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戰十晝夜 「焊」通雷神山醫院「生命線」
——記中央企業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中國化學十六公司援建雷神山醫院突擊隊
2月1日晚,武漢雷神山醫院隔離病區首個完整病房樣板正式完成,預計5日交付使用。在雷神山醫院交付前的關鍵時刻,中國化學十六公司作為在鄂央企鐵軍聞令而動,火速集結3批共57名突擊隊員,奮勇逆行武漢,馳援雷神山醫院建設。57位突擊隊員歷經十天十夜,晝夜輪班鏖戰,高標準高質量完成雷神山醫院醫氧氣體管道焊接任務,「焊」通了醫院「生命線」,為救治患者贏得寶貴時間,譜寫了一曲迎難而上、不畏艱險、頑強拼搏的壯歌。
無懼疫情 火速集結馳援武漢
2月2日,雷神山醫院建設指揮部和央企兄弟單位緊急求援:「醫院3個區域的醫用氧氣管道焊接安裝和1個氧氣站安裝迫在眉睫,請給予支援!」
接到求援後,十六公司果斷作出決定,馳援雷神山!在疫情吃緊、尚未復工的情況下,決定分批集結政治堅定、技術精湛、作風優良的管道焊工突擊隊,逆行武漢。57名管道焊工先後報名,主動請戰,並面向黨旗宣讀決戰書:「不怕苦不怕累、不懼犧牲,挺身而出,絕不退縮,全力以赴打贏雷神山醫院建設攻堅戰!」
面對疫情,挺身而出,是57名突擊隊員的決定,可是在他們的身後卻是57個家庭的牽掛。
凌晨抵達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突擊隊「大管家」張丙新連夜奔走辦理各項手續,確保衣食住行和防護到位,讓戰友們沒有後顧之憂。只是他沒曾想,工作剛安排妥當就接到母親的電話,「丙新,你的微信步數怎麼變成幾萬步了?」「媽,我在家跑步呢……」不讓年邁的父母擔心,「瞞」也是一份愛。他說:「我是一名退役軍人,更是一名黨員,我向黨旗宣過誓,現在就是兌現承諾的時候,我怎能退縮!」
突擊隊員徐景的女兒正在讀初中,他毅然投身雷神山醫院建設。愛人在他的影響帶動之下,也報名參加了公司志願者服務隊,留下女兒一個人在家學習。因為擔心,女兒每天都會給徐景打電話,反覆叮囑他注意身體,按時換口罩。徐景說,雖然很累,但來自「小棉襖」的暖心提醒讓他充滿了力量。
挑戰極限 精湛技術點燃希望
2月8日,十六化建突擊隊員們在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度過了一個畢生難忘的「元宵節」。為確保氧氣管線按期全面調試,突擊隊經過24小時晝夜奮戰,完成各區間直徑從DN50到DN150不等的4種規格的管線碰頭連通。沒有片刻休息的他們又連續作戰,完成了A1-A12隔離病區所有床位的末端氧氣管道吹掃、保壓,和對1000多個焊縫的檢漏,經院方驗收均達到0.4 MPa(無洩漏),讓雷神山醫院的「生命脈搏」開始跳動。
救命項目,再難再險也要上。在雷神山,工期極限壓縮、工種工序繁多,每一個銜接都將影響雷神山醫院的建設進度!幾乎所有建設者都遭遇過「幾近崩潰,經歷絕望;挺起胸膛,燃起希望」的經歷——突擊隊長於智忠要同時指揮協調好現場3個區域的施工:快,標準不降,質量得高!他一刻不停地奔走在地面、樓頂和各施工區域指導協調,將每一步工作安排精確到分鐘,嗓喊啞了,衣服鞋子淋溼了,他的腳步卻不敢絲毫放慢。突擊隊員葉菲已50多歲了,而在他眼裡,年齡大代表著經驗豐富,他用多年實踐磨鍊出的精湛技術,在施工過程的重要環節中破解難題,持續發力。突擊隊員王偉在切割管道時,手指被蹦出的砂輪片割傷,鮮血直流。他簡單包紮傷口後迅速回歸到緊張的工作中。有人催他去工地醫療站處理一下,他說:「能提前1分鐘交工,就能多挽救一個生命。」 話語樸實,卻讓人動容。
白天,機器轟鳴、人聲鼎沸;入夜,燈光如晝、焊花四閃。十多天裡,突擊隊員日均工作18小時,在寒冷的冬天和無情疫情面前,57名突擊隊員用「大義」點燃戰鬥激情,照亮通往勝利的道路。
迎「險」而上 剛下火線再上前線
2月10日,已經收治首批患者的雷神山醫院黃家湖畔寒風刺骨,天空不時飄起小雨,最低氣溫只有4℃。由於出發匆忙,突擊隊員沒有準備充足的雨具,加上作業面在屋頂,風大雨大,地面溼滑,一次性雨衣根本無法遮風擋雨。然而所有人都果斷爬上屋頂,冒雨施工。直到深夜,已連續工作16個小時的突擊隊員們終於準備乘車返回駐地。
「滴滴滴……」雷神山醫療氣體工作微信群裡發出了一條緊急求援信息:「現在急需一支突擊隊,搶通南區外圍新增醫療氣體3條管線的鋪設。」突擊隊長於智忠看到消息後,當機立斷回復了5個字:「十六公司上」。隨後立即對車上的突擊隊員們說:「緊急任務,需要同志們接著再戰。」
大家迅速下車,搬氬氣搬焊機聯繫電工接電源組裝管線……短短幾分鐘,突擊隊員又投入到激烈的戰鬥中。歷經24小時奮戰,突擊隊克服醫療管線拼裝難、放樣難、焊接難等難題,以及時間緊任務重、現場作業環境差、專業設備少等諸多施工難點,完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打通了雷神山醫院南北隔離病區的「生命線」。
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醫院鋼結構屋面作業點與病房僅一板之隔,且設置有病房廢氣排風口,現場施工安全和防疫風險極大。其他施工班組陸續離開,而十六公司突擊隊迎「險」逆行而上,帶頭衝鋒在已入住患者的A區病房各施工作業點繼續施工。
「最危險的地方我們先上,最困難的時刻我們先到!」一往無前,毅然決然地奮戰「抗疫」最前沿。也因此,中國化學十六公司援建雷神山突擊隊被業主和總包稱為「絕命後衛班」。
相關閱讀:
振奮人心!中央企業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京舉行 中國化學榮獲多項殊榮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抗疫先進事跡展播① | 中國化學十六公司援建雷神山醫院突擊隊》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