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8 08: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案情簡介
2012年,老李因投資大棚生意向同村老趙借款1萬元,並向老趙寫了借據,雙方口頭約定每月利息150元。誰曾想,因老李經營大棚不善,欠下巨額債務,老趙這1萬元一拖就是8年之久。轉眼間老趙也到古稀之年,尚未能索回該筆借款,無奈之下,老趙將老李訴至法院,請求償還該1萬元的本息。
庭前調解中。。。
老李
借據是我寫的,借老趙1萬元屬實,口頭約定月利息150元也屬實,這些年因投資大棚失敗、欠債纍纍,實在沒能力償還(哭訴著……),老趙,你看能不能把利息免掉,我力爭在1年內還上這1萬元本。
我這把年紀了,沒法等太久,這款也是我從別人處貸的,因跟你要不到,我就拿自己的錢還了人家,還給出了利息,總不能讓我倒貼吧。你必須在今年內還上(語氣較堅決……)。
老趙
張法官
(嘗試著提了幾個折中的方案,依然無法調解後……)因你們雙方調解差距太大,現在開庭。
庭審中。。。
老李
(翻臉不認有利息的約定)借款屬實,但我們沒有約定過利息,借據中也沒寫利息,法院是不能判我利息的。
(面對老李的翻臉不認利息)出借八年以來,我看在你手頭緊、咱們又是同村人的份上,一直沒有逼債,你今天怎敢當著法官的面出爾反爾、顛倒黑白呢?法院要是不支持利息,我不會上訴,會想盡各種辦法纏著你,哪怕你死我活,非得還上這筆借款本息。
老趙
張法官
(沉思……該案案情簡單,根據已查明的案件事實,因老趙再沒有其他證據證明雙方有利息的約定,本院將無法支持其利息請求。但如果依法判決,兩位年事已高的老人勢必會鬧出什麼事端,一定得想法調解,化解其恩怨。)
張法官
(在徵求雙方是否同意再行調解後)現在進行當庭調解。
張法官
兩位老同志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進行調解,接下來的調解也必須是在尊重事實的前提下進行,聽說老李同志曾當過村委主任,是一位言出必行的人,「認不認帳是人品問題,能不能還是能力問題」,兩者孰輕孰重,自己掂量。老趙同志應該也了解老李目前的經濟狀況吧,借款8年來你一直不忍心逼債,說明你們關係好,現在依然要念及舊情,雙方好好談談怎麼解決,不可相互賭氣鬧事,你們是同村人,解決不好會引起你們各自兒女之間的恩怨,是你們希望的嗎?
經苦口婆心的幾輪調解後。。。
老李
我想當年也是位說話響噹噹的漢子,現在因欠債太多,忘了做人的本分,全憑法官及時點醒我,真心希望老趙能體諒體諒。
最終達成老李向老趙償還1萬元本金和7000元利息的調解協議,雙方冰釋前嫌。
法官寄語
在審理民間借貸案件中,一些當事人經常在調解初期能承認案件事實,希望對方作出更大的讓步,一旦調解失敗,則有意規避法律的規定,往往會做出與事實不符的陳述,激化雙方當事人的矛盾。如果我們不考慮後果,簡單依法判決,有可能會使一方的合法權益受損,不利於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作為一名法官,在依法辦案的同時,要更加注重辦理案件的社會效果。在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發揮法律規範作用的同時,還要重視德化教育,從而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保一方安穩。
作者:張夢琳
原標題:《當事人當庭翻臉「不認帳」 看法官如何見招拆招》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