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反擊戰,東線傷亡是西線的2倍,因為許世友指揮差勁?

2021-01-04 騰訊網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了繼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之後規模最大的一場衛國戰爭,那就是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這一場短暫而激烈的邊境局部戰爭,是在我國和越南接壤的雲南和廣西同時進行的。雲南方向是西線戰場,由楊得志任司令員、劉志堅任政委的昆明軍區前指負責,當面之敵是越軍第二軍區所屬部隊及地方民軍;廣西方向是東線戰場,由許世友任司令員、向仲華任政委的廣州軍區前指負責,當面之敵是越軍第一軍區所屬部隊及地方民軍。

3月中旬,自衛還擊作戰勝利結束之後,兩個作戰方向都及時統計匯總了戰爭中的各種數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自身減員數據,根據兩個前指的統計,雲南方向減員要遠遠少於廣西方向,約為後者的一半。於是很多人就以此為依據,認為廣西方向打得不如雲南方向,東線之所以傷亡大,是因為許世友的軍事水平有限,指揮能力不行。

這種把東線傷亡大的原因歸咎於許世友個人的觀點對不對?不對!這是典型的只看表面數據,不知背後緣由;只看表面現象,不知實際情況!廣西方向為什麼傷亡大?是因為東線戰場的作戰規模更大!

首先,我們來看兩個作戰方向我軍參戰兵力對比。1979年的對越作戰,是一場典型的熱帶山嶽叢林地常規進攻作戰,作戰任務主要由陸軍野戰軍執行,而野戰軍又以陸軍步兵師為基本作戰單位。

雲南方向:有3個陸軍軍又1個陸軍師參戰,合計10個陸軍師。具體部署是:11軍在金平方向作戰,指揮31師、32師、雲南省軍區獨立師;13軍在河口以西方向的紅河西岸作戰,指揮37師、38師、39師、50軍149師;14軍在河口以東方向的紅河東岸作戰,指揮40師、41師、42師。

廣西方向:有6個陸軍軍又2個陸軍師參戰,合計19個陸軍師。具體部署是:41軍在那坡、靖西方向作戰,指揮121師、122師、123師、54軍160師、50軍150師;42軍在龍州方向作戰,指揮124師、125師、126師、43軍129師;43軍在愛店方向作戰,指揮127師、128師;55軍在憑祥方向作戰,指揮163師、164師、165師、54軍161師;50軍和54軍作為戰役預備隊,所屬各師由廣州軍區前指調配,因此50軍指揮20軍58師執行了重慶地區進攻作戰任務,54軍指揮本軍162師在高平東部戰場機動作戰,50軍148師由軍區前指直接指揮,在板爛方向執行牽制性進攻作戰任務,廣西軍區獨立師則在峒中當面作戰。

綜上所述,廣西方向我軍參戰19個陸軍師,雲南方向參戰10個陸軍師,東線戰場是西線戰場的1.9倍。

其次,我們來看兩個作戰方向越軍參戰兵力對比。

雲南方向:越軍參戰部隊為2個步兵師。即沿紅河兩岸布防的步兵第345師,師長梅榮蘭,政委阮德風;以及從平盧駐地出發,增援345師的步兵第316A師,師長阮海鵬,政委何國瓚。

廣西方向:越軍參戰部隊為6個步兵師。即駐高平地區的步兵第346師,師長黃便山、政委黃越龍;駐諒山地區的步兵第3師,師長阮維商、政委阮克豪;駐亭立地區的338師,師長陶勇;駐先安地區的325B師,師長阮次未、政委阮右親;作戰過程中,步兵第327師和步兵第337師相繼增援諒山方向。

綜上所述,廣西方向越軍參戰6個步兵師,雲南方向參戰2個步兵師,東線戰場是西線戰場的3倍。

由以上情況可知,廣西方向是作戰的主要方向,我軍參戰兵力和越軍參戰兵力都是雲南方向的數倍,作戰任務更加艱巨,戰役戰鬥規模更大,戰況更加激烈,這才是東線傷亡大於西線的根本原因!那些一味指責許世友的人,是連最基本的情況都沒有掌握,連最起碼的史實都不清楚!

