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最值得推薦的小楷書法名家名作

2020-12-17 騰訊網

小楷,顧名思義,是楷書之小者,創始於三國魏時的鐘繇,他原是位隸書最傑出的權威大家,所作楷書的筆意,亦脫胎於漢隸,筆勢恍如飛鴻戲海,極生動之致。惟結體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仍存隸分的遺意,然已備盡楷法,實為正書之祖。到了東晉王羲之,將小楷書法更加以悉心鑽研,使之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國小楷書法優美的欣賞標準。

漢晉南北朝

鍾繇《宣示表》

鍾繇(151—230),字元常,潁川長社(今河南省長葛縣)人,出生於漢末名士之家,官至太傅。他同漢末張芝、東晉王羲之、王獻之合稱書中「四賢」。書法各體兼備,完成了古隸向楷書的轉變,創立了楷書這一新的書體,在書法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作品中尤以《宣示表》最能體現其小楷的風格,對後世影響深遠。

此帖章法縱緊橫疏,氣勢開闊,每行字的大小、輕重、正欹、寬窄,錯落有致,極儘自然之趣,體現出一種雄渾厚樸、沉著高古的藝術風格。

王羲之《樂毅論》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東晉大書法家,官至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其小楷主要取法鍾繇,而在完善楷書、豐富筆法、美化字形等方面又取得了新的成就,其代表作有《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畫像讚》《孝女曹娥碑》等。

《樂毅論》基本擺脫了隸書的痕跡,具備了完備的楷書法則。用筆沉著內斂,紮實勁健;點的姿態生動,細膩圓潤。在整體風格上呈現出端莊沉著、圓潤峻拔、動靜有致的中和之美、雍容之美。

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

王獻之(344—386),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善書又與其父一脈相承,並稱「二王」,有小楷作品《洛神賦十三行》傳世。

王獻之的《洛神賦》將楷書藝術推向一個新高峰,被後世尊稱為「天下小楷第一」「小楷極則」,標誌著楷書藝術的完全成熟。從溫潤細膩、峻拔流美的氣格來看,《洛神賦》頗得其父心法要訣,但又靈性穎出,創變有成,更講求作品的遒麗、峻逸、疏朗之美,已經是完全成熟的楷書之作。

隋唐

首先要提的是寫經體,特別是敦煌寫經,這些墨跡,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是當時民間書寫的代表之作,這些不容忽視。

上圖為寫經書法精品之一,作品字字珠璣,有力,動感十足,不失為小楷自然書寫的最高水準,其水平足與當時的唐朝諸名家相媲美。

很多人說寫經體技法簡單,而且不具有藝術感,這樣說是大錯特錯的看法,首先寫經體的承襲源頭是王獻之書法的筆意精髓,其面目豐富多彩,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歐陽詢《心經》

歐陽詢(557—641),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初學二王,又遠承魏、晉、六朝隸書、楷書的特點,用筆險勁,法度嚴謹,獨樹一格,被譽為歐體。他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並稱為初唐四家。楷書發展到唐代,已經達到完美境地,成為後世學習的楷模,歐陽詢為楷書最早的代表。

《心經》是歐陽詢小楷代表作,用筆犀利,剛柔相濟,字字嚴整端莊,理法兼備。

虞世南《破邪論序》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餘姚(今浙江)人,賜封永興縣子,故世稱「虞永興」。他是由隋人唐的書法大家,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家」。其書法遒麗和雅,格調極高。

《破邪論序》為虞世南小楷代表之作。用筆豐潤圓融,方圓兼備,柔中有剛,以韻取勝。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該碑在章法上形成了行距寬於字距的布局體系,給人以心曠神怡的藝術享受。這種章法特點到了五代楊凝式、宋代林逋那裡越發誇張,一股蕭散之氣撲面而來,曠淡之情改變了有唐以來楷書章法森嚴茂密的氣氛。

褚遂良《靈寶經》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博通文史,精於書法。褚遂良的書法初宗「二王」,後受歐陽詢、虞世南的影響,博採眾家所長融為一體,遂自成家。書法方圓兼備,楷書結體略方,在「二王」書法秀逸道勁的基礎上,將歐書的峭拔、虞書的媚麗合二為一,形成多力豐筋、瘦硬通神的獨特書風。

