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做了34年傀儡,不值得同情?帝師翁同龢:皇帝性格令人恐懼

2020-11-24 網易新聞

2020-11-23 19:54:04 來源: 凡間事

舉報

  

  1908年11月14日,光緒皇帝在中南海瀛臺病死,時年38歲。2008年,科學家們終於弄清光緒皇帝死因,死於砒霜中毒。長久以來,人們對光緒皇帝充滿同情,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光緒皇帝4歲開始就成為了傀儡,他一直想有一番作為,奈何大權被慈禧太后牢牢掌控。

  光緒皇帝真的值得同情嗎?真正了解光緒皇帝後,很多人產生了動搖。對於光緒皇帝的了解,帝師翁同龢最有發言權。翁同龢,早年高中狀元,歷任任戶部、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先後擔任清同治、光緒兩代帝師。

  

  翁同龢和光緒皇帝關係非常好,小時候光緒皇帝害怕打雷,每次雷雨天氣就躲入他的懷裡。擔任帝師沒多久,翁同龢就對光緒皇帝產生了恐懼心理。當時的光緒皇帝動不動就發脾氣,經常亂摔東西,故意找太監宮女茬子,甚至有自殘的傾向。

  皇帝的行為如此怪異,翁同龢不可思議,「聖性如此,令人恐懼。」這種情況在年少的溥儀身上也有表現,這意味著和光緒皇帝一樣生活在扭曲畸形的成長環境下,以至於無法形成了完整的人格。

  

  溥儀自傳《我的前半生》中的描述很能說明問題,「每當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我腦子裡便浮起一層黃色,……這種獨家佔有的所謂明黃色,從小把唯我獨尊的自我意識埋進了我的心底,給了我與眾不同的『天性』。」

  是不是很矛盾?一面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一面卻對太監、宮女大打出手,確實太可悲了。據《宮女談往錄》裡描述,光緒皇帝喜怒無常,性情暴躁,太監宮女們都不敢接近他。更不可思議的是,光緒皇帝經常半夜起來批閱奏摺,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他就坐在桌子前打罵,甚至用力拍打桌面。

  

  我們翻閱《翁同龢日記》,發現從光緒九年(1883年)二月到六月短短4個月時間裡,翁同龢就記載了光緒皇帝6次大發脾氣。比如2月25日這天,光緒皇帝莫名其妙就發脾氣,他在後殿無緣無故用手拍打窗戶上的玻璃,結果手被碎玻璃扎破了,滿手都是血。

  到了戊戌變法時,光緒皇帝的表現更是難以理解。在103天的變法過程中,光緒皇帝直接下達了近300條的上諭,很多都是他直接想像的,很多上諭根本就沒有跟大臣們商量。這樣的變法即便沒有慈禧太后的幹涉,結果只有一個,還是失敗。

  