相關焦點

  • 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中國和柬埔寨,到底存在什麼樣的地緣關係
    1979年2月中國發動了對越自衛反擊戰,當時做出決定和實質掌權中國外交的鄧小平,戰爭持續時間很短,投入兵力大約20萬,但調動兵力達到了上百萬,傷亡27000餘人,雖然說這個代價比越南要少得多
  • 對越反擊戰,許世友為啥遲遲不肯撤軍?他說了四個字
    1979年,中越開戰,中央軍委任命許世友上將為我軍東線前敵指揮。許世友是一個鐵血軍人,他恪守戰爭底線,有著中華男兒的熱血果敢,戰爭結束後,越南軍隊收斂了許多,許世友將軍是如何做到的?2月17日凌晨,對越自衛反擊戰正式打響,我軍憑藉強大的陸軍炮兵團的優勢大口徑火炮,採取對越南陣地以重火力炮擊為主,裝甲步兵配合各個擊破為輔,在越南戰場上穩步推進。然而戰爭最考驗人性,往往計劃趕不上變化。節節敗退的越南守軍,相繼失去了316A師等越南引以為傲的王牌精銳力量,於是,窮途末路的越軍想出使用細菌武器對付中國軍隊的損招。
  • 解密中越戰爭:對越反擊戰打的最好不是許世友是這位少將
    1979年2月17日凌晨5時,20萬大軍聽到中央命令之後,迅速踏過中越邊境對越南發動進攻,對越自衛反擊戰正式爆發。在短短一個月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中國軍隊取得了很大的勝利,打的越軍節節敗退,甚至差點丟掉了越南首都河內,要不是中國軍隊及時撤軍,河內早已經被中國軍隊攻克。
  • 對越反擊戰中,許世友看到越軍據點中「中華」牙膏,遂下令剷平諒山
    1979年2月17日,中國正式開始了對越自衛反擊戰,在戰爭中已經74歲高齡的老將軍許世友,再次臨危受命,擔任東線廣西方面的總指揮。許世友作為一個身經百戰的將軍,他早在開戰之前,便秘密登上中國和越南邊境的金雞山,這裡居高臨下,站在山頂可以看到中越邊境房源數十裡的地形情況。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許世友在越南做了一件事,讓敵人頭疼不已
    為了支援柬埔寨的反侵略鬥爭,同時為了維護邊界安全,中國政府下達了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決定和命令。命令下達後,我解放軍分為東線和西線兩支作戰部隊,軍事指揮官分別是熟悉越軍戰法的昆明軍區司令員楊得志和當時的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說到底,越南的軍事實力畢竟不是很強大,遠遠沒有達到自己所吹噓的那樣。
  • 對越反擊戰,其實除了東、西兩線外,我軍開戰前還規劃了一路奇兵
    1979年2月17日,對越反擊戰正式打響,中國解放軍以九個軍的兵力沿著越南北方的六個省展開軍事行動,當時一共分為兩條戰線,東線是由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指揮,西線則是由昆明軍區司令員楊得志指揮,歷時28天打掉了越南欲稱霸東南亞的妄想。
  • 對越自衛反擊戰:許世友「撤軍」時做了什麼?讓黎筍看後有苦難言
    對越自衛反擊戰:許世友「撤軍」時做了什麼?讓黎筍看後有苦難言 時長聽老一輩的人們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年代,衣食無憂,沒有饑寒交迫。個人覺得這句話的分量過於沉重,非現在的年輕人能理解和體會。
  • 對越反擊戰開始後,我軍兩天傷亡4000人,為何傷亡會這麼大!
    對越自衛反擊戰是距今最近的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解放軍先後出動九個軍,29個步兵師,再加上七個邊防團,兩個炮兵師,兩個高炮師以及鐵道兵,工程兵,通訊兵等部隊,共56萬人參加了此次戰役。越軍則以六個步兵師,16個地方團以及四個炮兵團共約十萬人應戰,加上地方部隊,越軍當時能夠參加戰鬥部隊一共有20萬人。
  • 解放軍西線部隊總指揮為何換成張銍秀少將
    1978年12月上旬,中央軍委決策發起懲越軍事行動,由廣州、昆明兩個軍區分別負責東西線作戰,隨後發布了戰略展開預先號令。其時東線廣州軍區司令員是許世友上將,眾所周知,此不多述。西線昆明軍區司令員則為王必成中將,他是陳毅、粟裕麾下第三野戰軍的一員悍將,能徵善戰,帶出了著名的勁旅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4軍(華東野戰軍第6縱隊)。
