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顏體大楷榜書真跡欣賞,圓潤厚重蒼渾遒勁

2020-12-25 騰訊網

翁同龢是清代中晚期的政治家,同治光緒兩位皇帝的老師。而翁同龢的書法清代的排列中雖比不上四大家,但是卻也名列前茅。而翁同楷學的正是顏體楷書。顏體楷書的意義,在於它是與籠罩整個時代的王羲之字完全不同的一種新書體和風格。王羲之的字是流美飄逸秀麗柔媚典雅含蓄,而顏真卿創造出了一種大氣磅礴雄強壯美的樣式,好像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項羽!王羲之則似竹林七賢那樣的隱逸高士,美若空谷幽蘭,遠離喧囂塵世。顏體線質和結構受篆隸影響很深,所以自然也繼承了漢碑中的波動與錯位,看不出來的話顏體白學了,我覺得往下走也沒用,要麼重學顏體,要麼直接追溯漢隸。學書法還是應該都懷著謙虛的心。對於古人,對於大家,該敬佩敬佩,該尊重尊重。客觀評價出來的「缺憾」,不真的代表這些大書法家不好。評論的時候也要注意言語,儘量表現得謙虛一些,畢竟咱們和大書法家比,孰好孰壞一目了然。

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顏體大楷榜書真跡欣賞:

書者介紹: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號松禪, 別署均齋、瓶笙、瓶廬居士、並眉居士等,別號天放閒人,晚號瓶庵居士,江蘇常熟人,中國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書法藝術家。體仁閣大學士翁心存第三子,鹹豐六年(1856年)狀元,歷任戶部、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先後擔任清同治、光緒兩代帝師。卒後追諡文恭。

翁同龢工詩,間作畫,尤以書法名世,幼學歐、褚,初學董其昌、米芾,中年後由錢灃上追顏真卿,又不受顏字束縛,結體寬博開張,筆畫剛勁有力,風格蒼渾遒勁,樸茂雍容,著有《翁文恭公日記》《瓶廬詩文稿》等。

寫在文末:

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

歡迎您在清雅閣駐足欣賞藝術,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評論。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相關焦點

