮血液。
首批學員在培訓中獲得專家指點
「竟然還有業委會秘書這個職業?」看到啟事之後,王宇洲立刻報了名。她原本從事會展行業,職業規劃是回歸社區。她很希望通過培訓和實習,看看自己能否適應新職業。與此同時,黃瑩和顧烈峰也相繼報了名。黃瑩是全職媽媽,白天孩子上學,她有時間在業委會兼職。顧烈峰是自家小區的業主代表,受小區業委會委託,希望利用培訓所學知識,幫助自家小區的業委會開展工作。
經過篩選和面試, 有20人成了業委會秘書培訓的首批學員。他們當中,有13人的學歷在本科以上,也有不少80後和90後入選。記者了解到,學員在學習基礎法律概念、培訓業委會秘書職責範圍和職業操守、掌握和物業溝通技巧的基礎上,還要學習業委會會議、業主大會召開的規範運作,專項維修資金、公共收益的管理使用規範等業委會工作的「重頭戲」,以及日常制度及文書規範、黨建工作和治理等事務性工作的處理方式。
業委會秘書培訓的課程內容
為他們授課的既有市區相關行業的專家、專業律師團隊,也有業委會工作實踐方面的專家。參與培訓的學員告訴記者,目前,社會上並沒有針對這些領域的現成教材,都由參與教學的專家根據實踐情況直接編寫,更接地氣。
實習階段,秘書們受到了業委會的歡迎
培訓結業後,20位學員被分配到半淞園路街道轄區內的19個小區業委會,進行為期近兩個月的兼職實習,熟悉日常事務性工作,並且協助業委會參與今年年底街道組織的法治評估建設工作。
王宇洲感言,之前的培訓讓自己受益匪淺。過去的她完全不了解業委會的工作內容,通過理論課程的培訓,她才明確了業委會工作的指導原則、學到了秘書專業知識,進而在互動課程中思考起如何處理業委會矛盾中「百人百心」等問題。黃瑩表示,自己以前雖然也是業委會成員,卻不熟悉業委會運作的制度,對業委會工作的重要性也了解得不全面,這次培訓為自己補上了短板。
對於實習秘書的到來,業委會主任們普遍表示歡迎。有的業委會主任表示,自己在小區管理方面有很多點子想要付諸實現,正缺一個助手來打理繁雜的日常工作。有的業委會主任建議,新來的秘書要儘快融入業委會團隊,這樣在工作中提出的建議才會被更好地採納。
業委會秘書王宇洲(左)和居委、業委會成員溝通工作
金中苑小區業委會主任蔣萬富已有十年業委會工作經驗,他認為,業委會秘書的出現,對業委會的規範化建設必然有推動作用。不過,業委會的規範化建設不止是文書工作、事務性工作的規範化,身為業委會秘書,還要全面熟悉小區情況和所面臨的問題,才能胸有成竹地代表業委會和物業、居委、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溝通,對物業履行服務合同進行監督和指導,協助完成社區治理。「這樣的實習經歷,能讓優秀的業委會秘書從人群中凸顯出來。希望他們能發揮領頭羊作用,帶動更多的業委會秘書開展工作,同時鼓勵半淞園路街道培育更多的業委會秘書。」
發揮業委會及業主自治的作用
業委會秘書是否應該獲得報酬?專家有建議實習階段,這些業委會秘書的表現是否都能合格?今年年底,街道將對20位實習秘書進行考核,並鼓勵通過考核的秘書走向正式崗位。
業委會秘書的工作並不輕鬆,他們能不能得到報酬呢?記者了解到,目前,這些尚在實習階段的業委會秘書均為義務勞動。實習期滿轉正之後,業委會可以決定是否對他們進行正式聘請,也可以給予他們一定的薪資報酬和福利待遇,但業委會秘書的薪資報酬、福利待遇必須由業主大會表決通過。
金中苑小區業委會主任蔣萬富認為,業委會秘書取得一定報酬是合理的。「勞動的價值需要通過收入來體現,純粹的義務勞動既不現實,也難以長久。」在他看來,業委會秘書不僅僅是在承擔業委會的部分工作職責,也是在為維護社區、社會的穩定做貢獻,這一點應該成為居民的共識。
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半淞園路街道業委會秘書的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社會化,充分發揮業委會及業主自治的作用,這比完全依賴政府長期扶持要好。今後,在秘書正式上崗後的半年裡,街道可以提供一點經費補助,引導業委會聘用秘書。業委會也可以自己出一點費用。之後,街道會根據具體運作情況再調整政
來源:上海黃浦
原標題:《【基層法治建設】業委會來了小秘書!半淞園路街道探索業委會秘書制度輸送到小區》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