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5G 建網初期,5G 基站規模已處於加速增長的狀態,而用戶規模還處於起步狀態,5G 基站能耗引起的運營成本與收入之間的衝突,是網絡維護人員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近日,洛陽聯通一則資訊在圈內引起議論——為節省成本,部分 5G 基站將在一些時段開啟深度睡眠功能。
由於耗能大、成本高,5G 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著不少質疑聲。而洛陽聯通的這則消息再次拋出一個話題,5G 建設是否忽視了市場需求?
據公布,中國聯通洛陽分公司針對中興業務區已經入網的 3 種不同基站射頻單元設備(AAU)分不同時段定時開啟空載狀態下的深度休眠功能,從而實現智能化基站設備能耗管控目的:1、對於未開展單站驗證或單站驗證完畢的站點,全時段開啟 AAU 深度休眠功能;2、對於正在單站驗證的站點分時段開啟 AAU 深度休眠功能(21:00 至次日 9:00)。
此舉無疑是為了節能。按照官方披露數據,空載狀態下全時段開啟 AAU 深度休眠功能後,單個 A9611 型號的 AAU 每天將節省電費約 6.09 元,單個 A96331A 型號的 AAU 每天將節省電費約 5.61 元,單個 A9622A 型號的 AAU 每天將節省電費 3.11 元。
圖片來源:中國聯通
截至 7 月 15 日,該業務區已開通 AAU 600 個,按全時段開啟 AAU 深度休眠功能計算,預計每天節省電費合計約 3125.1 元。洛陽聯通指出,待基站正式入網後,將根據基站覆蓋區域的話務情況及用戶規模定時開啟 AAU 深度休眠功能,以進一步達到降低能耗、節省運營成本的目的。
有運營商工程師表示,基站休眠功能其實在 4G 時代就有在用。休眠分好幾個級別,最低層次的只會部分關閉基站資源,不影響用戶使用。而休眠功能一般都是在用戶不用的時候開啟,用的時候會恢復。
但這種深度休眠會不會影響用戶使用呢?就相關話題,近日中國聯通網絡技術研究院無線研究部副主任李福昌曾對外回應稱,5G 基站 AAU 深度休眠功能是在業務閒時時段開啟,運營商會根據實時數據進行判斷,從而實現 5G 網絡功耗智能化管理。如果 5G 業務量突然又增加了,AAU 設備還可以通過網管平臺迅速喚醒。
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也在中期業績財報會上回應稱 5G 基站是智能基站,「不用大驚小怪」。他表示,中國聯通正在積極探索降低單站能耗的技術,包括自動減少容量和關站,天線從 64TR 改成 32TR 等。同時,公司也在積極爭取電費優惠的政策支持。
「在基站正常開啟狀態下,與高峰期相比,後半夜基站耗能減少不多,但大部分能量消耗是『無效能耗』。讓空載狀態下的 AAU 設備進入深度休眠是網絡管理精細化的一個趨勢。」電信行業分析師付亮認為,這種做法對用戶幾乎沒有影響,卻可以大幅降低運營商的電費及其他維護費用,這也是網絡管理精細化的一個趨勢。「休眠政策是會不斷調整的,隨著連入 5G 網絡的用戶增加,運營商會逐漸縮短休眠時間,直至完全取消,用其他的網絡優化方法替代。」
付亮指出,基站休眠和徹底關閉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狀態,符合條件的話,可以隨時喚醒基站,讓其恢復正常使用。另外,後半夜的用戶使用率低,即使基站休眠,沒有 5G,僅連接到 4G+ 網絡,也可以達到 100Mbps 以上的速度,這對目前的大多數應用來說,幾乎不會有差別。
有行業人士指出,洛陽聯通的舉措也反映出目前運營商在 5G 方面投入產出比不太好,業績存在壓力。
一方面,5G 在快馬加鞭地建設,近期每周平均新開通的基站都超過 1.5 萬個,到 6 月底,3 家企業在全國已建設開通的 5G 基站超過了 40 萬個。但同時,5G 基站的能耗非常高。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的數據顯示,目前主要運營商的 5G 基站主設備空載功耗約 2.2~2.3 千瓦,滿載功耗約 3.7~3.9 千瓦,是 4G 單站的三倍左右。
另一方面,真正的 5G 用戶還比較少。雖然從三大運營商公布的運營數據來看,5G 套餐在網用戶已經超過了 1 億,但要有 5G 手機且在用 5G 套餐的人才能算得上「真 5G 用戶」。
工信部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 5G 的手機銷量已經突破了 8623 萬,5G 聯網用戶有 6600 萬。過億的 5G 套餐數,卻只有六千多萬的聯網用戶,這意味著其中近半的 5G 套餐用戶並沒有在使用 5G 網絡。而這一數據的產生,和運營商擅自給用戶開通 5G 套餐不無關係。
