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禾合作社1300餘畝大豆未種先銷

2020-12-24 騰訊網

鑫禾合作社1300餘畝大豆未種先銷

5月15日,鐵嶺縣鑫禾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於佔軍從鎮裡辦事回來連家都沒回,就直奔平頂堡鎮高箭溝村北的一大片土地,查看合作社大豆地苗前封閉滅草作業情況。

大地上,兩臺大豆噴藥機正在忙碌作業。於佔軍蹲在地上仔細觀察,不時用手扒開壟上的土層,查看大豆發芽情況。「5月初,我們開始田間管理,隨後進行大豆播種,現在正在進行的是苗前封閉滅草作業。咱們合作社的噴藥機不僅噴霧均勻,而且作業質量高、速度快,每臺噴藥機上都有10個噴頭、一次可輻射5條壟。」於佔軍告訴記者,苗前封閉滅草作業可以有效降低對苗的藥害、防止草荒發生、利於大豆生長,並實現大豆低成本除草,做到節本增效。

在地裡邊走邊觀察,興奮和喜悅充溢在於佔軍的眼角眉梢。「今年,合作社共流轉土地1300餘畝,全部種植大豆,而且都是訂單種植、未種先銷。」話音未落,於佔軍手機響起。放下電話,於佔軍說,每年年初,合作社就與鐵嶺縣希強種業有限公司籤訂訂單協議,大豆收穫時,希強種業將按市場行情定價收購,但每斤大豆價格不低於兩元保底。剛才來電話,主要是詢問大豆種植情況。

成片的大豆種植地

2016年,於佔軍抓住國家振興大豆計劃的政策機遇,成立鑫禾種植專業合作社,主要經營大豆種植和銷售。合作社成立之初,於佔軍就與希強種業達成合作發展訂單種植。「算上國家政策補貼,種植大豆的畝純收益可達到近400元,現在看比種玉米的收益要多一些。」於佔軍告訴記者,合作社流轉土地1300餘畝,年可收益40多萬元,還能帶動幾十名村民就業增收。

大豆種植作業

地裡正忙著駕駛噴藥機進行澆水、噴藥作業的農機手叫方宏偉,他爽朗地笑稱自己是新時代農民工。原來,方宏偉把家裡的土地已經流轉給了合作社,他現在是合作社聘請的工人,同時也向合作社「收租」。「完成每畝地作業就有工資5元錢,我每天能完成150多畝地的作業,一天就可以收入700多元錢。」方宏偉笑著說。

於佔軍介紹大豆種植情況

普通村民得到了實惠,合作社又把目光放在了脫貧戶身上,儘量僱用貧困村民。同時,鎮裡把20萬元扶貧資金入股合作社,每年年中,合作社都會拿出2萬元作為扶貧資金分紅。呂忠山是高箭溝村的貧困戶,因患多種慢性疾病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僅靠家中幾畝地生活。合作社成立後,呂忠山就到合作社打工,幹些護豆、澆水的零活,每個月可收入2400元,順利脫了貧。「合作社照顧我,每月給我開工資,還能拿到扶貧資金分紅,生活再也不愁了。」提起合作社帶來的好生活,呂忠山很是感激。

正在進行澆水、噴藥作業

「合作社流轉土地發展訂單農業收益顯著,我對合作社的未來發展信心滿滿。」於佔軍說,今後,合作社還會增加土地流轉面積,進一步促進規模化種植、產業化發展,爭取帶動更多的村民共同致富奔小康。

