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揭秘5G晶片之王,射頻晶片如何成為國產替代的曙光

2020-12-14 OFweek維科網

前言:

每一次通信制式升級,都是射頻晶片價值量提升的機遇,在5G廣泛普及前的窗口期,國內廠商有望逐步實現中低端機型射頻前端進口替代,並逐步走向全品類供應。

射頻晶片市場的5G連鎖反應

①據Yole Development數據,2018年全球移動終端射頻前端市場規模為150億美元,預計2025年有望達到258億美元,7年CAGR達到8%。

②分立射頻開關開關的市場規模將從2018年的6億美元增長至2025年的9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5%。

③天線調諧開關的市場規模將從2018年的5億美元增長至2025年的12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3%。

④從2018年至2025年,分立射頻濾波器及雙工器等市場規模將從約31億美元增長至51億美元,其中濾波器從約17億美元增長至27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7%。

⑤2011-2018年,全球射頻功率放大器的市場規模從25.33億美元增長至31.05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2.95%;預計至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35.71億美元。

⑥預計功率放大器模組模組市場空間將從2018年的60億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104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8%。

⑦預計WiFi模組市場規模將從2018年的20億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31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6%。

射頻市場具備國產替代的要素

①射頻賽道具備持續成長性。凡是接入移動網際網路的設備均需要射頻前端晶片,隨著聯網設備數量持續增加,射頻晶片市場持續增長。

②產業鏈公司具備高彈性。每一次通信制式升級,都是射頻晶片價值量提升的機遇。5G手機必然要兼顧2/3/4G,因此5G手機在保留2/3/4G射頻晶片的同時,支持5G新頻段的射頻晶片為全新增量。

③優質公司有成為全球龍頭的潛力。國內射頻晶片廠商從相對成熟的分立射頻晶片起步,在5G手機廣泛普及前的窗口期,逐步實現中低端機型射頻前端進口替代,同時積累模組能力,逐步走向全品類供應。

④我國5G大規模商用正式開啟。為了實現通訊速率及容量的大幅升級,5G將使用更高頻段,甚至啟用毫米波。這些變化將給射頻器件帶來巨大市場機會,從基站端到移動終端的射頻需求都將加速增長。

新基建帶動下的射頻晶片前景

新基建背景下的中國5G建設已經進入快車道,在其帶動下,一波產業紅利正在崛起,射頻晶片首當其衝獲受益發展。

根據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4年中國射頻前端晶片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5G趨勢下,射頻器件數量和質量都將增加,從而帶動5G射頻前端市場規模的大肆擴張,射頻晶片前景廣闊。

在射頻晶片封裝方面,國內企業正在以實力打破以往認知,封裝基板企業越亞封裝已在全球手機晶片封裝基板市場佔據前三位,打破國外高端IC封裝基板廠商的壟斷。

華天科技不僅完成了FC、Bumping、MEMS、MCM(MCP)、WLP、SiP、TSV、Fan-Out等技術和產品的自主研發,還成功獲得華為青睞。

隨著射頻晶片市場的不斷崛起,也將進一步帶動產業鏈發力,射頻濾波器迎來發展風口,伴隨著5G商業化的發展,濾波器迎來市場需求升級,產業打開發展新窗口。

除了卓勝微在射頻濾波器上發力、謀求高端市場藍海之外,前不久,行業領先企業晶訊聚震科技有限公司在珠海正式發布了其自主研製的B41全頻段FBAR濾波器,不僅支持高功率,同時還可以縮小封裝尺寸,擁有大帶寬、高帶外抑制以及低插損等優異性能,打破國外壟斷,為推動國內射頻晶片廠商發展奠定良好契機。

而國內集成電路領先企業雲塔科技前不久聯合中科大率先自主研發出5毫米波濾波器,這是國內首次在微型濾波器上取得重要成就,填補了國內在該領域的空白。

PA和LNA國產替換市場空間大

預計在未來較長的期間內,GaAs微波射頻器件將在通訊市場佔據重要地位。在高頻領域,傳統矽製程由於存在高頻損耗、訊號隔離度不佳等物理性特徵,使其在功率放大器(PA)、低噪聲放大器(LNA)以及射頻開關(RFSwitch)等領域的應用始終無法與GaAs的HBT、HEMT等器件匹敵。

