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廠商在G領域開闢第二戰場

2020-10-05 人工智慧之Python

分享給大家一套python爬蟲課程,想領取資料的同學請關注並私信我「python」,即可領取六節爬蟲課程


作者:趙小飛


物聯網智庫 原創


轉載請註明來源和出處


導 讀


藉助5G發展的契機,


雲計算


廠商開闢出了「第二戰場」,5G供應商不再只是傳統通信設備廠商,更迎來亞馬遜、微軟、谷歌、阿里等網際網路巨頭。


近日,市場研究公司Mobile Experts發布報告稱,到2025年全球邊緣計算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二將被雲計算廠商獲取,即AWS、Azure、阿里雲等巨頭,而包括電信運營商、第三方運營商以及其他企業則瓜分剩餘的三分之一市場。


在5G時代,電信運營商雖然擁有邊緣計算節點、用戶觸點的天然優勢,然而面對邊緣計算這一大蛋糕,雲計算廠商似乎依然會攫取更多收益。實際上,雲計算廠商不僅僅滿足於獲取邊緣計算的價值,對於5G這一大生態,雲計算廠商從多方面全方位開始進軍,力爭佔據一席之地。


毫不掩飾進軍5G野心,微軟的5G布局路徑


在近期的一篇博文中,微軟Azure的執行副總裁提出:「我們與電信行業的緊密合作翻開了新的篇章,以釋放5G的力量,讓雲和邊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近。我們正在構建運營商級雲,並將更多微軟技術帶到運營商的邊緣,與我們的開發人員生態系統相結合,將幫助運營商未來驗證他們的網絡,降低成本,並創建新的服務和業務模式。」


根據微軟Azure執行副總裁的描述,微軟能夠為運營商提供的能力,將使運營商能夠提供一系列新服務,如超可靠的低延遲連接、混合現實通信服務、網絡切片和高度可擴展的物聯網應用。利用微軟Azure的優勢,在邊緣或在雲端,運營商可以過渡到更靈活、可擴展的模式,降低基礎架構成本,使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來自動化運營並創造其服務的差異化。微軟Azure混合和超大規模基礎設施將為運營商提供快速創新和在可編程網絡上嘗試新的5G服務所需的靈活性。具體來說,微軟在邊緣和雲端推出運營商級平臺,將進一步支持運營商使用軟體定義的網絡、網絡功能虛擬化和基於服務的架構等來發展其基礎架構和運營。


以下為微軟為運營商提供的服務內容,凸顯其在5G領域的布局。


(1)互聯


微軟Azure具備與全球運營商網絡深度互聯的能力,其在全球170多個網點與運營商連接。目前,超過200家運營商已經與Azure網絡集成,使運營商的企業客戶和合作夥伴能夠將其企業網絡與Azure服務連接起來。此外,Azure還通過衛星連接和電視白頻譜等多種選項提供連接到該服務的額外路線。


(2)邊緣平臺


Azure的邊緣延伸有助於其為運營商提供雲計算選項,滿足客戶在任何需要這些功能的地方的需求:在企業邊緣、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或雲中。Azure平臺支持為部署位置而優化的各種規格,為虛擬機和容器服務提供通用管理框架、DevOps支持和安全控制等能力。


(3)網絡功能


Azure在網絡功能方面的解決方案是由其和合作夥伴開發的虛擬化和容器化服務的組合功能,來支持運營商的網絡服務,包括無線接入網、核心網、語音和互連服務以及其他網絡功能。此前,微軟曾通過收購的方式,具備了提供雲化核心網、語音和連接服務的能力。


(4)雲端解決方案


微軟在雲端提供Azure機器學習、Azure物聯網等組合,將人工智慧和自動化的力量帶到網絡服務的交付中。


雲計算廠商在5G領域開闢第二戰場


微軟的5G布局已經開始侵蝕原來屬於電信設備廠商的領地了,包括此前收購5G雲原生核心網、邊緣計算供應商Affirmed Networks以及電信軟體廠商Metaswitch Networks兩家公司。微軟可以說是


