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巨虧!華為稱王!中國2條對外開放道路勝負已分

2020-10-16 一線老闆圈

如今華為蒸蒸日上,越來越強大,而聯想明顯後勁不足,包袱日見沉重;一個向上再度騰飛,另一個盈利都相當艱難,更重要的差別是戰略道路的選擇不同。


「跟在IBM後面吃土」VS自主創新


聯想選擇的是一條「跟在IBM後面吃土」的戰略。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曾說:這是一場賽跑。跑在前面的人說:「你在後面吃土吧。」他跑得快,我在後面吃土,這沒錯。咱們現在必須狠下心來,踏踏實實在後面「吃土」,但心裡的希望是做「領跑」。

聯想對這條道路執行的很堅決:從跟在IBM後面組裝電腦,到12.5億美元收購IBM認為是負累的個人電腦部門;再到29億美元巨資收購摩託羅拉移動;23億美元收購IBMX86伺服器業務。

這三次跨國收購,聯想不僅付出了巨額現金流,而且後續重組費用也非常高昂,兩者合計當不下百億美元。

而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僅是獲得了一流跨國公司的三流技術,比如IBM的個人電腦和低端伺服器,是即將被淘汰的「雞肋」;或者是競爭失敗已經被淘汰的技術,如摩託羅拉移動。這些技術在日新月異的技術進步中已大勢已去,比如智慧型手機平板對傳統電腦的替代和擠出;雲端存儲技術對傳統低端伺服器的替代。

客觀而言,聯想花了巨資買下了外資跨國公司的落後和準淘汰技術,其技術的未來實用性較低。比如摩託羅拉手機買下後,其傳統手機已經被淘汰,聯想推出的還是基於安卓智能平臺的手機。

更何況收購摩託羅拉後,谷歌(google)將繼續持有摩託羅拉大部分專利組合,包括現有專利申請及發明披露,而聯想只是獲得了相關專利組合的授權許可證。

而華為則走了一條自主研發和創新的新路。


上市公司股東主導制VS非上市股份合作制

在企業的基本制度方面,華為與聯想也迥然有異。


聯想走了一條跨國公司常規的上市公司制度,作為上市公司,經營層雖然也有股份,但對投資人負責則是第一位的。

在聯想集團中,聯想控股持股30.6%,楊元慶名下持股6.02%。其它為泛海及公眾股東,包括海外股東。而聯想控股中,聯想經營層合計持股約41.7%,主要是由兩個有限合夥公司——聯持志遠20%、聯恆永信8.9%,其中柳傳志個人名下為3.4%。以前聯想控股是非上市公司,最近明確要上市,上市後經營層持股比例將下降。

客觀而言,聯想集團和聯想控股的股權結構,相對於很多國有絕對控股和更多家族式企業而言,還是比較均衡和合理的,員工持股的人數也較多。但由於聯想併購重組巨額支出的拖累,其盈利情況不佳,員工分紅收入相當有限,無法對經營者實現真正的股權收益激勵。

華為則走了一條非常純粹的非上市股份合作制之路。

華為對外堅決不上市,對內則實施了徹底的股份合作制,股權和期權激勵非常細緻,將有貢獻有能力的員工最大程度地吸引到股東當中。2014年3月華為曝光了股權簿,15萬員工中8.4萬人持股,持股比例超過99%,而創辦人任正非僅持股1.4%。由於華為保持了較高利潤,股權分紅如今已經約佔到華為員工總收入的1/3。任正非對此的解釋是:「(公眾)股東總是很貪婪,他們希望儘可能快地榨乾一家公司的每一滴利潤。

華為的員工也是公司的所有者,因此他們往往會著眼長遠,不會急於套現。

公司的擁有者並不貪婪。我們之所以能超越同業競爭對手,原因之一就是沒有上市。」事實已經證明,華為的非上市股份合作制是當今世界最具競爭力的企業制度之一。


聯想向外輸出利潤VS華為向內輸入消費

如果說上述三個維度只是聯想和華為的公司行為,僅以公司利益作為評判標準。而如果以社會價值為評判標準,其中兩個主要考慮項是:

  1. 對國內消費的貢獻;
  2. 對國家經濟安全的支持來看,聯想與華為的距離就更大了。

由於華為沒有上市,不對投資者進行分紅,海外投資者無法獲得利潤分配。且員工持有絕大部分股份,從海外市場獲得利潤,除了留存為發展所需外,基本都對員工分紅,這使得華為工資遠高於國內一般科技企業,且分紅成為收入重要構成。這實際上是從全球賺取利潤,進行國內分配,其必然主要轉化為國內消費。這可為國內消費增加了一個額外的增量,其對中國內需的貢獻遠高於一般的企業。

如果從國際收支的角度看,華為是貿易項(產品出口)和資本項目(利潤回國)的雙順差,特別是利潤回歸,是真正跨國公司的核心屬性。

聯想恰恰相反,它以國內利潤積累進行海外收購重組,以國內製造的廉價勞動力紅利去支持海外昂貴的銷售通道。

特別是三次重大收購,總金額高達64.5億美元(幸好其中有一部分股權置換),這構成了巨大的資本項目逆差;而由於聯想集團是上市公司,其紅利必然要分配給海外投資者,國內分紅收益也打了折扣。

此外,雖然聯想電腦等產品出口獲得了貿易順差,但是由於利潤菲薄,對國內消費增量貢獻也很有限。

綜合而言,聯想對於國內消費的額外貢獻有可能是負的(只有資本項目股權分紅超過資本輸出、員工工資超過行業一般平均工資部分,才能視為對國內消費的額外貢獻)。如果說得更冷峻些,聯想模式存在對跨國公司利益輸送的嫌疑。也可以說是過去一二十年中國主流對外經濟模式的一個縮影。


華為對國家信息安全貢獻巨大VS聯想PHC較大貢獻


從對國家安全的角度看,華為的貢獻可謂居功至偉。

對此,美國政府對華為的高度警惕就頗說明問題。而在國內,由於華為和中興通訊等共同努力,中國民族通訊企業已經掌控了國內電信業的主導權,包括通訊標準和通訊設備等等,為國家信息安全立下汗馬功勞。

而信息安全是一切國家安全的前提,如果國家的通訊標準和設備由外國企業控制,就像蘋果手機那樣留有後門,則國家在大國博弈中,企業在跨國競爭中都可能無密可保,失敗便是難免。

不僅如此,華為最新的MATE8手機,更實施了華為手機的個人商務保密措施,從晶片上對手機進行了最高級別的保密鎖定,使得手機遺失後,刷機者竊取信息難度極大。華為手機之間的通話也可以加密。這對商務人士的個人保密也具備裡程碑價值。



聯想在其主要產品領域,如電腦、手機和低端伺服器上,基本沒有對國家安全起到支柱性的作用。

與其它主要產品不同,聯想的PHC恰恰走的是一條自主創新的道路,聯想集團較早參加了這個國家863項目,在得到國家財力智力支持下,通過幾度努力,在國內成為領先者,為國家超級計算領域做出了較大貢獻。


華為和聯想道路是中國兩條對外開放道路的企業代表

筆者進行華為和聯想的比較分析,並不是為了捧華為貶聯想,這也並不意味著聯想將無可避免地衰落。而是要探究這兩者代表的不同對外開放道路的利弊得失,為今後中國改革開放的道路選擇,對中國企業如何更好地走出去,提供參考借鑑。


本人想強調的是:華為和聯想的不同道路,都是「存在就是合理的」,它們分別是各自領域國家政策條件下的理性選擇,也可以說是中國改革開放兩種道路在企業的投射。


華為走上了股份合作制自主創新的道路,除了是任正非和華為人對中國人創造力和艱苦奮鬥能力的自信,他們更願意立志於中國價值立場之外。

還與中國對外開放中電信業的特殊保護政策有關,1999-2001年的中外各種力量圍繞中國加入WTO超級博弈時,當時的信息產業部部長吳基傳頂住了主流意見,堅決反對電信業過度開放,強調如果喪失信息安全則國家安全毫無保障,堅持認為不能允許外資絕對控股(超過50%)國內電信設備商、國內電信設備採購必須給民族電信設備企業留下一定份額,不允許外資壟斷。