《靈寶經》形式新穎、風格獨特,是小楷臨創的範本佳品。主要體現在:書風「一脈相承」,用筆傳承《黃庭經》《樂毅論》,章法緊貼《洛神賦十三行》,渾厚古樸、蘊藉典雅,字裡生金、行間玉潤;點畫「筋骨強健」,方圓並用、疏朗開闊,剛健中正,流美而靜;形式「引領風尚」,小楷大小錯落有致,拓本色彩搭配協調,印章鈐蓋錦上添花。

鍾紹京《靈飛經》

鍾紹京(659—746),唐虔州贛(今江西贛州)人,字可大,與鍾繇並稱「大鐘」「小鍾」。書學二王、褚、薛稷。傳世書跡有《靈飛經》等。

《靈飛經》深得「二王」遺法,筆勢勁健,結字精美,氣韻生動,形神俱佳,為後代學習小楷的經典範本。其風格能於秀媚中含古趣,結體能在舒展中有團聚,用筆善於在平易中顯變化,以逆鋒起筆,中鋒行筆,回鋒收筆,將唐人書法的特色表現無餘。

柳公權《金剛經》

柳公權(778—865),字誠懸,陝西耀縣人。書法擅長篆、草,真、行,而對楷書致力尤深,是晚唐最著名的大書法家,和顏真卿並稱為「顏柳」,範仲淹稱譽為「顏筋柳骨」。書碑很多,以大楷《玄秘塔碑》《神策軍碑》,小楷《金剛經》《歸林寺》等最為有名。

《金剛經》為柳公權早期作品,字不大但用筆靈巧勁健,雖近顏法,但明顯地摒棄了「蠶頭雁尾」的用筆,而多融入魏晉及初唐楷意,並摻之以北碑的骨力,所以表面看上去感覺平常,有劍拔弩張之勢,但仔細觀察則富於變化,方勁中有清靈通秀之氣,節奏明快,極富動感,整體法度森嚴而富廟堂氣象。

範仲淹《道服贊》

範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擅長辭賦文章,還善書法,主張與其政治革新的要求相一致。

《道服贊》用筆勁健而清整,筆觸堅實,絕無浮掠懈怠處。此帖在清勁中有法度,但少肉,結字方正端謹,風骨峭拔,得王羲之《樂毅論》的筆意,這正是範氏書作的特點,時人稱其「文醇筆勁,既美且箴」。

蘇軾《小楷黃庭經》

蘇軾(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長於行書、楷書,筆法肉豐骨勁,跌宕自然,有一股汪洋浩蕩的氣息,具「古槎怪石之形」的藝術美感。其書法成就,後人讚譽頗高。《小楷黃庭經》為蘇軾64歲時所作,是其小字中的精品。

米芾《向太后輓詞》

米芾(1051—1107),字元章,號襄陽漫士等。祖居太原,後遷襄陽,定居潤州。宣和年間,遷禮部員外郎,人稱「米南宮」。能詩文,擅書畫,精鑑別,好收藏,書得王獻之筆意,書跡傳世甚多。

此詞書法以行寫楷,用筆極精,不僅筆圓鋒中,而且筆致靈動,故筆畫道勁,意態活潑,但絕不似唐楷的規矩端嚴,可謂宋代小楷之絕。

蔡襄《茶錄》

蔡襄(1012—1067),字君謨,宋代著名的書法家,與蘇軾、黃庭堅、米芾齊名,後世稱為宋朝四大書法家。蔡襄書法藝術較全面,行、草、楷都很有造詣,正楷端重沉著,行書溫淳婉媚,草書參用飛白法,尤以小楷為上乘。蘇軾說:「君謨小字,愈小俞妙」,朱熹稱他的小字為宋朝第一。

