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反擊戰,越軍使了啥手段讓許將軍非常頭疼?差點耽誤戰局

2020-12-27 網易

2020-12-26 05:26:00 來源: 無情來了

舉報

  大家都知道,在1979年打響的我國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戰場上,許世友上將掛帥,帶領著我國軍隊在越南的戰場上大殺四方,雙方進行了多次的大規模的兵團戰,最後我軍殲滅了越軍4萬多人,宣告勝利。

  當然了,戰爭遠沒有我們所描述的這麼簡單和輕鬆,這在過程中也遇到許多困難,在此次作戰到達關鍵階段的時候,就發生了這麼一個小插曲,越軍使了個陰招,使得許世友將軍非常頭疼。

  

  在對越反擊戰開始時,我軍就採用了大迂迴大包圍的作戰方針,主要是利用步兵的推進和裝甲摩託的穿插結合。主要目的是為了能夠直接包圍在高平地區的越軍步兵346師和地方的武裝軍。

  在戰鬥打響後,在許將軍的指揮下,廣州軍區的第42軍立馬根據戰略計劃,分為三路從三個方向突擊。如同剛開始的策略計劃的一樣,在布局方向集中了上百輛的坦克和裝甲兵,選擇了險峻的山間牛車路,與步兵一同穿插發起進攻。

  

  越軍顯然沒有想到我軍會從選擇從地形如此險峻的方向進攻,被我軍打了個措手不及,很快在我軍的猛烈進攻,克服了重重的險阻,終於撕開了突破口,準備繼續進攻。

  但是這時候卻有個小插曲,越軍為了讓中國軍隊無法順利的往縱深推進,竟然炸毀了東溪以東的班翁地區的水庫,一時之間,造成了長達800多米,90米寬,深度達一米多的泥水路段。當時我軍的坦克部隊依舊勇往直前,只是後方牽引火炮的車輛卻無法順利通過,如果此時後方部隊不能跟上,前方的坦克和步兵部隊就會遭遇危險。

  

  許將軍很快就收到了報告,此時陷入了兩難的情形,許將軍尋思著,現在只有兩條路,要麼是迅速的架橋修路,讓後方的部隊能夠順利通過,第二條路就是讓車輛和炮兵原路返回,改變路線,繞道而行。許將軍前思後想,最終決定使用第二套方案,要後方部隊掉頭返回改走水口上3號公路。

  結果在水口卻遭遇了越軍的頑強抵抗,雙方陷入僵局,眼看著炮兵已經往縱深方向進攻,而後方的隊伍卻沒能跟上。許將軍當機立斷,命令組織工兵保障隊迅速搶修水障路段,然後派出預備軍前往水口支援後方部隊。就這樣經過了32小時的搶修,水障路段被修復,而水口路段的部隊用了足足42小時才打通了水口道路。不過也算度過了難關。

  