由此,華為、中興通訊等才能在起步之初不被跨國公司一口吞併,民族電信設備業的萌芽才不至於被連根拔起。

其後,華為在發展中匱乏資金,早期階段還得到了電信企業的融資支持。這才使華為積累了第一桶金;有了這個基礎,才能進入亞非拉,積累了挑戰跨國巨頭的實力。如今,華為一家的利潤已經遠超愛立信、阿朗和諾基亞之和!這個天翻地覆的變化才經歷了短短十幾年的時間,怎麼能不讓人唏噓感嘆。

  • 企業家們,我司聯合國內知名上千家天使和風投機構尋找項目投融資合作!(成功後才收佣金)

關注領域:農業、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醫療、網際網路、物聯網、教育、智能製造...有發展前景項目!

需對接投資人請「點擊左上角頭像」私信作者!

聯想則沒有這麼好的外部環境。電腦領域,無論是市場還是投資,從一開始就徹底放開,由於晶片、主板、硬碟和作業系統都已經被跨國公司壟斷,外資公司也可在國內設立全資組裝廠,聯想能做的就是依靠熟悉國內市場渠道,以大規模採購組裝降低單臺成本,積累菲薄的利潤。

其間,楊元慶也試圖在IT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創新,但是由於相關領域開放太快,產業成熟速度太快,聯想的努力很快被IBM、SAP、甲骨文、惠普等公司截斷了出路,根本沒有時間進行技術和財力積累,很快就宣告了失敗。


因此,在中國對電腦、手機等領域民族資本毫無保護,聯想試圖進行技術升級和產業創新的空間被極大擠壓,常常被截斷去路的情況下。

聯想在某種程度上認了命——跟在IBM後面吃土。客觀上成為IBM等跨國公司在技術升級後,對於落後技術尾部風險的承受者。在這種交易中,IBM和GOOGLE將嚴重虧損的部門賣出巨額的現金,可謂最大的贏家。說的再通透點,這對IBM等代表的跨國公司是完美的收官——在一大桌美味佳餚吃成殘羹冷炙後,還能打包賣給聯想。不僅「雞肋」賣成了金條,而且連打掃衛生的費用都省下了。