公有雲


廠商在電信領域進行的最大膽的探索,筆者曾在《微軟的5G布局野心:成為新的愛立信嗎?》一文中提到,雲計算巨頭正在通過雲和邊緣重新定義電信市場,逐步構建其面向5G通信行業的業務版圖。藉助5G發展的契機,雲計算廠商開闢出了「第二戰場」,5G供應商不再只是傳統通信設備廠商,更迎來亞馬遜、微軟、谷歌、阿里等網際網路巨頭。


當然,這種探索的道路並不會一帆風順。知名市場研究機構Omdia的分析師曾指出,起初私有專網運營商或虛擬運營商可能將其核心網託管至Azure上,這些方面形成成熟模式後,則一些成本敏感的運營商可能會轉向這一合作方式。


雖然其他雲計算廠商沒有微軟如此激進,但顯然它們也不想放過在5G生態中佔據一席之地的機會。


2020年3月,谷歌雲宣布了其全球移動邊緣雲(GMEC)戰略,該戰略將提供與電信運營商共同構建的5G解決方案的產品組合和市場:一個開放的


雲平臺


,用於開發以網絡為中心的應用;以及用於最佳部署解決方案的全球分布式邊緣基礎設施。而此後,谷歌雲宣布與AT&T合作,提供由谷歌雲和AT&T邊緣網絡支持的5G相關邊緣計算解決方案組合。谷歌和AT&T還計劃在整個網絡邊緣側部署伺服器,以補充谷歌龐大的區域數據中心,有效縮短響應時間。該服務最終還可以用於為消費類設備,例如虛擬實境和增強現實設備。


而在2019年12月,亞馬遜在其AWS re:Invent全球大會上發布了新的邊緣計算平臺AWS Wavelength,這一服務可以滿足5G無線網絡幾毫秒時延需求,並讓開發者直接在5G網絡上構建邊緣計算應用。AWS不僅僅發布這一平臺,同時還發布與Verizon、沃達豐、SKT和KDDI四家全球主流電信運營商合作計劃,將AWS Wavelength邊緣計算服務嵌入到這些運營商的5G網絡中。


在國內,阿里巴巴攜手浙江聯通,完成寧波舟山港的5G輕量化獨立核心網全覆蓋,幫助全球最大港升級毫秒級智能理貨等5G場景。按照阿里的說法,其5G核心網由阿里XG實驗室研發,按照運營商入網測試標準打造,通過異地網絡容災、5G網絡虛擬化、按需分流等技術創新,聯合浙江聯通,成功實現5G輕量核心網部署。這一輕量級5G核心網旨在幫助企業以最小代價迅速實現5G專網部署。


騰訊也在5G方面展開布局。5G邊緣計算基礎設施是騰訊5G基礎設施布局的一個重點,包括TSEC和ECM兩個主要模塊。其中,TSEC是與5G網絡配合,實現5G網絡的邊緣加速服務,ECM提供輕量化的計算服務,形成一個包含連接和計算的一體化5G邊緣平臺。騰訊曾在濱海總部落地了一個5G邊緣計算「一體化中心」,該中心中也有5G輕量化核心網的部署,可以支持行業專網的部署。


5G的創新不僅僅體現在技術本身的創新,還在於給予大量非通信行業玩家以創新空間。雲計算廠商通過自身優勢來布局5G,正是體現出5G包容性的一面,雲計算廠商在5G領域的爭奪戰已經打響,新的模式正在不斷湧現。