GaAs PA、LNA、RFSwitch在高頻、高速領域展現的優異的、不可替代的物理性能優勢,使得GaAs微波射頻器件越來越廣泛應用於移動手機、無線區域網路、光纖通訊、衛星通訊、衛星定位、GPS汽車導航等領域。

目前InPHBT為手機端PA的首要選擇。在sub-6G,InPHBT也能滿足需求,只有在毫米波情況下才會考慮GaAspHEMT和GaNHEMT來替換InPHBT。

就工藝材料來說,目前砷化鎵PA是主流,CMOS PA由於參數性能的影響,只用於低端市場。CMOSPA最大的優勢是製造成本較低,易於與傳統的Si基數字電路進行集成。目前國內的漢天下為全球最大的CMOS PA供應商,已經打入三星等手機供應鏈。

漢天下是國內規模最大的CMOSPA供應商。根據公司官方網站數據,漢天下電子創辦於2012年7月,是中國領先的射頻前端晶片和射頻SoC晶片的供應商,每年晶片的出貨量達7億顆。

唯捷創芯是國內最大的射頻IC設計公司之一,由前RFMD人員成立,以主流的GaAs工藝切入射頻PA市場。其4GPA出貨量是國內最大的,出貨覆蓋前幾大手機設計公司以及小米。

射頻晶片國產替代將持續兌現

由於海外疫情蔓延,國外大廠的停產風險陡增,國內的5G手機等電子信息產品的供應鏈正受到衝擊。考慮到今年下半年全球5G手機廠商計劃集中上市,不少廠商已經開始尋求國產化的替代方案,這給國內晶片企業帶來了市場替代的機會。

2022年全球無線互聯設備的數量將達到500億臺,未來但凡接入到無線網絡的設備,無論是5G蜂窩網絡,還是WiFi網絡,均需要射頻前端晶片,持續看好公司所處的射頻晶片賽道。

目前國內上市的射頻晶片企業包括信維通信、卓勝微、三安光電、麥捷科技、韋爾股份、武漢凡谷、和而泰等。

卓勝微是全球第五大、國內第一大射頻開關晶片設計公司,產品以中低端機型為主,目前已取得全球5%市場份額,率先實現國產突破,目前其射頻開關和低噪聲放大器已打入三星、小米、華為等一線品牌。

此外,和而泰旗下鋮昌科技聚焦衛星微波毫米波射頻晶片,有望受益於衛星網際網路產業的發展。微波毫米波射頻晶片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和武器裝備等軍用領域,同時其技術在5G通信、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上也有廣闊的前景,在軍品、民品等領域均有廣泛的應用需求。

結尾:

射頻作為模擬晶片門檻最高,雖然近兩年國產射頻晶片廠商逐步起量,但距離進口替代仍有較大缺口,但根據上述情況來看,在新基建下的巨大帶動下,國產替代將成為不可逆的趨勢。

