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12315去年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4516.8萬元

2020-12-17 中國質量新聞網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2019年,貴州省市場監管局深入推進投訴舉報體系建設,實施了原12315(工商)、12365(質檢)、12331(食藥)、12358(價格)、12330(知產產權)五條熱線的整合,統一使用市場監管12315熱線對外提供服務,進一步提升了消費維權工作水平。12315熱線共接受投訴舉報、諮詢等信息261168件,同比增長47.86%;其中投訴舉報39147件,同比增長14.53%;諮詢222041件,同比增長55.85%;其中消費維權143442件,產品質量32862件,食品藥品73707件,價格收費6328件,智慧財產權4849件。涉案金額8733.41萬元,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4516.8萬元。

投訴舉報情況

消費維權投訴舉報29950件。其中交通工具3551件,排名第一,佔11.86%,同比增加47.84%,主要反映在車輛購買方面的廣告宣傳、合同籤訂和車輛使用方面的保養、維修、質量、價格方面的問題。排名第二食品消費2999件,佔比10.01%,同比增加32.05%;排名第三煙、酒和飲料2288件,佔比7.64%,同比增加24.42%。

食品藥品投訴舉報3626件。其中普通食品3160件,排名第一,佔比87.14%;其次為藥品276件,排名第二,佔比7.61%;特殊食品73件,排名第三,佔比2.01%。普通食品投訴舉報,主要集中在流通環節,佔比68%,其次為餐飲消費和生產環節。流通環節集中反映銷售違反標籤標識管理規定產品、過期產品、三無產品等。餐飲環節集中反映環境衛生差、有異物等。生產環節集中反映無證生產、非法添加、違反標籤標識管理規定等。

產品質量投訴舉報2221件。主要集中在電梯安全運行、汽車、計量、建材等方面。排名前三位的是:電梯1215件,佔54.70%;汽車質量522件,佔23.50%;計量269件,佔12.11%。電梯投訴舉報主要集中在電梯故障、異響、按鍵失靈、轎廂門故障。

價格收費投訴舉報614件。其中排名前三位的行業分別是停車收費237件,佔比38.60%;交通運輸129件,佔比21.01%;社會服務69件,佔比11.24%。熱點第一的停車收費問題主要反映停車收費不合理、停車亂收費、收費人員沒有上崗證等。

智慧財產權投訴舉報2736件。其中立案受理 484件,在立案受理的案件中,商標侵權案件16件,專利侵權案件2件,電商案件466件,主要涉及漁具、電子菸、日化用品、化妝品等領域。涉及領域排名前三的是:化妝品35件,佔比7.23%;電子菸35件,佔比7.23%;漁具32件,佔比6.61%。

平臺熱點問題

交通工具類投訴高居榜首。2019年共受理該類投訴舉報3551件,佔消費維權投訴舉報11.86%,同比增長47.84%。主要問題有:一是強制或變相搭售保險、指定保險公司續保;二是經營者存在不能履行合同或承諾約定按時交付車輛和車輛合格證、退付訂金以及臨時加價等行為;三是交付車輛疑似有維修、擦碰、更換零配件等痕跡,消費者難以舉證;四是售後服務不規範,存在故障屢修不好、銷售不合格零配件、過度維修、價格不透明等問題。

食品類相關投訴舉報仍較多。2019年共受理該類投訴舉報3160件,佔比食品藥品投訴舉報87.15%。包括肉類、奶製品、烘焙食品、豆製品、水產品(海鮮)、水果等十餘種。主要是反映食品生產和流通環節商家環境衛生、服務人員個人衛生、商家銷售過期變質和「三無」食品、預包裝食品不符合相關標準、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以及未取得《餐飲服務許可證》違法經營等問題。儘管近年來市場監管部門對食品安全監管力度不斷加大,但由於利益的誘惑、商家存在僥倖心理以及網絡送餐經營者和消費不見面等因素,仍存在不少違法商販鑽法律漏洞,違反《食品安全法》以獲取最大利益的違法行為,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意識和要求越來越高,食品安全的訴求也越來越多,食品安全監管任重而道遠。

