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下的中醫藥新觀察】仝小林院士:借力中醫藥 為社區防控...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網北京5月15日電(宮曉倩)春節期間,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不斷蔓延,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裡,無數英雄挺身而出,為我國築起健康防線。

  作為中央指導組專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院士在大年三十便急赴武漢,面對疫情暴發初期醫療資源超飽和運轉,醫院患者不斷增加的情況,創新提出「武昌模式」,率先在社區大面積發放中藥,將防控埠前移,從源頭控制患者人數,提供了社區防控的範本。

  為什麼選擇武昌區作為突破點?「武昌模式」對未來社區應對疫情方面有何啟示意義?近日,新華網「全球疫情下的中醫藥新觀察」系列訪談連線仝小林院士,就中醫藥特色「武昌模式」相關問題進行詳細解答。

  中央指導組專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

  把疾病控制在社區 守住第一道防線

  新華網:您參與了武漢從危城逐漸復甦的過程,這一抗疫經歷使您對中醫藥有哪些新的思考和感受?

  仝小林:在此次應對新發突發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過程中,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取得較好療效。它使得患者早期症狀得到及時控制,確診率下降,同時減少由輕轉重的患者量,阻止了疫情向更嚴重的方向蔓延。一項基於721例的回顧性分析數據顯示,使用中藥組的轉重率為零,而沒有使用中藥組的轉重率為6.5%,這極大地證明了中醫藥早期介入後的效果,減輕了醫療資源的壓力,為整個醫療環節中給予重症患者更好的治療創造了條件。

  新華網:您與武昌區政府、湖北省中醫院以及後方團隊一起創新了「武昌模式」,為什麼會選擇武昌作為突破點?

  仝小林:疫情初期,武漢發病人數非常多,一床難求,病人很難得到及時救治。因為這些患者主要來自社區,這種情況下,我們認為社區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關口,所以及時把工作重點放在了社區,守住第一道防線。

  為什麼會選擇武昌區作為突破點?首先,作為基層醫療單位,武昌區社區醫院很早便將中醫適宜技術開展起來,通過師帶徒等方式對基層醫生進行適宜技術培訓,經過了很多年的發展,有了很好的中醫醫療基礎。其次,武昌區有一個很好的網絡平臺,過去該平臺主要為用戶進行科普教育,非常活躍,這為「武昌模式」迅速鋪開打下了一個很好的網絡平臺基礎。基於這些考量,我們選擇武昌區作為社區防疫的首個突破口。

  仝小林院士(前)在武軟方艙醫院查房

  新華網:「武昌模式」的創新性主要體現在哪裡?「武昌模式」對未來社區應對疫情方面有何啟示意義?

  仝小林:「武昌模式」是我們早期對社區防控的一個重要實踐,該模式的創新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中醫講求「辨證論治,一人一方」,然而面對社區大量的患者,單靠醫生一個個把脈開方是無法實現的。因此,我們根據疾病的情況,研究出一個通治方,該通治方包含生麻黃、生石膏、杏仁、羌活等20味中藥。同時在此基礎上,根據主症的不同,擬定出分別針對發熱、咳喘、納差、氣短乏力等症狀的4個加減方,與主方合併使用。這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靈活性。

  第二,武昌區有144個社區,想要迅速地將通治方發到社區居民的手中,需要協調打通多個環節。2月初,政府及時籤發文件,為居家的患者大範圍發藥。同時,武昌區政府及時協調了企業供藥,在此方面多家企業給予了大力支持。2月4日,九州通免費為武昌區煎制了數萬副中藥,之後康緣藥業根據通治方以及四個加減方免費提供了數萬人14天的中藥顆粒劑,解決了藥品來源問題。有了這些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支持下,社區醫生挨家挨戶將通治方送到患者手中,抑制了疾病的蔓延。

  第三,藥品發到患者手上之後,我們不能放任不管。患者如何根據自身情況用藥?吃了藥之後是否還發熱咳嗽?乏力、胸悶、腹瀉、食慾不好等症狀有沒有改善?……這些必須要了解。在當時的情況下,我們沒辦法跟患者一一面對面調查,必須依靠網絡平臺的力量,所以當時緊急開發了一款APP,患者只需掃描中藥湯劑外包裝上的二維碼,錄入基本信息,就可得到後方醫生的一對一用藥指導及諮詢。