相關焦點

  • 揭秘射頻晶片,5G時代的晶片之王
    射頻前端模組是將射頻開關、低噪聲放大器、濾波器、雙工器、功率放大器等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分立器件集成為一個模組,從而提高集成度與性能並使體積小型化。根據集成方式的不同可分為DiFEM(集成射頻開關和濾波器)、 LFEM(集成射頻開關、低噪聲放大器和濾波器)、 FEMiD(集成射頻開關、濾波器和雙工器)、 PAMiD(集成多模式多頻帶PA和FEMiD)等模組組合。
  • 看物聯網市場如何加速射頻晶片國產替代進程
    預判本土 PA 及其模組或將在 2020 年內突破,並與 2021 年迎來放量關鍵期,這將是本土 5G IoT 和 WiFi 巨大增 / 存量市場替代過程中,給予射頻晶片、模組、配套器件和解決方案供應商,一次持續 5 年以上的快速發展機遇。射頻 PA是射頻前端中價值量最高的單類型晶片,從手機、基站到萬物互聯,射頻 PA市場空間快速打開。
  • 卓勝微定增30億投資5G射頻晶片模組 國產替代進程加速
    5月31日晚間,卓勝微(300782)披露定增預案,該上市公司計劃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發行股份募資不超30.06億元,用於高端射頻濾波器晶片及模組研發和產業化項目、5G通信基站射頻器件研發及產業化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 晶片難破局,中科曙光轉戰雲端
    由於旗下擁有中國自主研發生產的CPU海光晶片,中科曙光一直在伺服器晶片的國產替代上被市場寄予厚望。 當前中美科技博弈加劇,在美國持續對我國高科技企業進行打擊的情況下,晶片成為了國產x86伺服器自主供應鏈閉環的關鍵。海光晶片在「圍追堵截」之下,國產替代之路更顯得困難重重。 逆境中的中科曙光選擇了以雲服務實現業務的轉型與破局。
  • 國產射頻晶片燃起星星之火
    隨著5G時代到來,射頻前端晶片作為移動智能終端中最為關鍵的器件之一,市場規模將迎來快速增長,成為全球以及我國廠商的必爭之地。隨著移動通信技術持續更新升級,單個智慧型手機中射頻前端晶片數量不斷增加、整體價值不斷提高。5G浪潮將給射頻前端晶片市場帶來巨大商機,以及在進口替代概念盛行的背景下,國產射頻前端晶片受到市場重點關注,本土廠商成為國內資本市場的「寵兒」。最典型的案例要數卓勝微。
  • 射頻晶片供應鏈風險上升 200億美元規模國產替代誰先行
    來源:第一財經射頻晶片供應鏈風險上升 200億美元規模國產替代誰先行作者: 錢童心[ 近期由於海外疫情蔓延,國外大廠的停產風險陡增,國內的5G手機等電子信息產品的供應鏈正受到衝擊。考慮到今年下半年全球5G手機廠商計劃集中上市,不少廠商已經開始尋求國產化的替代方案,這給國內晶片企業帶來了市場替代的機會。 ]射頻晶片作為5G手機的核心部件近來重要性突顯,不過由於技術大部分掌握在美國和日本的幾家公司手上,中國市場的射頻晶片供給狀況仍然受制於人。
  • 射頻晶片器件國內替代國外
    此前Yole預測移動射頻前端市場將從的150億美元增長到的350億美元,將迎來14%的快速增長。其中,PA將從的50億美元增加到的70億美元,年增長率為7%。在Yole之前,我真想不到中國移動射頻PA發展如此之快,以致於中國移動射頻PA製造商會如此之多,價格競爭如此激烈,以至於價格會減半。
  • 手機最核心的射頻晶片,被美國日本壟斷,國產替代計劃開啟
    這就是射頻晶片的本事,通常情況下,一部手機主板使用的射頻晶片佔整個線路面板的30%-40%,以以 iPhone 7 為例子,手機配備了 3 顆 PA 晶片(高、中、低頻段), 2 顆濾波器組, 2 顆射頻開關, 2 顆 PA、濾波器一體化模組。
  • 國產晶片或看到曙光
    畢竟5g發展已經成為了現如今的大趨勢,所以即便就是美國抗拒,也是沒有任何的辦法能夠阻止其他國家跟華為的合作。而在面對美國的不斷打壓,華為也終於採取行動,那就是從專利下手。一旦美國想要發展5g,那麼就無法繞開華為,也正是因此,美國必須要向華為繳納高額的專利費。華為的反擊終於來了嗎?
  • 被日美壟斷的核心部件,被這家中國公司打破壟斷國產替代迎來曙光
    據Yole Development公布的數據,全球移動終端射頻前段市場規模在2018年為150億美元,而5G推動需求量增加、單機射頻晶片價值的增長等,使得這一數字在2025年時有望提升至258億美元。 不過,在射頻晶片與零部件市場中,Skyworks、村田、Aorvo、博通等幾大日美廠商,佔據業界超80%的份額。而國產廠商在這一領域,只在中低端市場有所發揮。
