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設計界的凡爾賽大師,非貝聿銘所屬!

2020-12-19 易築土木在線

什麼是凡爾賽文學?

看完下面這些大佬的發言你應該就清楚了:

馬雲:我沒有碰過錢,我對錢沒興趣 ;

王建林:先定一個小目標,比如先賺一個億;

劉強東:我這個人臉盲,我根本不知道她漂不漂亮。

所以,所謂的凡爾賽文學,指一種委婉的炫耀方式,假裝在不經意間透露出自己的優越生活。

而建築設計界的凡爾賽大師,非貝聿銘所屬了。

有理有據。

這也只是網友小小的調侃,從圖片中的話術可以看出,貝聿銘畢業於名校,結識政界好友,一生偉大且輝煌。

一. 出生名門 接受良好教育

貝聿銘曾在訪談裡提到:我父親常常告訴我:「教育是人類最重要的事,只要你有意在學業上深造,我就支持到底。」我父親並不富有,他是一位銀行家。相對於子女的教育,我也是會盡力幫助他們,而他們也完成了他們嚮往最好的教育。

不富有的銀行家?小編立即查閱貝聿銘的資料:

貝聿銘1917年出生於廣州,他的祖輩是中國蘇州的名門望族。祖父貝理泰(1866-1958)曾參與中國近代興起的金融業、旅遊業,1915年參與上海銀行創辦,任蘇州總商會會長;父親貝祖貽(1893-1982)1914年到北京,任中國銀行總行司帳,1915年調入廣東分行,歷任副經理、代理經理;母親莊蓮君,1911年嫁給貝祖貽,莊氏父親為清朝最後一任國子監祭酒。

△ 貝氏全家福,左一為貝聿銘

從資料上顯示,貝聿銘出生的家庭從經濟上是十分富有的,他口中不富有的父親,在當時,妥妥的是以為既有學識又有財力的富家少爺了,優秀的出生為貝聿銘後來出國深造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1927年貝聿銘隨著父親調職來到上海,貝聿銘高中畢業於聖約翰大學,並於1934年考入聖約翰大學,在1935年,貝聿銘選擇奔赴美國留學,到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建築,後又進入麻省理工學習建築工程,「相對於建築工程而言,我覺得我更加可能成為一名工程師。「

當時建築系主任愛默生就對他說,他還從未見過一名不會畫畫的中國人……不要洩氣,繼續學建築。

△ 年輕時的貝聿銘

對於普通人而言,能進入麻省理工學習已經是比登天還難的事情,而貝聿銘對於自身的能力卻抱有懷疑,而是想去學習比建築師更難的工程師!

其實,貝聿銘在建築工程方面,從小就耳濡目染。貝聿銘祖輩是中國蘇州的名門望族,作為家族長孫,貝聿銘在祖父的堅持下,暑天時回蘇州老家。以了解家族事務,而他少年時和堂兄弟們在家族私家園林「獅子林」玩耍的情景和生活經歷反映到他成年後的建築作品中。

在上海生活的歲月,貝聿銘也接觸了新的建築,藝術和生活方式,相比於蘇州房子的一兩層的設計,上海當時卻蓋十,二十和三十層的大樓,對學習建築的興趣愈發濃烈。

1942年,貝聿銘決定到哈佛學習,從新古典主義藝術風格到現在主義建築運動的轉變,成為他人生的又一轉折。

△ 貝聿銘在哈佛

在學習了三年後,貝聿銘留校受聘為哈佛大學設計研究所助理教授,並於1946年畢設為「上海博物館」。

二. 從學術象牙塔走進地產開發新天地

1948年春,威廉·齊肯多夫聘請貝聿銘作為他公司的建築設計師,他也從學術象牙塔走進地產開發新天地。

「來紐約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結識市長,州長,但在那以後十年間,我見過數不清的州長和市長,我們乘坐他的DC-3私人飛機跑遍了許多城市。」

△貝聿銘與齊肯夫

從「從未結識到數不清」,對於很多建築工程師來說,這是一種難以企及的優勢和優越感,而通過齊肯多夫,貝聿銘結識了政界,為他後期地產開發涉及政治和其它許多領域,解決了很多難題。

1955年,38歲的貝聿銘把設計團隊改組為公司,邁出獨立的第一步,1960年,公司實現完全獨立。由於大氣研究中心的成功竣工,為貝聿銘贏得新聲譽,他也獲得了更多的委託項目,其中,最為著名的是甘迺迪總統圖書館。

「1964年,當甘迺迪夫人選中我時,我感到這會是我一生最重要的工程委託,因為它讓我被美國公眾所了解,並讓我更容易被其它業主所接受,但是,我很遺憾該專案最終未能實現我期望的效果。」