  在當時中醫醫療資源緊缺的情況下,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劉保延教授組織了全國680多名後方醫生為APP用戶進行服務。有高血壓等基礎病的患者、懷孕的女性如何用藥?有不合適的反應怎麼處理?隔離之後心理恐懼害怕怎麼辦?用藥之後情況怎麼樣?……電話諮詢期間,醫生會一一作答,在及時了解病人服藥情況、安全用藥等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作用。收集的反饋數據顯示,患者發熱乏力、咳嗽咳痰等主要症狀,90%都得到了明顯的緩解,尤其是發熱,平均1.74天就可以降溫,療效非常突出。

  「武昌模式」實際上是「政府+中醫藥通治方+社區+網絡平臺」多因素協調完成的結果,其將前後方整體打通,藉助現代技術將疾病控制在萌芽階段,阻斷後期發展,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以武昌經驗為起點,該模式後來逐漸在湖北鋪開,總共發放了70多萬副中藥,為社區中醫藥疫情防控提供了新思路,對於未來新發突發傳染病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示範。

  仝小林院士在武軟方艙醫院查房號脈

  社區練好中醫「內功」 服務百姓健康

  新華網:「武昌模式」能夠順利實施,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社區前期有了很多年的中醫藥積累。您對於未來中醫藥深入社區發展有什麼建議?

  仝小林:對於社區來說,應該大力培植髮展中醫藥適宜技術,把基層醫生培訓好,讓他們熟練掌握針灸、拔罐、刮痧、按摩等方法,練好中醫「內功」,服務社區百姓健康,才能把很多疾病控制在萌芽之中。提高基層醫生的業務水平不僅能增強醫生本身的自信心,而且會增加社區醫院的魅力值,讓老百姓更加信任社區醫院。這是一個良性循環,既減輕大醫院負擔,又節省醫療資源,對醫改來說也很有價值。

  另外,中醫講「未病先防」,社區很重要的服務是科普教育,我們要讓社區居民生活中充滿中醫健康元素,減少很多疾病的發生。例如,對於老年人來說,想要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灸是一個非常簡便效廉的方法,無論是在醫院還是在家裡,社區醫生要給予居民專業指導,將灸變成一個日常保健行為,體制增強了,老年人也不容易得其他疾病。

  在社區如果能夠很好地實施中醫治未病模式,將中醫藥優勢與健康管理結合,很多疾病便能夠早期阻斷,我認為這是未來中醫藥深入社區非常理想的模式。

  新華網:近日,武漢高三開學,這對疫情防控有什麼意義?未來,我國疫情防控還有那些問題需要重點關注?

  仝小林:武漢高三開學是國家疫情防控階段性的標誌,整個社會復工復產復學,逐漸恢復正常生活。不過目前還要警惕一些問題,比如無症狀感染者、復陽、持陽等患者都存在潛在的危險,我們要整體把控,從病毒學、免疫學、流調、中西藥幹預等角度進行研究。

  另外,目前氣候反覆異常,中醫講「非其時而有氣」,我們不僅要預防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反彈,同時也要警惕其他傳染性疾病,因此要加強人們對疾病防控的意識,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高重大疾病防控能力。