此書小楷有千餘字,但縱觀全帖無一倦筆,頗有二王楷法。字字勁實端嚴,橫逸飄髮,既靈活又沉著,是蔡襄書法藝術的傑出代表作。

黃庭堅《金剛經》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又號涪翁,「蘇門四學士」之一。黃庭堅工於文章、善詩詞、工書法,其書取法《瘞鶴銘》和唐楷餘緒,最大特點是重「韻」,持重風度,寫來疏朗有致,如朗月清風,書韻自高。

姜夔《跋王獻之保姆帖》

姜夔(1163—1203),字堯章,號白石道人。江西鄱陽人,終身不仕,博學多才,無所不通。精於樂律,尤工詩詞。工書,得魏、晉筆法,運筆道勁,波瀾老成,一洗塵俗。

姜夔的書法作品極為罕見,《跋王獻之保母帖》為其代表作。全文楷法謹嚴,又具瀟灑秀雅之態。

張即之《佛遺教經》卷

張即之(1186一1263),字溫夫,歷陽(今安徽和縣)人,愛國詞人張孝祥之侄。官至司農寺丞。其書法在南宋末飲譽天下,連當時北方的金人都不惜重金來求購。其書學歐陽詢、褚遂良,晚師米芾,遂自成名家,善寫大字,作匾額如作小楷。其行、楷則清勁絕人。張即之的楷書作品用筆清勁,結構精嚴,通篇雅而勁、謹而厚,極具匠心。

此《佛遺教經》便是一篇著名小楷,遠宗晉唐人寫經,以骨力取勝,善用側鋒,靈動平和,風姿雅秀。前人說此作「如矮松偃蓋,婆娑可愛」。

趙孟頫《小楷道德經》

趙孟頫(1254—1322),元代著名書畫家。善各體書,無不精妙。他楷書的成就很高,與顏、柳、歐並稱楷書四大家。他的小楷《道德經》《汲黯傳》,恬靜秀麗,是學習小楷的好範本。

趙孟頫《小楷汲黯傳》

《汲黯傳》楷法精絕,峭麗峻拔,清逸出塵,頗有晉唐遺風。筆法勁健圓潤,結字大小隨形,採取豎有行、橫無列的傳統小楷章法,錯落有致,形筆飄逸,使人欣賞時不覺有呆板侷促之感。

倪瓚《幽澗寒松圖》款識

倪瓚(1301—1374),字元鎮,號雲林,江蘇無錫人。他是元末著名畫家,與黃公望、吳鎮、王蒙合稱「元四家」,影響極大。倪瓚的書法,早期學王獻之,繼之學鍾繇,其書跡主要在他的繪畫題跋等中,且以小楷居多,古淡天真,活潑流暢,神韻飄逸,可謂「不食人間煙火而登仙者矣」。

《幽澗寒松圖》作於1374年,畫中款識小楷極為精彩,筆力清勁,簡略衝淡,字的用筆極隨意,有大有小,遊弋於法度之外。通篇嚴謹蘊藉、端莊穩重,顯示出作者曠逸清淡的情懷,同時又與幽澗寒松的畫境相得益彰。

楊維禎《 周上卿墓志銘》

這是至正十九年(1359)楊維禎應友人周上卿之請所撰寫的墓志銘文。所撰行文簡潔生動富於性情,充分顯示了楊氏出色的文學才華。文字小楷書為摹勒上石之底本,但見用筆穩健勁險,結體端嚴精準。值得稱道的是,通篇因筆致挺健多用挑筆,而愈顯氣息連貫滿幅生機。

明代書家館閣之氣瀰漫舒坦,擅長小楷者不知凡幾,但其中也湧現出一大批傑出的小楷書法家。先從宋克開始。

宋克《七姬志》

宋克(1327—1387),字仲溫,號南宮,長洲(今江蘇吳縣)人。時與宋廣、宋燧並稱「三宋」。善章草,草書當時被譽為「國朝第一」;工小楷,不為時尚趙孟頫所囿。宋克最負盛名的小楷莫過於《七姬志》,其小楷能上窺晉唐,書風古雅,變化隨意,一掃平板之氣,啟明朝小楷之先河。

