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最核心的射頻晶片,被美國日本壟斷,國產替代計劃開啟

2020-09-03 微回收

很多人都知道手機處理器是手機最為重要的晶片,但是除了處理器之外,手機最重要的晶片非射頻期間莫屬。

聲音要傳到千裡之外,得先轉化成高頻的射電波。信息編碼成一秒鐘幾十億波峰的正弦電波,對方手機接收和還原,紋絲不亂。這就是射頻晶片的本事,通常情況下,一部手機主板使用的射頻晶片佔整個線路面板的30%-40%,以以 iPhone 7 為例子,手機配備了 3 顆 PA 晶片(高、中、低頻段), 2 顆濾波器組, 2 顆射頻開關, 2 顆 PA、濾波器一體化模組。



除了手機之外,射頻晶片在5G通信領域具有重要的作用,射頻器件是無線連接的核心,射頻賽道具備持續成長性 。凡是接入移動網際網路的設備均需要射頻前端晶片,隨著聯網設備數量持續增加,射頻晶片市場持續增長。在5G推動下,未來全球無線連接數量將成倍的增長。據Yole數據,2018年全球移動終端射頻前端市場規模為150億美元,預計2025年有望達到258億美元,7年CAGR達到8%。



射頻晶片則是能夠將射頻信號和數位訊號進行轉化的晶片,具體而言,包括RF收發機、 功率放大器(PA) 、 低噪聲放大器(LNA) 、 濾波器、 射頻開關(Switch) 、 天線調諧開關(Tuner) 等。

功率放大器負責發射通道的射頻信號放大;

濾波器負責發射及接收信號的濾波,負責頻率選擇,保障信號在不同頻率互不幹擾傳輸;

雙工器負責FDD系統的雙工切換及接收/發送通道的射頻信號濾波;

射頻開關負責接收、發射通道之間的切換;

低噪聲放大器主要用於接收通道中的小信號放大。

Qorvo與Skyworks、新博通、Muruta(村田)四家幾乎佔據了全球射頻領域80%的市場份額,被業內稱之為「四足鼎盛」。

隨著5G時代的到來,中國在5G領域開始佔有自己的技術優勢,必須要自己掌握射頻晶片,尤除此之外,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手機生產基地,同時華為、 vivo、 oppo、小米、魅族、聯想等國產品牌的手機銷售量佔全球的 50%以上。



目前,中國已經開始了射頻晶片國產替代計劃,中國具備射頻晶片設計的公司有紫光展銳、唯捷創芯、中普微、中興通訊、雷柏科技、華虹設計、江蘇鉅芯、愛斯泰克等。

以紫光展銳為例,紫光展銳已經實現了砷化鎵和 CMOS 兩種不同工藝在 2G、3G、4G 射頻前端產品的全面覆蓋,並已量產射頻開關、低噪聲放大器以及 2.4G/5G 雙頻 Wi-Fi 射頻前端產品,且在射頻濾波器方面已經完成初步布局。



而北京中科漢天下電子是中國銷售額和出貨量領先的射頻前端晶片和射頻 SoC 晶片的設計廠商,漢天下擁有完整的 PA/FEM 產品線系列,產品覆蓋 2G、3G、4G 全系列,是國內首家同時擁有大規模量產的 CMOS PA 和 GaAs PA 技術的廠商。漢天下 CMOS PA 已經成為 2G 功能機和智能機的首選射頻功放,成功應用於 SPRD 和 MTK 等各類平臺。

天津諾思微系統則是我國內首家FBAR射頻濾波晶片生產公司,也是國內少數的專注FBAR濾波器的擁有IDM(垂直整合製造)模式的廠商,建有亞洲首座具有完全智慧財產權(IP)的FBAR晶圓廠。諾思的FBAR技術水平已經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到目前為止諾思也已推出包括N41在內的多款濾波器產品。諾思微系統在該領域獲得200餘項專利。



可以說,隨著射頻晶片國產化替代加速,中國將打破美日在射頻晶片的壟斷地位!

