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餘畝荒田種上紅薯

2020-12-19 南方新聞網

為充分展示鄉村振興取得的喜人變化,鞏固脫貧攻堅取得的豐碩成果,11月28日上午,高崗鎮三聯村舉辦了以「消費扶貧手拉手·共赴小康心連心」為主題的第五屆高山紅薯購銷節活動。縣人大常委會代主任黃小雲、對接消費扶貧的企業代表、最美種植戶、致富帶頭人以及大量當地村民和周邊遊客前來共享豐收的喜悅。

預計為村帶來250萬收入

近年來,佛岡縣高崗鎮三聯村著力發展紅薯種植,帶動群眾增收致富、脫貧奔小康。脫貧攻堅,產業脫貧是重點,如何將產業發展轉化為持續輸血,才是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所在。

高崗鎮三聯村黨支部書記朱紅意看準三聯村沙質土壤的特點,帶頭在自己的田裡種下紅薯,並成立了順景紅薯種植專業合作社統籌全村紅薯種植和出售。這一種,不僅種出百萬產值,也種出了三聯村產業脫貧的希望。

三聯村村民張芳真身患殘疾,不能外出務工,生活全靠哥哥張智峰和政府幫助。得知村裡大力發展紅薯種植後,決定與哥哥一起種紅薯。在兄弟倆的努力下,今年收穫紅薯約7000斤,實現增收1.4萬餘元。

在高崗鎮黨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三聯村成功申請到「一村一品」省專項資金用於發展紅薯種植。高崗鎮樹立「把荒土變成金」的思維理念,將400餘畝荒田廢土開墾種植紅薯,不僅將撂荒農田充分利用,綠油油的番薯葉也為三聯村增添了一絲生機。在鎮、村的共同努力下,三聯村今年的紅薯產量將達到120萬斤,預計將為三聯村帶來250萬元的收入。

延長產業鏈 提高附加值

在紅薯產量年年上升的情況下,高崗鎮黨委、政府也意識到單純的售賣紅薯價格低、利潤空間小,必須要通過延長產業鏈提高紅薯的產品附加值,這一想法與朱紅意不謀而合。

經過商議,三聯村購買了烘乾機、研磨機。通過機械將新鮮的紅薯做成番薯幹、番薯粉,即延長了紅薯的保質期,又提高了紅薯的附加值。

「以前三聯村的番薯幹都是各家各戶手工製作,番薯乾沒有任何添加劑,是原生態的綠色食品。但難以規模化生產,一直沒能打開市場,現在有了烘乾機,村民們的收入有望再上一個臺階。」高崗鎮的駐村幹部喜笑顏開地說。

探索新項目 試點蘭花種植

三聯村在高崗鎮政府的支持下,積極探索新的種植項目,在多方考察後決定試點蘭花種植。10月初,在三聯村的蘭花種植基地,數萬盆蘭花鬱鬱蔥蔥、長勢旺盛,一些花農正給蘭花澆水、鋤草。有客戶以14元一盆的價格訂購了1.5萬盆蘭花,月底就要交付,花農們抓緊時間對蘭花進行維護,務求把最好品質的蘭花交給客戶。通過蘭花種植,預計最少可以為三聯村增加15萬元集體收入。

在紅薯收穫和蘭花基地繁忙的時候,順景種植合作社都會僱傭本村的貧困戶做短工,每年都會給貧困戶額外帶來數千元的收入。高崗鎮政府協調將已荒廢的三聯小學用作紅薯儲藏倉庫,既利用了現有資源,又延長了紅薯的儲藏時間。

結合村、鎮、縣三級資金,三聯村的村道拓寬了2米,方便了群眾出行。紅薯和蘭花的銷售,催生出了物流、快遞等下遊產業,進一步帶動了村民就業。一根根紅薯、一盆盆蘭花,就這樣轉動起三聯村脫貧奔小康的車輪。

消費扶貧助力鄉村振興

「明年我一定要努力多種幾畝紅薯,這樣就能有更多的收入」。一名紅薯種植農戶剛剛將紅薯送到順景紅薯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立刻通過微信轉帳的方式支付了收購紅薯的款項,看著微信收款消息,種植戶難以抑制內心的喜悅。

在今年的高山紅薯購銷節活動現場舉辦了最美種植戶、致富帶頭人表彰活動,共有4家企業和順景專業合作社直接籤訂供銷合同,為紅薯銷售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據統計,活動當天企業遊客現場認購紅薯超10萬斤,助力扶貧成效喜人。

高崗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歐軍介紹,高崗鎮立足發展綠色產業、生態旅遊,不斷加大力度打造「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通過開展購銷節這樣的消費扶貧活動,進一步提高貧困戶發展產業的積極性,幫助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促進農業發展、農業繁榮,實現鄉村振興發展。

「高崗鎮政府將不遺餘力地支持三聯村打造『一村一品』,吸引更多村民加入我們的行列中。鎮政府也會全力做好生產服務和政策幫扶,讓更多群眾走上致富道路,推動鄉村振興。」高崗鎮黨委書記鄭按雙說。

