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臺北9月21日電(記者齊湘輝何自力)21日9時21分,記者的手機響起了「嗡嗡嗡……」的緊急警報聲,打開一看,原來是一條防災的演練測試簡訊,提醒民眾「強震到來時,要記住『趴下、掩護、穩住』」。
臺灣處於地震頻發地帶,1999年9月21日,臺灣發生7.3級大地震,造成2000多人死亡、失蹤和逾萬人受傷。此後,臺灣將每年的9月21日設為「防災日」,加強防災意識,演練逃生技能。
在這一天,為反思「9·21」大地震,臺灣發動學校、社區舉辦實施地震避難掩護動作的預防演練。經由廣播系統發布狀況,實施1分鐘避難掩護及疏散演練,以「一分鐘內所有參與者完成地震避難掩護動作三要領:蹲下、掩護、穩住」及「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疏散演練」為目標。
當天上午9時21分,在臺北民生社區的一所小學,發生強震的廣播聲在學校反覆播放。小學生們聽到廣播後,在教室內部就地進行緊急避難掩護。當地震警報解除後,學生在老師帶領下,帶著家庭防災卡並戴上防災頭套,疏散至操場,搶救組則快速巡視校園,尋找是否有受傷學生,再模擬緊急救助、通報、人員安置等狀況。
在該小學三年級教授語文的李老師告訴記者,「9·21」大地震使臺灣很多人失去親人,是個很傷痛的記憶。臺灣是個地震頻發的地區,每年的演練可以讓小朋友們學習當災難來時,如何把損失傷害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幫助他人。
今年的「防災日」演練是設定彰化斷層發生大規模地震及琉球島弧海底斷層錯動引發海嘯,首先由臺灣氣象部門於上午9時21分通過災防告警系統發布強震信息,隨後展開一連串的防災演練,包括強震預警簡訊發送演練測試、各級學校及幼兒園地震避難掩護演練、指定電視頻道播放重大災害緊急信息演習、臺灣抗震網全民地震演練、海嘯預警簡訊發送演練測試、防空警報系統發放與解除海嘯警報測試演練等。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增加了指定電視頻道播放重大災害緊急信息演習。上午9時59分,臺灣島內所有有線電視用戶的收看頻道自動切換到公視13臺,播放兩分鐘的演習影片,讓民眾學習重大災害緊急信息。
此外,臺灣的防務、衛生、內部事務等主管部門,還與臺北市、新竹縣等7縣市搜救隊一道,在警報聲響起後啟動演練,訓練強震後的救援力量。
李老師說,「防災日」的意義,是在一次又一次演練中把防災意識和知識變成每個人的常識,「每個人每一天都要有防災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