相關焦點

  • 又一晶片開啟國產替代潮!曾被美日企業壟斷:也是手機最核心晶片
    但就是這樣如此關鍵的晶片產品,卻被美國、日本企業所壟斷,他們分別是Qorvo與Skyworks、新博通、Muruta(村田),這四家射頻晶片巨頭,幾乎壟斷了全球接近80%的射頻晶片市場,被行業譽為「全球射頻晶片四大天王」;那我國是否也擁有射頻晶片企業呢?
  • 射頻晶片供應鏈風險上升 200億美元規模國產替代誰先行
    來源:第一財經射頻晶片供應鏈風險上升 200億美元規模國產替代誰先行作者: 錢童心[ 近期由於海外疫情蔓延,國外大廠的停產風險陡增,國內的5G手機等電子信息產品的供應鏈正受到衝擊。考慮到今年下半年全球5G手機廠商計劃集中上市,不少廠商已經開始尋求國產化的替代方案,這給國內晶片企業帶來了市場替代的機會。 ]射頻晶片作為5G手機的核心部件近來重要性突顯,不過由於技術大部分掌握在美國和日本的幾家公司手上,中國市場的射頻晶片供給狀況仍然受制於人。
  • 被日美壟斷的晶片行業最核心材料—光刻膠,國產替代計劃全面開啟
    作為產業最核心材料,每種光刻膠市場需求量很大。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光刻膠的重要性有多高光刻膠被稱為是國產晶片行業的一道大坎,僅憑這一種材料,就可遏制萬億產業!它是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前段時間,日韓關係緊張,日本宣布限制其國內企業向韓國出口高純度氟化氫、光刻膠、氟化聚醯亞胺,而這直接給予了韓國半導體、顯示面板等企業一記重創。
  • 被美日韓壟斷的手機射頻晶片,卓勝微打破壟斷,打入三星供應鏈
    射頻晶片指的就是將無線電信號通信轉換成一定的無線電信號波形, 並通過天線諧振發送出去的一個電子元器件。射頻晶片架構包括接收通道和發射通道兩大部分,可以說,沒有射頻晶片,手機就沒有辦法通信。正是因為如此,在射頻前端晶片市場上,全球市場幾乎都被美、日、韓三國企業掌控。而卓勝微成功打破了壟斷,憑藉射頻開關和LNA晶片兩大核心產品,2013年,卓勝微推出第一款GPS射頻低噪聲放大器LNA晶片產品,當年出貨超千萬顆;2014年出貨超1億顆、2015年出貨超3億。
  • 深度丨揭秘5G晶片之王,射頻晶片如何成為國產替代的曙光
    凡是接入移動網際網路的設備均需要射頻前端晶片,隨著聯網設備數量持續增加,射頻晶片市場持續增長。②產業鏈公司具備高彈性。每一次通信制式升級,都是射頻晶片價值量提升的機遇。5G手機必然要兼顧2/3/4G,因此5G手機在保留2/3/4G射頻晶片的同時,支持5G新頻段的射頻晶片為全新增量。③優質公司有成為全球龍頭的潛力。
  • 手機上的核心元件,中國晶片巨頭背靠小米、華為,打破海外的壟斷
    9月15日美國禁令生效,華為全球晶片供應鏈被切斷,一時間陷入無芯可用的境地。雖說目前陸續有供應商獲得了美國政府的許可證,但依舊供貨依舊受限,例如高通,目前還無法向華為提供5G晶片。日前,中建八局宣布,由其打造的華為國內首個晶片工廠正式封頂。值得一提的是,不單單是華為要入局晶片製造領域,還有一位中國晶片巨頭也要「由輕轉重」自建工廠,這位巨頭此舉不僅有望打破海外的壟斷,而且還能夠助攻華為。該巨頭正是國內射頻前端晶片設計廠商卓勝微。
  • 被日美壟斷的核心部件,被這家中國公司打破壟斷國產替代迎來曙光
    射頻晶片主要為用戶收發兩臺設備之間的無線信號,在智慧型手機、WiFi路由器、基站上都有廣泛的應用。據Yole Development公布的數據,全球移動終端射頻前段市場規模在2018年為150億美元,而5G推動需求量增加、單機射頻晶片價值的增長等,使得這一數字在2025年時有望提升至258億美元。 不過,在射頻晶片與零部件市場中,Skyworks、村田、Aorvo、博通等幾大日美廠商,佔據業界超80%的份額。而國產廠商在這一領域,只在中低端市場有所發揮。
  • 卓勝微定增30億投資5G射頻晶片模組 國產替代進程加速
    5月31日晚間,卓勝微(300782)披露定增預案,該上市公司計劃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發行股份募資不超30.06億元,用於高端射頻濾波器晶片及模組研發和產業化項目、5G通信基站射頻器件研發及產業化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 射頻晶片器件國內替代國外
    日本和美國是最大的發達國家,而且強大的俞強目前,全球射頻前端市場總規模穩步增長,集中度較高,排名前四的製造商幾乎佔據了85%的市場份額,領先的製造商是來自發達國家的日美企業,即Skywork、Qorvo、AVAGO、muRata。
  • 看物聯網市場如何加速射頻晶片國產替代進程
