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上車展的起源與發展
車展的全稱就是汽車展覽(Auto show),通常由政府機構、專業協會或主流媒體等組織的,在專業展館或會場中心進行的汽車或汽車相關產品的博覽會等,大多以一年或兩年一次的方式舉辦。
目前已經由「世界汽車工業國際協會」認定及國際社會普遍所公認的車展的共有五大車展,分別是德國的法蘭克福車展、法國的巴黎車展、瑞士的日內瓦車展、北美的底特律車展和日本的東京車展。
法蘭克福車展
法蘭克福車展(德語:InternATionale Automobil-Ausstellung,一般縮寫成「IAA」)創辦於1897年,1951年移至法蘭克福舉辦,其前身是柏林車展,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車展,有「汽車奧運會」之稱。目前法蘭克福車展每兩年舉辦一屆,一般安排在9月中旬開展,為期兩周左右,展出的內容主要有轎車、跑車、商務車、特種車、改裝車及汽車零部件等。
特點:
作為各名車發源的老家,靠近各大車商總部,法蘭克福車展的地域色彩很強。來看車展的歐洲老百姓數量龐大,而且消費心理非常成熟,汽車知識也了解得很全面。車展上,各種品牌新車很多,參觀者挑選車型重視的是科技狀態的發展、汽配零部件質量,甚至是DIY維修問題、售後市場產品,理性實用的成分居多。不僅如此,法蘭克福車展還富有「專業精神」,入選「最高創新獎」的產品常常是汽車零部件。與國內展覽相比,法蘭克福的展商們更易節省設備市場費用、運輸時間和費用,所以運用的高科技手段也比較多,包括使用大型互動媒體演示、模擬駕駛、親身體驗等,而相對的,這部分的成本也更高。
歷史:
1897年在德國柏林的布裡斯託旅館舉辦了第一屆車展,當時的參展車輛僅有8輛。後來直到1911年之間,幾乎每年舉行一次,逐漸打響了名號,1905年、1906年、1907年更是一年舉辦了兩次。接著則因第一次世界大戰被迫停辦,直到1921年才恢復舉行,此屆共計67家汽車製造廠、一百多輛車子參展,展出規模已經是空前絕後的了。而因為同盟國戰敗,1921年至1926年之間法蘭克福車展不準其他外國車廠參加。
1923年世界上首度搭載柴油引擎的卡車在此車展亮相,1931年全球第一輛前輪驅動汽車在此車展公開。1939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尚未開打前車展再度舉行,吸引了約82萬5千名觀眾,大眾汽車在展會上首次亮相,並展出了甲殼蟲Beetle的原型車KdF-Wagen。同年9月二戰爆發,展覽也被迫中斷,直到1950年才恢復。
1951年4月位於法蘭克福的會展吸引了約57萬人,而同年9月在柏林的會展只有29萬人,於是主辦單位決定轉移陣地至法蘭克福,從此成為兩年一度的車壇盛事。
1961年第40屆的法蘭克福車展創下了歷史新高紀錄,總共有95萬的參觀人次。該屆的主題著重汽車安全,故座位安全帶成為會展的亮點。1965年日本車廠首度參加本屆展出。1977年所有德國車廠製造的汽車輛數突破4百萬部,為德國車廠注入一劑強心針。1989年第53屆是最後一次客用轎車與商用貨車共同展出,將近2千家車廠參與、參觀人次超過120萬人次。而受場地的局限,主辦單位自此之後決定將客用轎車和商用貨車拆分成兩部分展出。
1991年第54屆時主辦單位決定在奇數年舉辦客用轎車展、偶數年舉辦商用貨車展。故此屆的「純轎車」展相當成功,共有來自43個國家、1271家車廠參與,吸引超過93萬5千的參觀人次。1992年的純商用車展則有來自29個國家、1284個車廠參加,吸引28萬7千人參觀,其中66%為貿易商。2001年受到美國911恐怖攻擊事件的影響,主辦單位與汽車商取消了許多慶祝活動與新車發表會,共有80萬名觀眾「靜悄悄地」參觀會展。2011年第64屆時則受到環保意識抬頭及石油危機影響,電動車成為該屆之亮點。