記者 ▏張政

編輯 ▏王僡茁 責任編輯 ▏江凌

相關焦點

  • 大豆振興:擴面更要提質
    在農業結構調整中,開原市逐步削減玉米種植面積,通過玉米大豆輪作、大豆種植補貼等鼓勵大豆生產。開原市有一定種植規模的大豆基本都是鮮食大豆種,開原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馬志彪介紹,開原地區的17家大豆種企成立遼寧博農豆類種植專業合作社,多年種植鮮食大豆種,每年種植面積12萬畝左右(含開原周邊地區),大約生產5000萬斤種子,產值2億元。開原的鮮食大豆種佔全國90%以上。
  • 400餘畝荒田種上紅薯
    高崗鎮三聯村黨支部書記朱紅意看準三聯村沙質土壤的特點,帶頭在自己的田裡種下紅薯,並成立了順景紅薯種植專業合作社統籌全村紅薯種植和出售。這一種,不僅種出百萬產值,也種出了三聯村產業脫貧的希望。三聯村村民張芳真身患殘疾,不能外出務工,生活全靠哥哥張智峰和政府幫助。得知村裡大力發展紅薯種植後,決定與哥哥一起種紅薯。
  • 「南方大豆」抱團入駐「數字港」 科技成果評估總額超31億元
    廣州國家農業科創中心主任劉玉濤透露,廣州國家農業科創中心將一方面把與南方大豆有關的要素資源匯聚,另一方面連結資源、匹配要素,並藉機構建大灣區豆腐小鎮、大豆科技產業交易所等平臺,在大灣區吹響南方大豆振興號角。目前廣東省多個部門正在制定有關政策,全力助力這個中國大豆「南方晶片」的孵化轉化,為「北豆南移」和中國食用大豆自給提供灣區動力。
  • 他的近百畝大豆被蟲吃光了卻還笑,是腦子有問題啊?
    剛一碰面,他就樂呵呵地說:「老弟你過來看看,這邊我種的三十多畝的大豆豆葉都快被蟲吃光了,那邊四十多畝的大豆,過不了幾天,葉子也會被吃光,再看那邊還有近二十畝的豆苗,等著蟲來吃呢……」「是不是聽錯了?」看著我一臉不解的表情, 田國衛說:「沒錯,這是我種的豆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豆蟲。」「豆蟲,還有人種豆蟲?」田國衛是建檔立卡貧困戶,2019年脫貧。
  • 27位種糧大戶競標「搶」種2700餘畝農田
    本報訊 (記者 彭瑜 通訊員 趙軍 吳正遠)2700餘畝高標準農田引來27位種糧大戶競標!12月6日上午,一場特殊的招投標會在梁平區星橋鎮兩路村公共服務中心舉行。27位種糧大戶以競標的方式公開競爭兩路村2700餘畝高標準農田土地的經營權。經過激烈競爭,4位種糧大戶中標,獲得農田5年經營權。
  • 新蔡縣關津鄉牛灣村鑫順種植專業合作社千餘畝水稻喜獲豐收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實習生 馬彬 通訊員 陳軍)10月12日上午10點,一臺從汝南縣調過來的收割機開進了新蔡縣關津鄉牛灣村的稻田,鑫順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千畝水稻準時開鐮收割。在謝雲的幫助下,彭東文加快了水稻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服務發展步伐,牽頭成立鑫順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當年首次實現扭虧為盈。近兩年,合作社水稻喜獲豐收,卻因為新冠疫情導致「賣米難」,彭東文和合作社的種糧大戶都很著急。謝雲發揮大學生村官的新媒體運用優勢,組織起網上銷售,並親自為牛灣大米代言,鑫順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大米從愁賣到「愁不夠賣」,彭東文和合作社的種糧大戶們喜笑顏開,紛紛擴大了種植面積。
  • 銅梁西河鎮新四村:1500畝自然熟優質枇杷等你來採摘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6日6時訊(特約通訊員 趙武強 通訊員 李先平)「我們村的1500畝大五星枇杷開始熟了,5月5日開始採摘,一直到6月底。到時,歡迎市民到我們村採摘又大又紅又甜的優質生態枇杷喲。」在重慶銅梁區西河鎮新四村枇杷林裡,銅梁遠峰水果種植股份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久惠和副鎮長黎昌強一起商議售果事宜。
  • 黑龍江墾區2000餘萬畝旱田作物全部播在高產期
    墾區2000餘萬畝旱田作物全部播在高產期糧食作物總播種面積4330萬畝,比上年增加20萬畝黑龍江日報5月17日訊 記者從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農業發展部獲悉,截至5月15日,墾區旱田春播生產工作全面告捷
  • 一畝脫貧兩畝致富!河北易縣櫻桃熟了
    」一畝脫貧,兩畝致富,三四畝就小康了!「新發地董事長張玉璽這樣形容這種水果的帶貧作用。河北易縣,漫山遍野的櫻桃熟了,綠葉間密密麻麻的是一個個小紅燈籠。這1300畝櫻桃是新發地市場櫻桃扶貧基地,「企業抓兩端,農民幹中間」的扶貧模式讓這1300畝土地幫助當地397人脫貧了,更是帶動了當地上萬畝櫻桃種植。"櫻桃還在樹上,銷售合同就已經籤好了。"商戶劉文坡在新發地市場有著櫻桃大王之稱,他牽頭在易縣成立了合作社帶動發展櫻桃種植。「我們易縣山地多,光照充足,適合種植櫻桃,過去也有種櫻桃的傳統。
  • 今年種大豆還是種玉米?這個表態傳遞出積極信號