  • 兩朝帝師翁同龢,顏體大楷書法作品欣賞,網友:字體和顏真卿無二
    翁同龢畫像翁同龢的書法以顏體楷書著稱,而且他的寫的顏體大楷在當時無人能及,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翁同龢的書法。翁同龢喜好用較古字體,如遺、朙的寫法,但其己受俗書衝擊,其本人也寫過幹祿碑,這種問題往往是書手個人習慣問題,還受底本影響,不能當成當時主導地位問題。「人以書貴,書以人貴」,藝術流傳千古的背後,是藝術家的精神。翁同龢的書法,書寫的不僅是「顏體」字,更是其既正且直,貧賤不屈,如巍巍古松,屹立不倒的精神呈現。藝術家當然可以爭取名利,但不要拜倒在名利和權貴之下。徵服人心的,永遠都是人格。
  • 光緒老師翁同龢到底是被誰趕回老家?檔案揭示真相,確實不是慈禧
    後世圍繞到底是慈禧還是光緒罷免翁同龢問題不斷展開討論,然而從現存資料和光緒對其師的決絕態度來看,罷黜翁同龢的人就是光緒本人,只不過慈禧未對此事持有立場而已。  從根本上來講,保守老邁的翁同龢已經難以跟進光緒的熱血改革步驟,而作為皇帝的老師與皇帝本就親密無比,在關鍵問題上難免敢於與光緒公開對立,甚至是嚴重衝突。
  • 光緒做了34年傀儡,不值得同情?帝師翁同龢:皇帝性格令人恐懼
    2008年,科學家們終於弄清光緒皇帝死因,死於砒霜中毒。長久以來,人們對光緒皇帝充滿同情,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光緒皇帝4歲開始就成為了傀儡,他一直想有一番作為,奈何大權被慈禧太后牢牢掌控。  光緒皇帝真的值得同情嗎?真正了解光緒皇帝後,很多人產生了動搖。對於光緒皇帝的了解,帝師翁同龢最有發言權。
  • 戊戌年中,帝師翁同龢為何被罷官?沒別的,就恭親王臨終一句話
    戊戌年四月二十七日(6月15日),就在光緒皇帝下「明定國是」詔、宣布變法維新的第4天,翁同龢被罷回籍。說起翁同龢人生的轉折點,還得從光緒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七日(6月15日)那天說起。那一天,是光緒皇帝下詔變法的第四天;那一天,是翁師傅六十九歲的生日;那一天,久旱而初雨,「簾外雨潺潺」,是個好兆頭。
  • 一個雞蛋十兩銀子光緒讓老師忽悠甲午戰爭大清焉能不敗
    身旁伺候光緒用早膳的太監趕忙跪著爬到桌案前幫著收拾散落一地的奏摺本子。「滾滾!給朕滾出去!」光緒一邊罵一邊用腳踹身邊的一個小太監,小太監只是跪在原地任由著光緒的打罵。「皇上息怒,皇上息怒!」隨著喊聲光緒的老師翁同龢走了進來。「老師早!」
  • 天姿聰穎、喜歡讀書的光緒, 是怎麼變成一個結巴皇帝的
    作為與同治一樣的「載」字輩,光緒被慈禧選中做了同治帝的繼承人算是幸運的。然而福禍相依,做皇帝未必是什麼好事,尤其是作兒皇帝。光緒繼位為君時還只是個四歲的小屁孩,從進宮的第一天起,他就失去了童趣童真。對於同治帝的教育,慈禧無疑是一個失敗者。
  • 同治帝死因揭秘:翁同龢日記,揭露真相,竟和她有關?
    同治帝在位時期並不是一事無成,唯一讓世人銘記的是同治帝做了件事以至彪炳史冊——作為皇帝接見外國使者。在宮廷之中,多數情況下,事設機密,很難搞清真相,就如同同治帝的死因一般。據《翁同龢日記》中記載,同治帝在同治十三年駕崩於北京紫禁城中,享年19歲,但是有眾多疑點,以至世人還在相互猜疑,眾說紛紜。風流皇帝死於花柳病?
  • 翁同龢勢力比李鴻章家族差遠了,戶部尚書更是沒權
    作為封建社會官員,「個人恩怨」是必然的,但因為翁同龢的個人勢力沒有李鴻章家族勢力大。翁同龢不會以卵擊石。從家族勢力講,二人可不是差得一星半點兒。翁同龢家族勢力非常單薄,一者都是玩文的,二者沒有地方經驗,三者沒有系統,四者人丁單薄我們只看看各自家族的勢力核心,就可以看出,翁家和李家根本不在一個檔次。
  • 翁同龢和李鴻章為何處處交惡,一段家族世仇有關,但不應牽扯國事
    根據記載,光緒十六年(1890年),戶部上奏,以海軍規模已具和國家度支艱難為由,請求暫停海軍向國外購買軍火,致使北洋海軍的發展就此停滯,落於世界之後。 當時翁同龢擔任著軍機大臣,他自然也就管理著戶部,就是翁同龢在背後一手操控,導致了李鴻章拿不到經費,無法購買所需要的軍艦。
  • 清流不清,身為兩代帝師的翁同龢,緣何成了恭親王口中的罪人?
    我們前面講過了多期李鴻章,也講完了翁同龢的輝煌時刻,下面就要講講翁同龢的黯然落幕了。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62期:「禍己、禍君、禍國」,晚清清流領袖翁同龢,究竟是不是奸臣?對於真正導致戰爭失敗的太后和光緒帝,卻不敢表達意見,這或許就叫反奸臣而不反皇帝吧!同樣的道理,後面對於翁同龢的評價,也僅僅是把他放在了「奸臣」的位置上,而不是去追究他身後的勢力。