  再舉個例子,1904年光緒皇帝聽說電話傳到中國,於是就要去裝。當時太監們根本不知道電話,可光緒皇帝要求太監一日內找到,否則杖刑。所以,很多人了解光緒皇帝後,不再對他產生同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光緒老師翁同龢到底是被誰趕回老家?檔案揭示真相,確實不是慈禧
    (1898)的六月中午,帝師翁同龢看到光緒「午正二駕出,餘急趨赴宮門,在道右磕頭。本應察明究辦,予以重懲,姑念其毓慶宮行走有年,不忍遽加嚴譴,翁同龢著即開缺回籍,以示保全,欽此。」  後世圍繞到底是慈禧還是光緒罷免翁同龢問題不斷展開討論,然而從現存資料和光緒對其師的決絕態度來看,罷黜翁同龢的人就是光緒本人,只不過慈禧未對此事持有立場而已。
  • 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顏體大楷榜書真跡欣賞,圓潤厚重蒼渾遒勁
    翁同龢是清代中晚期的政治家,同治光緒兩位皇帝的老師。而翁同龢的書法清代的排列中雖比不上四大家,但是卻也名列前茅。而翁同楷學的正是顏體楷書。顏體楷書的意義,在於它是與籠罩整個時代的王羲之字完全不同的一種新書體和風格。
  • 戊戌年中,帝師翁同龢為何被罷官?沒別的,就恭親王臨終一句話
    戊戌年四月二十七日(6月15日),就在光緒皇帝下「明定國是」詔、宣布變法維新的第4天,翁同龢被罷回籍。說起翁同龢人生的轉折點,還得從光緒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七日(6月15日)那天說起。那一天,是光緒皇帝下詔變法的第四天;那一天,是翁師傅六十九歲的生日;那一天,久旱而初雨,「簾外雨潺潺」,是個好兆頭。
  • 光緒皇帝悲慘的一生,慈禧手中的傀儡,大清晚期的罪人
    提起光緒皇帝,很多人都會認為此人是被慈禧傀儡的囚徒,其實在真正的歷史上,光緒確實是一位這樣的人,雖然他在4歲便接過了清朝的皇權,可年僅38歲變,驟然逝世在他的一生當中,軟弱與無能一直環繞著光緒。對於弱者,人們都往往會施以同情,這是人的本性,而光緒便成為了這個被同情的人。對清朝有過了解的朋友都能看出來,光緒在執政期間,有兩個非常突出的極端,有時精神抖擻,有時則無精打採,意志消沉。後來人們找到了光緒的老師翁同穌的日記,在這日記當中人們發現了光緒的一個非常反叛的一面,字裡行間完完全全透露著光緒的暴躁與驕縱。
  • 兩朝帝師翁同龢,顏體大楷書法作品欣賞,網友:字體和顏真卿無二
    翁同龢畫像翁同龢的書法以顏體楷書著稱,而且他的寫的顏體大楷在當時無人能及,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翁同龢的書法。翁同龢喜好用較古字體,如遺、朙的寫法,但其己受俗書衝擊,其本人也寫過幹祿碑,這種問題往往是書手個人習慣問題,還受底本影響,不能當成當時主導地位問題。「人以書貴,書以人貴」,藝術流傳千古的背後,是藝術家的精神。翁同龢的書法,書寫的不僅是「顏體」字,更是其既正且直,貧賤不屈,如巍巍古松,屹立不倒的精神呈現。藝術家當然可以爭取名利,但不要拜倒在名利和權貴之下。徵服人心的,永遠都是人格。
  • 兩朝帝師翁同龢究竟真的是一個頑固愚昧迂腐的守舊派?
    尤為注目的是,1889年2月翁同龢向光緒帝進呈的《校邠廬抗議》。這部由馮桂芬結集於1861年的論著,總40篇,提出了公黜陟、汰冗員、許自陳、易吏胥、省則例、興水利、改土貢、籌國用、收貧民、改科舉、採西學、制洋器、善馭夷等主張,被視為洋務運動的精神論綱。
  • 同治帝死因揭秘:翁同龢日記,揭露真相,竟和她有關?
    同治帝在位時期並不是一事無成,唯一讓世人銘記的是同治帝做了件事以至彪炳史冊——作為皇帝接見外國使者。在宮廷之中,多數情況下,事設機密,很難搞清真相,就如同同治帝的死因一般。據《翁同龢日記》中記載,同治帝在同治十三年駕崩於北京紫禁城中,享年19歲,但是有眾多疑點,以至世人還在相互猜疑,眾說紛紜。風流皇帝死於花柳病?
  • 兩朝帝師翁同龢一自題聯,教你為人處事應有的情商,一生受用!
    翁同龢,晚清著名政治家,書法家。鹹豐六年(1856年)狀元,歷任戶部、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先後擔任清同治、光緒兩代帝師。翁同龢在任刑部右侍郎期間,處理了諸多案件。其中最有影響的是他使當時轟動全國、百餘年來家喻戶曉的楊乃武與小白菜這一冤案,得以平反昭雪。
  • 沈渭濱:從《翁同龢日記》看同治帝病情及死因
    其實《翁同龢日記》(以下簡稱《日記》)對同治帝得病到死亡,逐日都有記載。他是同治帝的漢文師傅之一,《日記》所記都是親歷之事,比之傳聞,具有第一手史料價值。茲按《日記》結合有關說法,就同治帝病情及死因略做論析於下。
  • 翁同龢勢力比李鴻章家族差遠了,戶部尚書更是沒權
    作為封建社會官員,「個人恩怨」是必然的,但因為翁同龢的個人勢力沒有李鴻章家族勢力大。翁同龢不會以卵擊石。從家族勢力講,二人可不是差得一星半點兒。翁同龢家族勢力非常單薄,一者都是玩文的,二者沒有地方經驗,三者沒有系統,四者人丁單薄我們只看看各自家族的勢力核心,就可以看出,翁家和李家根本不在一個檔次。