巴黎車展
巴黎車展(法語:Mondials de l』Automobile),是自1889年開始在法國巴黎舉行的國際車展,也是世界上最早開辦的車展。目前每兩年舉行一屆,地點在巴黎西南的凡爾賽門展覽中心,時間通常定在9月底至10月初。
特點:
身為浪漫之都,巴黎車展的風格也是別具一格的,每一屆的展會都會雲集各種新奇車型,特別是各式各樣古怪先鋒的概念車,可謂層出不窮。同時,巴黎車展也是開放的車展,只要是歐洲接受的車型,無論製造廠商規模大小如何,巴黎車展都很歡迎,對所有參展商一視同仁,提供相同的服務。例如,其他的幾大車展都會偏向本國的參展企業,而巴黎車展則給國外參展商提供自己充分的空間。
歷史:
1898年,法國汽車俱樂部的倡議下,第一次車展在巴黎杜樂麗花園舉行,大約14萬名觀眾前來參觀。這次展覽會有一項非常有意思的規定,那就是但凡想要參展的車輛,必須首先能夠僅依靠自身的動力完成從巴黎到凡爾賽的往返,以證明這些車輛是真正可以行駛的汽車,而非擺在那裡供人觀賞的空殼。最終有超過220個參展商擠在6000餘平方米的場地上,每個展商不到30平米,基本上兩輛車就把位置塞滿了。
1901年,這一展會將大本營搬遷到了更加寬敞的巴黎大宮(Grand Palais),這裡也是之後的60年當中伴隨巴黎車展成長的根據地之一。這一年的車展剛好和摩託車展會的日期重合,讓那些既製造摩託車又製造汽車的廠商左右為難、分身乏術,直接引發了這些廠商和展會主辦方的矛盾,並在隨後的幾年中不斷激化,最終導致了1909年車展的取消。在1910年,新成立的委員會結束了不和,它囊括了承辦車展的各種專業組織,不過在運作機制和原則上並沒有多少改變,在新委員會的努力下,車展的規模漸漸擴大,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1919年10月,在倫敦車展開幕前,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後的首次巴黎車展成功舉行,同時第一個「測試-駕駛」中心在巴黎大宮附近成立。雪鐵龍為了賺取噱頭,提供了50輛汽車,而北美的主要汽車廠商也遠道而來,攜大量新車亮相車展,當年參展的展商數量達到了664家,規模非常可觀。
進入1930年後,世界經濟陷入大蕭條時期,巴黎車展的規模也開始銳減。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到來則直接導致了展會的停辦。1946年,巴黎車展正式回歸,作為二戰後歐洲的首個車展,巴黎車展讓那些戰時失去了汽車的法國人倍感振奮,10天的展覽吸引了81萬人次前來參觀。
1950年,巴黎車展規模迅速壯大,主辦方首次嘗試使用雙會場的模式,同時在巴黎大宮和凡爾賽門展覽中心(摩託車和多功能車)舉辦展覽,觀展人數紀錄一再被刷新,汽車產品的創意也層出不窮,讓消費者們感覺到擁有一輛汽車已不再是夢想。1952年,二手車展覽移師Maillot展覽中心。同年,巴黎大宮的地下室舉辦了首屆大篷車、休閒居旅車型的展會,各種細分市場車型開始活躍起來。
1962年,整個展會移師凡爾賽門展覽中心(Porte de Versailles),也就是今天巴黎車展的展會所在地。1976年起,巴黎車展的周期延長為每兩年一屆,與德國的法蘭克福車展交替舉辦,以適應大部分汽車製造商的要求。
日內瓦車展
日內瓦車展(Geneva InternATional Auto Show)創辦於1924年,是每年三月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國際性汽車展覽,也是全球重要的車展之一,有著「國際汽車潮流風向標」的美譽。展覽地點是位於日內瓦國際機場旁的日內瓦Palexpo展覽會議中心。
特點:
雖然瑞士沒有自己的汽車製造公司,但它卻是一個龐大的汽車消費市場,因此每年在此舉辦的日內瓦車展也是世界著名汽車生產廠家的必爭之地,許多首次面世的新車新產品都會選擇日內瓦作為其亮相的舞臺。而除了最新、最前沿的產品外,日內瓦車展上還可以見到許多高檔豪華品牌的身影,吸引著世界各國的觀眾前往參觀。
眾所周知,瑞士還是一個中立國家,各大國際組織的總部又都雲集在日內瓦,因此無論是汽車巨頭還是小製造商,都可以公平地在日內瓦車展上找到一席之地,沒有任何歧視。
歷史:
1905年,一個民間汽車組織——瑞士汽車俱樂部(ACS)決定於1905年4月29日舉行一個大型的汽車展會。經歷了幾番周折後,這次展會最終在日內瓦Georges Favon大道的一個用於大選的投票站舉行。雖然場地僅有1200平方米,也只設了37個展位,但出人意料的是,統計在7天的展期裡內前來參觀的市民竟然超過了17500人。第一次的成功讓車展組委會看到了瑞士人民對汽車的好奇與熱情,因此,在1906年,瑞士的第二屆汽車展在日內瓦如約召開。
1914年-1918年期間,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關係,瑞士及世界其他區域的車展都被迫停止舉行。直到戰爭結束後的1923年,日內瓦車展再次舉辦,吸引了邁巴赫、勞斯萊斯等國際知名廠商參展,創下了30000名參觀者的新記錄。
1924年,瑞士汽車協會重新組建的車展組委會決定以後每年在日內瓦舉辦一次車展,由此日內瓦車展確立了正式的名分,並在1925年達到了超過10萬的參觀者流量。而由於展會規模的不斷擴大,日內瓦車展組委無奈地從1929年起將車展分成兩次舉行,每年三月進行汽車展示,隨後4月末5月初進行摩託車及飛機的展出。
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大衰退讓各大汽車廠商失去了推新產品的動力,而經濟蕭條後,所隨之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則更使日內瓦車展停辦了七年。
二戰結束後,歐洲各國大力發展汽車工業,當時歐洲內部關稅壁壘逐漸消除,使得歐洲汽車市場空前繁榮,消費者的購車需求也急劇上升。各參與汽車展會的品牌廠商為了催生參觀者的購買慾望,在展臺上花費了許多心思,出現了絢麗的燈光表演、精美的裝飾。1953年的日內瓦車展上,組委會還為廠商開闢了測試車的場地,為參展者提供更多試駕機會。
時至今日,日內瓦車展已經穩居世界五大車展之列,每屆展會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新車發布,展館面積也是一再擴容。不過,雖然日內瓦車展在不斷地與時俱進,但並沒有因此而失去其公平、中立的特點。從日內瓦車展大廳望去,每個展臺不允許有過大的公司標牌和展位阻擋視線,所有展位都盡在眼底。而這種所固有的特質,恰恰也是日內瓦車展與其他國際車展的不同。
北美車展
北美車展(英語:North American InternATional Auto Show;簡稱NAIAS)是每年一月在美國的汽車之城——底特律舉辦的國際車展,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汽車展覽之一。該展覽創辦於1907年,原先叫「底特律車展」,1989年更名為「北美國際車展」。
特點:
與歐洲的各大車展不同,北美車展一貫以車為主,或者說以消費者的購車意願為導向,將美國、加拿大等本土消費者作為核心目標,推出一系列的本地化產品,也就是充滿了美式風格的汽車產品。參與北美車展的各大廠商也會根據北美市場的需求,對旗下的產品做出調整,推出北美版本。而眾多參觀者被吸引到車展的原因,除了對汽車的興趣外,還因為車展辦得就像一個大型假日集會,看車之餘更能吃喝玩樂,熱鬧非凡。
歷史:
1900年11月,紐約美國汽車俱樂部召開了第一屆世界汽車博覽會,1907年轉遷到底特律汽車城,當時會場設在貝樂斯啤酒花園,小小的展示區中參加的廠商只有17家,車輛不過33輛。接下來除了1943年至1952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停辦,其餘時間每年都會舉辦一次。