針對該問題,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在 7 月 23 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稱,工信部已經注意到這一問題。「有些運營企業對下有一些考核指標和促進措施,是不是多上點 5G 套餐,可能有這種考核的壓力。底下在推的時候,有的時候到邊邊角角就變形了,比如強制開通等。」
聞庫表示,對於運營商強制開通 5G 套餐的問題,各地方通信管理局將密切關注各省各地情況,加強監督檢查,特別是要依法查處沒有經過用戶同意就把用戶套餐升級、捆綁銷售這種侵害用戶合法權益的行為。
目前來看,普通消費者對於升級 5G 的積極性仍不太高。
有位於一線城市的 5G 用戶表示,現階段 5G 網絡的表現還不太好,很多時候顯示的 5G 速度並不算快,並且不同地方不同運營商的 5G 覆蓋也參差不齊。
也有 5G 用戶認為在體驗上感覺不明顯,不會推薦家人朋友現在升級套餐,但是為了未來考慮,如果是換手機則會推薦換 5G 手機。
而在一些已經擁有 5G 手機,但暫時不打算升級 5G 套餐的人看來,現有的 5G 套餐仍然「不划算」:即使升級,對日常使用體驗影響也不大,因此覺得沒什麼必要換。
儘管當前 5G 網絡的投入產出比低,尚不足以成為運營商的「錢袋子」,但上述行業人士表示,發展 5G 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早在 3G 發展時期就有過,但新基建孵化新動能,再等兩三年,大家都用上 5G 手機了,自然也會升級 5G 套餐。
從國內三大運營商公布的 2020 年上半年財報來看,5G 基站建設和運營的確給公司業績帶來很大的壓力。
中國移動今年上半年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其網絡運營及支撐成本高達 1087 億元,同比增加超 10%。移動在財報中表示,成本增加是由於 5G 網絡、數據中心規模擴大,電費增長較快;面向智慧家庭、DICT、智慧中臺建設等方面的投入增加。
聯通表示,上半年公司網絡運行及支撐成本為 222 億元,同比增長 6.8%,主要受通信電路使用費增長影響。電信上半年的財報亦顯示,網絡運營及支撐成本為最大支出,高達 577 億元,同比增長 13.6%。其中,僅新建基站就投資了 202 億元。
運營商不但存在新投入產出的壓力,同行之間也一直存在很大的競爭壓力。自 5G 網絡出現,有關 4G 降速的聲音此起彼伏。上述運營商人士表示,這是因為不限量套餐放得太狠,無線資源不夠用了。
「在目前的國際和國內形勢下,運營商考慮得更多的不是投入產出的利益,而是國家利益和長遠利益。」電信分析師馬繼華表示,「我們一般會說市場是由需求拉動的,但問題是當技術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不能滿足要求時,用戶就不會有需求產生,所以實際上講需求有兩個條件,一個是有支付能力,另外一個就是技術能夠達到要求,所以從這個角度說,5G 網絡建設和終端的發展肯定是優先於用戶的使用和應用的發展。」
相比起提升普通消費者的網絡體驗,5G 在行業應用上的價值同樣被寄予厚望。例如今年疫情期間,5G 發揮了積極作用。運營商陸續落地了 5G 遠程醫療、5G 高清視頻、5G+熱成像人體測溫方案、5G 巡檢機器人、5G 交通物流、5G 智慧工業等應用,助力阻斷疫情傳播,幫助復工復產。
付亮指出,與面向普通消費者的 5G 服務不同,基站的休眠對 5G 行業應用影響更小,因為行業應用需求曲線明顯,運營商可根據需求調整基站使用情況,做到在不影響使用的情況下,儘可能降低電力消耗。另外,在 SA 網絡下,如果自動駕駛、自動控制已被大量商用,這時在所涉及區域的 5G 網絡不會休眠,而是會採用更聰明的調度方式。
「從原理上來說,5G 的三大特點——廣覆蓋、高帶寬、低時延,任何一個都有望給社會帶來很大的改變,所以我們對 5G 的未來是充滿期待的,5G 應用一旦普及,肯定會在很多方面改變我們的生活和提高整個社會的生產效率。」馬繼華說道。
耗資千億,運營商在 5G 建設上無疑是竭盡全力,同時也在積極推進應用創新,但許多應用還在初步發展階段,並且還沒出現所謂的「殺手級應用」,運營商要真正享受到 5G 紅利,仍需時日。
關注我並轉發此篇文章,私信我「領取資料」,即可免費獲得InfoQ價值4999元迷你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