南方日報記者 程浩

通訊員 陳穎就 鄧鈺菲

相關焦點

  • 一畝田尋寶《識材有道》沙地裡種出的紅薯52度良作入選
    中新網12月4日電 12月2日,由全國領先的B2B農業電商平臺一畝田與CCTV-7《食尚大轉盤》聯合打造的《識材有道》第二季第五期開播。來自江西紅心多汁的馬家柚子、新疆大漠戈壁灘下的珍寶柯坪羊、沙地裡種出的甜度極高的紅薯52度良作、帶有金豆豆的金目鱸魚、尋龍女帶來的龍牙百合,紛紛亮相本期央視舞臺,給觀眾帶來精彩紛呈的農產品競賽。「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背景音樂下,幾位初登央視舞臺的嘉賓毫不怯場。
  • 紅薯高產有訣竅,九月巧管理,畝可增產上千斤
    務必要把好紅薯管理的最後一道關,農民朋友稍加注意,就可以在收穫的節骨眼畝可增產上千斤,何樂而不為呢?,畝噴2-3桶即可,對延遲葉片老化、紅薯增產有顯著意義。二、澆水水是生命之源,紅薯一生離不開水,但是紅薯不耐澇,極易被水泡死,紅薯進入9月份後,部分農戶對澆水就不太在意了,殊不知,紅薯生長的最後階段,對水的確不是很多,但是絕對不能缺少,因為適量的土壤溼度,葉面積累乾物質多,利於薯塊膨大,產量高,質量好,特別是前期乾旱的紅薯田,一定要澆水,但澆水一定不要過大。
  • 瀏陽市澄潭江鎮:700畝荒田「變形記」
    時過境遷,龍墈果園穩步發展壯大,不斷將周邊連片荒田納入「版圖」中,如今基地佔地達到350畝,水果品種也豐富起來,直接帶動了54戶村民以土地、資金入股,87人實現就近務工。「我們的水果直供長沙、瀏陽的超市和批發市場,不愁銷。」談及銷售情況,李運圖滿是驕傲。除了水果,合作社還採取套養套種模式,種植了白芨、瓜蔞等名貴藥材。
  • 一畝方田「種」教育
    山東省榮成市三十七中學以「一畝方田」為基礎,建立了6000多平方米綜合勞動實踐基地。從整理土地到播種、施肥、澆水、除草、除蟲,再到收穫,學生在「一畝方田」裡全方位體驗成長、收穫四季。「一畝方田」共開設百草園、果園、茶園、葫蘆園、菜園、百花園等勞動基地,為師生創設了與自然親密接觸的平臺,豐富了校園生活,成為師生學習的開心樂園。在「田園實踐課程」的基礎上,學校還建立了「家校聯動合作制」,學校、家庭、社會全方位參與,共同構建勞動教育的良好氛圍。一年四季,「一畝方田」裡時時洋溢著學生的歡聲笑語,師生勞動的熱情不斷高漲。
  • 安徽「新農人」的田園夢:無荒田、年增收
    (中國減貧故事)安徽「新農人」的田園夢:無荒田、年增收中新社合肥12月22日電 題:安徽「新農人」的田園夢:無荒田、年增收中新社記者 吳蘭隆冬時節,顆粒歸倉,原本農閒時節,但在安徽農村,有很多回鄉逐夢田園的「新農人」,
  • 廣西崇左400餘萬畝糖料蔗有序開榨 機械化助力成本下
    原標題:廣西崇左400餘萬畝糖料蔗有序開榨 機械化助力成本下   隨著年初種下的甘蔗逐漸成熟,廣西崇左市15家製糖
  • 種紅薯走上致富路 石林打工妹把小紅薯種出大名堂
    地不能荒,人不能停。李鑫反覆請教駐村隊長、村裡的專業戶和有技術的朋友,自己分析利弊和條件。躊躇時,一個種紅薯的朋友告訴她:紅薯是粗糧、健康食品,消費量逐年增加。讓李鑫心動的是,每租種一畝地,老百姓的土地流轉收入可以增加800元,還能吸納村裡無法長期外出務工的人員,和鄉親們一起脫貧致富。
  • 一畝田,既種水稻又養小龍蝦能有多大效益?
    一畝田,既種水稻又養小龍蝦能有多大效益?2018-08-15 09:1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璧山報        瀏覽量: 9708 次 我要評論 羅廷鋒在水稻田裡取蝦一畝田,既種水稻又養小龍蝦能有多大效益?正興鎮石院村種植戶羅廷鋒給出的答案是:按一年收一季水稻、三季蝦計算,每畝可收入7000餘元,是單純種水稻的近7倍。
  • 一畝田
    一畝田 購物消費 大小: 41.39M
  • 當「荷花」遇見紅薯
    岑峰村由於地理氣候原因,種的紅薯蒸好後更甜糯,家家戶戶一直有種植紅薯、做紅薯幹的傳統。2015年精準扶貧開始後,岑峰村把紅薯產業作為脫貧主打產業,全村紅薯種植面積從40餘畝增加至400餘畝,貧困戶種植紅薯2畝以上每畝補貼300元。  張荷花家也種了2畝多地,老公被安排了村裡的公益性崗位,再加上賣紅薯幹賺的一點錢,她家當年就脫了貧。