相關焦點

  • 仝小林:中醫藥是走向世界的最好窗口
    為中醫藥早期、全程介入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的臨床依據。仝小林堅持一邊臨床實踐,一邊優化診療方案,牽頭制定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中的中醫方案,從第三版到第七版,不斷補充更新對該疾病的最新認知和治療,為一線臨床醫師提供了切合臨床需求的中醫方案。
  • ...疫情下的中醫藥新觀察」中醫藥抗疫透視:國家戰疫 中醫「當歸」
    新華網北京4月26日電 題:【全球疫情下的中醫藥新觀察】中醫藥抗疫透視:國家戰疫 中醫「當歸」新華網 劉映2020年的春天,定會令世人銘記。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中國作為最早遭遇新冠疫情襲擊的國家,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部署下,採取了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阻擊戰。14億人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全國330多支醫療隊、4萬多名醫務人員趕赴湖北抗疫,歷時2個多月,積累了寶貴的中西醫結合抗疫經驗。
  • 東北亞中醫藥研究院落戶長春中醫藥大學 中科院院士仝小林任院長
    12月26日上午,東北亞中醫藥研究院在長春中醫藥大學揭牌。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春中醫藥大學雙聘院士仝小林出席儀式,並將擔任東北亞中醫藥研究院院長。 東北亞中醫藥研究院是由吉林省人民政府支持、依託長春中醫藥大學建設的一所中醫藥研究機構。
  • ...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教授走進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指導
    在醫院院內製劑展櫃前,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院長楊永剛向仝小林院士介紹了醫院在疫情期間貢獻的兩劑抗疫良方,其中「宣肺化溼顆粒」是仝小林院士應用於武漢疫區確診患者,並結合吉林省地域特點研製而成,於2020年3月9日通過吉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中藥傳統製劑審批。
  •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 仝小林:疫情對中醫是...
    仝小林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他擔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共同組長、國務院中醫藥專班臨床救治組組長。  仝小林不僅在除夕挺進武漢參加湖北保衛戰,更牽頭組織同道專家多次主持修訂國家診療方案的中醫部分。
  • 湖北新冠肺炎治療中醫藥參與度超75%
    2月14日,我省召開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專家介紹在湖北確診病例的治療中,中醫藥參與度在75%以上,全國其他地區治療參與度達90%以上。
  • 「最美科技工作者」仝小林:守中醫之正 創醫學之新
    創「武昌模式」疫情發生初期,醫療擠兌嚴重,患者大量聚集, 「如何有效控制疫情蔓延,讓每一位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都得到及時診治,是當時面臨的最大難題。」仝小林第一時間深入臨床實踐、通過對社區隔離點、發熱門診、隔離病區、危重病房患者親自診察,結合病人症狀表現、武漢當時氣候特徵,新冠肺炎中醫定性為「寒溼疫」,是感受嗜寒溼之疫毒而發病。
  • 清肺排毒湯成為新冠肺炎通治方劑 中醫藥為抗疫作出突出貢獻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17日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冠肺炎疫情中醫藥防控工作進展和成效並答記者問。「從中醫的角度看,新冠肺炎主要侵害患者的肺和脾,表現為類似於咳嗽、咳痰、喘憋、氣促等肺的症狀,以及乏力、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腹瀉等脾的症狀。」
  • 上醫治未病 專訪院士仝小林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表示,第一時間讓病人吃上中藥是未來應對新發突發重大傳染病可以借鑑的模式。李修洋 供圖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提出:「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在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記者採訪時,剛剛從武漢救治一線回京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說,中醫「治未病」思想貫穿了這次新冠肺炎預防、救治和康復全過程。自1978年入讀長春中醫學院(現長春中醫藥大學)開始,仝小林已經和中醫打了42年交道。
  • 仝小林院士「名中醫傳承工作室」落戶湖北省中醫院
    仝小林院士「名中醫傳承工作室」落戶湖北省中醫院  通訊員 供圖荊楚網客戶端一荊楚網消息(記者黃濤 通訊員胡夢 萬凌翔)11月18日,仝小林院士「名中醫傳承工作室」揭牌儀式在湖北省中醫院光谷院區舉行。仝小林院士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擔任中央指導組專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共同組長,帶領湖北省中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防治團隊指導社區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實際上我這個工作室在疫情期間就已經成立了,現在是正式掛牌,我與湖北省中醫院有著深厚的戰友情。」仝小林院士說。據了解,工作室依託了湖北省中醫院現有「中醫經典病房」、「肥胖專科」基礎,組建了學術思想傳承團隊。