文徵明《後赤壁賦》

文徵明(1470—1559),名璧,字文明,號衡山居土,明代著名書畫家。在書法方面與祝允明、王寵並稱「吳中三家」。文徵明在書法史上以兼善諸體聞名,尤擅長行書和小楷。其小楷筆穎清麗,節奏衝和,結體矯健,與其畫風諧和。相傳他80歲仍寫蠅頭小楷,後世稱其小楷「有明第一」,傳世小楷作品很多,有《離騷經》《老子列傳》《前後赤壁賦》《出師表》《草唐十志》《千字文》等。

此卷結體秀密,用筆精意,一絲不苟。筆法極其精熟,鋒芒所到,神氣活現。靜心觀賞每個字的體勢,無不具有玉質仙骨之體態、超塵出世之風神。

祝允明《和陶飲酒詩》冊(選頁)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號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號「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漢族,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他家學淵源,能詩文,工書法,特別是其狂草頗受世人讚譽,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祝枝山所書寫的「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都是傳世墨跡的精品。並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齊名,明歷稱其為「吳中四才子」之一。

祝允明此詩作於四十歲,為祝允明得意之作,故多次抄寫,此冊寫於六十六歲。小楷結構寬扁,點畫圓潤,行筆短促,淵源於鍾繇楷體,反映出他對鍾繇小楷的理解與詮釋。

王寵《呈蔡羽文徵明楷書四首

王寵(1494—1533),江蘇蘇州人,初字履仁,後改履吉,號玄微子、雅宜山人等。他的書法以楷書尤其是小楷最為精彩,主要得力於虞世南。他把這種溫潤含蓄的筆法用到古雅樸拙的小楷中去,形成了一種特殊的面貌,給人以空靈簡遠,靜穆超逸的感覺。

此作為他的小楷代表作,氣息高古,格調雅致,是其融會晉唐各家楷書之後擺脫唐法,趨向魏晉高古風韻的表現。

董其昌《小楷五經一論冊》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上海松江人,是晚明影響最大、最為傑出的書畫家。董其昌的書法以行草書造詣最高,他對自己的楷書,特別是小楷也相當自負。其書風飄逸空靈,風華自足。筆畫圓勁秀逸,平淡古樸。書法至董其昌,可以說是集古法之大成。

此冊小楷書《樂志論》一篇,又《陰符》、《西升》、《度人》、《內景》、《清淨》五經各一段。《樂志論》書於1618年,餘各篇書於1620年,董氏時年分別為64、66歲。由於關係到科舉和仕途,董其昌對小楷非常重視,從鍾、王小楷,到唐代各大家,甚至宋元人小楷,無不加以關注。此冊所寫的五本經都有古代大家的傳本得到董氏鑑藏,其中《內景經》還曾刻於《戲鴻堂帖》卷首。

黃道周《孝經》

黃道周(1585—1646),字玄度,更字幼平,福建漳浦人,人稱石齋先生。學貫古今.精天文歷數,著述更富,以文章風節高天下。黃道周的書法以小楷和行草名世,小楷書獨具一格,筆法簡潔明快,於清勁中見腴。王文治評其「楷格道媚,直逼鐘王」。代表作品有《孝經》《後死吟》《詩翰冊》《曹遠思推府文治論冊》等。

此小楷《孝經》用筆簡潔,結字寬博,氣勢舒緩,於凝重中見姿媚。

王鐸《跋米芾行書天馬賦》

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好古博學,詩文書畫皆有成就,尤其以書法見稱,世稱「神筆王鐸」。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其小楷用筆險勁沉著,結體欹側,章法變化,在蒼勁老辣中又寫出古樸來.不愧為大手筆。

此書中字就寫得長,整體看來,字位散散落落,如滿天繁星,極富書者個性。

倪元璐《家書》

倪元璐(1593—1644),字玉汝,號鴻寶,浙江上虞人。能詩文,工書畫。擅長行草,小楷亦精,其書理法俱備,形質相偕,有「三奇」「三足」之稱,即筆奇、字奇、格奇,韻足、勢足、意足。其小楷傳世作品較為罕見,《家書》為其代表,用筆厚重質樸,直窺晉唐,功力之深.非同一般。