  • 對越自衛反擊戰老兵回憶:我軍偷渡過河,發起進攻時越軍在看電影
    當抗日戰爭結束之後,中國的軍隊並沒有得到喘息的機會,因為不久之後爆發的對越反擊戰我們也是參戰方之一。在1979年時,戰爭拉開序幕,我國正式對越軍發起進攻。那時候的越南,不管是偵查水平還是軍隊秩序來說,和我軍相比水平都較低一些。
  • 對越反擊戰戰況不順利之際,此人卻立下軍令狀,要八天打到越南首都
    背景是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當時湧現出了一大批新生代的虎將,立下了赫赫戰功,梁光烈將軍就是其中之一。他1958年參軍,軍事學院畢業,在軍事方面有著很高的造詣。
  • 對越自衛反擊戰:雖是勝利,我軍的傷亡實屬慘重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中國與越南爆發中越戰爭,中方稱之為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國20萬軍隊在短時間內就佔領了越北地區的20多座城鎮和重要城市,一個月內便撤軍宣布獲得了這場邊界反擊戰的勝利。
  • 對越自衛反擊戰時,我方曾有「攔腰」策略,為何最後放棄?
    我國改革開放能順利進行,有一場戰爭不得不說,此戰就是對越自衛反擊戰。對越自衛反擊戰為何打?我在之前的文字中介紹了,應該說越南當時在蘇聯鼓動下,不斷挑釁,甚至想當整合東南亞當個「小霸王」。因此最後我們不得不打,也是為教訓這個想當東南亞「霸主」的小國。當時因為對越自衛反擊戰,高層還出訪過美國。關於這件事以後在詳述。
  • 曼施坦因指揮的哈爾科夫反擊戰對蘇軍的打擊有多嚴重?
    網絡上許多人根據哈爾科夫反擊戰中的傷亡進行統計,但他們只算了1943年3月4日以後的蘇軍陣亡人數情況,當時的統計數據,蘇聯士兵傷亡僅為86000多人,剩下還有少量的波波夫集群的可動坦克。但事實上我們要知道,德軍的反擊是從2月19日開始的,上面的數據只是統計了哈爾科夫反擊戰最後的部分情況。
  • 越南學者自行刊文反思對越反擊戰:損失很大。但不值得同情
    越南戰爭結束之後,也許是有人背後授意,也許是自信心爆棚,對我雲南邊境地區不斷發動騷擾,造成財產損失人員傷亡。 1979年2月17日,我軍邊防部隊對越南屢次侵犯我國領土的雲南軍隊發起自衛反擊戰。我軍二十萬軍隊從雲南廣西兩個方向對雲南發起了總攻。僅僅在28天之後,越南諒山便已失守。
  • 對越自衛反擊戰,我軍兵臨越南首都,因這3個原因不得不撤軍!
    因此中國進行自衛反擊,對越自衛反擊戰就此開始。1979年2月17日中國人民日報發表《是可忍,孰不可忍》的評論文章,正式宣告將與越南方面在有限的時間、空間、規模「進行自衛反擊、保衛邊疆的戰鬥」。由此拉開大戰的序幕。
  • 對越反擊戰,越軍使了啥手段讓許將軍非常頭疼?差點耽誤戰局
    26 05:26:00 來源: 無情來了 舉報   大家都知道,在1979年打響的我國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戰場上
  • 紐西蘭旅遊攻略|紐西蘭南島中線、東線及西線三條經典遊覽線路
    這條線路最為「百搭」,通常與南島西線或者東線串聯在一起,形成南島半環島的旅遊線路。紐西蘭南島中線、東線及西線三條經典遊覽線路值得一提的是,覆蓋奧拉基/庫克山大部分地區的暗天保護區曾被評為「地球上最佳觀星場所之一」 。
  • 對越反擊戰:團長陣亡、副師長重傷,被伏擊的團指揮所如何突圍?
    每當看到外國那些戰爭、暴亂的消息,都很慶幸自己出生在和平的中國,相距我們最近的對越反擊戰,已經過去了42年,即便是兩山輪戰也有了32年。我們能有今天的日子,當然不能忘記那些先輩們的付出,在對越反擊戰中有很多值得我們銘記的人物和事跡,比如說打得最艱苦的121師361團。121師隸屬於41軍,是東線的作戰部隊,主要進攻高平方向。
  • 東線奇蹟:蒸汽壓路機成為笑話,德軍犧牲一萬人,殲滅俄軍30萬
    在上一期中我們講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西線戰場上的馬恩河會戰,在該會戰中,德意志帝國軍以強勢的開局一路平推至巴黎郊外,但最終卻遭到了英法聯軍絕地反殺。 德軍在這場會戰中之所以會失敗,有一個很大的原因便是毛奇削弱了左翼的兵力,將9個師調往了東線戰場。 那麼這9個師到底調到東線是參加哪一場戰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