商品房買賣、裝飾裝修、物業服務等方面投訴舉報逐年上升。全省今年12315平臺共受理關於房屋購買、中介服務、裝修、物業管理等涉及「住」的問題共2232件,同比增長40.02%,其中購買環節主要反映在訂(定)金、質量、安全、價格、計量、廣告營銷、合同糾紛等方面,銷售不規範、承諾多兌現少、不平等條款是投訴舉報的主要內容;在裝飾裝修環節(包括開發商出售的成品裝修房)主要反映逾期未完工、違反合同裝修標準、偷工減料、裝修材料以次充好、施工工程質量低劣、中途加價等問題,甚至裝修公司出現「關門跑路」的現象。物業服務主要反映價質不符、巧立名目收費和小區停車收費等問題,特別是停車收費矛盾依然突出,同時因房屋質量問題導致物業管理費難以徵收的現象也經常發生。商品房消費屬大額消費,一旦發生糾紛,處置維權的難度相對較大,維權成本相對較高。

預付卡消費依然是投訴舉報的熱點。全省共受理預付卡投訴舉報187件,同比增長73.14%,問題包含了教育培訓、體育健身、美容美髮、文化娛樂、服裝鞋帽等各個方面,主要是反映商家違反承諾降低服務品質、擅自終止服務、人為增設消費障礙、設置消費陷阱等問題,同時「跑路」現象時有發生,易引發「群體性」糾紛,已連續多年處於投訴舉報多發領域,而且消費金額較大,維權困難。預付卡消費除經營者行為難以約束、服務質量無保障等原因之外,消費者合同意識觀念不強、盲目衝動消費、輕信口頭承諾也是造成監管難的原因。

2020年度消費提示

一是選購車輛需謹慎,用車要注意。消費者購車前應多掌握汽車相關知識,儘量到正規的商家購買、維修及保養車輛;購車、維修時,讓商家開具發票及修理記錄,保留好相關收據,以作為後期維權憑證;出現糾紛,及時與商家協商,協商不成可以向有關部分進行投訴,不要錯過最佳維權時間。

二是食品安全第一位,選擇要注意。外出就餐時,要選擇持有《食品經營許可證》、衛生環境好、設施齊全、實施「明廚亮灶」、信用等級評價高的餐廳;選購食品時,特別是肉製品時,要到正規的市場、超市購買,做到「一看二聞三問」,一是看顏色,二是聞氣味,三是問貨源信息;購買預包裝食品時要認真查看品名、產地、生產日期、執行標準、原料信息、防偽信息等相關標識內容。消費後,注意保留消費憑據。

三是放心消費需甄別,購買要注意。選購商品、服務時要多比較品牌、多當心促銷、多留意承諾。選購技術成熟、售後服務好的品牌產品,同時要了解使用常識、保養方法,做到心中有數。在商家做出高於國家「三包」承諾時,不輕信促銷人員的口頭承諾,要保管好宣傳彩頁、服務卡、發票,購房合同等有形的憑證。有贈品時,要核實贈品售後服務保障能力,確保贈送產品的服務不打折扣,不留後患。

四是外出旅遊需小心,付費要注意。外出旅遊、酒店、租車等出行服務時,要了解「定金不退,訂金可退」的區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旅遊出行方式,跟團旅遊時要選擇合法、資質齊全的旅行社,自覺抵制「不合理低價遊」。出行前要與旅行社籤訂旅遊合同並仔細閱讀合同條款,明確旅遊行程、交通、食宿、違約責任等,並妥善保存旅遊合同等重要憑證。

五是網絡消費要理性,下單要注意。在網絡消費中,要對商品進行詳細了解、比較,貨比三家,密切關注官方發布的有關電商商品質量監測通報等信息,注意查看商品的技術參數和相關說明以及商品評價,避免購買到不合格商品。不要盲目支付定金,因為定金一旦支付是不可退還的。在網絡消費中要做到理性消費,一旦發生自身權益受損,要保留證據,及時依法維權。(供稿:貴州省市場監管局)