相關焦點

  • 開闢第二戰場,雲計算廠商進軍5G的路徑
    雖然其他雲計算廠商沒有微軟如此激進,但顯然它們也不想放過在5G生態中佔據一席之地的機會。2020年3月,谷歌雲宣布了其全球移動邊緣雲(GMEC)戰略,該戰略將提供與電信運營商共同構建的5G解決方案的產品組合和市場:一個開放的雲平臺,用於開發以網絡為中心的應用;以及用於最佳部署解決方案的全球分布式邊緣基礎設施。
  • 2020,雲計算開闢新戰場
    而 2020 的新一波浪潮,雲廠商們從東西南北坡分頭出發,最終都指向了同一個終點:讓張鵬這種不會代碼的人,也能成為雲的使用者。這大概是雲計算誕生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擴圈運動。這一刻,雲廠商們站在科技創新到科技普及的拐點上,誰能最先登頂,就能掌握下一輪技術周期的話語權。
  • 2020,雲計算開闢新戰場
    2020 年,雲廠商們所有的努力都能從千千萬萬個張鵬的身上看到結果。這一年的開頭,我們在絕對隔離的社會中,雲辦公、雲上課、雲搶菜、雲蹦迪、雲 K 歌……而在這一年的結尾,一切魔幻的變化終於有了積極的發展,十數年來的計算機產業發展,終於「化云為雨」,降落到張鵬們的生活中。
  • 雙11支付雙雄開闢「第二戰場」
    支付雙雄為何會開闢「第二戰場」呢?背後又折射了當下商業社會的什麼變化?這一切,很值得我們深思。雙11支付寶的入局意味著,在擁有支付底層、技術支撐和金融服務的角色外,支付寶已經成為雙11圍繞本地生活服務這一「第二戰場」的吹哨人。在10月21日到11月11日期間,支付寶城市生活狂歡節集結了淘票票、大麥、飛豬、餓了麼(含口碑)等多個阿里生態力量,覆蓋休閒娛樂、酒旅、醫療醫美、同城零售、餐飲外賣等。
  • 陣營差距進一步拉大,「第二梯隊」雲計算廠商還有機會嗎?
    BAT、華為、京東已經形成新的BATHJ「第一梯隊」陣營,大量廠商在這次的評測中跌出了第二象限;一二象限、三四象限的距離拉開,梯隊鴻溝顯現。中國市場上,「第二梯隊」雲計算廠商機會空間越來越窄Forrester在解釋其對雲計算廠商的評價時,給出很多指標,而事實上,不從報告而從行業視角出發,雲計算頭部玩家之所以成為頭部也必然有自己的原因,恰恰在這些因素上,「第二梯隊」難於跟隨與追趕,最終造成自身的機會空間越來越窄。
  • 既賣果蔬又打包外賣 平房區幫飯店開闢「第二戰場」
    記者從平房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近日,在保障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平房區多部門聯動為餐飲企業出謀劃策,幫助該區一飯店開闢「第二戰場」,將大堂劃分兩個區域,一部分從事生鮮果蔬售賣,一部分繼續開展堂食打包、送餐和網絡訂餐服務,增加了飯店營業額,助其恢復「元氣」。鴻啟中餐廳是平房片區的一家小有名氣的飯店,有800平方米的營業面積。
  • 全球5大雲計算廠商排名:谷歌第三,亞馬遜第二,阿里雲呢?
    全球有很多的雲計算企業,那麼哪一家的企業雲計算最厲害呢?根據國際諮詢機構Gartner發布的雲計算廠商產品評估報告來看,在計算領域中谷歌第三,亞馬遜第二,那麼阿里雲呢?這幾年雲計算市場快速增加,現如今阿里雲超越了國外的所有企業,並且成功在計算領域取得世界第一
  • 中信建投:雲計算發展大勢所趨,PaaS成為下一個重要戰場,關注...
    主要結論雲計算發展大勢所趨,對標海外,我國雲計算發展空間廣闊對標北美,我國雲計算發展水平有較大差距,發展空間廣闊:1)2018年中美企業IT支出佔GDP分別約為1.9%、4.0%;2)美國前兩大雲計算公司的資本開支是中國的3.3倍,美國頭部雲計算公司收入是中國的7倍;3)中國雲計算市場結構以基礎設施為主,2019
  • 釘釘開闢新戰場
    一路飛馳的釘釘決定率先躍入一個全新的戰場。雲釘一體:早幾年不一定合適,晚幾年會錯過市場機會「雲釘一體」的戰略源頭由來已久。2018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在首封致股東信中提出了「阿里巴巴商業作業系統」的概念,即將阿里巴巴經濟體內多元的商業場景及其數據資產與雲計算相結合。
  • 電商的第二戰場