傅山《小楷心經》

傅山(1607一1684),明末學者、詩人、書畫家,書法廣涉諸家和各體,最擅行、草書,特色也最鮮明,尤其所創「連綿草」,更富新意。傅山的行、楷書,則多體現筆鋒凝重、點畫披離、結體欹側、章法錯落,以及拙中藏巧、動中寓靜、剛中含柔等特色。

此《心經》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書於順治庚寅。結字、用筆,意趣皆高古醇厚,可視之為成功實踐了毋巧得拙、毋媚得醜、毋輕滑得支離、毋安排得真率理想的一件精彩之作。

八大山人《臨蔡邕小楷》

八大山人(1626—1705),清初著名書畫家。他的書法沒有固定師承,廣採博取,無不涉獵。楷書有晉唐之風採,行書又有王羲之父子的書風,並參入自己修悟的禪理,作品超塵脫俗,氣象萬千。

金農《楷書為馬曰琯作畫詩冊》

金農(1687一1763),字壽門,又字吉金,號冬心,浙江仁和人。博學多才,善詩詞,精鑑賞,喜收藏,工書畫,用筆方扁,號為「漆書」。金農從篆書中取其神,變其形,又從金石文字中廣泛吸收,形成了帶有篆書氣質和金石昧的隸書。其楷書又從隸書中來,以重為巧,以拙為妍,醇古方整。

此小楷冊墨濃筆暢,字字圓潤厚重,且見起伏,古樸典雅,有一股奇氣。

劉墉《小楷七言詩》

劉墉(1719—1804),清代書法家,字崇如,號石庵。在乾隆之際享譽書壇,當時人們稱翁方綱、梁同書、王文治、劉墉為「四大家」,而以劉墉成就最高。劉墉的書法,初看圓潤軟滑,若團團棉花,細審則骨絡分明,內含剛勁。又精於小楷,其蠅頭小楷具有擘窠大字的恢宏氣象。後世人們稱許他的小楷不僅有鍾繇、王羲之、顏真卿、蘇軾的法度,還深得魏、晉小楷風致。

此冊為劉墉78歲時所書。書法樸實沉厚,結體圓整,不難看出劉墉晚年書法吸收了北碑的某些特點,在原來圓潤遒媚的書法風格中融入方硬剛健的筆法。此冊可以代表劉墉晚年小楷的藝術水平。

何紹基《楷書陶淵明詩扇》

何紹基(1799—1873),字子貞,號媛叟,湖南道州(今道縣)人。書法早年學顏,中年刻意北碑,尤得力於《張黑女墓誌》。其著名小楷墨跡有《冊封琉球賦》《黃庭經》《黃孝子傳》《李廣傳》《石渠隨筆》《封禪書》等。

此小楷《陶淵明詩扇》用筆法度灌嚴,藏頭護尾,筆筆沉紙,但又靈動瀟灑,質樸中含勁秀,絕無館閣氣。

—版權聲明—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為傳播而發,若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