  • 「我在扎賚特有一畝田」推進北京市場
    扎賚特旗大米產量少,全旗90萬畝水稻田,年產出加工成米也就30萬噸,遠遠不夠北京的供應量。「大一點的超商都滿足不了。過去我們多次聯繫、開發北京市場,卻都以失敗告終。」魏建明說。去年,扎賚特旗將「我在扎賚特有一畝田」推進北京市場。
  • 如何看待一畝田的價值?(下)
    在解決農產品上行服務的基礎上,一畝田由最初的信息打通,到線上的交易撮合平臺,再到深層履約服務,樹立壁壘的同時也有了更多的想像空間。上一篇筆者提到一畝田的數據價值,通過數據分析歸納是可以做很多市場判斷,產生更高的價值,這一點體現在豆牛代賣業務中。
  • 在賀州她種蜜薯畝產可達3000斤,帶領大家買紅薯致富
    賀州新聞網訊 溫暖的陽光,和煦的風吹到了賀州市平桂區羊頭鎮洞石村,這片土地上結出了累累碩果,放眼望去,都是一片農忙景象,鋤頭翻土,一個個蜜薯從地裡被翻到地面上。看著地上的蜜薯,貧困戶盧敬記喜上眉梢,心裡樂開了花。這天,陳一蘭也格外的忙。
  • 明日霜降挖紅薯,教你三種方法,一畝紅薯收入5000很輕鬆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秋季又快結束了,明日就到了秋季最後一個節氣「霜降」,對於農村人來說,霜降也是一個收穫的季節,霜降到了,紅薯也就成熟了。家裡種紅薯的農戶,也就開始在地裡忙碌。
  • 易觀2017年度APP排行榜 一畝田繼續領跑農業電商
    記者在此前易觀千帆發布的多期 APP榜單發現,一畝田APP長期位於農業電商類第一陣營,此次在年度榜單中位列第一,顯示了其行業地位日益穩固。  記者了解到,截至 2017 年 12月底,一畝田平臺用戶總數已超過802萬,平臺在售農產品1.2 萬餘種,產品來源於 2300 餘個縣,是截至目前移動端 APP 用戶數量最多的農業電商平臺。
  • 比2019年增長6000餘畝!嶽陽縣公田鎮發力早稻生產
    據悉,3月2日,全鎮組織召開了春耕生產工作部署會,明確各村總支書主要責任人,村主任為直接責任人;針對不同區域,因地制宜,堅持「宜糧則糧」、「宜雙則雙」、「應種盡種」原則,將全鎮早稻面積因地因村具體分解到各村,要求村部、黨員、組長帶頭種,確保早稻種植任務落到實處,細化到丘塊。
  • 郭福榮:紅薯成就甜蜜事業
    在我縣苟村集鎮王莊村,村民郭福榮通過十年的摸索種植,依靠發展紅薯產業成就甜蜜事業,走出了一條別樣致富路。隨著氣溫的持續走低,室外寒風刺骨,而郭福榮的紅薯地窖裡卻是溫暖如春,紅薯堆積如山。在這裡,我們見到了正在給紅薯裝箱稱重的郭福榮,說起自己種植了十多年的紅薯,郭福榮如數家珍。
  • 鑫禾合作社1300餘畝大豆未種先銷
    鑫禾合作社1300餘畝大豆未種先銷 5月15日,鐵嶺縣鑫禾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於佔軍從鎮裡辦事回來連家都沒回,就直奔平頂堡鎮高箭溝村北的一大片土地,查看合作社大豆地苗前封閉滅草作業情況。
  • 農村早稻一畝利潤400多,進入收割期,10畝地總收入不到5000元!
    農村的早稻已進入收割期,現收購價為110元一擔,一畝稻穀產量1000斤左右,除去成本利潤僅400多塊錢,種10畝水稻總收入還不到5000元,相當於普通打工者一個月的工資,而一季水稻的周期為4個月,以及需要2個勞動力,到頭來還不如打工一個月的收入多,可為什麼農民還是要種地呢?
  • 河南桐柏:紅薯產業是個「寶」,貧困農民樂陶陶
    入駐桐柏的紅薯產業發展龍頭企業———南陽金興薯業有限公司提供的首批57萬餘株優質紅薯苗如期運至,針對該鄉各村有種植紅薯意願的貧困群眾免費發放種苗,家家戶戶喜種「金疙瘩」。新集鄉黨委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技術人員的專業指導下,全鄉257戶貧困群眾的509.5畝耕地陸續進行了紅薯苗的栽種。「早些年,我靠紅薯填飽肚子;現在,有了黨和政府富民的好政策,我又要靠紅薯發家致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