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春伊始,當我們因為新冠病毒而對蝙蝠談之色變時,非洲衣索比亞裂谷的原住民正在對另一種生物拉響警報,由非洲之角而來的沙漠蝗席捲了中東、非洲、南亞的一些國家,災況嚴重,是25年以來全球最大的蝗災。在當月底,一個蝗群跨越300公裡寬的紅海,另一支則向埃及緩緩移動。2月16日和18日,烏幹達和南蘇丹先後被監測到有蝗群進入。與此同時,蝗群在遷飛路徑上產卵,預計在3月至4月間孵化形成新的蝗群。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判斷,本次非洲蝗災的波及區域已經達到265477公頃,規模已經是25年一遇,在部分地區已經是二戰後最大的一次。
史上最大蝗災有多恐怖:
載入金氏世界紀錄的蝗災是美國落基山蝗蟲蝗災。
1875年,美國西部經歷了人類歷史上,最恐怖的蝗蟲災害,12.5萬億隻蝗蟲鋪天蓋就像孫悟空用太上老君的葫蘆裝了天,蝗群結成的烏雲綿延51萬平方公裡,面積比整個加利福尼亞州還要大,這是人類歷史上觀測到的,規模最大的動物集群。
1875年蝗災,描述這次蝗災的書上記載
「蝗蟲出現在地平線上」
「移動之迅捷甚於暴風雨」
「猛烈超過龍捲風」
「快速席捲而至,遮蔽了天空」
「光線暗淡了下來」
「天空中滿是奇怪的嗡嗡聲和噼啪聲」
「數百萬隻蝗蟲從天空中落下」
「一個城鎮接著一個城鎮的掃蕩下去」
「據目擊者報告說」
「它們在土中產下大量的卵」
「到了春天」
「蝗蟲破卵而出,鑽出土地」
「使得地面好像沸騰了一樣」
土地變成白地
飢餓和貧窮扼住人民的咽喉,有些州發動獎金,上交一定量災區若蟲或是挖出的蟲卵,就能得到一筆錢,這也成為一些赤貧的農夫的收入,有些機敏的農夫開始養殖大群的雞和火雞,希望利用蝗蟲這種免費的食物,使得悲劇變成機遇,但最終,這群雞不停地捕食蝗蟲最終竟把自己給撐死了。農夫們在土地上放火,或是用火油浸溼土壤用上了任何自己能找到的毒藥但毫無作用,然而絕望之中,蝗蟲災害突然就消失了,來如暴風雨,去時悄無聲。
很多專家都在尋找蝗災消失的原因,經過多年的調查研究,最終形成一個共識,蝗蟲消失,完全是一個偶然的原因。
這批蝗蟲每年都在同一個地方產卵,那個地方本來荒無人煙沒有天敵,但是,當時美國西部發現金礦,赤貧的人民蜂擁前去淘金,不但有大量礦工還有大量農民去開墾原本無人問津的土地改造成農田來養活這些礦工,蝗蟲產卵的地方土地被翻動、被壓平、被水淹,蝗蟲卵全部完蛋了。
根據當時的報告農民在當地,每平方英寸平均殺死蟲卵150個,1英寸=2.54釐米,計算一下至少殺了十兆的蟲卵,至此,這個恐怖的被稱之為落基山巖蝗的蝗蟲品種滅絕了,現在連標本都找不到。
中國治蝗有何經驗?
實際上,中國曾是世界上遭受蝗災最嚴重的國家。
據《中國救荒史》統計:秦漢蝗災平均8.8年一次,兩宋為3.5年,元代為1.6年,明、清兩代均為2.8年,受災範圍、受災程度堪稱世界之最。史書中的蝗災,為什麼現在國內很少見了?
上世紀50-60年代,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我國科學家結合黃河、淮河、海河的治理,將我國大部分蝗區進行了改造,使蝗區面積大幅度縮小,種群密度長期控制著較低水平。
在過去的40多年來,雖然在局部地區蝗災時有發生,但是沒有形成遷飛危害和嚴重的經濟損失。
我國蝗災治理是非常成功的,主要是改治結合策略:通過蝗災發生區的生態環境改造,消除適宜蝗蟲發生的環境;同時,利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種群數量,並利用化學藥劑及時防治高密度的蝗蟲發生區。
生物防治法中,有一種是「招引粉紅椋鳥法」。這是遷徙性候鳥。上世紀80年代,新疆用人工堆放石巢、修建磚混鳥巢的辦法,招引粉紅椋鳥遷徙至此。
2019年4月新疆多地發生蝗蟲災害,數以萬計的粉紅椋鳥發動「空襲」。一隻粉紅椋鳥一天能捕食120至180隻蝗蟲。
除了粉紅椋鳥,雞鴨鵝鷹也能食蝗於成災之初。2018年曾出動數千隻鴨子和雞。2001年6月新華社報導說,除了粉紅椋鳥,新疆養殖的滅蝗雞鴨也有近70萬隻。2000年媒體報導,浙江當時有3萬隻鴨子乘飛機趕往新疆吃蝗蟲。
據錢江晚報報導,2000年5月,新疆北部發生了特大蝗災,除採取化學藥物外,由一群群牧雞、牧鴨組成的「生物部隊」也在新疆的「滅蝗大戰」中大顯身手。
當時,經省農科院的牽線搭橋,長興縣林城鎮天平村養鴨大戶楊大元所養的3萬隻「鴨兵」作為滅蝗「戰士」分批登上飛機,空運至新疆災區。
有浙江鴨參與的十萬「鴨子大軍」在新疆草原投入戰鬥後,效果明顯。到當年8月底,新疆至少有100萬畝優質草原上地毯般覆蓋的蝗蟲被鴨子徹底殲滅。鴨子成了新疆「抗蝗救災」的英雄。
新疆治蝗滅鼠指揮辦公室當時指出:鴨子捕蝗能力強、捕食量大、「軍」紀嚴明,出動鴨子是草原清剿蝗蟲、保護生態最為行之有效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