相關焦點

  • 筆記本勝負未分,華為確定英特爾可供貨,聯想市值4天縮水10%
    有分析稱:聯想本周的股價波動,是受到了競爭對手華為的影響。9月19日,觀察者網援引外媒TechGenyz消息,稱「AMD高級副總裁雷斯特·諾羅德(Forrest Norrod)稱『AMD已獲得向某些公司銷售產品的許可證』,外界將其解讀可以為華為筆記本提供CPU」,所以聯想次日開盤便向下波動。9月23日,華為「全聯接大會」2020召開,輪值董事長郭平稱「英特爾已經拿到向華為供貨的許可證」,所以聯想的股價跌得更兇了。
  • iPhoneXs Max價格大跳水,對比Mate305G,勝負已分?
    iPhoneXs Max是過去三個月最熱門的人氣手機之一,其在第三方平臺銷量也是不斷攀升,從小編實際考察來看,頂級的iPhone11 pro max人氣相對低迷,而iPhone11 pro也是不溫不火,最便宜的iPhone11力挽狂瀾,最終拿到了近100萬條好評數,為了儘快清理庫存,iPhoneXs max也是進入新一輪的降價
  • Q3國內平板市場分析:華為稱王蘋果屈居亞軍,聯想大亮
    下面來看一下排名:冠軍:華為,出貨量為260萬臺,同比增長 22.9%;亞軍:蘋果,出貨量為259萬臺,同比增長35.0%;季軍:聯想,出貨量為32萬臺,同比增長42.1%;第四名:微軟,出貨量為17萬臺,同比增長23.3%。
  • 15年聯想華為勝負易手 任正非比柳傳志高明在什麼地方?
    為什麼15年前聯想是驕傲的國貨之光,現在卻被消費者嗤之以鼻?聯想還是15年前的聯想,變得是消費者心態。15年前,聯想依然是使用英特爾晶片和微軟Windows作業系統,聯想最高級的筆記本電腦是收購IBM的筆記本ThinkPad而來的。
  • 華為電腦已做到中國第二!聯想楊元慶也沒想到,華為發展如此快
    聯想和華為,一個是貿工技,一個是技工貿,聯想主要靠全球組裝電腦而發家,一開始就定位在了貿工技,先積累財富在進行技術創新,而華為則是不同,出身技術的任正非一開始便定調技工貿,用技術驅動來獲取利潤,不過發展至今,當初選擇技術驅動的華為正如日中天,而聯想的發展卻愈發顯現出了頹勢,進入到2020年之後,華為可以說多領域實現了全面爆發,不僅僅在手機領域做到中國第一、全球第三,在電腦領域
  • 華為電腦已做到中國第二!聯想楊元慶也沒想到,華為發展如此快!
    不僅僅在手機領域做到中國第一、全球第三,在電腦領域,華為如今也做到了中國第二! 華為僅用4年做到中國第二 根據近日權威統計機構的數據顯示,華為的筆記本電腦銷量已經做到了中國第二,銷量為15萬臺,而聯想則是以21萬臺排在第一名
  • 華為的自研VS聯想的組裝,到底是自主研發好還是組裝好?
    眾所周知,中興和華為是自主研發的代表,卻被美國壓製得喘不過氣來。反而小米、聯想這些組裝廠卻混得風生水起。從表面上看,似乎走自研道路的企業,結局都不怎麼樣。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接下來我們來列組數據來分析分析:聯想創立於1984年,註冊資金至少20萬;華為創立於1987年,註冊資金只有2.1萬元左右。但是,發展至今,華為和聯想發展得怎樣了呢?
  • 恭喜華為!5G「競賽」勝負已分,美國「早發展」,卻「未拔尖」
    美國落後,並不在於華為的存在其實,美國在通信行業上的落後,並不在於華為在相關技術上取得了突破,更多的是在於因為美國在通信技術方面缺乏與其他國家的溝通與合作。在5G技術發展初期,美國就開始找機會打壓我國的華為和中興,而不是選擇與其共同合作。除此之外,美國在選擇毫米波段時也出現了「誤判」。
  • 楊元慶:中國對外開放進入第三階段
    正在國家會議中心(上海)舉行的第二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分論壇C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楊元慶在互動討論環節發言:中國對外開放進入第三階段。分論壇C的主題為:「世貿組織改革與自由貿易協定:路徑選擇與前景展望」。楊元慶表示,中國對外開放經歷了三大階段。
  • 華為、小米、聯想的智能體脂秤三國殺
    隨著智能體脂秤產品的爆火,華為、小米、聯想這三家智能硬體領域的巨頭也紛紛下場,在智能體脂秤市場展開博弈。從國內市場來看,目前三家的產品各有優勢,一時之間也難分勝負。這樣的情況下,三家都爭先推出新品以奪取更多的市場。而在這三家加碼智能硬體市場的背後,都有著同樣的打算。
  • 孟晚舟歸期漸近,美國暴露真面目,最後的博弈勝負已分
    科技博弈更像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美國對華為的打壓已持續兩年之久,資本誘惑、監獄風雲、實體清單、晶片禁令,看似花樣頗多,實則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搶奪5G市場,將比自己更優秀的中國華為拉下馬。