  • 創紀錄的「0」死亡,抗擊新冠疫情,中醫藥到底做了什麼?
    3月14日,據澎湃新聞報導,中央指導組專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專家組組長、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介紹:截止3月14日上午,10個省份1261例新冠肺炎患者服用「清肺排毒湯」後,1102例得以治癒、29例症狀消失、71例症狀改善。「總得來看,方子在應激狀態下,按照通治的方法去治療,取得了比較好的療效」,仝小林這樣說。
  • 仝小林:分享中醫戰疫心得 解讀學科未來發展
    仝小林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他擔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共同組長、國務院中醫藥專班臨床救治組組長。武漢戰疫期間,他根據疫情形勢,提出將防線前移至社區並擬定「寒溼疫方」,降低了高危人群發病率,遏制了輕症患者病情的進一步加重,為醫療系統恢復運轉爭取了寶貴時間。
  • 長春中醫藥大學:為國傳薪火育岐黃
    中科院院士、首席研究員仝小林近日回到母校長春中醫藥大學,這是他今年年初以來的第3次造訪。仝小林與技術團隊正與母校策劃籌建東北亞中醫藥研究院,以便為國家培養更多中醫人才。一名藥劑師在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進行中藥飲片調劑工作。
  • 第八集《欲中醫自信須先文化自信——仝小林》
    第八集《欲中醫自信須先文化自信——仝小林》】第二幕旁白:除夕夜,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64歲的仝小林被任命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共同組長,帶領專家組來到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湖北省中醫院、武漢市第三醫院等定點醫院診治病人。
  • 「檔案」今日22:00獨家揭秘《一號方傳奇——抗疫前線中醫藥如何顯...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疫情告急,逆行出發,仝小林院士率國家中醫救治專家組奔赴武漢,抵達當天,他為何先體驗當地天氣?仝小林院士首次在媒體上公開的抗疫筆記,記錄了新冠肺炎疫情怎樣的變化過程?一錘定音寒溼疫,新冠肺炎病毒為何容易在陰冷潮溼環境下肆虐?中醫防兩頭,西醫攻中間,仝小林院士率領的專家組如何藉助中西醫結合,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
  • 東北亞中醫藥研究院成立 中科院院士任院長
    新華社長春12月27日電(記者李雙溪)26日,東北亞中醫藥研究院在長春中醫藥大學成立,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擔任該院的首任院長。東北亞中醫藥研究院是吉林省人民政府和長春中醫藥大學共同建設的一所中醫藥研究機構,分設中醫研究所、中藥研究所、針灸推拿研究所、基礎研究所、交叉前沿研究所等5個研究所,主要圍繞代謝性疾病等中醫優勢病種、重大突發傳染性疾病、中醫治未病與康復、長白山道地中藥材資源開發利用及中醫藥智能裝備研發等幾個方面開展創新研究。
  • 【全球疫情下的中醫藥新觀察】張忠德:「蓯蓉」戰大疫,中醫正...
    面對新發傳染病,中醫藥如何阻止疫情蔓延?在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中,中醫藥起到什麼作用?國家援助湖北第二支中醫醫療隊隊長、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於除夕夜趕赴武漢,是在武漢堅守時間最長的國家級專家之一。
  • 中醫藥在疫情防控中發揮重要作用 廣安門醫院提供37萬中藥飲片調劑
    人民網北京7月9日電(記者 鮑聰穎) 今天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46場新聞發布會上,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黨委書記王笑頻介紹,為進一步發揮中醫藥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建立了中西醫共同參與、全程協作的聯合會診機制,組建了由國醫大師領銜,
  • 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谷曉紅:疫情下對中醫藥高等教育的思考
    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谷曉紅教授日前在首屆櫻花中西醫結合論壇上,做了「疫情下對中醫藥高等教育的思考」的講座,分享了疫情下對中醫藥高等教育的思考,提出應對當下疫情,中西醫協同的成效顯著
  • 全球直播!張伯禮院士連線20國會員和使領館分享中醫藥抗「疫」經驗
    ,特邀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世界中聯副主席、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院士向世界分享中醫藥抗疫經驗。馬建中主席桑濱生副主席兼秘書長世界中聯主席馬建中在致辭中肯定了全球中醫藥人積極向所在國衛生部門申請參與抗「疫」工作,為當地民眾提供力所能及的中醫藥服務。馬建中希望,在所在國法規政策的框架下,全球會員積極推動中醫藥在各國防疫中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