事實真如貝聿銘所說的那樣嗎?這個建築的設計真的那麼差強人意嗎?落成的圖書館,由於設計新穎、造型大膽、在美國建築界引起轟動,被公認是美國建築史上最佳傑作之一。同年,中國政府邀請貝聿銘設計香山飯店,1980年,法國總統密特朗邀請貝聿銘翻修羅浮宮。

三.人生最後一次挑戰

貝老最為世人所記的中國建築設計非蘇州博物館莫屬了。因為貝聿銘祖籍蘇州,85歲的貝聿銘在實地察看了蘇州博物館新址後說「這個我要親自做。」

「為蘇州設計博物館,比我在其它國家設計的建築要難得多,這是最大的挑戰,也可能是我最後一次挑戰。」

相比於甘迺迪圖書館,羅浮宮,中國銀行大廈,蘇州博物館的設計真的很難嗎?

羅浮宮

並不是,相比於其它建築設計來說,蘇州博物館是他對家鄉最深厚的表達,他將最真摯的感情投入於一筆一划,他將最濃厚的心血傾注於一磚一瓦。因為他清楚,每個建築至少有兩個觀眾:一個是使用者,一個是過路人,而他是為建築傾注靈魂的人。

△ 100歲的貝聿銘

回到故事主題,這位18歲就赴美留學的富家子,從家庭,學習,社會的見解,他謙虛的表達或許在外人看來是一種「炫耀」,但對他來說卻是最平凡的過往。他近乎一生都獻給了建築事業,而他也被譽為「最後一位現代主義建築大師」。