文中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相關焦點

  • 歷代12位名家的小楷書法,精美絕倫、賞心悅目
    小楷創始三國時期,發展於晉代,隨著唐宋明清科舉考試的普及,小楷成為最實用的、使用最廣泛的一種書體,並出現了鼎盛時期。小楷著重橫豎布局,字體大小整齊劃一,筆畫精細點點俱到,著墨圓潤細膩,運筆靈動巧妙,字字錯落有致、氣神貫通,韻濃雅致,如串串珍珠懸掛,又似細玉羅布,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
  • 小楷書法,對筆的要求太高啦
    為防失聯,把「書法功課」設為星標「★」哦! 小楷就是小字楷書。小楷書法字體的字形獨立、筆畫精到、體式端莊,有不少歷代名家留下了小楷的墨跡,至今還為人稱道,用做練字的帖本。
  • 歷代書法名家「福」字書法欣賞
    再過兩天,就是2019年春節,筆著收集歷代皇帝和書法名家書寫的「福」字,供廣大書法愛好者欣賞。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福氣源源不斷!在這些皇帝當中,很多皇帝愛好書法,不少皇帝書法藝術水平高,有的甚至是書法名家,如梁武帝蕭衍、宋徽宗趙佶、宋高宗趙構等,他們的書法作品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筆者摘選宋徽宗趙佶、宋高宗趙構、清代乾隆等10位皇帝的「福」字書法。
  • 徐朝江小楷書法欣賞——深度解析如何寫好小楷書法
    書法藝術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著中華文明的發展而長盛不衰,在書法領域,小楷以其結構疏朗,筆力勁道規範而深受書法愛好者的喜歡,那麼怎麼才能寫好小楷呢?學小楷書法之最好有三五年或十年以上的大楷基礎。因為小楷書法雖然字形小,但一點一畫和大楷一樣精到。
  • 中書協副主席孫曉雲書法欣賞,小楷自成一體,適合書法初學者學習
    說到孫曉雲的書法那和男書法家的字體風格完全不同,如果你對中國的書法比較有研究的話,那肯定發現男書法家的字體比較有力,但是女性書法家的字體更有幾分柔和美,孫曉雲擅長草書、行書、楷書,今天小七找到了一些孫曉雲的小楷作品,當小七看到孫曉雲的小楷作品以後也是不由得被這種字體所吸引,真的是太漂亮了,於是就分享出來和各位網友一起學習一下。
  • 衛夫人小楷欣賞,字跡工整漂亮,寫出書法藝術美!
    文 / 小白各位書法愛好者的朋友大家好,說到中國的書法文化大家非常的感興趣,而且也都知道我國的書法文化是博大精深,要想寫好中國的書法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得練習十年甚至幾十年或者一輩子才能把中國的漢字寫出藝術美,而練習書法的好也是非常的多
  • 喜歡小楷的朋友們,三個月帶你搞定《黃庭經》
    當今喜歡小楷的人越來越多。為什麼呢,因為她是一種很好的修行,煩躁的心需要安靜下來,身心才能健康。她和彈琴、參禪、打坐、品茗一樣,是能讓人安靜下來的修行。同時她能得到審美享受,讓你的精神更加豐盈、愉悅。解決了溫飽之後,靈魂是最需要安頓的。有人說,抄經也不錯。
  • 沒讀內容,這小楷書法就讓人讚嘆
    還沒讀內容,這小楷書法就讓人讚嘆《三字經》是中國傳統的啟蒙教材,這樣的啟蒙教材,除了《三字經》以外還有《千字文》、《百家姓》,是中國的三大啟蒙讀物,被稱為「三百千」,其中《三字經》是比較淺顯易懂的一個讀本。
  • 這才是真正的書法,這八篇小楷太漂亮了,值得推薦的好字
    後人初習小楷多以此為範本。樂毅論《樂毅論》共四十四行,小楷。是王羲之的楷書書法作品。原作者為夏侯玄,真跡早已不存,一說真跡戰亂時為鹹陽老嫗投於灶火,一說唐太宗所收。現存世刻本有多種,以《秘閣本》和《越州石氏本》最佳。
  • 「敦厚音容今猶在 銀鉤風範永長存」 當代書壇小楷名家、市書協副...
    作品《重讀抗戰家書》由中國人民抗日紀念館收藏;「民族脊梁」全國名家迎慶「十九大」書法作品,由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作品獲獎:    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展覽最高獎  首屆「長江杯」獲最高獎    中國「瘞鶴銘獎」獲最高獎  第五屆湖北省政府最高獎書法黃鶴獎  湖北省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書展一等獎      ★作品入展:    紀念建黨九十五周年全國名家展(特邀)  小楷名家