    2020年以來,國際糧食市場風雲變化,國內糧食價格受到波動,「金玉米」「金豆豆」攪動糧食市場,部分地區出現搶購玉米、大豆現象,這引發了社會的焦慮與不安。確保糧價穩定,首先要穩定糧食生產。那麼,2021年,究竟是種大豆還是種玉米?讓我們首先來看下政策導向。
  • 2100多項大豆技術(工藝)入駐廣州國家農創「數字港」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鋼通訊員 潘廣、郭新波25年磨一劍,記者從廣州國家農業科創中心獲悉,自1995年啟動以來,截至2020年12月31日,「南方大豆」項目已經鏈動長江以南11省區2170餘項大豆技術(工藝)抱團加盟入駐該中心「數字港」,科技成果評估總額(不包括大豆品種)達31.926億元。「北豆南移」以及食用大豆自給正在從夢想變為現實。
  • 供需缺口那麼大 大豆自給率咋提升
    要達到增產至105萬噸目標,按畝產200公斤測算,至少需要80萬畝耕地。但可種大豆的旱地,還要保證2000萬畝左右的玉米種植規模。地從何來?3川豆增產靠什麼?●「秘密武器」是機械化複合種植玉米大豆,1畝地能當1.4畝地用藏糧於技是一個更現實的選擇。
  • 繁昌縣峨山鎮童壩村股份經濟合作社206.5畝15年期林地使用權及林木...
    (2)租金按下列方式支付:a、自《繁昌縣峨山鎮童壩村股份經濟合作社206.5畝15年期林地使用權及林木使用權出租合同》生效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承租方交納的交易保證金(如承租方未支付交易服務費用,則為扣除承租方應支付的交易服務費用後的餘款)自動轉為承租方支付《繁昌縣峨山鎮童壩村股份經濟合作社206.5畝15年期林地使用權及林木使用權出租合同》約定的租金的一部分。
  • 解決長尾圖書斷貨難題 京東圖書「萬物先銷」供應鏈智慧升級
    2020年12月9日,京東圖書宣布推出供應鏈創新項目「萬物先銷」,藉助京東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和服務能力,實現京東與供應商之間的高效協同——通過供應商實時共享庫存或者在途物流信息,開啟預先銷售模式,最大程度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提升銷售。同時,「萬物先銷」還為降低商品斷貨率,尤其是長尾商品斷貨這一行業難題,提供了解決方案,助力圖書行業全面向數智化發展。
  • 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江津石門鎮4000餘畝柑橘進入採摘期
    石筍山村發展柑橘產業400餘畝,當地貧困戶通過加入柑橘專業合作社,每年平均能夠增收3000元以上。據石筍山村黨支部書記李澤奎介紹,該村積極推行「黨支部+科研院所+合作社+農戶+基地」等「黨建+」發展模式,發揮農村黨支部牽頭作用,依託科研院所以及專業合作社帶動村民參與,將柑橘種植培育成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 收種一體抓協作 降本提效促增收 龐家鎮鄉村振興服務隊指導服務村...
    鎮聯合社所屬的4個試點村種植的大豆在秋陽的照耀下滿目金黃、粒粒飽滿,5000畝「金豆子」正等待社員去收穫。  為增強秋收秋種有效銜接,博興縣龐家鎮鄉村振興服務隊、鎮黨委政府和鎮聯合社採取多項措施保證秋收秋種緊張有序開展。
  • 種下「治貧」藥致富有良方 鹹安種植中藥材6000餘畝
    鹹寧網訊 鹹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吳文謹、特約記者胡劍芳、李星報導:4月15日,記者來到鹹安區雙溪橋鎮毛祠村,抬眼望去,1300畝的土地上儘是綠色的「黃金」,芍藥花開,玉竹散枝,百合翠綠,貝母結籽……去年9月份來到鹹安落戶的「百草園」藥材基地,經過半年的建設
  • 中國大豆,底氣在哪裡?
    假如種玉米,要收割、要運輸、要晾曬,然後再銷售,就要四個環節。然而大豆一個環節就把事辦了,因為現在有收大豆的,我割完他就拉走了,挺高興,挺省事。我們種大豆能解放勞動力,減少我們的勞動強度,規避風險,種玉米的話,連續兩年大風都把玉米吹倒伏了。面積的確是在增加,但相比需求還有缺口。
  • 大通湖:家門口的合作社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紅網時刻益陽3月30日訊(通訊員 鍾詩惠 何愛春)近日,在大通湖區宏碩生態農業農機合作社水稻產學研基地,處處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春耕繁忙景象,早稻播種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開展著。工人們有的忙著將育好的秧盤擺在秧廂上,有的熟練地將竹條做成拱形插在秧廂兩邊,再覆上薄膜用泥巴封好,有的在育秧流水線上將谷種播到秧盤裡……宏碩合作社自2015年成立至今,流轉面積由最先的500畝增加至1580畝,並籤訂代耕種面積3500畝。
  • 比2019年增長6000餘畝!嶽陽縣公田鎮發力早稻生產
    據悉,3月2日,全鎮組織召開了春耕生產工作部署會,明確各村總支書主要責任人,村主任為直接責任人;針對不同區域,因地制宜,堅持「宜糧則糧」、「宜雙則雙」、「應種盡種」原則,將全鎮早稻面積因地因村具體分解到各村,要求村部、黨員、組長帶頭種,確保早稻種植任務落到實處,細化到丘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