  • 翁同龢自認理財非他所長,那麼他擔任戶部尚書一職是否勝任?
    《走向共和》這部電視劇,估計很多人都看過,這裡面李鴻章與翁同龢之間的政治角逐是一大看點。他們一個是主和派,一個是主戰派,而具體反映在政務上,就是財政撥款上。翁同龢其實論資歷、功業都不如李鴻章,本來也不在一個量級上。可翁同龢憑著兩朝帝師的身份,在光緒帝親政以後,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不僅在軍機處行走,而且還是擔任戶部尚書。
  • 沈渭濱:從《翁同龢日記》看同治帝病情及死因
    《日記》當天記皇帝起居:「昨天大外行一次,進稀飯多半盂,元寶湯(翁小註:即餛飩)多半盂(小註:似兩次)而已。」看來天花已在逐漸發出,但皇帝體質仍然虛弱。12月16日(十一月初八日)傳下聖旨令翁同龢與軍機大臣、御前大臣等同起進見。這是自同治帝得病以來,翁同龢第一次被召見,也是軍機、御前大臣第一次被召見。
  • 翁同龢後人捐給上博的梁楷《白描道君像圖》等9月首次展出
    澎湃新聞獲悉,9月10日至10月7日,「萊溪華寶——翁氏家族舊藏繪畫展」將在上海博物館展出,展覽將呈現翁同龢五世孫翁萬戈捐贈上博的三幅珍品,分別為明沈周《臨戴文進謝安東山圖》軸、清王原祁《杜甫詩意圖》軸,以及南宋梁楷《白描道君像圖》。這是上海博物館收藏的翁氏六代家藏書畫文物中最為重要的三件。
  • 兩朝帝師翁同龢究竟真的是一個頑固愚昧迂腐的守舊派?
    翁同龢並不是一個故步自封而又虛幻矯飾的頑固守舊派。1856年,翁同龢狀元及第躋身政壇,開始了其40多年的宦海生涯,他是舊時代地主知識分子的典型代表人物,而他所處的時代,卻是中國由傳統向近代艱難過渡、由洋務思潮向維新思潮遞相流轉的重要時期。
  • 民國著名書法家沈尹默,小楷書法作品真跡欣賞,翰逸神飛立異標新
    大楷3cm-5cm,《勤禮碑》,《神策軍碑》等等都屬於大楷。更大則稱為榜書。民國著名書法家沈尹默小楷書法作品真跡欣賞:書者介紹:沈尹默(1883年-1971年),原名君默,後改尹默,字中、秋明,號君墨,別號鬼谷子。祖籍浙江湖州,1883年生於陝西興安府漢陰廳(今陝西安康市漢陰縣城關鎮民主街),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教育家。
  • 若光緒一直討好慈禧,等到慈禧死後再變革的話能成功嗎?為什麼?
    當然,百日維新的失敗,其實不是敗在慈禧手中,而是敗在了光緒自己的手中。光緒未變法前,滿朝文武除了死忠於慈禧的頑固派,其他大臣包括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等封疆大吏都是支持光緒親政的,可以說光緒是眾望所歸。慈禧會歸政,多半是因為李鴻章、曾國藩等朝中重臣多是傾向支持光緒親政所帶來的無形中的政治壓力。
  • 翁同龢五世孫、「守藏家」翁萬戈辭世:「我為家藏而活」
    生於1918年的翁萬戈是晚清重臣翁同龢的五世孫,其書畫收藏基本來自翁同龢的舊藏,所以也稱自己「不是收藏家,而是『守藏家』」。而在2018年,翁萬戈於自己百歲誕辰當天宣布,把跟隨了自己近一個世紀的翁同龢舊藏——長達16米的清代王翬《長江萬裡圖》等183件文物無償捐贈給波士頓美術館。2019年9月,美國波士頓美術館為其舉辦了家藏精選展。翁萬戈是清朝兩代帝師翁同龢的五世孫。
  • 中國最早的英語熱,竟是光緒帶動的,連王府都辦英語輔導班
    至明末清初,隨著西方傳教士的大量湧入,中國皇帝也開始親自接觸到西方的文化與科技,康熙皇帝更是主動學習現代數學,對幾何十分了解,但即使是他也沒有學習外語的想法。康熙在與俄國打交道時,已經見識到語言的重要性,但彼時的大清正是蒸蒸日上,因此康熙並沒有學習外語的打算。 康熙真正開始對外語感興趣,並親自學習外語的中國皇帝,只有一位,那就是跨入近代之後的光緒皇帝。
  • 一位寫「顏體」的楷書大師,從民國到今天,無人能出其右者!
    就連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見到了少年譚延闓,也讚嘆不已,稱他的書法:三令郎偉器也,筆力殆可扛鼎。具備了深厚的顏魯公楷書風貌,在加之他對於「清四家」之一劉墉的深入探索,和大師翁同龢的悉心指點,並且學到了米芾的精髓,從而形成了這種骨力雄健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