  • 翁同龢自認理財非他所長,那麼他擔任戶部尚書一職是否勝任?
    《走向共和》這部電視劇,估計很多人都看過,這裡面李鴻章與翁同龢之間的政治角逐是一大看點。他們一個是主和派,一個是主戰派,而具體反映在政務上,就是財政撥款上。翁同龢其實論資歷、功業都不如李鴻章,本來也不在一個量級上。可翁同龢憑著兩朝帝師的身份,在光緒帝親政以後,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不僅在軍機處行走,而且還是擔任戶部尚書。
  • 傀儡皇帝光緒的一生!太監房裡找吃的,對隨從作揖行禮
    1908年11月14日晚間6時30分左右,傳出一個震驚紫禁城的消息,光緒皇帝突然「駕崩」了。 而在聽到光緒終於死掉的消息後,一直硬撐著的慈禧,也在第二天,也就是1908年11月15日下午未時(下午1時至3時),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慈禧的死亡時間,距離光緒去世,還不到20個小時。
  • 天姿聰穎、喜歡讀書的光緒, 是怎麼變成一個結巴皇帝的
    作為與同治一樣的「載」字輩,光緒被慈禧選中做了同治帝的繼承人算是幸運的。然而福禍相依,做皇帝未必是什麼好事,尤其是作兒皇帝。光緒繼位為君時還只是個四歲的小屁孩,從進宮的第一天起,他就失去了童趣童真。對於同治帝的教育,慈禧無疑是一個失敗者。
  • 這位皇帝竟用英語拜年,背後卻是道不出的無奈
    1875年1月,不到四歲的載湉被他的大姨兼嬸子慈禧太后抱入皇宮,登基為帝,是為光緒皇帝。光緒與他的前任們最大的不同,在於改變了對西方的看法,不再視西方為蠻夷,反而羨慕西方的強大,認為大清應向西方學習。隨著他的親政,在與西方打交道的過程中,他更深刻認識到向西方學習的重要性,作為象徵,已經二十歲的光緒,居然開始學習英語。立志成為中興之主的光緒非常勤奮,每天凌晨四點就會準時出現在書房學習,而他每天的第一堂課就是英語,儘管他的師傅翁同龢反對,他仍然堅持每天至少半個小時的英語學習。
  • 中國最早的英語熱,竟是光緒帶動的,連王府都辦英語輔導班
    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墨守成規、故步自封已經不可能了,只有學習西方的先進知識,才能迎頭趕上早就大踏步向前發展的西方列強,而光緒皇帝也開始了他的外語學習之路。同年,在「帝師」翁同龢的日記中也記載著光緒學習外語的情況,他寫道:「聞欲通泰西字義,此何意也。」意思是說,光緒跟他表達過想要學習英文。京師同文館中學習外語的中國學生二、追求「進步」的光緒儘管翁同龢對光緒學習英文一事的強烈興趣十分不解,但也無法阻攔,至此確定光緒開始學習英語的時間最早不會超過1891年。
  • 翁同龢和李鴻章為何處處交惡,一段家族世仇有關,但不應牽扯國事
    根據記載,光緒十六年(1890年),戶部上奏,以海軍規模已具和國家度支艱難為由,請求暫停海軍向國外購買軍火,致使北洋海軍的發展就此停滯,落於世界之後。 當時翁同龢擔任著軍機大臣,他自然也就管理著戶部,就是翁同龢在背後一手操控,導致了李鴻章拿不到經費,無法購買所需要的軍艦。
  • 翁同龢五世孫、「守藏家」翁萬戈辭世:「我為家藏而活」
    而在2018年,翁萬戈於自己百歲誕辰當天宣布,把跟隨了自己近一個世紀的翁同龢舊藏——長達16米的清代王翬《長江萬裡圖》等183件文物無償捐贈給波士頓美術館。2019年9月,美國波士頓美術館為其舉辦了家藏精選展。翁萬戈是清朝兩代帝師翁同龢的五世孫。
  • 清流不清,身為兩代帝師的翁同龢,緣何成了恭親王口中的罪人?
    對於真正導致戰爭失敗的太后和光緒帝,卻不敢表達意見,這或許就叫反奸臣而不反皇帝吧!同樣的道理,後面對於翁同龢的評價,也僅僅是把他放在了「奸臣」的位置上,而不是去追究他身後的勢力。作為高幹子弟,貨真價實的科舉考試狀元,且為兩任皇帝的老師,還是清流領袖。翁同龢在史書上一直是以正面形象出場,其人品,還是毋庸置疑的,最起碼主觀上沒有做過惡事。
  • 漫談慈禧歸政於光緒的「誠意」!
    次 日,年不滿四歲的愛新覺羅﹒載湉,步履蹣跚的登上龍椅,成為清朝入關後第九位皇帝,年號光緒,廟號德宗,是為光緒帝。從此,"傀儡"天子的悲壯一生拉開帷幕。 光緒十二年六月初十(1886年7月11日),慈禧召見醇親王奕譞、翁同龢、孫家鼐、孫詒經以及慶親王奕劻等人,表露歸政意圖,並頒下懿旨昭告天下。 次日,奕譞、翁同龢等人紛紛奏請太后在歸政後再行"訓政"。
  • 翁同龢後人捐給上博的梁楷《白描道君像圖》等9月首次展出
    澎湃新聞2018年12月報導的翁同龢後人翁萬戈先後兩次向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捐贈180多件古代書畫及家藏文物,曾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與爭議。上海博物館關於此次展覽的海報翁氏家族第六代傳承人翁萬戈先生,原名翁興慶,翁同龢五世孫,美籍華人,著名社會活動家、書畫鑑藏家。他1918年生於上海,20歲從上海離開赴美留學,之後定居美國,家族的丹青墨寶被珍藏於其居所 「萊溪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