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小夥韋小東2017年回鄉創業賣金桔,僅僅用四年時間就讓他的金桔最高賣到70元1斤,便宜的也比同行的貴一倍,在2019年實現年銷售額達4000萬元,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利用電子商務技能、回鄉創業賣金桔
廣西融安縣是全國金桔主產地之一,融安韋小東在大學畢業之後原本在廣州的一家電子商務公司打工。在回家探親期間發現自家種的金桔品質雖好,卻因為市場競爭激烈,賣不上價,最後有些都爛在了地裡。村裡很多種金桔的情況也差不多。看到這痛心的一幕,2017年初,毅然回到家鄉創業,做當地的特產——融安金桔。
韋小東帶著10萬塊錢和自己的電商小夥伴回到融安賣金桔。他們最先想到的是網絡直播,他每月直播15場,每場都在3小時以上,其他幾個人也輪班直播。線上直播賣貨非常有效,最高的時候賣了30多萬斤橘子。
二、線上火爆利潤遇瓶頸,線上線下協調發展謀財富
2018年,韋小東發現,隨著網絡營銷的火爆,網上銷售金桔的利潤正逐步下降,電商紅利期到底有多久誰也不知道,為了金桔事業更穩定,韋小東實行線上線下聯合銷售。但在融安從事金桔生意的流通企業就有七百多家,韋小東該如何佔領線下市場呢?
三、金桔創新採用覆膜保鮮法,延長金桔保質期和品質
金桔採摘後常溫下一般能儲存半個月,低溫也只能儲存近一個月。但韋小東覺得,如果金桔保鮮期能延長到半年,既能緩解集中上市時的銷售壓力,讓自己在價格上有更多的話語權,還能讓消費者好幾個月都能吃到新鮮度高的金桔。
韋小東四處打聽,了解到目前市面上覆膜的辦法能延長保鮮期。於是他花了近半年的時間調試金桔保鮮技術。將每顆金桔用打孔的塑料薄膜單獨包裝,能延緩氧化,還能防震和方便攜帶。通過將金桔覆膜後放入冷庫,儲存時間一下就能延長到半年。
韋小東的辦法簡單有效,這讓他的金桔在市場上也有了競爭優勢。如果是不覆膜的號,能賣到15-20元一斤,覆膜之後,能達到30-35元一斤。
2018年,他利用保鮮期這個優勢去線下市場競爭,成效很好。韋小東將50%的金桔通過普通包裝發往批發市場,另外50%的金桔利用覆膜技術製作成禮盒賣到各大商超。
2018年韋小東的銷售額達兩千多萬元。
四、木桶效應顯現,銷路有了,產能成為瓶頸,新設備來助力
金桔保鮮半年的技術讓韋小東名聲大噪,這個時候他最大的苦惱就是訂單量上漲很快。可產能跟不上。
篩選分揀金桔成了最大瓶頸。從樹上摘回來的金桔有一部分不具備商品性,不能流向市場。但老式的分揀機器只能根據果徑的大小,將果子分揀為大中小果,一些瑕疵果只能通過人工篩選,5個工人一天也才能分揀上萬斤金桔,根本消化不了所有訂單。
2019年,韋小東下決心花大價格解決這件事。要花六百萬專門定製一臺金桔加工機器,這個機器不但是分揀設備,還能自動打包、貼單。在眾人反對下,韋小東還是做了。購買設備花費六百萬元,雖然有點激進,但以後業務量越大,它的作用也越大。
經過幾個月的調試,機器終於做好了,有了新設備,他們每天加工15萬斤金桔,更重要的是機器篩選準確,從大小,甜度,成熟度等各方面都有了非常穩定的保障。品質最高的金桔賣到了70元一斤。
在新機器的協助下,韋小東的銷售又有了更大突破。2019年銷售額比2018年提高了一倍,實現了四千多萬元。
韋小東他既沒有種過金桔,也沒有學過銷售,卻能夠在短短三年多的時間裡成為當地金桔行業的領跑者。他的絕招就是創新。創新使用覆膜保鮮法延長保質期,創新引入金桔加工設備,提升金桔品質,成為了行業的破局者。
大家好,我是向陽!農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農業路上,我們一起努力,向著太陽,迎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