  不得不說,在戰場上,並非都是一帆風順或者埋頭猛攻就能夠獲勝的,這其中存在著許多不確定的因素,所以遭遇到這些變故,都需要我軍的指揮員的隨機應變能力和士兵的頑強作戰來應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解讀:對越自衛反擊戰,越軍在我軍撤退前夕,大反攻到底有多猛!
    隨著新中國的成立,我們的國家也開始在做不斷的改善,但是在改善的期間,卻引起了一場對越自衛反擊戰,而在這場戰爭當中,我們國家僅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贏得了勝利,但是我們國家考慮到長遠的打算,所以當時在奪回屬於我們自己的地盤之後,就已經撤出越南邊境回到了自己的國家,但是越南卻因此沒有放過我們中國,而是在持續的騷擾我們,後來便展開了一場對越反擊戰
  • 解密中越戰爭:對越反擊戰打的最好不是許世友是這位少將
    1979年2月17日凌晨5時,20萬大軍聽到中央命令之後,迅速踏過中越邊境對越南發動進攻,對越自衛反擊戰正式爆發。在短短一個月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中國軍隊取得了很大的勝利,打的越軍節節敗退,甚至差點丟掉了越南首都河內,要不是中國軍隊及時撤軍,河內早已經被中國軍隊攻克。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軍師長的一項發明使越軍屢陷深潭,他是誰?
    一九七九年的對越反擊戰中,張萬年以過人的作戰指揮能力,帶領我軍與越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張萬年對越南的地形情況非常熟悉,他結合了越南的地形特點,加上自己以前作戰的經驗,靠一次發明取得了戰爭的勝利,讓無數越南士兵一去不復返。這究竟是什麼樣的發明讓張萬年戰功無數?
  • 對越反擊戰:如果越軍以主力迎戰,情況會變成什麼?
    1979年,中國同越南之間爆發了一場戰爭,也就是對越自衛反擊戰。這場戰爭中,解放軍以雷霆萬鈞之勢,迅速佔領越南二十多座重要城市。此後,很多人做出假設,倘若越軍以主力應戰,對越戰爭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結果? 1979年,越南在蘇聯的教唆下屢次對我邊境發動侵略行為。
  • 對越反擊戰,主力團團長把兒子送尖刀連,親眼看到兒子被越軍打死
    1984年,謝晉導演拍攝了一部關於對越自衛反擊戰的電影,這部電影叫《高山下的花環》。在電影中有這麼一個場面,戰爭快要開始時,一位貴婦人向軍長求情把自己的兒子撤出來,但是這位軍人不但沒有答應,反而還開會批評了這種不正之風,並把自己的兒子派了上去,最後自己的兒子犧牲在了前線。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越兩國陣亡最高長官都有誰?
    林鳳雲,東線兵團第42軍的步兵第126師副政委,在1979年2月17日東溪戰鬥犧牲,時年51歲 1979年2月17日上午9時許,51歲的林鳳雲帶領坦克團出徵東溪,進至靠松山,遇上敵軍的埋伏。
  • 對越反擊戰,如果越軍動用主力軍,能否抵抗得住解放軍的進攻?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解放軍再一次拿起了武器,對越反擊戰打響。最後結果是我國獲勝。但是當時戰鬥時有一個問題:越南出動的並不是主力軍。那如果越軍動用主力軍,能否抵抗得住解放軍的進攻呢?我們來分析一下。如果越軍出動主力軍的話,能否與我軍一戰?鄧公曾說過一句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用在軍隊上就是經驗決定戰鬥。其實這句話用在作戰上面有失偏頗,這是為什麼呢?
  •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越軍究竟有多窮?老兵:你想像不到
    中國軍委會在1978年12月8號下達了對越自衛反擊戰命令,為了維護邊界地區的安寧不得不發動反擊。這場戰役被中國稱為對越自衛反擊戰,在越南被稱作1979年北部邊境戰爭,也被稱作中越戰爭。中國也是剛結束十年之久的內部動亂,所以按道理來說是該休養生息的時候,而且中軍自打1962年以來有十年沒有打過大戰役。
  • 對越反擊戰,越軍以為我軍撤退,大膽開鍋做飯,結果遭到襲擊
    在越南內部戰爭爆發的時候,中越還是關係和睦的鄰國,所以為其提供了不少資源和武器,幫助北越戰勝了南越和美國。但是讓人沒想到的是,在越南戰爭結束後的第四年,越南選擇了和蘇聯站在一起針對中國,因為越南一再挑釁不思悔改,所以我國決定出兵越南,對越自衛反擊戰就此爆發。
  • 上將李作成,對越自衛反擊戰打出來的名將,首任解放軍陸軍司令員
    提起發生在我國近代史上的戰爭,對越自衛反擊戰肯定是一個繞不過的話題。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不僅磨礪了我軍將士的意志,更為我軍提供了豐富的實戰經驗。與此同時,在這場戰爭中,我軍湧現出大批戰鬥英雄和優秀將領,上將李作成就是其中之一。
  • 對越反擊戰中最變態的武器,令越軍聞之色變,被稱為戰場收割機!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往往需要面對越軍構築的碉堡,以及越軍不顧性命的密集衝鋒,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我軍有強力的戰場火力壓制武器。可是,深受廣大解放軍指戰員喜愛的卻是一種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對地面目標進行打擊的武器——雙聯裝14.5毫米高射機槍。