    預判本土 PA 及其模組或將在 2020 年內突破,並與 2021 年迎來放量關鍵期,這將是本土 5G IoT 和 WiFi 巨大增 / 存量市場替代過程中,給予射頻晶片、模組、配套器件和解決方案供應商,一次持續 5 年以上的快速發展機遇。射頻 PA是射頻前端中價值量最高的單類型晶片,從手機、基站到萬物互聯,射頻 PA市場空間快速打開。
  • 晶片材料陸續取得重大突破!均可擺脫國外壟斷,助力國產晶片替代
    不過,目前我國高端晶片材料對外依存度過高,比如大矽片、靶材、高端光刻膠等半導體材料依賴進口程度高達90%。但可喜的是,近年來我國在各個方面都已經布局,各個材料都有企業在努力攻關,國內廠商開始逐漸在部分材料領域打破國外巨頭壟斷,實現國產替代。下面介紹三個最近突破的晶片製造材料,都非常的厲害!
  • 半導體國產替代哪些公司值得投資?
    從投資角度出發思考,國內半導體產業鏈未來的業績增速將受兩大核心因素的影響,一是行業需求增速,二是國產替代率增速,其中國產替代速度彈性最大,是影響國內半導體細分領域各公司能否率先「跑出來」的決定性因素。那麼A股上市公司中,哪些公司的技術含量高?國產替代實力強呢?
  • 半導體國產替代,哪些公司值得投資?
    從投資角度出發思考,國內半導體產業鏈未來的業績增速將受兩大核心因素的影響,一是行業需求增速,二是國產替代率增速,其中國產替代速度彈性最大,是影響國內半導體細分領域各公司能否率先「跑出來」的決定性因素。那麼A股上市公司中,哪些公司的技術含量高?國產替代實力強呢?
  • 國產射頻晶片燃起星星之火
    >(Filters,包括SAW、BAW等)、雙工器(Duplexer)等,主要用於智慧型手機等移動智能終端,是移動通信系統的核心組件,實現射頻信號和數位訊號的轉化。隨著移動通信技術持續更新升級,單個智慧型手機中射頻前端晶片數量不斷增加、整體價值不斷提高。5G浪潮將給射頻前端晶片市場帶來巨大商機,以及在進口替代概念盛行的背景下,國產射頻前端晶片受到市場重點關注,本土廠商成為國內資本市場的「寵兒」。最典型的案例要數卓勝微。
  • 一文讀懂國產射頻濾波器
    預測,未來五年,在5G驅動下,5G手機新一輪的換機潮和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將推動中國射頻濾波器市場規模提升,市場規模有望在2024年達56.7億美元。 受益於中國消費電子的蓬勃發展,中國是射頻濾波器產品消費大國,但中國射頻濾波器市場被美國和日本企業佔據,本土企業出貨量不及需求量的5%,產需不匹配,供應缺口大,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 華為要造晶片了!塔山計劃開啟?是假的
    ,臺積電無法再代工華為晶片,導致華為晶片無法生產,華為才在內部開啟「塔山計劃」。引用美資某壟斷設備商員工的說法——國產晶片短時間內根本無法替代美國貨。一部智慧型手機最起碼需要20多個晶片操控,而華為的很多「晶片」都需要外部採購:
  • 卓勝微,射頻前端細分領域國產晶片的領先企業
    它堅持自主研發核心技術,已成為射頻前端細分領域國產晶片的領先企業。 財務數據 另一方面,集成電路是我國最大額的進口商品,中美貿易摩擦大大地推進了集成電路產業鏈的國產化進程及國產化水平,為國內集成電路設計行業的快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加速實現技術升級與創新成果化,晶片國產替代的發展將勢不可擋。
  • 不止有晶片,國產三大企業接連出手,打破美國壟斷只是時間問題
    隨著科技戰的逐漸升溫,越來越多的國產企業開始注重自研技術的發展,因為華為、中興等企業的事件已經明確地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國產企業一定要有屬於自己的核心技術才能無懼打壓,實現成長和發展。尤其是晶片方面的成績,更是我們不能忽視的存在。
  • 射頻晶片市場:美國吃肉,臺灣喝湯,大陸骨頭都啃不著
    從中國核心集成電路的國產晶片佔有率情況,可以清晰的看到,除了工業應用MCU的2%、移動通信終端的應用處理器和通信處理器的18%和22%、核心網絡設備NPU的15%、半導體存儲器NOR Flash和圖像處理領域的5%、以及高畫質電視顯示處理器的5%外,滿屏的0%。
  • 美國PA三巨頭傻眼!華為高端射頻晶片去美化,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智慧型手機有三個重要的核心部件,分別處理器晶片、基帶晶片、射頻晶片。長期以來,射頻晶片都被美國高通、Skyworks、Qorvo三大巨頭所壟斷,這三家的市場份額高達90%以上,可以說全球的手機廠商都要依賴三家的供貨,一旦射頻晶片被斷供,中國幾乎所有的手機廠商就要面臨停產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