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市燈如晝,運河水潺潺,遊人密如織」。常州市鐘樓區鄒區鎮安基村作為曾經的經濟薄弱村,在開展美麗鄉村示範建設後,正在迅速脫胎換骨、化繭成蝶。如今的安基村,村級集體經濟日益「硬核」,農民「錢袋子」不斷充盈,「城市郊野,運河慢村」的美麗鄉村新形象愈發鮮明,以「夜經濟」為特色的安基鄉村遊,更是開創了全市美麗鄉村「夜時代」。
安基村北靠古運河、東鄰新運河,地處「燈具之鄉」鄒區鎮,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但原先因為道路交通不便而相對隔絕。近年來,隨著鐘樓經濟開發區西進戰略深入推進,安基村打通了對外通道,地理優勢得以充分彰顯。2018年被列為常州市第二批美麗鄉村示範點後,安基村更是步入了鄉村振興「快車道」。圍繞「燈」文化和「運河」文化兩大主題,安基村著力打造「特色鮮明、水田交融、果蔬滿園、村富人淳」常州近郊都市後花園。
在美麗鄉村示範建設中,安基村圍繞「一步一景、移步換景、處處有景」建設願景,構建「一帶六區多點」的景觀結構,造就江南水村的獨特韻味。利用鄒區燈文化內涵,安基精心包裝了19個環藝景觀打卡點,建設鄒區「千尋燈博館」,打造「運河一號」文創街區,投資3000萬建設運河生態發光廊道,做足燈文章。同時,花木繁盛的生態溼地公園、生機勃勃的小菜園、綠意盎然的大草坪、別具匠心的家前屋後小景觀等,共同點亮了「美行安基」獨特招牌。
業態是美麗鄉村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撐。安基村重點打造「燈街夜市」一條街,做活安基夜市經濟,打造舌尖上的美味安基。以燈具城實體店為載體,安基村大力打造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先進平臺,助推燈具市場銷售渠道多元化。非遺品牌「黃國民蘿蔔乾」的引進,在安基村形成種植、加工、銷售等一條龍產業鏈,為村莊的文旅產業注入新活力,也進一步拓寬了村強民富新渠道。
安基村始終把黨建工作作為一切工作的總抓手,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打造「汀美安基」黨建品牌,展現黨員新風貌,夯實黨員教育管理工作,讓黨員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先遣隊。依託「鄒周學習」學習培訓品牌,安基村不斷提高幹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能力,讓美麗鄉村建設和幹部成才相得益彰,造就「基層鐵軍」。
如今,安基村的龍頭帶動價值得以進一步釋放,以安基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鐘樓區撬動了安港融合新規劃,加快推動鐘樓城鄉融合新樣板,補齊北港片區發展短板,形成新的片區增長極。
本版撰稿:朱雅萍 鍾 萱
本版攝影:陳 暐 夏晨希 朱 臻
王 棟 任建榮 孫承武
來源:常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