  • 純狼毫小楷利器,限時特價58元兩支包郵
    ▲《靈飛經》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書法藝術以其獨有的魅力,伴隨著中華文明的發展長盛不衰。在書法藝術的殿堂裡,小楷因其靈動古拙、結體疏朗的特點,使得很多書法愛好者對其情有獨鍾。  小楷書法,字形獨立、筆畫精到、體式端莊,歷代名家留下無數小楷的墨跡,至今成為典範。
  • 沈尹默小楷《談書法》,深圳成人書法培訓班
    沈尹默小楷《談書法》,深圳成人書法培訓班 沈尹默 · 小楷《談書法
  • 史上最全硬筆書法初學指南五:古帖篇
    原創作者:@香矢車菊書法初學丨書法入門史上最全書法初學指南硬筆篇毛筆字帖推薦在我之前的投稿「書法初學最全指南」裡面說了很多,請先看完那個推薦,再補充看這裡的。當然,除了前面的,還有更適合硬筆的毛筆字貼。比如日常最實用的行楷,是大家最關心的話題。還有,怎樣才能讓自己的楷書不落俗套,比其他人動不動就拿出來的印刷體更加令人驚豔呢?
  • 初學書法是學小楷還是學大楷?選擇書體對於書法進階至關重要
    楷書不僅常見,可以使用特別的廣泛,我們在學習書法的時候,初學者首先要學習的就是楷書,楷書是楷模的意思,就是最端正的字體,我們學習書法,要從基礎學習,楷書就是學習書法的基礎,最基本的字
  • 文徵明66歲大作《小楷千字文》,掌握好這些字,助你書法突飛猛進
    王世貞對文徵明的小楷給予高度的讚揚,其小楷可以說是名動海內外。文徵明《小楷千字文》《千字文》自問世之後便備受世人推崇,無數名家臨摹此帖,而文徵明曾以小楷、行書、隸書、草書4種字體書寫過《千字文》,尤其是他的《小楷千字文》法度嚴謹、靈動十足,堪稱是寶藏
  • 如何臨摹鍾繇小楷名作《薦季直表》?
    但後人摹託的鐘繇小楷刻帖《宣示表》、《賀捷表》、《薦季直表》等,其藝術成就同樣地震古爍今,歷代俱有佳評。書法史上,鍾繇被稱作是楷書創始的鼻祖。其對楷書的形成(或謂建立楷書規範)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鍾繇撰書的《薦季直表》,落款「黃初二年」,即是魏文帝曹丕即位、建年號「黃初」的第二年,公元221年。鍾繇歿於230年,他寫《薦季直表》已是70歲高齡了。
  • 中國楷書的「鼻祖」,2000年來書法第一人,地位比王羲之還高!
    鍾繇《宣示表》小楷長卷鍾繇平生最主要的成就就是發展了楷書,將隸書中的體勢進行「變革」,發展出了現在楷書的雛形,他的書法對於後世影響極為深遠,後世成名的書法家幾乎無一人沒有從他這裡汲取過營養在三國魏晉時代,乃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巔峰,這個時期最突出的代表便是鍾繇,他諸體皆擅,名滿天下,張懷瓘甚至這樣評價他:
  • 明朝數一數二的小楷高手,他的字直入晉唐,令後人望塵莫及!
    有人評價他的小楷:「衡山(文徵明)之後,書法當以王雅宜為第一,蓋其書本於大令(王獻之),兼之人品高曠,故神韻超逸,迥出諸人之上。」意思是文徵明之後,以王寵的小楷為第一,其書法來自於王獻之,並能夠與人品完美融合,論及功力與氣格,在明代眾名家之上!
  • 書法史上天分最高的書法家,這一筆小楷,連王羲之都望塵莫及!
    王寵小楷長卷《黃庭經》在書法史上有一位書法家,他將禪宗哲學與書法融在了一起,將小楷書法寫到了一個極高的境界。他是書法史上天分最高的書法家,這一筆小楷,連王羲之都望塵莫及!王寵的書法是整個書法史上為數不多能夠超唐而入晉的一個人。我們在之前的文章當中談到過,小楷書法在中國書法史上基本可以有以下分類:
  • 歷代名家書《陋室銘》,一山還有一山高
    而以《陋室銘》為題材的書法作品更是被後人廣泛用於家居裝飾,以顯示居住環境的高雅及格調。今天,小編為大家準備了歷代眾名家以《陋室銘》為內容創作的書法作品,來感受一下不一樣的陋室之美! 南宋文學家——文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