  • 聯想向右,華為向左,一樣的星辰大海
    但聯想國際化的成功,恰恰為自己埋下「招黑」的伏筆,聯想從此不再是「愛國廠商」的「人設」,而漸漸地被人認為是帶有「海外企業」色彩的「人設」了,從那一刻開始,聯想已註定被輿論重點關注。 更重要的是,聯想在「國際化」的道路上,表現出來的種種舉措,讓一些人一時難以接受——比如聯想一直宣稱自己是一家源自中國的「國際企業」。 對此,聯想也覺得自己倍感委屈。
  • 聯想,你要在「去中國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嗎?
    前天,2月24日,華為發布了全新概念的摺疊屏手機,一經問世即驚豔了全世界。次日,打開手機,到處是關於華為摺疊手機的消息,看了實物演示,真的感嘆科技的強大。不論華為技術還是京東方面板技術,mate x是目前世界首款真正的摺疊屏手機。無縫摺疊+反向摺疊+正反獨顯+5G+厚度11mm,厲害,折服!對比三星的厚17mm的摺疊屏手機,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境界早已不同。
  • 聯想到底是中國的還是美國公司?
    關於聯想,一直是網上爭論的熱點話題,不僅因為股權結構問題和二代接班人楊元慶先生的一些言論,更有聯想的創始人柳傳志先生,被譽為中國創業教父,自然有更多的話題加持。近年來,由於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產品出口的制裁,讓大家經常拿聯想和華為來做比較,原因是幾年前,這兩家公司選擇了不同的發展道路,自然也就面臨不同的結果。
  • 洗白失敗,被嘲「滾出中國」,聯想最大的失敗是一意孤行
    淨利潤2.97億,利潤率還不到1%!值得注意的是楊元慶的薪水在2019年就已是1.19億!縱使聯想在許多爭議上絞盡腦汁地為自己洗白,但是始終無法挽救倒下的形象。我們不禁要問:聯想真的要在「貿工技」的路線上越走越遠嗎?聯想的前途又在何方?聯想真的要在「美帝良心」的道路上不回頭嗎?
  • 華為盯上聯想的鐵飯碗
    若以此價格估算,聯想2018年在我國政府採購電商市場的年銷售額約為7.2億元,整體市場規模超10億元。在2020年8月,華為消費者業務 CEO 餘承東稱,第三方調研機構數據顯示,華為在中國筆記本市場佔有率達到 16.9%,僅次於聯想,排名第二,已然進入市場第一梯隊
  • 中美量子較量勝負已分?我國量子計算原型機問世,超谷歌100億倍
    碾壓谷歌,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問世!據IT之家消息,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正式宣布,歷經20年的努力,由該校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
  • 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國說到做到!
    尤其是7月1日海南離島免稅新政實施以來,一批國際知名品牌進駐海南離島免稅店,日均銷售額超1.2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倍。  進口商品銷售火爆,反映了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聯動,也是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和試驗最高水平開放結出的碩果。  在海南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改革開放重大舉措。
  • 對比華為!聯想提倡的「科技無國界」,最終讓聯想自食其果?
    今日,華為筆記本電腦在大陸市場佔有率16.9%,居第二名,僅次於聯想。華為內部已定下筆記本電腦將成為下一個營收百億美元的產品。也就是說,華為現在開始發力筆記本,或將成為聯想未來最大的對手!北聯想、南華為。這是當時中國商圈的一個說法。可如今呢?聯想雖然是一家大公司,但聯想只有筆記本這條業務線,用網友們的話來說,聯想可謂是大而不強。而看看華為?華為早些年在技術上受制於高通,但華為並沒有放棄。華為相繼在智慧型手機、5G以及筆記本等多條戰線打出了戰績。
  • 他是聯想掌門人拿一億年薪,股價連續9年走低,如今又虧近2億美元
    繼失去全球PC第一交椅的位置後,最新數據顯示,榜眼已被戴爾摘得,聯想總算是沒有跌出前三,不知道這樣說是樂觀還是悲觀。2001年4月,楊元慶從柳傳志手裡剛剛接下那塊寫著「聯想未來」金色牌匾不久,他就將任正非那篇《華為的冬天》發給了全體聯想員工,並在一次大會上發問:「如果有一天,公司沒有完成任務怎麼辦?」楊元慶和柳傳志一同出席聯想宣布收購IBM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