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波譎雲詭,我們為您探奇解密,始終如一
許世友驍勇善戰,在開國將帥中也是赫赫有名的。毛主席曾評價他是一員了不起的戰將,「打紅了膠東半邊天」。而我們這次講的就是許世友手下的一位王牌師師長劉湧,他後來因功被授予開國少將銜。
▲開國少將劉湧,祖籍江西興國
一次,許世友的一封親筆信送達,紙上畫滿了符號,其他人無不一頭霧水。劉湧看後卻哈哈大笑,意思揣摩得八九不離十,足可見二人默契之深。
劉湧出身貧苦,自幼父母雙亡,16歲就參加了紅軍。戰場上他英勇無畏,置生死於度外,在強渡大渡河和飛奪瀘定橋兩場硬仗中均有著不俗的表現,為長徵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抗戰初期,劉湧就奉派前往山東,參與抗日根據地和敵後政權的建設。
▲飛奪瀘定橋雕塑形象
解放戰爭時期,悍將許世友歷任山東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等職務,劉湧時任第二十六師師長,歸屬於許世友部下。作為許世友手下最得意的兩個王牌師之一,劉湧第二十六師的威名是在一場又一場惡戰中打出來的,是用傲人的戰績堆出來的。
萊蕪戰役中,劉湧的第二十六師成為全軍的預備隊,擔任突擊和支援的重要任務。為實現預定的戰略目標,劉湧下令部隊夜行軍50多裡。所謂兵貴神速,劉湧所部最終成功阻擊阻滯了敵軍的增援部隊,殲敵萬人,為我軍對敵李仙洲兵團的圍擊作出重大保障。
▲位於蒙陰的孟良崮戰役紀念館
1947年孟良崮戰役,劉湧率領所部所轄的一個團的兵力,對敵增援部隊一個軍展開阻擊消耗,其作風之頑強彪悍,震懾敵軍。不久後,作戰命令調整,劉湧的第二十六師成為主攻部隊,率先佔領了孟良崮高低,配合山下部隊進行合圍,保證了戰役的勝利。
▲悍將許世友照片
劉湧久在許世友麾下任職,二人默契程度很高,聯袂打了不少的漂亮仗,互相敬佩交情也匪淺。建國後,劉湧升任三十二軍軍長,許世友任山東軍區司令員職務。一次,許世友給劉湧寫了一封親筆信,傳達到三十二軍軍部。
有意思的是,秘書打開信封后,發現紙上並非漢字,而是一些複雜的的符號和標識,幾個人傳閱過後,也是一頭霧水不解其意。
▲許世友將軍與士兵們交談
直到劉湧到來,接過信紙親自閱覽,才明白許世友的意思。戰爭年代為保證信件的保密性,二人已經形成了一套實用的暗語。原來許世友嗜好打獵,他信中所寫即是向劉湧要一支獵槍和數百發子彈。劉湧看後不禁哈哈大笑,向其他人解釋了其中意思,眾人對兩人的默契程度佩服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