    所以正確的策略是,在平臺之外開闢站外的第二戰場,配合第一戰場行動,為自己創造機會。天黑路滑,套路複雜。在雙十一和雙十二這種八仙過海的大促節點,想要讓更多的人注意到你。不客氣地說,就是從別人的碗裡搶飯。對主流電商平臺或者品牌來說,缺乏的不是流量,而是增量,是高價值且能留存的流量。
  • 華為危機另一面:開闢新戰場
    在「根技術」上,華為建議產業關注 EDA 以及 IP 領域,關鍵算法和設計能力,另外包括 12 寸晶圓、光掩膜、EUV 光源、沉浸式系統、透鏡等在內的生產設備和材料領域。華為呼籲半導體產業鏈與合作夥伴全方位紮根另一方面,開闢「新戰場」,彎道超車。
  • 雲計算上下遊廠商介紹:國內外雲計算IAAS服務商
    Fujitsu富士通  富士通是日本排名第一的IT廠商,全球第四大IT服務公司,全球前五大伺服器和PC機生產商,曾經是世界第二大企業用硬碟驅動器的製造商(硬碟業務於2009年第一季度轉移到東芝公司旗下)和第四大移動硬碟製造商,是世界財富500強企業。
  • 雲計算的意義究竟有多大?或能對軍事領域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雲計算作為第三代網際網路網絡技術的核心代表之一,作為分布式計算的一個分支,一般指網絡中的「雲」把一個龐大的計算處理任務分解成無數個小程序來處理。之後將其處理和分析結果通過多部伺服器的傳導完成信息反饋。它的衍生領域同樣豐富多彩,包括雲存儲,雲服務和雲觀測等等。
  • 雲計算的應用領域及案例介紹
    中國網格計算、雲計算專家劉鵬給出如下定義:「雲計算將計算任務分布在大量計算機構成的資源池上,使各種應用系統能夠根據需要獲取計算力、存儲空間和各種軟體服務」。   狹義的雲計算指的是廠商通過分布式計算和虛擬化技術搭建數據中心或超級計算機,以免費或按需租用方式向技術開發者或者企業客戶提供數據存儲、分析以及科學計算等服務,比如亞馬遜數據倉庫出租生意。
  • 銳龍4000G APU正式發布 AMD開闢全新戰場
    換言之,AMD這次並不滿足於DIY市場已經取得的優勢和成績,而是有著更高更深更遠的追求,要在整機領域開闢新的天地。所謂SI(系統集成商),簡單地說就是能夠非常靈活地根據市場和用戶需要,針對性組建各種PC整機系統的品牌廠商。
  • 銳龍4000G APU正式發布!AMD開闢全新戰場
    換言之,AMD這次並不滿足於DIY市場已經取得的優勢和成績,而是有著更高更深更遠的追求,要在整機領域開闢新的天地。所謂SI(系統集成商),簡單地說就是能夠非常靈活地根據市場和用戶需要,針對性組建各種PC整機系統的品牌廠商。
  • 雲計算廠商自行設計晶片,英特爾「out」了?
    最近,情況似乎正在發生變化——亞馬遜、微軟等原有的晶片終端用戶,正向晶片設計領域伸出「觸角」,企圖從自己曾經的供應商手中「分一杯羹」。這一背景下,雲計算廠商、消費電子廠商專向定製化的處理器,將為英特爾等老牌晶片設計玩家帶來挑戰。
  • Q4伺服器DRAM晶片價格或跌到谷底,大廠開闢的「新戰場」是什麼?
    伺服器廠商的囤貨導致於DRAM晶片的價格波動,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伺服器DRAM的「不值錢」,在市場上伺服器DRAM今年的產能增加是明顯的,它也可能是2020年全年度最賺錢的DRAM產品,晶片廠商可能為了搶佔市場,產能擴大得過了點而已。
  • 新7nm晶片,華為開闢新戰場,用ARM架構伺服器布局雲計算
    徐文偉表示:"華為在計算領域不斷創新,為客戶創造價值。我們相信,隨著智能社會的到來,計算市場將在未來繼續發展,我們將開發和分享、。精神,與全球合作夥伴合作,推動ARM生態系統的發展,擴展計算領域,並擁抱多元化的計算時代。
  • 小融盒子用微創新在雲計算領域另闢蹊徑
    玩家眾多的中國雲計算市場,面對競爭,中小參與者機會何在?  這是每一個想要進入雲計算的創業者無法避免的靈魂之問,經過兩年多的價格大戰,目前仍活躍在雲計算戰場上的公司,要麼是BAT這樣的巨頭,要麼是迅雷星域雲這樣的技術型選手,對於既無超強實力,又無突出技術優勢的初創企業而言,似乎真的沒有什麼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