  • 巖龍,對越反擊戰中的超級英雄,一人一天擊斃56名越軍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是距今最近的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解放軍中湧現出了很多優秀的戰鬥英雄,巖龍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位。1960年,巖龍出生於雲南景洪,傣族。1978年,巖龍懷著一腔報國之情,參軍入伍,來到駐防雲南的14軍40師120團65分隊當戰士。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許世友在越南做了一件事,讓敵人頭疼不已
    當時的新中國也剛剛成立不久,作為一衣帶水的鄰國,中國派出了軍事顧問團到越南指導越軍對法作戰。法國殖民者被趕跑了,但是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又介入到了越南統一戰爭中。為此,應越南勞動黨的請求,中國發起了抗美援越運動,向越南派遣防空部隊以及提供大量的軍事和民用物資,有利地支持了越南的解放鬥爭。
  • 對越自衛反擊戰我志願軍出動了九個軍,軍長分別是誰?有幾個軍長成...
    雖然這9個軍的軍長的事跡不像開國元帥、將軍那樣讓我們耳熟能詳,但是他們每個人也都是了不得的,他們也是都身經百戰的。下面就讓我們看看這九位軍長都是誰。 他曾經擔任過一二九師連長,在解放戰爭時擔任過二野13軍37師111團團長。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在對越自衛反擊戰時擔任11軍軍長一職。對越反擊戰之後,陳家貴的軍銜沒有發生變化。2016年,陳家貴在昆明總醫院去世,享年98歲。
  • 「陸軍上將」劉粵軍:東部戰區第一任司令員,參加過對越反擊戰!
    「陸軍上將」劉粵軍:東部戰區第一任司令員,參加過對越反擊戰!對越反擊戰發生的時間,距離我們大部分人時間都比較近,身邊也可能會有一些參加過對越反擊戰的老兵。狹義上的對越反擊戰是,1979年2月到3月。實際上,廣義上的對越反擊戰斷斷續續打了十年,八十年代末戰火才平息,老山前線歸於平靜。1993年4月,我軍正式撤出老山前線,標誌著對越反擊戰徹底結束。在這十數年間,部隊戰鬥力得到了提到,也冉冉升起了不少將星,陸軍上將劉粵軍就是其中的一位。1954年9月,新中國成立5周年大閱兵前夕,劉粵軍於9月份出生了中南軍區駐粵東41軍軍營之中。
  • 對越反擊戰爆發時,越南「親華派」在幹什麼?
    這就導致了著名的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發生。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根本原因還在於中國和當時的社會主義大哥蘇聯之間糟糕的關係。當時越南實現全國統一之後,親華派的代表在越南領導人的寶座爭奪中失敗,使得作為「親蘇派」代表的黎筍上位。作為「親蘇派」的代表黎筍一向非常聽從蘇聯的指示,而因為之前70年代初中蘇關係的惡劣化,蘇聯早已不滿中國的態度。
  • 對越反擊戰,英勇無畏的54軍,軍長及兩位師長送兒子上前線
    如果對於當年的對越反擊戰感興趣的人,一定看過一部電影《高山下的花環》,這部電影在某些方面還是挺還原那場戰爭的。都說藝術來源現實,在電影中唐國強飾演的趙蒙生是高幹子弟,得知將要開戰後想盡各種辦法離開前線部隊,後來在戰場上經過洗禮成為一名堅韌的解放軍戰士。
  • 越戰藏族傳奇團長,拔刀斬蟒蛇,斃越軍18人,喝烈酒吃蛇肉慶功
    在上世紀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軍又湧現出一位藏族英雄。他在老山戰場上將藏族男人的勇敢大氣,表現的淋漓盡致。他是誰呢?他就是和志光少將。01和志光原名索朗頓珠,雲南迪慶維西縣人。他生於1946年1月14日,因為父親是農奴的原因,和志光自小不能上學只能為藏族老人們放牛。
  • 對越自衛反擊戰,我軍兵臨越南首都,因這3個原因不得不撤軍!
    同時越南在國內大規模排華;越南方面對中越邊境的陸地、海洋提出主權要求,宣布將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島嶼納入其版圖範圍,出兵繼承了南越對南沙群島部分島嶼的佔領,並與中國發生了邊境衝突,而此前北越時期則明確表示南海諸島為中國領土。
  • 不得不說的解放鞋——對越自衛反擊戰與我軍軍鞋的故事
    1979年初,面對越南方面的一再挑釁,我國被迫發起一場邊境自衛反擊戰,並最終取得全面勝利,徹底打消了越南霸權主義勢頭,捍衛了祖國邊疆的和平安全。 在這場戰爭中,我軍部隊湧現了大量英雄人物和光榮事跡,經過媒體廣泛報導和傳播,早已為讀者們所熟悉,今天,筆者想換一個新思路,從軍鞋的角度,講一講對越反擊戰中的我軍解放鞋的故事。 對越反擊戰打響時,我軍參戰將士身上穿的制式軍裝,叫六五式軍服,這身軍服從1965年起配發,一直沿用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被85式軍服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