1957年,歐洲車廠終於遠渡重洋而來,首次出現了沃爾沃、奔馳、保時捷的身影,獲得了美國民眾的高度重視,底特律車展的名號正式打響。自1961年起,該展覽移往寇博中心(Cobo Center)舉辦,因為該展館具有九萬三千平方米的面積,可容納較多的展位。
1989年底特律車展更名為北美國際汽車展,每年一月舉行,吸引世界各地的汽車廠商參加,不過至今大部分人還是習慣地稱之為底特律車展。
東京車展
東京車展(東京モーターショー;Tokyo Motor Show;TMS),是世界五大車展中歷史最短的汽車展會,1954年創辦,逢單數年秋季舉辦,雙數年為商用車展,展館位於東京附近的千葉縣幕張展覽中心。
特點:
東京車展向來是日本本土生產的各式小型車唱主角的舞臺,國際汽車廠商也會帶來最新的汽車產品和前沿技術,但總的來說只是少數。而由於日本零部件產業的發達,零件館向來是東京車展上備受關注的場館,也是展會的一大特色。
歷史:
1954年,東京車展在室外會場的日比谷公園舉行,最初展覽名稱為「全日本汽車展覽」(全日本自動車ショウ),共展出了267輛汽車,其中僅17輛為轎車。自1964年起,展覽名稱更改為「東京汽車展覽」(東京モーターショー)。
1973年,國際能源危機爆發,使得主辦單位決定取消1974年舉辦的展覽,並決定本展覽應改為每兩年舉辦一次。
從1989年開始,東京車展都在千葉縣千葉市的幕張展覽館舉行。
中國四大車展
北京車展
規模大時間,四月下旬到五月上旬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在國內車展中以創辦時間早、最具權威性、規模盛大、參展商陣容強大、知名品牌齊全、展品品質高端、新穎、國際化程度高、文化底蘊厚重、媒體關注度強,觀眾數量眾多等鮮明特色而享譽海內外。素有「中國汽車工業發展風向標」之稱。迄今為止,北京車展在國內車展中依然在參展商質量、展品檔次和水平、記者、觀眾數量等方面保持著多項紀錄,成為與世界頂級車展比肩而立的品牌汽車展會。全球著名的汽車跨國公司、頂級品牌製造商、零部件廠商都把北京國際汽車展作為提升企業形象和品牌、展示其科技實力的大舞臺。每逢展會期間,國內外汽車業的各路巨擘與數以萬計熱情如潮的海內外觀眾會聚一堂,人們就是衝著北京車展規模大而來。
上海車展
技術先進四月中旬到四月下旬上海車展的特點是,國際巨頭的參展陣容之強大、亞洲或全球首發的車型以及概念車的數量均是國內車展少見的。當談到車展最吸引人的東西。除了那些魅力動人的車模外,恐怕就要數那些外觀時尚前衛技術領先於市的概念車了。全球首發車型的多少是體現車展實力的關鍵指標之一。在歷年上海車展上,有不少車型都是全球首發或亞洲首發。
廣州車展
參與人數多時間一般在年底,十二月左右,為的是和年初的北京上海車展錯開,避免冷場。由於在國內汽車行業中影響巨大的日本三大車商紛紛紮根廣州,現在廣州車展影響力正日益增強。廣州的優勢在於汽車市場以及後市場的領先。廣東境內以廣州為核心放射的城市群間便利的高速公路網是眾多省外自駕遊的朋友所羨慕的。地處珠三角,臨近港澳地區,廣州的改裝、音響甚至越野等汽車後市場比起其他車展來看發展得更快一些,這些都是廣州得天獨厚的優越之處。因此廣州車展的陣容逐年豐富、壯大也是不無道理的。
成都車展
日益壯大成都車展還在發展之中,時間暫不固定。經過十餘年發展的成都國際車展,近日被中國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認定:成都車展躋身成為當今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四大車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