相關焦點

  • 去年內蒙古12315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7951餘萬元
    2020年,內蒙古市場監管部門共接到消費者諮詢、投訴、舉報262567件,同比增長51.1%。截至今年1月6日,投訴舉報已辦結82401件,辦結率為98%,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7951.34萬元。自治區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全區市場監管部門接到的消費者諮詢投訴舉報明顯增加,其中投訴同比增長39%,舉報同比增長144.2%。全年投訴量排在前10位的商品依次為乘用車、手機、運動鞋、普通住宅、皮鞋、肉乾肉鬆製品、鮮牛奶、酒精飲料、酸奶、牛肉。其中,食品在商品類投訴中排第一,佔商品類投訴總量的23.7%。
  • 全省12315上月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245萬元
    12月13日,山西晚報記者從省市場監管局獲悉,11月份,全省市場監管12315機構共受理投訴舉報諮詢34816件,其中,受理投訴16936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245.04萬元。商品類投訴中,排名前三位的熱點為:一般食品類、服裝鞋帽類和交通工具類。主要反映問題:一般食品類主要存在個別商家銷售過期、「三無」食品,或者商品外包裝無QS標識,標籤說明與食品不符等問題;服裝鞋帽類主要存在衣物開線掉色、購買後不合身卻無法調換,鞋底開膠開裂等問題;交通工具類主要存在消費者交付預訂款後卻不能按時提車而產生退款糾紛,電動車電池不耐用等問題。
  • 2019年河南省12315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7828萬元,食品安全等八大...
    2019年全省12315熱線(含原工商12315、質監12365、食藥監12331、價監12358、智慧財產權12330等五條投訴舉報熱線)共受理訴求75.93萬件,同比增長9.70%;其中投訴舉報25.56萬件,同比增長10.89%;諮詢50.37萬件,同比增長9.08%;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7828.9萬元,同比增長19.71%。
  • 「12315」半年受理消費者訴求4.2萬餘件
    「12315」半年受理消費者訴求4.2萬餘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600餘萬元記者日前從市市場監管局獲悉,上半年我市12315指揮中心共受理消費者訴求42467件,是去年同期受理量的3.5倍,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600.39萬元。
  • 2020年上半年安徽省12315共受理投訴78296件 挽回經濟損失1.09億元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7月23日,安徽省市場監管局向社會通報2020年上半年全省12315工作機構接收投訴舉報情況。全省各地12315工作機構共受理投訴78296件(其中商品類投訴48680件,服務類投訴29616件),涉及疫情防控物資類(口罩、酒精、防護服等)投訴11229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09億元。據悉,2020年上半年,消費者投訴的主要客體類型有:一般食品、醫療器械、餐飲和住宿服務、租賃服務、交通工具。
  • 今年以來共受理166件消費投訴 昆明市消協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60...
    原標題:今年以來共受理166件消費投訴市消協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60餘萬元近日,記者在2020年昆明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部門聯席會議上獲悉,今年以來,市消費者協會共受理消費者投訴166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60餘萬元。
  • 自貢市12315投訴舉報工作效能評價居全省前列 1至11月為消費者挽回...
    封面新聞記者 劉恪生「您好,12315投訴熱線!」12月14日,自貢市12315投訴舉報受理中心的大廳內,熱線不時響起,消費者針對各種消費問題投訴、諮詢。自2019年原「工商、質監、物價、食藥、智慧財產權」五條投訴舉報熱線合併為12315投訴舉報熱線以來,該中心不斷創新,2020年自貢12315取得工作效能評估評價居全省前列的好成績。今年1月至11月,自貢12315受理諮詢、投訴、舉報31640件,較去年增長92.93%,辦結率98%,為消費者挽回損失298.83萬元。
  • 市消協去年受理投訴290件 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46.11萬元
    1月4日,記者從市消費者協會了解到,去年,我市各級消費者協會共受理消費者投訴290件,解決率為98%,共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46.11萬元,支持消費者起訴4件,接待來訪、接受諮詢2124人次,收到表揚信5封。從投訴分析來看,預付式消費維權困難,房屋裝修建材類糾紛逐年上升,生活服務類和電信服務類投訴不少。
  • 11月份永定區ODR企業在線解決消費糾紛 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3.27...
    紅網時刻張家界12月1日訊(通訊員 胡家榆)截止11月30日,永定區ODR企業在線解決消費糾紛共18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3.27餘萬元。為進一步完善消費糾紛在線處理投訴功能,充分發揮全國12315在線消費糾紛解決企業投訴和處理功能,落實企業消費維權主體責任,促進消費維權社會共治,努力將消費糾紛解決在源頭。