相關焦點

  • 紀念華裔著名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
    1989年日本帝賞獎1983年第五屆普利茲克獎及1986年裡根總統頒予的自由獎章等,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貝聿銘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建築,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代表作品有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香港中國銀行大廈、蘇州博物館新館等。
  • 被譽為現代建築最後大師的貝聿銘擁有怎樣的人生?
    >1961年榮獲美國文藝學院院士建築紀念獎;1968年臺灣省建築學會臺北市建築師公會、臺灣省建築師公會、臺北市建築藝術學會共同在國賓飯店為歡迎貝聿銘抵臺舉辦茶會;1974年在美國建築師學會一行人的陪同下訪問中國;1978年中國邀請貝聿銘為開發暨都市計劃顧問
  • 現代主義建築大師貝聿銘,用自己的一生去講述幾何美
    5月16日的一則新聞刷爆了各大媒體,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逝世,享年102歲。貝聿銘,可以說是現在最偉大的建築師之一。他在1983年獲得普利茲克獎時,評審團為他的至高榮譽寫下這樣一句話「他給本世紀留下了一些最美麗的室內空間和外部造型」。
  • 建築大師貝聿銘,令其一生驕傲的不是建築,而是他的老婆
    人們對於建築大師的了解,除了梁思成,林徽因夫婦之外,了解的便很少了吧,然而我國還有這樣一位著名的建築大師,他一生所設計的作品遍布於世界各地,如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甘迺迪圖書館、日本美秀美術館等都是他的作品,這位傑出的建築大師就是貝聿銘。
  •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故居出售 標價八百萬美元,哪個土豪會出手?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故居出售 標價八百萬美元,哪個土豪會出手?時間:2019-10-25 12:55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故居出售 標價八百萬美元,哪個土豪會出手?
  • 世界頂級華人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經典作品欣賞
    貝聿銘,1917年4月26日出生於中國廣州,祖籍蘇州,美籍華人建築師。曾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就讀建築學。其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建築,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他的代表建築有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東廂、法國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 貝聿銘,世界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用特有的方式讓世界認識中國
    今天,又一位大師離開了這個世界,享譽全球的建築大師貝聿銘先生在美國去世,享年102歲。不得不說,這對於國家乃至世界來說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損失,世間從此失去了一位藝術巨匠,而世界現代建築領域則失去了最後一位大師。
  • 後一位現代建築大師貝聿銘:他設計了無數的房子
    在貝聿銘高中,他的父親貝祖詒作為央行總裁希望他將來選擇金融產業,他說:「不,我要學建築。」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期間,他發現陳舊的教學無法滿足他對知識的渴望,貝聿銘說:「我要轉學。」所以他去了麻省理工學院,然後去了哈佛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 被世界建築大師貝聿銘稱為小女兒的蘇州博物館,有什麼來頭?
    如果說內斂的蘇州人總是羞於表現,那麼這座城市無處不在、風格鮮明的建築,大概是表達的唯一出口。想要了解一座城市,一定要去當地的博物館看看,這句話真的是很有道理。蘇州博物館,正是一張可以代表蘇州的名片,是蘇城最亮麗的地標,最具靈氣的地方,而它出自知名建築大師貝聿銘先生之手。
  • 與貝聿銘大師「邂逅」,賦予藝術品應有的尊嚴
    與貝聿銘大師「邂逅」,賦予藝術品應有的尊嚴 2020-12-02 11: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蘇州博物館,最美的中式博物館,看現代建築大師貝聿銘先生解讀蘇州...
    「 這個偉大的華人建築大師重建了他的家族失落的精髓,用到的卻是他獨特的現代語彙。 美國建築界宣布1979年為「貝聿銘年」,貝聿銘先生曾獲得美國建築學會金獎、法國建築學金獎、日本帝賞獎、第五屆普利茲克獎及裡根總統頒予的自由獎章等,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光是建築的色彩,「讓光線來作設計」是貝氏的名言。
  • 貝聿銘傾注感情最多的建築——蘇州博物館,猶如一幅行走的山水畫
    不知不覺「當代魯班」「曠世奇才」——貝聿銘大師已經離開我們整整一年的時間了,今天是他逝世一周年忌日。貝聿銘浮華一生,百年之後,塵歸塵,土歸土,但是大師留下來的羅浮宮玻璃金字塔、香港中銀大廈、北京香山飯店、蘇州博物館等這些建築卻依然靜靜地娓娓道來地闡述著大師的建築理念。
  • 世界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生於廣州,心在中國,背唐詩只用廣東話
    2019年5月16日,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他的作品享譽世界。他曾經登上《時代》雜誌封面,也曾出現在美國總統甘迺迪、法國總統密特朗、首次訪美的鄧小平身旁。他65歲生日宴會的舉辦地點是人民大會堂,主辦人是當時中國的兩位副總理。貝聿銘花了一個世紀的時間,把自己設計的建築種在4個大洲、10個國家的土地。
  • 貝聿銘的建築百年:羅浮宮排在我整個職業生涯的首位
    據新華社消息,美國媒體5月16日報導,華人建築師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被譽為「最後一位現代主義建築大師」、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迎來百歲壽誕。貝聿銘的一生,正如他對建築與生命的感悟一樣: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1917年4月26日,貝聿銘出生於廣州一個殷實的大戶人家。
  • 貝聿銘:我一輩子最驕傲的作品不是任何名建築,而是我的愛情
    貝聿銘,著名的建築大師,有著「現代建築最後的大師」之稱。他一生有很多代表作品,例如香港中國銀行大廈、蘇州博物館新館、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等等。然而,他認為自己一生最驕傲的作品,不是建築物,而是自己的愛情。
  • 臺媒:世界因貝聿銘而美麗
    據媒體報導,4月24日是聞名世界的華人建築家貝聿銘的百歲誕辰,香港鳳凰電視臺為其舉辦「世界因你而美麗」的頒獎會。臺灣《中國時報》27日發表臺灣文化大學名譽博士鄭貞銘的評論者指出,貝聿銘的設計,風格獨具,觀之讓人不得不驚嘆他把中國文化藝術之美麗與世界設計之匠心融合為一,成為人類智慧的經典之作,也成為一棟棟絕美的建築物。
  • 紀念貝聿銘逝世一周年
    今天是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逝世一周年 回顧這位偉大的前浪建築師的102年之後成家立業,功成名就 為現代建築貢獻了其卓越的一生!
  • 貝聿銘最後一件作品,是送給故鄉的禮物,成為了建築史上經典之作
    這座博物館還真是非常特別,因為它的設計師是已故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如同貝老的其他作品一樣,蘇州博物館新館部分也將直線與平面運用到了極致。當初貝聿銘之所以接下這個項目,並非是為了金錢或者榮譽,而是因為蘇州是他的故鄉,這座博物館,就是他為故鄉獻上的一個禮物。
  • 此人把金字塔搬進羅浮宮,最後成現代建築大師
    2019年5月16日,世界最後一位現代建築大師貝聿銘(Ieoh Ming Pei,1917年4月26日-2019年5月16日)去世,他是蘇州望族之後,美籍華人建築師,享年102歲。金字塔頂端的富家少爺而這位被世界認可懷念的不朽傳奇建築大師貝聿銘在中國亦是生活在頂端的貴族。
  • 原來佟湘玉也是凡爾賽大師,「凡爾賽」到底是啥意思?
    今天微博熱搜上有條是「原來佟湘玉也是凡爾賽大師」,「凡爾賽」到底是幾個意思呢?如今時代變化太快,小編一時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於是就去找了一下百老師。原來凡爾賽在現在的網絡語中指的是「用來比喻精神貴族人,即精神上認為自己是貴族的人,實際上可能既沒有錢也沒有地位。出自微博網友小奶球。網友小奶球最初留意到這種現象源於朋友向她吐槽,有人每天在社交平臺上描述享用的高檔酒店、奢侈品、紅酒,字裡行間透著「淡淡」的優越感。」