  • 華為nova 5z BOM揭秘:沒有美國元器件,射頻晶片如何實現國產化
    除此之外,華為nova 5z還有哪些特別之處,接下來我們從元器件角度分析一下這款產品。 作為業界最優質的聲學器件廠商之一,歌爾股份長期佔據著全球多個一線終端品牌主力供應商的席位,成為AirPod系列的整機供應商,還打入了三星旗艦的供應鏈。 值得關注的是,在華為nova 5z的BOM表中,沒有出現美國元器件。
  • 晶片的國產替代,應不應該成為主旋律?
    現在一談到晶片,國人的熱情可以說是非常高,都喜歡討論晶片相關方面的話題。在這些討論的話題中,其中就有一個話題比較有爭議,這就是晶片的國產替代,應不應該成為我們使用的主旋律?這個話題之所以有爭議,主要還是因為各自不同領域的人,持有的觀點各不相同。回答這個問題,無非就兩種答案。
  • 行情丨被華為小米看好的國內安防晶片+射頻晶片
    昂瑞微創辦於2012年7月,是中國領先的射頻前端晶片和射頻SoC晶片的供應商,每年晶片的出貨量達7億顆。 很明顯華為投資它,是想雙方一起努力,將射頻晶片做強做大,逐步做到國產替代,避免再從國外進口,從而不被國外企業卡脖子。 小米旗下的長江產業基金投資這家企業,甚至還是這家企業的第三大股東,其目的自然是與華為一致的,就是扶持國產優秀的晶片企業,助力這些企業發展起來,從而實現國產替代。
  • 5g射頻晶片概念股名單有哪些 5g射頻晶片概念股一覽
    隨著資訊時代的進步,網絡已經進入5G時代,再加上5G網絡這次在疫情的投入和使用,相信不久的未來會全面覆蓋,那我們可以布局的5g射頻晶片概念股有哪些呢?下面我就給大家整理了一下。
  • 又一晶片開啟國產替代潮!曾被美日企業壟斷:也是手機最核心晶片
    尤其是我們現在非常關注的5G手機領域,也成為了5G無線網絡連接最為核心的晶片產品,簡單點說就是:「全球所有的行動裝置終端在連接行動網路時,都需要射頻晶片支持;」 這也意味著,隨著5G時代來臨,我們也即將進入到萬物互聯時代,越來越多的物聯網設備誕生,也就意味著射頻晶片市場需求也將會急劇增加
  • 「價值觀」華為nova 5z BOM揭秘:沒有美國元器件,射頻晶片如何實現...
    除此之外,華為nova 5z還有哪些特別之處,接下來我們從元器件角度分析一下這款產品。華為Nova 5z整機使用了11顆海思晶片,其中射頻方面主要晶片便佔據7顆之多,真正在4G手機上實現了射頻晶片的國產化的同時做到了在4G手機上的去美國化。
  • 魏少軍就晶片問題發聲,國產晶片替代不應成為主旋律?
    大家好,我是王科技魏少軍估計被罵慘了!當下的國內半導體造芯熱情不減,各地紛紛上馬立項目,似乎從華為被斷供晶片開始,我們就必須要走自己的路,實現造芯,但這個時候忽然有個人說我們不應該再去搞一個體系,而是去找合作,國產晶片替代不應成為主旋律。那指定會被熱議不斷!
  • 國產射頻晶片如何突圍?開元通信賈斌:把自己的長板做到最長
    集微網消息(文/Oliver),今(19)日,2019集微半導體峰會在廈門海滄舉行,在下午舉行的《5G國產射頻晶片的挑戰和機遇》圓桌討論環節上,開元通信技術(廈門)有限公司董事長賈斌表示,5G對於無線半導體射頻前端晶片來說是一個非常廣大的市場,但國產化率目前還比較低。
  • 卓勝微,射頻前端細分領域國產晶片的領先企業
    它堅持自主研發核心技術,已成為射頻前端細分領域國產晶片的領先企業。 財務數據 另一方面,集成電路是我國最大額的進口商品,中美貿易摩擦大大地推進了集成電路產業鏈的國產化進程及國產化水平,為國內集成電路設計行業的快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加速實現技術升級與創新成果化,晶片國產替代的發展將勢不可擋。
  • GPU晶片毛利高達71%,高端晶片,誰能承擔國產替代的重任?
    上文中我們提到圖像顯示晶片GPU的應用非常廣泛,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機載顯示、艦載顯示、車載顯示都離不開GPU,從全球來看,因特佔據了全球絕大部分份額,AMD英偉達佔據第二第三,在獨顯領域中英偉達是佔據絕對優勢,可以看出主要都是以國外的巨頭所佔據,未來在國產替代的大背景下,行業發展前途非常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