  • 山西為消費者和合同當事人挽回經濟損失997.32萬元
    12月8日,記者從山西省市場監管局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山西省市場監管局實施行政處罰17件,移送公安機關2件,調解合同糾紛3件,正立案查辦4件,結案數量是2019年的4.25倍,罰沒金額是2019年的5.55倍,為消費者和合同當事人挽回經濟損失997.32萬元。
  • 2019無錫12315投訴榜!被投訴品牌蘋果列第一
    共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3455.93萬元,同比增長66.98%。自2019年8月12日「五線合一」以來,至2019年12月15日,無錫「12315」共登記消費者諮詢、投訴、舉報34623起,同比增長29.44%。
  • 四川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為消費者挽回損失3186.33萬元
    四川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為消費者挽回損失3186.33萬元 2019-06-05 21:05:3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辦了預付早教卡遭遇退款難 「12315」幫他挽回損失
    本報訊(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孟 欣) 12月10日,市民楊先生打電話至牡丹區市場監管局12315消費者投訴舉報中心致謝:「太謝謝你們了,幫我挽回經濟損失3800元,要不然這場糾紛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到頭。」
  • 國家郵政局:11月處理消費者申訴21096件 挽回經濟損失660.2萬元
    【TechWeb】 12 月 26 日消息,國家郵政局今日發布了 2019 年 11 月郵政業消費者申訴情況通告,通告顯示, 2019 年 11 月,國家郵政局和各省(區、市)郵政管理局通過「12305」郵政行業消費者申訴電話和申訴網站共處理消費者申訴 21096 件。
  • 前三季度12315平臺接投訴超千萬 「直播帶貨」遭詬病多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20日訊 日前,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全國12315平臺2020年前三季度統計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全國12315平臺共計接收消費者投訴舉報諮詢1211.78萬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22.29億元,同比增長72.44%。
  • 市消協去年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414萬餘元 網絡消費新問題突出
    天津北方網訊:今天,市消協發布2020年受理投訴情況分析,2020年全市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2220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414萬餘元,接待消費者諮詢6479人次。
  • 內蒙古12315熱線:2020年受理訴求逾26萬件 同比增長51.1%
    新華網呼和浩特1月11日電(記者 馮歆然)記者11日從內蒙古市場監督管理局12315申訴舉報中心獲悉,2020年全區市場監管部門共接到消費者諮詢、投訴、舉報26.26萬件,同比增長51.1%。截至1月6日,投訴舉報辦結率98%,投訴共涉及爭議金額2.8億元,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7951.34萬元。據悉,2020年,全區市場監管部門接到的消費者諮詢投訴舉報明顯增加,較去年增長51.1%。增量主要集中在食品藥品、質量監管、價格監管、智慧財產權類投訴,在「五線合一」後,這幾類舉報明顯增多;此外,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相關投訴舉報量也隨之激增。
  • 江蘇省投訴舉報熱線「五線合一」 消費者維權只需撥打12315
    中國江蘇網8月16日訊 15日起,江蘇市場監管投訴舉報熱線只有一個號碼——12315。原有的12365、12331、12358、12330四個號碼同步停止運行。至此,我省成為全國率先實現市場監管投訴舉報12315「一號對外」的省份之一。
  • 挽回消費者損失1.16億元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丁力介紹,在消費維權方面,廣州市市場監管系統針對消費者反映集中、媒體關注的不良商家以「5G推廣」為噱頭設消費騙局、利用「霸王合同」高價銷售手機、影院不免費提供3D眼鏡、熱門商圈存消費亂象等熱點問題,開展專項整治569次,行政約談930次,檢查市場經營主體14614家,核查處理違法線索337條。
  • 四川消委組織2019年度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5939.1萬元
    四川省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2019年度消費者投訴信息統計分析報告2019年度,全省各級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含成都市消費者協會,以下簡稱消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39409件,解決38696件,投訴解決率98.19%,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5939.1萬元,其中因經營者有欺詐行為消費者獲得加倍賠償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